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创新研究

2023-07-21李伟全光华何姝仪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伟 全光华 何姝仪

摘  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促使现阶段我国教育逐渐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 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通过以岭南师范学院数学文化节为例,对数学文化节的措施做法和效果成效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在新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采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新举措,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期望达到为高校其他类似活动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校;数学文化节;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评价改革;三全育人

目前我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存在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存在唯分数等顽瘴痼疾,以考试成绩评学生,存在教育功利化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1]。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旨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提出“五个方面”改革任务,其中包括改革学生评价[2]。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强调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3]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不断完善,但存在社会实践活动作用不够[4]、教育模式和青年成长契合不够等问题 [5]。朱叶等提出要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6]。为此,本文结合专业特色和学院实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会议文件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数学文化为依托,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为路径,强化管理,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展平台,完善机制,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探寻新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

一、数学文化节的内涵与意义

(一)提高站位有高度

数学文化节利用国家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广东省建设“新师范”的契机,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按照学校“强师范、厚理工、兴商科”的办学理念,提升数学文化节品位。数学文化节植根于第一课堂,立足于第二课堂,延伸至第三课堂,拓展到第四课堂。学生通过数学文化节,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勇攀学术高峰。

(二)拓宽外延有广度

在数学文化节中,邀请更多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做学术报告,让学生领略大师风范,开阔学术视野。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将数学文化节扩展到全校,让全校师生受益。积极发动更多师生参与数学建模比赛等数学文化节活动,不断扩大数学文化节的影响力。

(三)丰富内涵有深度

数学文化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传播数学历史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数学文化节全过程,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数学文化节对接专业认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成绩单中与专业和个人发展相关的项目,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核心竞争力。数学文化节对标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将健康的理念贯穿于数学文化节始终,开展积极向上的数学文化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健康的体魄和培养健全的人格,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

(四)凝聚特色有亮度

数学文化节紧紧围绕“培养数学素养,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的目标展开,走精细化特色发展之路,将活动做“精”做“细”做“特”,进一步强化品牌效应,提高数学文化节的知名度。

二、数学文化节的措施与做法

(一)依托两大平台

1.五育并举平台。在数学文化节中,搭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平台。通过数学文化展,感受数学名人精神,提升品德修行。通过各类专业技能训练,培育智育,提升专业核心素养。通过举办定向越野活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身体素质。通过举办数学几何模型制作大赛和班级风采手抄报设计大赛,培育数学人文之美。通过就业创业类活动,培育吃苦耐劳精神,端正劳动观念。

2.宣传平台。通过通知、宣传栏、Q群和微信等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大力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关注媒体,注意跟踪各类媒体新闻报道,进行有效宣传。活动备受岭师新闻网等关注,纷纷采访报道,树立品牌,扩大影响。

(二)三全育人机制

1.全员育人机制。数学文化节的谋划和开展经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具有周密的顶层设计。学院各部门人员、专业教师、优秀校友,从自身职能出发,完成各自任务,具有协同性,形成党政教全员育人格局,形成育人合力。

2.全过程育人机制。数学文化节坚持“四向联动,全程育人”。大一关注学生的意向,针对学生的不同意向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大二关注学生选项,做好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培育。大三定向,确定方向,通过协同育人模式,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大四走向,做好就业创业类的服务。

3.全方位育人机制。数学文化节融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数学文化历史展等活动,学习数学精神,培养数学素养和品德。通过课堂十星等各类技能训练,特别是对接国家级、省级项目,达到智育培育目的,提升专业素质与能力。通过举办定向越野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举办几何模型展等,培育大家对数学人文之美的理解,追求理科的人文之美。通过高博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就业创业类活动,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培育吃苦耐劳精神。

(三)注重四个结合

1.与思政工作紧密结合,实现思想育人。本项目通过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用朗诵、几何模型展示以及党史海报等的形式呈现青年朝气,特别是数学几何模型展示中,一幅幅结合党史的几何模型配上精彩的解说,宣传党史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献礼建党百年华诞,推进新时代思想铸魂育人。

2.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实现专业育人。本项目开展以拓展第二课堂,呼应第一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促进学院优良学风建设。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开展课堂十星、统计分析大赛和网页制作大赛等活动紧紧围绕专业特点生动体现数学文化的魅力。

3.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实现科研育人。本项目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本项目明确实践活动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联系指导老师,创设机制激励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举办学术竞赛经验交流会等活动。

4.与数学文化紧密结合,实现文化育人。通过举办数学文化历史展和数学几何模型展等,将抽象的数学用几何实物表现出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充分展现数学魅力,传播数学文化,激发学院学生探索未知兴趣,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在素质教育中体验理科的人文之美。

(四)打造五大特色与亮点

1.聚焦内涵建设,品牌特色明显。数学文化节涵盖数学文化类和专业技能类等5大类别。专业特色浓、参与学生多、活动效果好、社会评价高,已发展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品牌项目,是学院一张永不褪色的名片。

2.聚焦技能训练,实践特色凸顯。数学文化节专业技能和综合类两大类比赛中,课堂十星比赛等聚焦师范生技能训练;统计数据分析大赛聚焦统计专业技能训练;网页制作大赛聚焦信计专业技能训练;“高博杯”创新创业大赛等则聚焦综合技能训练。实现技能训练专业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的三统一。

3.聚焦文化传播,育人特色突显。数学文化节特设数学文化风采展,通过数学几何模型制作大赛等传播数学文化,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数学文化节始终,体现数学的人文之美。

4.聚焦学生成才,成果特色彰显。通过数学文化节众多比赛的洗礼,优秀学子脱颖而出,比赛成绩斐然,特色彰显:2021年获广东省高校师范生师范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共76项省级以上奖项等历史突破性成绩,科技、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5.聚焦活动改革,创新特色初显。数学文化节不断创新,从内容到形式,从平台到手段。一是创新内容,做到“三结合”,即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和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二是创新形式,开展校地、校企合作,积极与中山高博集团=等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三是创新宣传,充分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优势,对内策划动员,对外包装宣传。

(五)搭建六大品牌项目

1.名师讲堂。邀请优秀校友和校内校外专家为不同专业学生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就业前景与应对,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作用,促进数学专业成长,推动师范生教育发展。

2.学子讲坛。邀请在挑战杯、数学建模、互联网+比赛等方面取得成功优秀学子做经验交流,以朋辈力量引领更多学生更好成长成才。

3.数学文化历史展。举办数学文化历史展,学习数学精神,培养数学素养;举办数学几何模型制作大赛和班级风采手抄报设计大赛将抽象的数学用几何实物表现出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展示班级文化风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活泼的精神面貌。

4.专业技能比赛。举办 “课堂十星”比赛、网页制作大赛和统计数据分析大赛等,实现“一专一品”,提供一个展示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从事中等教育学工作能力的舞台,从而夯实专业技能,提高我院学生就业竞争力。

5.专业知识竞赛。举办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竞赛,通过《高等代数》科目的考试,巩固提高所学知识,夯实专业基础。

6.求职技能服务。举行召开就业经验交流、指导会。就业交流、指导咨询,一方面可了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及当前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可提升非毕业生在就业问题的发展方向和解答相关疑惑。

三、数学文化节的效果与成效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数学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中,坚定广大学生理想信念,引领学院学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引领凝聚青年有特色、成效好。2021年,学院获广东省“百优”、“千入围”团日活动等省级荣誉10项;2021年荣获“湛江市优秀学生会”、岭南师范学院2020-2021年度“五四红旗团委”和岭南师范学院2021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思想育人成效显著。

(二)专业技能取得长足进步

数学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我院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提升了整体竞争力。学院连续2年获广东省高校师范生师范技能大赛3项一等奖的全省最佳成绩;极大锻炼了师范生的从师任教技能。非师范专业学生也通过活动平台,理论联系实际,扎实专业实训,提升专业素养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助力部分优秀毕业生在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成功就业。

(三)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和学术研究成绩喜人

2021年学生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广东省一等奖2项等14项省级以上奖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省一等奖6项等41项省级以上奖项;在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等11项省级以上奖项;在市场分析调查与分析大赛中获国家三等奖1项等4项省级以上奖项,共76项省级以上奖项。

(四)考研、就业取得重大突破

通过考研经验交流会等,让考研学子明了复习、考试技巧,掌握考研调剂政策等,增强信心,提高考研率。2021年有27名同学考上硕士研究生。同时,通过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模拟招聘比赛等,典型示范,以赛代练,增强学生的求职技巧。近年来,各专业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均超过98%,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有本院毕业生的身影。

(五)学生参与热情高,参与广泛

据统计,前十四届数学文化节每个项目我院平均有200多人次参加,我院每一位同学平均参加系列活动2次多。第十五届数学文化节共有3000人次参与,平均每个活动有近200人次参加。数学文化节宣传广,热情高,影响大,取得突出效果。

四、数学文化节的反思与启示

(一)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本项目是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在立德树人的理念指导下开展的。通过数学文化节中的数学文化类和名师讲坛等活动,夯实学生数学文化基础;通过系列技能培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进行自主发展;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社会参与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不断强化文化育人、专业技能训练与就业创业之间的契合,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数学文化节始终,提升文化育人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地方院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

(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数学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我院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提升了整体竞争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参考。学生2021年获省级师范生技能比赛省一等奖3项佳绩,极大提升师范生的从师任教技能。非师范专业学生也通过活动平台,理论联系实际,扎实专业实训,提升专业素养等。学生学术科技和学科竞赛成绩喜人。2021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共70余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有学院毕业生的身影,颇受用人单位好评。

(三)打造矩阵式人才培养共同体,为高校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提供参考

工作有品牌才能有充分的辨识度和显示度,品牌的建设也是质量提升的有效抓手。总结推广“数学文化节”多维结合的文化育人体系“岭师数计模式”,构建矩阵式“三全育人”人才培养共同体,打造人才培养特色品牌,并继续将本项目研究成果进行转化推广,寻求更大的成效,为高校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10-13)[2022-12-09]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奋斗,2020(17):4-16.

[4]周芳检,姚厚胜,唐森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33-36.

[5]邓平安,石展.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分析[J].科教文汇,2021(22):42-44.

[6]朱叶,吴宏刚,郑雅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军转民,2022(06):51-53.

责任编辑  江  峰

作者简介:李伟,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學院助理研究员;全光华,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助理研究员;何姝仪,岭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助教。*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立项(项目编号:2020GXSZ069)、岭南师范学院2020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成果。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