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晨兢夕厉守素心 不为彼岸只为海

2023-07-21李杰

中国篆刻 2023年6期
关键词:硬笔字帖黑板报

李杰

有幸在“英雄杯”第十四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是对我习字多年的一次莫大的肯定。诚惶诚恐之余,更多的是激励鞭策。在硬笔书法学习的道路上,我一直把自己定义为一名硬笔书法爱好者;接《中钢》杂志“百尺竿头”专栏姚海通老师的约稿,荣幸至极。今天,我和大家谈谈我学习硬笔书法的经历。

20 世纪80 年代末,我出生于胶东半岛的一个小山村。小学三年级时,我开始学习用钢笔写字。记得我的第一支钢笔是父亲送的英雄牌616,那时我写字并不好,作业字迹潦草,经常被语文老师批评得面红耳赤。我从小性格要强,自尊心驱使,我暗暗决定要把字写漂亮点,也对得起父亲送的钢笔。学校发的课外读物中,有一本《钢笔楷行书标准教材》,我有空便照虎画猫地在四线方格本上临摹。先练笔画部首,再练单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书写有了一定改观,日常作业老师不再批评,渐渐地我也对写字有了兴趣。父亲对于我练字这件事一直是不断鼓励和支持的,规定我每天掌握一个字的写法,写一页四线方格本纸。他经常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内涵,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这句话一直影响我到现在,是激励我一直写字的初心。

后来升入镇上的中学,第一次逛镇上的书店,我发现一本重庆出版社《庞中华钢笔字帖》,薄薄的一本,绿色的封面,清新淡雅。我如获至宝,初二整个暑假除了完成作业,几乎都扑在这本字帖的临习上。英雄钢笔,碳素墨水,A3 大白纸,这些最简朴的文具让我伏案一天也不觉得累。后来又有机会涉猎了李放鸣、司马彦等老一辈硬笔书法名家的字帖,自己的零花钱几乎都购买了字帖、钢笔。或许班主任认为我的字还可以,就让我负责出黑板报,参加一些学校的手抄报比赛、写字比赛,并获了一些奖,这更加激发起我对写字的兴趣。其实那时我对硬笔书法没啥概念,只是想把字写得接近字帖,漂亮规整些,还尚未理解源自传统书法的气韵和气息。

硬笔临 《大观帖》

硬笔临 米芾尺牍数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人前进的永恒动力。先有兴趣,才会有热情。上大学后,几本字帖一直跟随着我,课余时间拿出来临摹一下,也一直保持书写的热爱;偶然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些老字帖,记得有梁锦英、梁鼎光、沈鸿根、王正良等老一辈硬笔书法家的,每两周借阅一本,其间翻看临摹,虽然我心慕手追,却仍然难以望其项背。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仅仅止于热爱,觉得好看就拿来通篇地临摹,年轻浮躁,看了很多,楷行草隶泛泛地临了很多,学得太杂不专一,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转化,有学习态度但缺少正确的学习思路和规划,杂乱无章地练,最后收效甚微,现在回忆起来是在走弯路,还有些许后悔。

2009 年响应国家鼓励大学生参军的号召,毕业后我毅然参军,入伍武警江苏总队,也圆了我的军旅梦。新兵连结束后,我去了基层中队的一个战斗班,除了每天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执勤,我还要负责中队的黑板报,像每个连队必定有一位连长一样,每个连队都有一块黑板报,在这样一个现代传媒手段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黑板报在部队依然是一块重要的文化阵地。任务艰巨,要求严格,我不敢有丝毫怠慢。一块黑板报,从主题到内容,从版式到插画,从色彩到字体,都要详细考虑,之前练就的那点硬笔书法功底得到充分发挥。部队黑板报内容换得勤,随着主题活动的改变,差不多一周就得换一期。白天要完成训练任务,晚上熄灯号响了,我才能有时间静下心来出黑板报。老兵退伍后我被任命为军械员兼文书,虽然训练时间减少,但是日常工作更加繁重,除了枪械管理、宣传教育、网络维护、文件收发等日常工作,还要负责中队各类军政台账和会议记录整理归档。部队各类台账记录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美观整洁,不得有半点涂改,日常文字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天完成军事训练和本职工作之余,我都会拿出字帖再练一会,为了让自己的字更加漂亮得体。那段时光虽然很累很忙,但是充实。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负责整理的台账、板报、宣传栏在支队季度军事政治考核中每次都能得到支队领导的表扬认可,成为中队工作的一个亮点。

2011 年我从部队退役后一直奔波于生计,无暇顾及写字,书法被慢慢地淡忘了。直到2016 年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硬笔书法QQ 群中结识了一些书友,通过日常的聊天交流,又燃起了我对写字的热情,于是重新拾笔练字,积极参与一些写字打卡活动,“取法乎上”“与古为徒”等词汇不断影响着我,开始读古帖,尝试着硬笔临摹。王羲之的《圣教序》是学行书绕不过去的一个经典,《圣教序》收录王羲之的行书精华,单字最多,变化最为丰富,历来书家无不奉为圭臬,我被它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工作之余,我每日坚持临习,通篇临了几遍后开始单字精临,经常写到深夜,不知倦意。并试着参加一些比赛,但结果多为入展入选或者成为“炮灰”。闭门造车,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直到2019 年有幸认识了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唐玉庆老师,并报了他的硬笔书法网络班,从此引领我走上了硬笔书法正道。唐老师为人谦虚温和,授课风格幽默风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他的建议下,我开始用秀丽笔临习米芾的《蜀素帖》《苕溪诗帖》以及手札尺牍,汲取米芾轴线摆动、连绵取势的章法特征。2020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居家期间我又涉猎了二王尺牍和孙过庭的书谱,试着创作时在行书的基础上融合草书的牵丝连带,使笔法显得爽利灵动,章法更加贯气活泼。日常碎片时间我会学习各类书法比赛的获奖作品、书法理论,以及有关书法的文章、书法教学视频等,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又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2021 年我荣幸加入清风书社。清风书社集聚了当今硬笔书坛的翘楚。社内学习氛围浓厚,经常组织主题竞写、临帖打卡等活动,特别是2022 年清风书社组织了五期清风公益讲堂活动,谢红兵、陶浪、林秘昌、余大才、徐秀康五位老师分别从创作经验、展赛技巧、文字审读、规范字书写、硬笔碑拓作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我听后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提高了对硬笔书法的一些认知,也为日常创作拓宽了思路。

硬笔书 张以宁《题马致远清溪晓渡图》

最后谈一下自己的学书心得。我觉得学习硬笔书法首先要端正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和喜悦心。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虽然技法相通,但书写工具不同,汲取古帖营养融入硬笔,兼顾硬笔书写实用性的特点,不刻意造作出毛笔的书写效果,追求书写自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表达自己。日常我们会参加一些展赛,有时成绩不尽如人意难免会失落,但不要被这些起起伏伏所牵绊,时而风霜、时而花香,仍不忘初心、恬淡处之,这点我要继续“修炼”,与大家共勉。学习硬笔书法本来就是一个寻幽探微、一路看风景、悠然愉悦、实现自我的过程。

其次,学书之余要多加强文学素养,苏东坡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诗词歌赋、经典书论、书法史等理论书籍,了解经典碑帖的时代背景,同时,加强古文字、钤印常识的学习,创作时能避免繁简字、用印错误的尴尬;另外可以涉猎文学创作,同等书写水平情况下自撰文是参加书法展赛的加分项。学书的同时磨练内在,积淀越多,书法的格调就会越高,包容越大,内涵越深。

晨兢夕厉守素心,不为彼岸只为海。彼岸是目的,海是经历;彼岸是现实,海是梦想。学书之路,道阻且长,志不少懈,勤慎自持。我会继续以一名硬笔书法爱好者的姿态,秉一颗素心,阅来日方长。

硬笔书 祝允明诗六首

硬笔书 刘墉诗二首

硬笔书 山谷题跋四则

硬笔书 山谷题跋三则

猜你喜欢

硬笔字帖黑板报
创意满满的黑板报
小字帖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
小字帖
小字帖
莹莹办黑板报
厉害了,我的黑板报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