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优化幼儿园食育课程的策略探析
2023-07-21徐琳芳
摘 要:食育是提高幼儿食物认知能力、身体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的食育课程能够进一步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帮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文章重点分析了幼儿园食育课程游戏化活动现存困境,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幼儿园;食育课程
作者简介:徐琳芳(1989—),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高新区院士路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幼儿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课程游戏化理念与食育的融合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难以充分发挥教学环境、食物本身或餐具的教育价值。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教师需要立足于食物、餐具等食育课程游戏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明确实践思路,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课程游戏化与食育概述
(一)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是指教师将原有的教学内容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展示出来,促进幼儿知识习得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认知思维发展规律角度来看,幼儿接触社会的渠道相对单一,各种知识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在幼儿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将课程游戏化理念融入食育中能够帮助幼儿学习与食物有关的知识,并在游戏活动开展期间理解各种食物的特征以及价值。目前课程游戏化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幼儿园食育課程中,同时也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食育
“食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日本养生学家石冢左玄的《食物养生法》当中。他认为智育、体育以及食育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食育最为重要。食育是指通过培养学习者的食物判断能力,帮助学习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此促进学习者身心健康的教育。我国学者认为,在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期间,教师应当结合幼儿实际生活元素或幼儿能够接触到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食物是幼儿成长的必备物质,也是幼儿每天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元素,因此,开展食育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各种食物的认知,还能够促进幼儿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幼儿园食育课程游戏化活动开展困境
从我国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的情况来看,当前课程游戏化理念在幼儿食育中的应用较广,但依旧有部分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理念存在认知偏差,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无法充分发挥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应用价值。
(一)难以充分利用食物和餐具
一些幼儿教师在开展食育游戏化课程期间,忽略了对食物的再创作,如利用各种模具改变食物的形状等,未能使幼儿通过食物造型的变化感知学习乐趣。部分教师在开展食育游戏化课程期间会将红心火龙果、胡萝卜等具有染色能力的蔬菜水果与面粉混合做成彩色馒头等,这样简单的食物颜色变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却无法引发幼儿的深度思考。还有部分教师为帮助幼儿理解各种食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外形变换,会将食物切成条状或者块状蒸煮。而少数食物经高温蒸煮后会出现形变现象,即便幼儿细致观察也难以辨认出食物原本的样貌。倘若教师没有为幼儿展示食物形态之美,忽略食物形态在食育课程游戏化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将难以促进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展。
此外,餐具是幼儿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用具,教师有效利用餐具开展食育游戏化课程,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重视餐具的应用。如教师在为幼儿讲解块茎类食物的相关知识时,并没有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筷子或勺子等探究块茎类食物煮熟前和煮熟后的质地变化,导致幼儿难以从多个维度理解食物的相关知识。
(二)缺乏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
教学环境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实际教学期间往往会出现学习兴趣随时间不断降低的现象。倘若教师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环境的重要价值,加强幼儿与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将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避免幼儿因枯燥乏味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食育游戏化课程期间,虽然能够为幼儿提供“动手小厨房”等具有一定功能性的教学环境,但在为幼儿讲解相关知识后,并未预留足够的时间引导幼儿进行实践。缺乏互动的教学环境会影响食育游戏化课程的开展,降低幼儿对食育游戏化课程的学习期望。
(三)教师言语行为对幼儿产生较大影响
幼儿意识形态薄弱,难以对自身行为产生正确认知,并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其他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食育游戏化课程开展期间会出现大声吵闹的现象。部分教师为维护课堂秩序会指责吵闹的幼儿,这种较为强势的教育方式容易对幼儿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如在开展食育游戏化课程期间,有的幼儿东张西望,有的幼儿与同伴交头接耳,教师在发现这一情况后随即大声斥责幼儿:“谁还在说话?”这时,所有幼儿瞬间安静下来。然而,在后续教学环节中,幼儿表现欲望降低,课堂参与度也有所下降,仅有少数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幼儿对交流产生畏惧心理。
三、课程游戏化理念在食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基于食形丰富幼儿认知趣味
相比于成年人,幼儿评判自己是否喜欢某种食物的重要依据体现在食物的形状以及颜色上。有趣的食物形状以及鲜明的食物颜色能够充分激发幼儿对食物的期望以及对食物知识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能够增强幼儿的食欲,满足幼儿对食物美的心理
需求。
教师可以为幼儿开展“食物大组装”主题游戏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幼儿园管理者需要与厨房工作人员协商,在为幼儿制作食品以及食育课程教学用具时注意造型以及色彩的搭配。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造型和颜色的食物,并对幼儿说道:“这些食物拥有丰富多样的形状和颜色,大家喜不喜欢呀?我知道大家都是创作小能手,那么我们现在就利用手中的教学用具以及老师为大家提供的食物模型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种食物吧!”此时教师需要将幼儿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小组划分规则如下: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为A组,对食物造型有浓厚兴趣的幼儿为B组,对食物颜色有浓厚兴趣的幼儿为C组,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为D组。教师需要分别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
A组幼儿需要利用土豆泥、胡萝卜、馒头等食材,制作出自己理想中的“食物王国”。幼儿需要确保
“食物王国”中所有食物的特点都能够被充分展示出来,如食物的质地、食物的颜色等。幼儿可以将黄瓜或胡萝卜等质地较硬的蔬菜切成片,作为“食物王国”的地基,并利用土豆泥将馒头或花卷拼接成围墙。
B组幼儿需要利用手中的筷子、勺子将香蕉、火龙果等质地较为柔软的食物做成自己喜爱的动漫人物。幼儿需要将三种以上的食物摆成不同造型,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C组幼儿需要利用胡萝卜、西红柿、秋葵等不同颜色的食物进行拼接。在此期间,幼儿不能利用工具破坏食物原本的形状,而是要尽可能地利用多种不同颜色的食物进行创作,最终比一比哪个幼儿能够使用最多的颜色。
由于D组幼儿动手能力较弱,难以自主在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因此,教师需要与该组幼儿一同开展食育游戏化活动。例如,教师可与D组幼儿共同探究喜欢的食物造型或食物颜色,主动询问幼儿近期喜爱的动漫或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食物将其展示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表现,倘若大多数幼儿依旧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材料为幼儿做示范,并要求幼儿以这一造型为基准自主尝试。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教师可要求幼儿向其他组员展示自己制作的作品,并详细讲述其造型设计、颜色特点以及制作想法,以此帮助幼儿积累表达经验,加深幼儿对各种食物的认识,增强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就感。
(二)基于教学环境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教学环境是幼儿食育游戏化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美化教学环境,利用有限的教学环境资源不断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教师在进行食育课程游戏化活动选址时,要尽量确保选用的教室光照较好、干净整洁且清晰自然,以此打造温馨舒适的教学环境。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同为该教室命名,如“欢乐小厨房”。“欢乐小厨房”包括洗手区、换衣区、操作区、食材准备区、食材制作区等教学场景。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引导每一个幼儿前往洗手区洗手,并向幼儿讲解本次活动所使用的食物的特点:“香蕉是一种质地柔软的食物,大家在制作期间要小心谨慎,避免将香蕉捏坏。而且香蕉十分香甜,不仅大家喜欢,大家手上的细菌也很喜欢。为了防止手上的细菌污染香蕉,大家需要认真洗手。”
当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前往换衣区以及操作区,引导幼儿观察换衣区墙壁上有关厨房衣物的换装流程,要求每一个幼儿遵循规范的流程完成换装。随后,幼儿进入操作区,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食物制作模具。在此期间,教师需要观察每一个幼儿选择的模具种类以及数量,如看到部分幼儿仅仅选择了大小不同的圆形模具,教师可主动询问幼儿是否喜欢其他类型的模具,或引导幼儿将手中的圆形模具与其他幼儿分享交换。最后,每一个幼儿要整理好手中的食物制作模具,前往食材准备区。
食材准备区有大量的食物以及原材料,为充分激发幼儿的动手实践兴趣,教师可以在此环节开展多元化游戏活动。如教师可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选择10种不同的食物或原材料,或引导幼儿两两一组,互相为对方选择食物或原材料。
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教师需要带领幼儿前往食材制作区。教师可以要求班级中的一半幼儿扮演厨师,并给自己设置一个响亮的称号,另一半幼儿则扮演食客[1]。扮演食客的幼儿可以将手中的食材交给扮演厨师的幼儿,使其按要求或自主制作食物[2]。教师在制作开始前需要讲清楚规则:扮演厨师的幼儿利用手中的厨具制作食物时,需要考虑扮演食客的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接受能力,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不能故意将香蕉皮、西红柿皮等作为食物递交给食客[3];扮演食客的幼儿也需要考虑厨师的实际能力,避免向对方提出过于复杂的用餐需求,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4]。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扮演厨师的幼儿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将食物做成自己喜欢的造型,当然,扮演食客的幼儿也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前利用剩余的食材进行创作[5]。
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情况。倘若部分幼儿未能专注于活动,出现嬉戏打闹的现象,并影响到其他小组的实践活动,教师则需要及时引导幼儿回归活动,并向幼儿说明餐厅的用餐礼仪;倘若部分幼儿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教师也需要主动询问幼儿遇到了什么问题。教师要通过温和且带有一定趣味性的话语,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改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帮助幼儿快速融入教学活动中。
(三)以区域活动为载体组织美食创意活动
幼儿教师在食育教学中应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为幼儿开发区域活动。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生活体验馆、中药铺等班级角落,在蔬菜和粮食作物成熟的季节带领幼儿开展采摘活动,这样一来,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可以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又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开展“小小厨师”区域活动,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力在班级角落对各种食材进行搭配,促使幼儿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教师在区域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认识到食物的色香形和美术活动的关系,在食育教学中融入美育内容,促使幼儿在美食创意活动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要想确保食育课程游戏化活动的教育效果,教师一方面要结合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要重視食物、教学环境等重要教学媒介,从而实现游戏活动与食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吴燕.幼儿园食育主题环境创设原则及其策略[J].科教文汇,2022(19):115-119.
[2]孙赛燕.幼儿园开展幼儿食育课程的实践策略[J].知识文库,2022(18):52-54.
[3]郑艳萍.略论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2(15):105-107.
[4]陈冠灵.地域特色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意义考察及策略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3):131-133.
[5]朱琳.浅析小学食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导学,2022(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