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性视角下的家用健身单车设计
2023-07-22李俊张明月
李俊 张明月
摘要:以家用健身单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可供性理论及其应用,将可供性理论与家用健身单车的设计进行结合,解决用户在新时代下对健身器材的使用需求。基于可供性理论对于家用健身单车进行创新设计,从行为、功能、认知、情感、物理、感官等方面改良现有产品。最终通过设计实践,使新型家用健身单车满足用户锻炼需求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为企业及设计师带来新的视角,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愿景下的高质量产品的体验需求。
关键词:产品设计 可供性理念 健身单车 家用健身器材 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1-0126-04
引言
随着我国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健康理念更加被用户重视,社会上营造出了重视和参与健身的氛围[1],各种健身器材越来越受到青睐,尤其是家用健身器材。而健身车作为室内锻炼的常規健身器材之一[2],因为其功能性、趣味性、占空间相对较小等,市场销量可观,发展空间巨大。
人们在来自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压力下,身体逐渐呈现出亚健康状况。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缺乏运动等原因,都使人们对于健康的锻炼方式产生了迫切需要。在人们愈发追求健康理念的需求下,家用健身单车逐渐成为用户追求健康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不可或缺的产品之一。因此,创新家用健身单车设计以填补市场空白、增进产品竞争力,打开企业、社会及用户共赢局面迫在眉睫。
一、产品设计中的可供性理论
(一)可供性理论概述
随着设计与科学技术的充分融合,人工智能、环境交互、体感交互等技术的成熟,可供性概念逐步在我国风靡起来。可供性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美国生态心理学家吉布森在其著作《生态学方法用于视觉感知》中提出。吉布森运用了大量篇幅来解释他所创造的新词如:可供性既是不会随个体意识而改变的客观存在,又是能够与个体行为相关联的主观认知,具有可以使主观个体与环境或物体的某个属性产生互动行为的可能性[3]。随着后续学者深入研究,美国认知科学及人机交互学者诺曼丰富了可供性概念的内涵,并将其延申至设计界。诺曼认为可供性是“一个行为者恰好容易感知的那些行动的可能性”[4]。因为诺曼的引入,可供性成为现代设计行业中十分有意义的策略布署,其应用领域覆盖了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等。盖弗(Gave)进一步延申了4种类别的可供性:可感知的可供性、错误的可供性、隐藏的可供性和正确的回绝[5]。雷克斯·哈特森(RexHartson)继续拓宽深化可供性的内涵,提出了4种可供性:认知可供性、行为可供性、感官可供性、功能可供性[6]。可供性在数位学者的潜心研究下成为了现今极其重要的理论,也是评判一个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产品设计中的可供性理论
在产品设计领域,可供性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属性。在产品设计开发初期,设计师基于用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研发,产品的可供性则是设计师首要考虑因素,例如产品定位、提供的服务、具备的功效、预期解决的用户痛点、使用方式等。知名企业星巴克,是将可供性这一理论运用实践取得成功的案例之一。该企业甚至把咖啡开到了原本没有喝咖啡习惯的地区并且取得巨大收益。在还没或刚接触星巴克的用户眼中,该企业只是提供饮品这一服务,其可供性是“饮用”。星巴克在战略部署上另辟蹊径,独具匠心般设计了第二种可供性:空间。它是除了学校、办公室、家庭外的另一种空间,在这里用户可以与熟人一起看书、学习,也可以和客户商谈生意,顺便向用户推销点心及饮品。得益于其精准的战略定位,星巴克成为全球知名品牌。
可供性也是一种行为的可能,使人与产品交互更加明确和具体,例如产品的按钮可以按压、旋转以达到控制产品某个功能。而行为的发生取决于人们是否产生某种需求,并且能否感知到对应的可供性,即产品的可供性还分为可以感知的可供性和不可以感知的可供性。如人们口渴时,就能感知到水杯具有容纳水的可供性。用户在与产品接触的过程中,通过可供性的发掘可达到方便易用[7]。
因此,人性化的产品的可供性是可以被用户感知并且用户在无需说明书情况下就会操作的。
日本著名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对可供性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进一步丰富及拓展内涵,提出产品的可供性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深泽直人的带凹槽的伞(图1)为例,这把黑色的长伞与普通的伞整体外形上并没有较大区别,唯一区别是仅仅在伞柄上设计了向下弯曲的弧形缺口,以便外出的人们在携带重物时可以悬挂于伞柄上。伞给人大、圆、覆盖、保护的感觉,伞的可供性呈现出一个随着人们移动而移动的安全适宜空间。而深泽直人设计了伞的第二种可供性,即支撑作用。伞在需要防雨或遮阳时可以撑开提供移动保护空间,在合上状态下可以充当拐杖支撑,在手提重物时又可以引导用户利用伞柄的凹槽来无意识完成悬挂重物的行为。基于多种可供性的产品能够提高用户体验,将好设计转化为好买卖,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二、可供性理论与家用健身单车设计的融合
(一)健身与家用健身单车现状分析
健身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们通过各种科学的运动方式来增强体魄、提高免疫力、舒缓精神压力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愿意选择居家健身的方式[8]。家用健身单车作为室内健身产品的一种,其外形类似自行车,配有车轮、车链、踏板、握手、车身、座椅等部分。家用健身单车是指通过科学的人工力学工程计算后,根据合理的人机尺寸来使人们在室内或居家环境下也能够模拟户外有氧运动来提高体质、改善体态、愉悦精神的心肺训练器械。
家用健身单车市场潜力巨大、蓬勃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家居锻炼的首选,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用户对产品的期望也发生了变化。旧有市场健身产品在体积、功能方面存在诸多不足[9],结构也比较复杂,只能对身体单一部分进行锻炼[10],无法满足用户新的需求。因此对家用健身单车进行基于用户需求的优化迭代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家用健身单车用户分析
从用户特点层面,由于工作、学业繁忙,人们的社交、娱乐、锻炼时间减少,加上久坐、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亚健康状态用户比例涨幅较大。从用户生活习性层面,随着生活方式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与习惯也随之改变。人们对家居环境更加关注,从花草盆栽、空气净化器到健身器械,均为实用且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从用户情感层面,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交流减少。人们时常有孤独感,纷纷转向社交软件寻求虚拟的陪伴如线上互动、游戏陪玩等。因此,家用健身单车设计应该重视用户情感需求,打造社交圈增强用户间的情感交流体验,利用网络及虚拟现实技术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从用户健身现状层面,多数用户青睐将碎片化时间投入居家和室外轻度锻炼,少数用户选择健身房购买私教课程进行专业化健身。健身对于亚健康用户是核心需求,这部分用户关心自身健康,对生活品质有着很高要求,把健身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非常注重健身体验及成效。
(三)家用健身单车用户需求研究
产品设计是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的创意性活动。是否成功解决用户的需要是判断一个产品好与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家用健身单车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用户在室内场景锻炼的痛点,倾听他们对于健身的生理及情感诉求,关注他们内心的情感、生活习惯与偏好。
在家用健身产品的选择上,居家用户普遍关注性价比、功能丰富度、产品品质、产品外观。男性和女性居家群体对于家用健身单车的需求各有不同。男性群体在锻炼过程中更加注重力量训练,喜欢挑战自我,同时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对于家用健身单车外观偏好富有动感、力量感的风格。而女性群体锻炼时更注重形体的塑造,偏好轻柔舒缓的运动方式,同时心理活动上喜爱向其他用户展示自己美丽身材、分享健身成果,更加注重社交关系,对于家用健身单车外观偏向家居、简约、精致的产品风格。不同体脂率的居家用户对于家用健身单车的需求亦有区分。家用健身单车用户中肥胖或超重的人群也占有很大比例,这类人群对于健身锻炼有迫切的需要,对产品的使用需要也比其他用户更为长久,但大部分都难以坚持下来。因此如何帮助肥胖或超重的居家用户坚持锻炼也是家用健身单车设计需求中的重中之重。
(四)可供性理论与家用健身单车设计的融合
家用健身单车设计需要结合可供性理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设计之初,首先考虑的是使用环境,设计时就应当明确室内环境产品的特质,如收纳问题。其次产品应该有针对性地体现其主要功能,使用方式需要一目了然。最后,家用健身单车应该融入人文关怀。例如深泽直人设计的雨伞,在用户需要其防护功能时它是移动的保护屏障,在需要其支撑功能时,其伞柄又是支撑工具,满足了人们对于产品的功能和情感需求。此外,根据用户生活习性、情感、锻炼等需求从各个层面通过设计提高用户健身体验,激励用户的健身。
可供性理论与家用健身单车设计的融合最直观地体现在产品造型上。产品造型是向用户传达产品可供性的载体,产品造型要素总体可分为:整体特征、功能引导、操作方式、质感特征、几何形状特征、符号象征、色彩特征 7 个方面[11]。通过对家用健身单车要素的归纳,与可供性理论融合,得出启示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家用健身单车的设计中,从功能上要给用户提供更多的可供性选择,让有着不同健身需求的不同用户在产品的使用中都能体验到所需要的功能。从视觉的几何形状特征上,产品的整体造型风格应该与居家环境融合。从引导上,物理按键、功能区以及操作方式应该一目了然,使用户没有任何学习成本,轻松掌握使用产品的方法。从整体体验上,产品应该给用户持续激励,使用户愉悦地完成运动计划,并及时反馈,用户在短时间内就能获得超出预期的成就感。
三、基于可供性理论的家用健身单车设计分析
(一)行为与功能可供性:融合多种健身功能
行为可供性是指产品给用户提供的行为引导,让用户顺利完成某种行为。功能可供性是指产品给用户带来功能层面的体验服务。行为与功能可供性需要设计师根据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拆解、思考,满足用户实际需要。家用健身单车行为与功能可供性上应该降低用户学习成本,帮助用户正确使用产品从而建立信心并且能够提供丰富的功能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家用健身单车作为一款室内运动产品,其本质是对户外运动项目的模拟。传统的家用健身单车锻炼部位与方式单一,锻炼效果比较局限。因此,家用健身单车功能设计上需要开拓多种健身方式,从室内外运动中提取一些有相似特征的锻炼加入单车骑行模式里,供用户选择。常见的室内外锻炼器材有台阶器、卧推架、哑铃、杠铃、蹬腿训练器、多功能仰卧板等,通过归纳整合这些锻炼方式进健身单车软件课程里,达到线上直接提供多种功能目的。其次在家用健身单车座凳下方可以设计出收纳哑铃等小型锻炼器材的收纳装置达到间接提供多种功能的目的。最后,用户运动结束后体内囤积多余的乳酸会让肌肉产生酸痛感。针对这种情况,家用健身单车软件课程中增加运动拉伸与按摩恢复训练课程,提供配件如筋膜枪来舒缓肌肉酸痛来帮助用户更好地锻炼与恢复。
(二)认知与物理可供性:融合紫外线消杀功能的外观设计
认知可供性是指产品给用户提供的说明书,让用户通过观察产品外观就能了解、掌握产品的特性。物理可供性是指促进用户更好地使用产品的设计属性。家用健身单车的开关需要在合适的位置、拥有明确的启动方式(向左旋转还是向右旋转、波动还是按压等),以方便用户无需借助产品说明书完成使用。
以往研究中,多以健身器材或居家产品其中一种为研究对象[12],在今天显然是不够的。现今的产品设计强调一物多用、超高性价比。
家用健身单车主要可供性为健身,满足用户强健体魄需求。此外,还需要开拓其他可供性来提升用户体验。在家庭环境中,人们会购买一些消杀产品或净化空气产品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家用健身单车可以搭载紫外线消杀模块,跨领域融合家用消杀、净化产品的功能,帮助用户居家锻炼同时,实现对生活用品的消杀或空气净化处理,達到一物多用的目的。
根据产品融合紫外线消杀功能需要,家用健身单车的外观设计从造型上通过前轮圆环形状、紫外线灯带,从视觉上强调产品消杀功能,让用户直观地意识到产品工作区。从整体细节设计上,外形简洁,坐凳、车把、脚踏等基础要素融入整体中,呈现和谐感。产品配色采用黑色为主色,橙色作为点缀色表现产品的运动感,并利用仿生骏马的意象使产品增添灵巧感。从使用步骤上,用户通过前轮的快拆槽取下挡板盖,通过设定消杀模式把口罩、衣物放置产品周围进行消杀,使用完毕后把盖子再按扣回去。用户凭借常识就可以凭借本能掌握使用方式,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三)情感与感官可供性:融合虚拟现实技术的激励体验设计
情感可供性是产品给用户提供的情感体验,也是产品的核心体验点。感官可供性是产品依托用户的嗅觉、听觉等来多样化传达产品信息。情绪是用户体验产品的一部分,对用户的认知、行为都有影响。用户无法长期坚持健身锻炼很大程度是得到的互动与反馈较少。
用户面对冰冷的器材得不到交流,自然产生了枯燥感[9]。相关研究证实,结合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能够调节用户情绪,极大程度调动用户参与健身的积极性,使用户在欢畅轻快的状态下完成健身,提升用户的幸福感[13-15]。
融合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家用健身单车从感官等多维度营造愉快的体验氛围。从锻炼模式设计上,增加家庭体验环节,用户可以查看家庭其他成员的锻炼数据,督促其按时锻炼,一起抵达设定的目标。
此种模式能够有效加强家庭成员的互动,增进情感交流,创造产品使用的记忆点。从锻炼技术上,家用健身单车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用户游玩产品内置的骑行游戏进行锻炼,解决锻炼过程的枯燥乏味感。
此种创新以用户情绪为出发点,持续给用户短期激励,帮助用户坚持锻炼。致力于寻求新技术融入到游戏设计中的知名游戏公司任天堂就曾推出一款广受好评的健身类游戏,引发大众“现象级”的讨论。
该游戏名为《健身环大冒险》,同样基于体感交互技术,通过识别和捕捉用户动作使游戏内的虚拟人物也能和置身真实世界的用户同步动作,并且根据算法實时显示用户完成每组动作消耗的能量,形成正向反馈。用户通过这种技术,在健身锻炼时不仅获得沉浸式的体验,并且能够在游戏正向反馈机制下鼓舞信心,坚持健身。基于情感与感官可供性的家用健身单车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给用户创造持续的正向反馈,帮助用户树立健身信心,增强用户使用产品的体验。
四、可供性视角下的家用健身单车设计实践
通过上文对可供性理论的分析,根据居家用户对家用健身单车的设计需求,将可供性理论应用于产品实践,设计出一款带有消杀功能的家用健身单车,如(图3)所示。
此款家用健身单车设计结合前文分析启示,融合多种可供性,并通过设计整合为一体,主要拥有以下几点创新:
(1)配置紫外线消杀功能:产品前轮配置紫外线消杀灯带装置,帮助用户健身之余还能实现对口罩、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消杀。消杀使用步骤:用户首先通过健身车前轮挡板的凹槽将挡板取下,接着点击健身车屏幕进入消杀模式,设置消杀时长。再接着将口罩、衣服放置消杀灯附近进行隔离消杀。最后消杀完毕,取走物品,将挡板按扣回去。此外,在用户骑行过程中,紫外线消杀功能暂时锁定,前轮动感灯光随着用户运动节奏而变化,如(图4)所示。
(2)创新激励机制:设计奖励机制和正向反馈激励用户使用消杀功能,鼓励用户坚持健身、快乐健身。用户在骑行过程中的步数将转化为紫外线消杀功能的能量,用户即可以享受到健身带来的趣味感,从而坚持健身;又可以通过锻炼对生活物品进行消杀,一举多得。除此以外,用户可以对健身车屏幕进行操作,联网与全国健身爱好者共同参与骑行,相关数据排名会实时显示在屏幕上,增进锻炼的趣味性,提升用户体验。进行如(图5)所示。
(3)动感的造型设计:产品采用仿生外观设计,提取骏马奔腾身形,运用产品设计表现手法赋予家用健身单车轻盈、动感特征,使用户感受到产品从外到内的运动精神,亦象征健身计划马到成功的美好寓意。如(图6、7、8)所示。
结语
家用健身单车市场潜力巨大,就家用健身单车现状来看,搭载消杀功能的款式几乎为零,这一块存在较大空缺。本文基于可供性理论,为家用健身单车产业的设计开发提出研究思路,帮助企业在转型路上能够作为参考以创新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健康、趣味的产品,助力每个用户都能坚持完成健身计划,实现居家用户强健体魄、舒展身心目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健康储备力量,促成社会与人民的生机回归,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基金项目:
1. 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9SJA1107);
2. 202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B-b/2020/01/1);
3. 2022年常州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MFA“双创”能力多维促学培养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梦玥,赵博.基于KANO模型的室内健身器设计研究[J].设计,2022(15):136-139.
[2]臧倩,任家骏,薛安虎.家用健身车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14):185-189.
[3]Gibson J J.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 [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79,129.
[4]李帅,冯荟.可供性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6):228-231,238.
[5]Gaver W W. Technology affordances[C].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Systems.ACM,1991:79-84.
[6]HARTSON R. Cognitive,Physical,Sensory,and Functional Affordances in InteractionDesign[J]. Behaviour&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3,22(5):315-338.
[7]卢迪,王军锋.基于可供性与无意识记忆的日用产品设计方法[J].设计,2021(03):70-74.
[8]陈禹彤,张禄.基于差异化需求的多功能健身衣帽架设计[J].设计,2022(13):70-72.
[9]由文华,王利超,王旭,等.居家型多功能跑步机结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J].机械设计,2020,37(1):140-144.
[10]陶昱,孙亮波,伍正楷,等.一款家用多功能健身器材的创新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48(6):75-79.
[11]王新亭,王康,王歡欢,等.基于案例知识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4):140-145.
[12]宋正华. 仿生设计在家用健身器材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4):84-87.
[13]Murray E G,Neumann D L,Moffitt R L,et al. The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others during a rowingexercise in a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J].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2016,22:328-336.
[14]Chao C,Wu S,Yau Y,et al.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virtu- al reality and traditionaltraining methods on mental workload and training performance[J]. Human Factors & Ergonomicsin Manufacturing & Service Industries,2017,27(2):187-196.
[15]Peng F,Labelle V,Yue E,et al. A Trip to the Moon:Per- sonalized Animated Movies for Selfreflection[C]. New York: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