APP下载

祈年殿的纪念性美学

2023-07-23撰文李柯凝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艺术品鉴 2023年10期
关键词:纪念性台基色块

撰文=李柯凝(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一、祈年殿概述

祈年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 年)位于中国北京市天坛的北部,为天坛的主体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时祈谷的场所。祈年殿前身为大祀殿,后被改建成大享殿,成为祈谷专用的殿堂。清代时修缮后重命名为“祈年殿”。

祈年殿殿高38 米,直径32 米,为三层重檐圆形大殿。宝顶鎏金,蓝瓦红柱,装饰以龙凤和玺彩画,外部端庄典雅,内部富丽堂皇。整个大殿建于6 米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周围围绕以白石雕栏,气势恢宏。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祭祀场所之一,祈年殿得到了精心的设计与建造,建筑的纪念性特质也在建造时被体现出来。

二、纪念性探析

(一)纪念性的本质——崇高感

本页天坛祈年殿(贾福林摄)

“崇拜是纪念活动的心理根源,是引发纪念性的最内在动因。这个动因驱使纪念性建筑体现出一种伟大、庄严而肃穆的视觉特征,即审美纪念性。”⑴柳寅生.纪念性建筑经典型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陈志华曾说:“纪念性是一种心理效应,建筑给人一个视觉冲击,使人觉着和被纪念的人物之间有全面的差距,难以逾越。被纪念的人物精神的崇高、力量的强大、功业的显赫,都不是现实的人所能企及,甚至超过想象力的极限。产生这种效果的最简便的办法,便是使纪念物显得规模大,大到超乎想象,使纪念物显得能存在长久,久到超乎想象。这样的形象使人感到压抑,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而崇拜是纪念性必须的效应。”⑵陈志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早期人类因悬殊的战斗力畏惧猛兽,进而产生了崇拜心理,将其作为图腾。人们将各种自然现象归因于全知全能的神明,意识到自己相较于神的无能为力,进行各类祭祀活动。对强大力量的敬畏现象一直存在于人类历史中,而这种强大力量的具体表现会引起人们的崇拜心理,从而衍生出纪念行为。

这种崇高感的典型代表是古埃及金字塔。金字塔普遍体积巨大,其中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9 米,因风化剥落10 米,现高136.5 米,相当于40 层大厦,即使在现代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古埃及人面对巨大的金字塔会不自觉地产生崇拜心理,从而将这个与神权交融的、永恒神秘的陵墓赋予纪念意义。

(二)纪念性的基本表达形式——中心

在人类的意识中,“中心”具有“焦点”意义,拥有统治、掌控全局的力量,将建筑物置于中心,不仅可以比较容易地吸引观者的注意,还能够增强建筑本身的力量。因此,纪念性建筑或是常常位于中心,或是将其重点放在中心。

三、祈年殿纪念性的特征

(一)几何形体的“中心”暗示

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曾经这样赞美几何形体:“它们经常被当作美的化身频繁出现在绘画、雕塑、建筑等视觉艺术中,成为了形式美的永恒典范。”他认为,“立方、圆锥、球、圆柱和方椎是光线最善于显示的伟大的基本形式:它们的形象对我们来说是明确的、肯定的,毫不含糊。因此,它们是美的形式,是最美的形式。”

这些几何体简洁、永恒,可以以体量的形式出现在视觉构图中,同样也可以以图形的形式在祈年殿中作为各类元素出现。在远观祈年殿时,其最上层屋顶近似于一个圆锥,其下两层则类似于圆台,最下面的殿座也与圆台相似,殿柱围绕而成的墙面则近似于矩形。更重要的是,如果将祈年殿的镶金宝顶、台基底部水平面两端点进行连线,就会得到一个三角形。这种隐含的几何形体的形式也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稳定感。

对页祈年殿平面图

(二)对称的“中心”暗示

对称构图是一种具有稳定感,能够凸显中心,并最终能与纪念性产生关联的视觉图形,这种对中心形式的描述方式,极大的拓展了中心感的视觉来源。正如阿恩海姆所说:“尤其要指出的是,对称创造中心性,因此使得中心延伸到了对称所及的范围。”⑶(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张维波、周彦译.《中心的力量——视觉艺术构图研究》.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 7 页.世界范围内,大量纪念性建筑都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如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太和殿等。

对称性存在于整个祈年殿建筑的内外部。在祈年殿外部,整个殿堂主体,连同台基,都是左右对称的,镶金宝顶、牌匾、殿门和御路,形成一条明确的对称轴。在祈年殿内部,不论是梁枋之上的龙凤和玺彩画还是殿内构造,都遵循着对称的原则。另一方面,祈年殿因其圆形的平面形状,也有一些中心对称的特质。观察祈年殿的平面图,不难发现,祈年殿的几何中心与台基的几何中心实为同一点,这意味着祈年殿位于台基正中心。在内部,藻井的构造和装饰也具有中心对称的色彩,配以华丽的彩画,这成为了殿内极具吸引力的视觉中心。

(三)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任何一个建筑的立面,如果存在视觉中心的话,就必然存在非视觉中心的背景,只有在背景的烘托下,视觉中心才得以被彰显。因此,中心与背景的关系是影响建筑单体纪念感受的一个主要因素。

例如,在绘画中,画者会根据颜色深浅进行正负形的分析。颜色较深的色块归为一部分,颜色较浅的色块归为一部分,主体物所在的部分被称为“正形”,另外一部分被称为“负形”,正形与负形明度对比强烈,使得画面效果十分突出,主体物及其附属物品紧紧抓住观者的注意。在建筑中,如果主体物与背景的对比明显,边界清晰,那么主体物就会作为图形首先被感知到,成为视觉中心。差异程度越强烈,图形作为视觉中心的关系就越清晰,中心也越容易被感知到。

本页天坛祈年殿内景

在台基前观察祈年殿,祈年殿无疑是视觉中心,背景则是背后的天空。在观者的视野范围内,祈年殿的蓝瓦红柱形成了一个较重的色块,而广阔的天空就是较浅的色块。台基颜色受环境影响,其色块归属与当前天气和时间相关,台基偏白时可归为浅色块,背光与夕阳时偏深,则归为深色块。总之,主体部分与背后的天空有着非常明确的边界与区分。

(四)重量感

形成巨大体积是塑造纪念性的一个极为有效的途径,当视觉主体具备此特征时时,它相对于他物便有绝对的等级感,像前文所描述的那样,这种等级感进而衍生为崇高的纪念感受。康德认为凡是某种对象“全部地、绝对地、在任何角度称为大,这就是崇高”⑷(德)康德.《判断力批评》(上).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89页.。柏克说:“建筑物要体现出崇高来,体积的高大是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伟大都不可能有效地弥补一定体积的欠缺”⑸杨森、甘霖.《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第211页.。

祈年殿无疑是“大”的。大殿殿高38 米,直径32 米,面积460 平方米,台基6 米,与周围环境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体量。

(五)体积感

马克思说:“精神感觉到质量的重压,这种压力感就是崇拜的开端。”⑹(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重量感一般与稳定感相联系,“巨大的重量沉于地下,带来强烈的稳定感和归属感,从而确立了其中心的地位。”一些材质的使用可以从感性上强化建筑的重量感,如石材、混凝土和砖。

祈年殿的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台基上。台基由汉白玉制成,汉白玉为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岩石因为其坚硬的质地和沉重的质感具有独特的稳定性,也由此产生出较强的体积感,为整个纪念性建筑发挥稳定重心、体现永恒感的作用。

猜你喜欢

纪念性台基色块
足球色块
预测HL-2A 托卡马克台基结构的MHD稳定性数值研究*
浅述古建筑建造艺术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故宫中的数字与数学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的应用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三个色块
纪念性景观的隐喻性研究
纪念性景观的地被植物及其景观特色研究:以南京市雨花台风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