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性表达的地铁导向图形设计研究
2023-07-22陈璐琪刘春尧杜军
陈璐琪 刘春尧 杜军
摘要:从趣味性角度研究地铁导向图形设计,以提高乘客乘车体验为目的,通过案例探索优化导向图形的形式与功能,并进一步提炼出趣味性表达下地铁导向图形设计的方法策略。通过多层次分析,提出地铁导向图形设计中存在形式和辨识度上的问题。利用三角分析模型,以情感设计为切入点,基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从导向信息外观、功能、情感传递三个方向提出导向图形趣味性表达设计方法。总结出地铁导向图形可以通过动态化的图标、互动性体验图形的设计以及地域文化符号的提炼三个方面增强导向信息的趣味性表达。趣味性的地铁导向图形既可以满足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也能够加强视觉的传达性。
关键词:地铁导向 趣味性设计 图形设计 情感设计 乘客需求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2-0120-04
引言
在地铁空间中,导向图形是引导乘客寻路行为的关键因素。乘客能够通过图形语言辨别所处位置并完成方向寻找,因此,要求图形语言具有无障碍交流的功能,以及简洁、直观的形象,使其传递的信息易于识别。但凡事过犹不及,现有的地铁导向图形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形标准化以及静态图形表现等方面:在造型上,强调标准化,缺失视觉记忆层面的个性和特点;在引导方式上,主要以视觉的方式进行传递,无法充分刺激乘客其他感官,感官体验上功能有所缺失;在呈现方式上,主要以静态图形显示,缺乏图形与乘客之间的互动性和情感构建。纵观现有研究,对图形与乘客之间联系的关注度不够,地铁导向图形表现形式相对单一,缺乏情感的建立。导向标识系统中图形符号的视觉传达和情感传递能够超出形式本身,进而触发到人类多维度的文化价值,实现以人为本,交流传递的目的[1]。因此,本研究基于趣味性表达提出:通过地铁导向图形设计的方法,构建乘客与地铁空间之间的联系,为乘客提供多层次的乘车体验。
一、地铁导向图形与趣味性表达研究
目前随着城市地铁高速发展,我国亟需对地铁导向图形进行多方位研究。针对图形符号的诸多问题,相关部门也作出了相应的标准化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随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和《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开始重视对导向标识系统的统一标准,推进了公共标识的标准化进程。2012 年我国又发布了《GB/T 10001.1—2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1],目前地铁导向图形的标准化研究已经得到加强,使标识内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能够被广大地铁乘客所接受,推进了国际间交流的无障碍进程。这些成果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但现有地铁导向图形大多是以标准化为范畴进行研究,在情感化和人性化层面有所缺失,因此本研究以趣味性表达的方式,试图探讨标准化之下导向图形表现形式的变化。
(一)“趣味性设计”的概念
“趣味性”原指某件事或物的内容能使人感到愉悦、引起兴趣的特性[3]。地铁导向信息中的趣味性,则是指地铁内部空间导向信息能够使乘客在乘车过程中感到愉快,其本身的导向信息及相应的表现方法有引起受众兴趣和人情味的特质,能够链接与乘客之间的情感与交流互动,进而使乘客得到高层次的需求满足。
(二)“趣味设计”在地铁线路图设计中的意义
1.缓解焦虑情绪,改善乘车体验:在乘車过程中,“等待”容易让人产生负面情绪,所以为了缓解用户因等待所产生的焦虑,减少等待时间是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但地铁搭乘时间受客观因素制约,列车的行车速率不会因外在因素所改变。对于单一且长时间的静止行为,乘客易产生焦燥的情绪。因此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趣味性设计,能加深用户印象,提高用户注意力,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从而缓解乘客在等车途中的焦虑。
2.体现人文关怀,优化乘车氛围:在地铁导向信息中,趣味化设计意在加强乘客在地铁中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下也能传递出对于特殊群体的关怀,并考虑到他们的情感需求,以期改善乘车过程中的氛围,营造出愉悦的心理感受。
3.传承地域文化,引导情感共鸣:部分趣味化设计可以展示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地铁作为一种大众交通工具,乘客在搭乘过程中能够加深对城市化的视觉印象,通过趣味化的地域形象展示,能加强文化输出,唤起乘客对该城市的地域情感共鸣,加强共有集体记忆。
二、地铁导向图形的趣味性表达方法
乘客乘列车出行的过程中要经历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状态,会对所处的空间环境产生一定的需求[4]。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求层次论[4]。乘客在前往目的地这种需求中产生出行动机,从而诱发寻路行为。根据马斯洛所提出的5个自上而下的需求层,因此,将乘客搭乘地铁的需求映射为以下5个层次:可达需求、信息需求、功能性需求、人性化需求、审美需求,如图1。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情感需求则是在满足乘客基本需求的情况下,需求的更高层次。因此在地铁导向信息设计中情感化表现显得尤为重要。在人类大脑中有很多区域负责情感建立,这些区域共同组成了情感系统[5]。唐·诺曼(Don Norman)提出,情感系统由三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层次组成,每个层次都以特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体验。这3个层次分别是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6]。趣味性设计的目的则是为了满足乘客在乘坐地铁中的情感需求,因此本文基于情感系统的3个层次,利用由章宏泽、何玉莲在《环境图形设计》中提出的“三角分型模型”分析法[7],构建乘客在地铁空间内用户体验的形成过程,如图2,从运行环境、系统功效、目标体验进行层次分析。基于用户群体认知、行为、感知3个方面,将乘客细分为一般健康、行为障碍、感官障碍3种类型。乘客从效用层运行环境中地铁空间的不同层面获取信息,通过功能层系统功效中的导视系统引导乘客行为,进而提出从动态体验、互动体验、情境体验构建关于地铁导向图形趣味性设计的方法,以此对乘客起到情感引导的作用,满足乘客在地铁空间的高级需求。
(一)通过动态化的图形表现,增加情绪化传达
目前,在地铁导向设计运用中,图标图形的展示都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出静止状态,整体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化表达。从情感设计的本能层出发,本能水平的设计主要关注的是外形,因而改善图形符号“外表”。通过挖掘用户的态度、信仰、感受,从而引出情感反应,缓解乘车过程中因等待而导致的焦虑情绪。所以将图形语言动态化,增加图形的运动轨迹,通过采用这种动态化的图标去突破传统图标静态化的固有模式,放大图形特征,并增加乘客可感知力,满足乘客在情感体验中的本能层需求。
动态化的图标具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则是其相对于静态图标的趣味化表达。趣味性是动态图形在交互中的情感化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导向信息和乘客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动态化的表达,将乘客带入情景之中,从而增强乘客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动态图形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表现形式的趣味性:动态图形改变了以往地铁导向图形的固定形式,相较于静态图形,图形在动态化的形式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图形经过不断变化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
2.未知的趣味性:互动的本质决定了动态图像的转换和使用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8]。动态图形的转换将乘客带入交流的过程中,乘客在观看过程中会对互动的结果抱有期待,这种结果的未知性,正是一种趣味的体现。在2020 年 2 月,在东京奥组委最新公布的东京奥运会和东京残奥会图标中加入了动态模式,如图3。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动态的图标。这两组总共73个动态图标,通过出现、静止、消失3个基本要素,充分展现了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运动状态以及各个运动的基本特征。极具动感的图标增加了图标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图标的信息传达性。在地铁导向中,改变传统的静态图标,通过变换动画的形式[9],加入动态图标的元素,这种新型的表现模式能够增强乘客的好奇心以及图标的可读性。动态图标不需要乘客在寻路过程中停留过多时间去理解图形内涵,具有更强大的直观性。通过图标的动态趣味化降低了乘客在等车途中所产生的焦虑感等负面情绪,能够起到情绪引导的作用。
(二)通过互动性体验图形设计,优化信息传递
从情感设计的行为层出发,关注导向信息的实操性[10]。乘客在寻路过程中的实操性则是指导向信息的准确传达。通过具有互动性的体验图形,能加深图形带给乘客的视觉感受、提高空间的趣味性、优化乘车氛围,并且多维度的刺激乘客大脑神经,从而达到高效的传达力度。由于互动性的图形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视觉感官,它通过开发和发掘导向图形的功能,从而补充其他感官体验,弥补某些特定群体视觉语言的不足,使图形在地铁空间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了人性化服务,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体验图形设计由环境图形设计和交互设计两方面交叉融合而成[7]。乘客在进入地铁空间后容易产生寻路问题,因此导向信息的功能指引以及如何增加导向信息和乘客之间的关联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所以通过加入互动体验,增加乘客与导向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图形之间的互动可以带给乘客情感反馈,能够加大乘客对周边环境的感知。增加图形的互动性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AI智能技术,增加情境感知: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媒体终端不断发展,技术的革新也给导向系统带来了新的机遇。AI技術的发展与成熟,加强了用户与产品的联系,打造了沉浸式的使用体验,增强了互动性。如Electroland在洛杉矶市中心第11街Enteractive互动装置一样,如图4。当人们在“互动地毯”的 LED地板上行走时,大楼外墙上对应的大型LED装置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被点燃。以此为手段,使公共空间更加活跃,以营造一种用户与建筑物有联系的体验。因此,在地铁站的设计中,采用交互式设备,以直观的方式与乘客进行交互,增强了空间的联系,并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获得了用户的反馈,提高了准确率,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导向信息传达,增强了城市的空间感,同时也提高了空间趣味。
2.通过附加功能增加图形语言的其他感官体验:站内导向图形语言均以视觉体验为主。因此增加图形的附加功能,通过“多感官辅助”达到“视觉加”的使用效果,从多种维度提升乘客的使用体验。就如同日本地铁站内的导向信息,如图5。它在导向图形的视觉体验中增加了触觉体验,延展了原本图形的功能性,通过与其之间的互动性,增加了在图形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使乘客不仅可以直观地使用视觉进行方位判定,也能通过触觉获取方位,并且在满足大众需求的同时,也体现出对特殊群体的关怀。
(三)通过提炼地域文化符号,加强情感传递
从情感设计的反思层出发,使地铁导向信息具有特定的情感传递。而地域化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达地域特色,将特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引发乘客在乘坐地铁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强化城市印象。同时,地域化图形的表达,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已经具有区别于其他同类导向的特色,具有强烈的风格特性以及独特的趣味性。一些学者认为,“地域文化”是中华特定地区的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特色的“考古”文化,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的影响[11]。
地铁目前已成为人们公共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作为一个相对较大的公共空间,相当于一个城市的名牌。艺术化的手段是地铁空间设计的重要方式,通过把艺术处理手法和提取分析相结合,提高地铁视觉导向设计的质量,以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和生活趣味[12]。而装饰性纹样蕴含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作为艺术设计的元素,可以增添设计的创新和文化内涵。从图形中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可以依据以下几种方式:
1.从图形造型中增加文化元素:通过图形化的处理手段,将文化特征融入其中,体现文化趣味,增添地域特色。以湖北省博物馆地铁站为例,该车站将地域文化融入空间环境中,在地铁空间内打造出一种小型博物馆的视觉效果,充分展示了楚文化特征。通过提取楚文化的元素符号,如图6,以吊顶的形式展现;以及在艺术墙展示整个省博的兵器、礼器和乐器的具体形象,将原有器皿图形化,以壁画的形式展示,如图7,以此在图形造型上达到彰显文化底蕴的目的。
2.从材质上彰显地域特色:通过对图形材质的选择,使之与整体的文化氛围相呼应。湖北省博物馆地铁站在导向牌的选材上也较为特殊,更改了颜色面板,整体色彩也与整个地铁站的文化呼应,如图8。从楚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装饰性的语言,增加趣味性表达,在彰显地域特色的同时,引导乘客的情感共鸣,加强文化输出。
三、设计实践
结合前文提出的趣味性导向图形的设计策略,本研究以成都地铁的中医大省医院站为案例进行导向图形优化设计。
(一)设计动态图标,扩展导向系统的表现形式
由于站内图标均以静态效果进行展示,为了增加空间趣味性,现对图标进行动态化设计,如图9,提高趣味性表达,缓解空间枯燥的氛围。
在列车等待区,设置列车进站提示图标,通过出现、静止、放大三个状态构成动画路径,模拟列车进站的动态效果,提醒乘客列车即将到站,做好上车准备。在方向图标中根据具体方向的位移路径进行移动状态的动态模拟,例如右行动态图标则通过出现、静止、右移三个环节表示方向指引,辅助乘客方位判断。
(二)加入触觉图形以及周边建筑图形,增加图形互动
加强乘客与环境的联系,提升交流体验,强化功能输送。站内现有图标均以视觉呈现方式展示,并且图标形式较为传统,缺乏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
为了扩宽图标的使用对象,因此在视觉图标的基础上,从盲文符号中提取元素,在整体设计上加入圆形的点状元素,将其立体化:外观造型线内凹,点状元素外凸,以此增加乘客触觉体验。并在造型上简化图形语言,放大图形特征,通过圆点位置对图标进行区分。如男女图标设计中,则通过圆点的不同位置表达男女之间不同的生理特征,并且在缩小女性图标的头肩比例,放大身体下部分比例,营造裙摆效果;在方向图标的设计中,加入点状符号,通过圆点在单元格的位置,辨别方向,从而使方向指示更加明确;基于此方法,对站内主要图标以及限制类图标进行了规范设计,如图10a。并且加入周围地标建筑的图形符号,选取该站附近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对其整体造型进行形态抽取,通过点线元素,设计出建筑图标,建立起图形与环境的联系,加强与乘客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传达力度,增强情感联系,通过图形附加功能强化图形语音的趣味性。如图10b。
(三)提炼中医文化元素,更改版面样式及材质,突出站点特色
1.元素提取:中医大省医院站作为成都的艺术展示站,在空间氛围打造上融入中医文化元素。因此在导向信息的图形图标设置上也应加强文化传递,增强图形吸引力,强化图形趣味性。现将原有地面引导图形进行优化设计,从中医八卦图提取元素,使指示方向对应八卦图中东西南北的方位符号,并辅之八卦图的文化信息,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导向信息结合,使乘客在获取导向信息的同时也能输入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方向指引的同时提高情感传递,如图11。
2.版面样式设计及材质更改:中医大省医院地铁站的站名因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省人民医院而得名。因此,提取学院元素古书籍以及医院元素太极图,将书籍打开后的书本弧度与太极中的“S”线进行元素抽象提取,得到一个曲线形态。这种流线型的外观也符合地铁列车高速的特征。因此使用这一曲线形态对导视牌版面进行分割,如太极图一样,表示着地铁导向与乘客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传递地域特色,彰显站点区域特征,体现出导向系统的人文关怀,如图12。
由于导向牌设置大多数位于地下空间,常年处于潮湿的环境,而木材不易腐蚀与生锈。此外,在视觉感受方面,木材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能反射红外光,使人感到温暖,同时还能吸收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在触觉上,人们对物体表面温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热导率决定[13]。具有高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混凝土部件,触感较凉,低热导率的聚苯乙烯泡沫具有较高温度。木材具有中等的热传导性,能够在触觉上达到协调,向乘客传递良好的触觉感受。因此在材质图10a 地铁导向图标设计图10b 地铁周边建筑图形设计图11 地面引导图形设计图12 导视牌版面及材质选择上,加入了木质材料,以期改善导向牌版面同质化的现象,带给乘客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以此强化导向图形的趣味性,如图12。
结语
地铁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相对较大的公共空间,是连接人与外界的重要桥梁。由于单一形式的地铁导向系统,已经无法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乘客需要在封闭空间中寻求新的视觉刺激,以减轻生活工作中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具有趣味性特征的地铁导向图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乘客在地铁空间内的情感需求。动态化图标与其他静态化图标之间的动静结合,能够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多维体验增加图形的互动性,在延伸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加强乘客与地铁空间的联系并优化了信息传递。除此之外,地域文化特色信息赋予了地铁空间新的城市印象,使地铁导向信息别具特色与趣味,营造了舒适的乘车环境,并强化了导向图形的传达性。
项目基金:1.2021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现代设计与文化研究中心项目(MD21E026);2.西南交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题研究项目“成渝双城经济圈增强城乡审美韵味创新方法研究”(2682021ZTPY070)。
参考文献
[1]张梦云. 导向标识系统中图形符号的情感表现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8.
[2]羊漾.公共文化空间环境设计中导视系统的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9.
[3]薛凤琳.儿童食品包装的趣味性设计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481-482.
[4]杜军,支锦亦,董石羽,李然,魏峰.基于接受心理视角的高速列车内装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7.34(09):124-128.
[5][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6]罗欣玥. 环境图形的情感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7]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
[8]章宏泽,何玉莲.环境图形设计-从导视到体验图形.[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9.3.
[9]黄兰.动态图形设计在信息传播中的创意途径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2):52-56.
[10]刘翠林.新媒体语境下标志的动态設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08):233-238.
[11]李征.情感设计与人本设计[J].装饰,2004(06):15.
[12]赵婧洁,刘时燕.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24):226-230.
[13]王丽佳.基于地域特色的哈尔滨地铁视觉导向设计研究[J].设计,2015(05):37-38.
[14]李培,卢朗.木材材料特性分析——木质材料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设计,2013(1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