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专门用途外语数字化教学路径研究

2023-07-21牛安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文科

[摘 要]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在外语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但是暂未将新文科精神有机融入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工作中,教育数字化为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在新文科建设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依托智慧教学工具,以学生为中心,动态规划与评估学生外语学习产出,持续推动守正创新。以理工俄语教学实践为例,管窥专门用途外语数字化教学路径,构建在线预习、在线检测、课堂交互、课外拓展等多模态,以及全过程数字化闭环管理机制,创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耦合的立体化外语教学新生态。专门用途外语数字化教育研究让个性化外语教育成为可能,有力推动人文素养与科学技术的融合、贯通。

[关键词] 新文科;专门用途外语;数字教育;理工俄语

[中图分类号] H 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310(2023)04-0049-06

A Study of the Digital Education Path of Foreign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Taking Russian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as an Example

NIU Anna

(Colleg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Logistics,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The propos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aro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s, but the spirit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not been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for special purpose. The digitization of education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for special purpos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s of new liberal arts and digital education, this paper relies on intelligent teaching tools with students at the center and dynamic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utput,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promote innovation. Tak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Russian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gital teaching path of foreign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 and builds multi-modality such as online preview, online detection, classroom interaction, extracurricular development,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digital closed-loop management mechanism. A new three-dimension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cology of online-offline, in-class and extracurricular coupling is created. The research on digital educ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for specific purposes makes it possible to carry out personalize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Foreign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s;Digital education;Russian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0 引言

隨着中国经济社会融入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拓展到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科学和技术等各个领域,培养掌握专业技能的外语人才势在必行。2019年4月,教育部和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进行的学科重组,试图打破学科和专业间壁垒,培养知识结构实现文理交叉的人才[1。针对高校外语教育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的总体思路2。将外语与理工科专业相结合,实施“外语+专业”的专门用途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各学科领域里具有竞争力的大学生[3,既符合时代需要,又是新文科建设在高等外语教育领域的重要路径。专门用途外语教学以学科内容为依托,实施语言教学,是一种融合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特定学科的语篇结构、语言特征和交流方式,目的是为特定学科和行业提供语言服务[4。专门用途外语应该建立自己的、区别于二语或通用外语教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5。同时,专门用途外语能充分反映学科特点,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途径6

2023年2月13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专门用途外语教学亦需借助数字教育提升育人效力,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数据反馈与数据驱动[7,从而推进外语教学与评价的信息化和科学化。

专门用途外语将外语与专业有机融合,为各学科领域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符合新文科建设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重点等方面,专门用途外语教学有别于外语专业教学。学界明确了专门用途外语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因此,高校应建立符合专门用途外语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设计数字化、个性化教学方案。以理工俄语为例,高校应尝试构建以学生的能力为导向、符合新文科建设需要的专门用途外语数字化教学路径。

1 新文科视域下专门用途外语——理工俄语发展状况

新文科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从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8。新文科视域下专门用途外语是实现外语与其他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点,是外语跨学科的基石9

1.1 理工俄语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理工俄语作为专门用途外语已经被越来越多高校重视,有学者研究了理工俄语教学规律问题[10。理工俄语教学与一般用途俄语教学的规律不同,两者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同济大学编撰了《理工俄语》系列教材,该教材作为大学理工科专业公共俄语课的通用教科书已使用多年11-12。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20年间,理工俄语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两国各领域合作日渐紧密。2015年,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会长刘利民在“丝路经济带建设与俄语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大俄语”的概念,“大俄语”框架下的理工俄语教学能有效保证“一带一路”沿线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项目稳步向前推进[13。随着中国对复合应用型高级俄语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14,理工俄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为理工俄语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理工俄语与四年一贯制的俄语专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工俄语可作为俄语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目标为输出理工领域的俄语翻译人才,即理工俄语是俄语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此外,理工俄语还可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外语课,培养具有专门领域外语能力的理工科人才。

现阶段理工俄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两种:1)俄语专业的理工翻译或科技翻译方向,主要培养掌握一定理工科专业知识的俄语翻译人才;2)在中俄合作办学框架下,理工俄语作为中国引入俄罗斯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语言保障,培养熟练运用俄语的理工科专业人才。两种专业门类下的理工俄语教学,因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在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理工俄语本身的定位是实现俄语与专业的有机融合,两种专业类型下的俄语教学工作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策略、过程管理机制等不同层面相互借鉴。

1.2 发展新契机:培养科技俄语翻译人才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已经扩大到农业、通信、航天、金融、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为应对“俄语+专业”人才需求缺口,中国理工类高校的俄语专业教师开始研究科技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15、尝试构建具有理工特色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6、寻求新时期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17、探索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18、进行科技俄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19等。

“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引起俄语专业的广泛关注,该模式在开设俄语专业的理工类院校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实践,但与之协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立与使用问题有待商榷。

1.3 发展新契机:中俄合作办学

除了理工科院校俄语专业,中俄合作办学亦是理工俄语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中俄合作的重点从传统的能源、资源领域向新兴的科技创新领域转移[20,中俄合作办学的学科范围扩展到化学、物理、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领域[21。中俄合作办学高校开始进行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俄语教学研究与实践22,探索“专业+俄语”两翼一体式人才培养模式,寻找中俄合作办学俄语零基础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23,研究中俄合作辦学在交通、电气等领域的人才培养方案等。

新文科视域下理工科院校俄语专业培养的是科技俄语翻译人才,中俄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熟练掌握俄语的理工科专业人才,对两者来说,理工俄语课程是为培养专门用途外语领域的人才而开设的,能助力实现俄语与专业的有机融合,构成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一环。总之,理工俄语属于专门用途外语,受众为科技俄语翻译方向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其教学模式有别于一般用途外语教学。

2 理工俄语数字化教学路径设计原则

专门用途外语的特点表现在其专门性,对专门外语教学而言,实现外语与专业的有效衔接是目标达成的前提,当然,亦不能忽视基础的日常交流与人文素养教育。

2.1 以学生的产出为导向

作为专门用途外语,理工俄语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俄语+专业”的外语人才。理工俄语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对标毕业要求,对顶层学习成果进行细化和切分,梳理专门用途外语的知识点,“反向设计”课程计划[24,逐层规划每学期、每模块、每单元、每节课的学习成果,确保理工俄语课程的每一环均以学生的产出为导向。

2.2 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进行课程的详细设计25。专门用途外语的学习者一般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其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有别于一般用途外语专业的学生。理工俄语的学习者一般是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俄语零基础学生,其理性思维能力较强,但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外语学习的兴趣、学习方法、时间投入等。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理工俄语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设计适宜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外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俄语学习兴趣。

2.3 秉承持续改进

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对于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必不可少,其主要依据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结果、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和社会评价结果[26,必要的环节包括对教学效果的不断评价与反馈,以改进教学,并保证周期性和持续性[27。理工俄语系列课程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亦可参考俄罗斯对外俄语教学中的思路,借鉴其外语人才培养策略的优越方面28

数字化教育、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29-30,它是师生及教育资源之间的面授教学与技术协助教学的系统组合3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借助在线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以帮助学生达到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32

3 理工俄语数字化教学路径

新文科背景下的专门用途外语涉及面广、交叉学科类型多样,选择恰当的学习资源尤为重要。现阶段线下教学资源以教材和练习册为主,线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深度、广度、切合度有待进一步发展。以理工俄语为例,教师不仅要选择适宜的教材,还要甄选和建设线上教学资源,以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为基础,设计数字化教学路径。

3.1 课前在线学习与在线预测验

在学生产出导向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前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编制预习材料。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要分层次、分类别发布预习资料,让每一位学生在该阶段就明确下一单元、下次课的学习目标,师生在课程的预习环节即以最终的产出为导向。

对于理工俄语教学而言,课前预习资源一般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俄语词汇、语法知识点、国情知识等;第二部分为理工科专业词汇、词组,专业小品文。对于第一部分来说,中国大学MOOC平台里的资源丰富,适宜理工俄语的线上学习资源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制的微课及配套学习素材、随堂测验。教师依据学生外语学习特点,布置个性化预习任务,如观看大学通用俄语课程配套的微课,完成对应的预测验,或者阅读课件并完成雨课堂预测验等。第二部分即与理工科专业交叉衔接部分,学习资源相对分散,教师需要搜集、整理、归类专业语料,查阅必要的俄文相关专业书籍、网络资源等,根据实际情况录制、制作课前预习资料,并通过雨课堂发布难度等级有差别的分层次预测题目。

学生在明确最终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教师发布的预习课件、在线测验题,完成个性化、自主性学习与自我检测。教师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与反馈,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持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为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奠定基础。

3.2 课堂交互协作与课堂检测

混合式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教学时空。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已经通过线上学习初步完成知识接收环节。课堂上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构建合作探究式学习共同体。对外语教学来说,课堂是实现语言、思辨和文化三维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对于专门用途外语而言,课堂还是语言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主阵地,恰当的教学设计是帮助学生达到预期产出的重要保障。

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在理工俄语课堂上,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师:教师就预期产出设计课堂互动、语言输出活动,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教师与学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交互、人机互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理工俄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以上3种能力是重点亦是难点。

针对理工俄语第一板块(词汇、语法)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在一般用途外语教学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合理可行的课堂互动。如情景模拟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分组别抢答教师提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语言输出能力;学生话题展示,培养学生的思辨表达能力等。教师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语言知識掌握情况,再结合课前预习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和答疑,进而提高课堂讲解环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检测课堂前两个环节以及课前预习的效果、巩固相关知识点,教师安排课堂小测验,即通过雨课堂发布分层次、分类别的习题,学生用3~5分钟时间进行即时答题,提交后立即公布测验结果及答案,师生即时获悉测试数据。便捷、高效的雨课堂测验机制为教师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反馈,帮助师生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学生达到预期产出,还为教师设计课外学习和课外拓展活动提供了依据。

理工俄语的第二板块,即与理工科专业交叉衔接部分,其教学活动应围绕专业相关的对话或者短文进行设计。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层次用俄语进行互动、讨论,如模拟项目现场,学生扮演项目工程师,用俄语讨论专业领域内的某个具体问题等。教师随即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讲解等,集中解释难点、纠正问题。接下来的雨课堂测验环节主要检测学生的理工科专业词汇、词组和句型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发现问题,为课外拓展学习提供可视化参考。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以学生的学习产出为导向,设计分层次、个性化的课堂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有效互动。在此基础上的雨课堂测验既可巩固学习成果、查漏补缺,也为教师设计个性化、分层次的课后学习任务,以及进一步的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依据。

3.3 课外监测、巩固与俄语拓展活动

课前在线学习、课堂有效交互为课外拓展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理工俄语的课外学习环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它不仅限于分级化的课后作业,还包括分类拓展活动。

课外学习环节,教师以学生的学习数据反馈及课堂表现为依据,布置分板块、分层次、分类别的课后巩固训练,同时对标预计产出,再次设计分层级的雨课堂测验,通过课后检测与巩固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并能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有效输出。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教学安排,以及借助雨课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测验,将师生教与学的活动形成闭环,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复盘,帮助教师持续改进。

俄语课外拓展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提高俄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置。分层次、分类别的俄语活动包括:以训练发音为主的俄语朗诵比赛、俄语歌曲比赛、俄语配音;以训练俄语表达能力为主的俄语演讲比赛;以培养理工科领域翻译能力为主的理工俄语角、理工俄语专业翻译小组等。以上所有拓展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协同发展、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抓手。

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交互、课外学习与俄语拓展活动相辅相成,是新文科视域下理工俄语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具体的实施路径。理工俄语作为专门用途外语,其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4 结束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提出,专门用途外语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以理工俄语为例,设计专门用途外语混合式教学路径,以学生的最终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依据理工俄语教学特点设计并实施分板块、数字化、全过程闭环管理模式,同时借助智慧教学平台进行人机互动和数据反馈,使以此为依托进行的持续改进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本文在新文科建设和数字时代背景下设计的专门用途外语数字化教学路径,是培养信息化社会外语人才的新模态,为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开宝.新文科视域下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理念与路径[J].中国外语,2020,(17)3:14-19.

[2] 吴岩. 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2):3-7.

[3] 蔡基刚.专门用途英语的信仰与理念的再認识——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外语研究,2018,35(2):42-47.

[4] 蔡基刚.外语教育政策的冲突:复合型人才还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1-6.

[5] 蔡基刚.恢复专门用途英语学科地位学理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3):201-207.

[6] 杨丽.利用外语教学资源 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7):59-60.

[7] 牛安娜,杨鹏.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俄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2,36(4):13-19.

[8] 安丰存,王铭玉. 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及体系[J].学术交流,2019(11):5-14.

[9] 蔡基刚.学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语构建和学科体系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4-19.

[10] 张大海.关于理工俄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5(2):52-55.

[11] 应云天.编写《理工俄语》的回顾[J].教材通讯,1989(1):17-19.

[12] 秦讯.《理工俄语》浅析[J].中国俄语教学,1990(1):53-56.

[13] 刘利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俄人文合作与交流[J].中国俄语教学,2015,34(3):1-4.

[14] 雷玉梅.“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途径探析.才智,2018(5):12.

[15] 陈兵.理工高校科技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4):63-66.

[16] 常颖,杨蕊.构建具有理工特色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北方经贸,2012(12):156-157.

[17] 徐佩,常颖.俄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探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70-72.

[18] 杨芳. “一带一路”背景下理工类高校复合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林区教学,2018(12):79-80.

[19] 杨莉,杨宏宇.“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理工院校本科俄语专业科技俄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长春理工大学俄语专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6):154-157.

[20] 刘志强. 后疫情时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1):9-11.

[21] 李重洋. 新时代中俄教育合作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世界教育信息,2022,35(7):18-24.

[22] 闫欢欢.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中俄语教学问题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3):26-27.

[23] 张益农,夏明萍,耿钰.中俄合作办学项目俄语“零基础”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中外合作)为例[J].教育教学,2021,3(2):229-230.

[24] 张洪颖.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OBE理念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9):187-189.

[25] 初红艳,程强,昝涛,等.基于成果导向与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及学习效果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1-5.

[26] 孙有中. 落实《国标》要求,大力提高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J].中国外语,2019,16(5):36-42.

[27] 吕永军,宋莹,张丽萍,等.“双一流”学科建设与专业认证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310-311.

[28] 赵晓彬. 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及研究思路[J].继续教育研究,2008(6):129-131.

[29] PORTER W W, GRAHAM C R, SPRING K A, et al.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al adoption and implementation[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4,75:185-195.

[30] ANDERS N, DZIUBAN C D, MOSKAL P M. A time based blended learning model[J].On the Horizon, 2011,19(3):207-216.

[31] BLIUC A M, GOODYEAR P, ELLIS R A. Research focus and methodological choices in studies into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7,10(4):231-244.

[32] NAZARENKO A L.Blended learning vs traditional learning: what works? (A case study research)[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5,200:77-82.

(責任编辑 齐蓉晖;责任校对 白丽媛)

猜你喜欢

新文科
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新文科建设之路
“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艺德教育浅析
“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文科视域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个维度
公共关系学课程深度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