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地理综合实践作业设计和评价
2023-07-22谢欢芳
摘 要:作业设计和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以“跨海而来,研学岚岛”为案例,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进行设计和评价,探讨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进而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議,实现其思维进阶。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6-0053-05
综合实践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综合实践课程作为新型课程形态,与传统学科课程相比,缺乏成熟的评价模式,一定程度上成为其纵深发展的瓶颈。因此,本文以“跨海而来,研学岚岛”海岸地貌综合实践课程为例,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更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SOLO分类理论概述
SOLO分类理论是以划分学习者思维阶段与层级描述为特征的一种评价方式,被称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1]。SOLO分类理论认为人在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具有阶段性特征,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观察的,根据学习者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回答,能够判断其所处的思维阶段和认知发展水平。SOLO分类理论将学生的思维水平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前三个层次是初级阶段,体现较低等级思维,后两个层次为高级阶段,体现较高等级的思维技能[2]。对于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借助SOLO分类理论实施教学,观察学生在应对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有助于教师开展后续教学和有效指导学生。
二、SOLO分类理论视角下的“跨海而来,研学岚岛”海岸地貌综合实践作业设计与评价
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缺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标准,在活动开展、学生评价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本文依托SOLO分类理论,进行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1)。一是依托SOLO分类理论,指导作业分层设计,即根据每个实践点的资源赋存状况设计从单点结构到抽象拓展结构四个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需求;二是根据作业评价确定学生所处的SOLO层次,即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过程、回答结构等,将评价结果划分为五个SOLO 层次;三是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最终实现学生的思维进阶。
[
1.依托SOLO理论,指导作业设计
(1)确定资源,引出单点结构阶段
福建省平潭岛海岸线蜿蜒曲折,海岸地貌发育典型,有罕见的花岗岩海蚀柱、风动石和球状风化花岗岩等,岛屿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辽阔平坦,具有“海蚀地貌甲天下,海滨沙滩冠九州”的美称,是进行海岸地貌综合实践活动的绝佳场所。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龙凤头沙滩、东海仙境、长江澳风车田沙滩、石牌洋景区四个实践点(图2)作为作业实施的载体,并引出单点结构作业任务。
活动伊始,学生对海岸地貌的认知还停留在课本基础知识层面,对现实中的复杂问题还未形成较高的思维水平,通过设计单点结构作业(表1),可降低难度,消除学生处于陌生环境时产生的焦虑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完成更高阶的思维作业做铺垫。
(2)实地考察,进入多点结构阶段
根据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进入实地考察环节,结合课堂中学习的基础知识,设计具有多点结构的作业(表2),让学生联系多个知识点完成作业。经过实地观察,在学生对现实场景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多点结构作业,让学生学会联系多个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对实践点有更全面的认识。
(3)强化联系,进入关联结构阶段
随着实地考察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对实践点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关联结构的作业(表3),让学生将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并进行问题解答。
(4)升华拓展,进入抽象拓展结构阶段
在完成实地考察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适时设计具有抽象结构的问题(表4),让学生不仅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还能联系未知素材,形成抽象概念和假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和演绎以解答问题。
2.基于作业评价,确定SOLO层次
分层设计的作业应具有相应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分层评价,明确学生所处的思维阶段,为接下来的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同时,针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给予相应的指导。本文分别以“海积地貌——长江澳风车田沙滩”“海蚀地貌——东海仙境”为例,对作业分层评价进行说明(表5、表6)。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在解答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时,存在用低层次的思维来完成任务的现象。因此,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拓展结构的作业在设计评价时应包含低层次的思维水平,分别设计了2、3、4、5个思维水平层次。
3.提出改进建议,实现思维进阶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其所处的思维水平后,应对处于不同SOLO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分析,以便精准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指出其在完成作业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改进建议,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进阶。
处于前结构水平的学生,主要问题是必要知识储备不足,针对此类学生,应对照解决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给予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处于单点结构水平的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单一思路,但现有知识储备还不够充分,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延伸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丰富知识储备,推动学生从单点到多点进阶;处于多点结构水平的学生虽具备解决问题的多种基础知识,但对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还不明晰,因此,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应在肯定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找出知识割裂的原因,让学生明晰其中的关系;处于关联结构水平的学生已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能基本解决相关问题,但在抽象拓展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针对此类学生,教师应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现有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新的内容和结论,实现思维水平的更高发展。
三、教学启示和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对课内知识的延伸和实践,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3],在问题的设置上也常体现出开放性和综合性,而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和统一评分标准,评价结果往往与评价者的主观经验和喜好有关,不能客观反映学习者的真实水平。而SOLO分类理论可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涉及知识点的多少和是否存在联系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划分,进而确定学生的思维水平,往往信度较高,具有较大优势[4]。此外,SOLO分类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确定学生回答某一水平层次问题要达到的思维层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SOLO分类理论运用于综合实践作业设计和评价有着种种优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对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只有对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具备深刻的理解,才能精准把握学生处于哪一阶段的思维水平,否则很难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确定其所处的SOLO水平,因此,对教师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具有动态进阶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变化情况,给予相应的学习建议和指导,从而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思维进阶和能力提升,这就对教师的学情把握和跟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学科素养和学情把握能力,才能充分发挥SOLO分类理论运用于实际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光明.让思维的品质看得见——SOLO分类评价在命题中的操作策略[J].地理教学,2018(16):37-40,57.
[2] 董冲,陆丽云.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地理教学设计探讨——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9(1):47-49.
[3] 侯敬娟,李林,徐义.地理实践力视角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业”案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0(12):42-43.
[4] 刘美辰,李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问题检视、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国考试,2021(12):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