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现状及能力培养研究
2023-07-21李雨萌李晓光李超越
李雨萌 李晓光 李超越
摘 要:汉字作为一种历史最为悠久的文字,也被称为中文、中国字或者方块字,它既是记录汉语的符号,也是传承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距今已有六千余年的历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规范汉字书写问题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语言使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汉字理解能力造成了影响,从而加大了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难度。本文通过问卷法、观察法对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进而提出少数民族小学生加强规范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小学生;规范汉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3)06-0004-04
收稿日期:2023-02-19
通讯作者:李晓光(1978-),男,汉族,文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基金项目: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NGJGH2022467)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语言文字法》颁布23周年,该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1]。现阶段小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情况不佳,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进行培养。
1 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我们这里所说的汉语既包括普通话也包括汉语方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統,汉字和其他的文字一样也具有音形义三个属性。汉字的字体曾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演变过程,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各具特点的字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第一,它为维护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它为汉族人民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第三,它为促进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人类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他们须会认、会写通用规范汉字,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然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规范汉字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涯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它又是研究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引导少数民族小学生正确书写通用规范汉字,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我国2022年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将书写问题放在了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写字的过程亦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各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通用规范汉字,要让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质量。
2 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的现状
2.1 学生因素
首先是“夹生字”的干扰。新课程施行以来,对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缺少学习并使用通用规范汉字的机会,并没有形成对汉字全面和深刻的认识[2]。比如,对“妙、炒”“誊、誉”“治、冶”等相似字形的生字分辨起来很困难,伴随时间的推移,到了中年级,就积累了大量的这类半生不熟的字,这些“夹生字”干扰了他们对通用规范汉字的书写与掌握,以至于学生对于识字、写字的要求不明确。
其次是生理因素的干扰。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性好动、注意力不如成人集中,很少主动识记汉字,大多数学生是在汉语课堂上被动接受,认知能力不够完善,自控能力尚未成熟,写作业时急于求成。在识字过程中,少数民族小学生只能记住字形的大概轮廓,至于每一个汉字的细微部分,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训练就会被忽略。识了字如果不书写,就很容易遗忘。
再次是学习负迁移的干扰。到了三年级,小学生学习的字越来越多了,形近字等也越来越多,以前书写正确的字和牢记的字反而会由于知识的负迁移和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强化的图式以“先入为主”的形式,印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这种“思维定势”容易掩盖其他信息。比如,教师在对“迎”字进行讲解时,强调不要多写一笔,可当学生又学到“柳”字时,就会发生混淆,不知道何时该加一撇,可能就会把原先会写的“迎”字的内部错写成“柳”字的右部了。
2.2 教师因素
首先与教师的指导方法有关。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小学生对通用规范汉字书写的认识缺乏系统地了解。比如,在电视节目、手机平板的运用中有所涉猎,尤其是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颁布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对于通用规范汉字的书写要求还不够严谨,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写字教学的过程中,还不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结合国家和本地区的实际,对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予以正确的指导。
其次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语文学习中阅读、习作任务的加重等原因,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时,关注点通常是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对少数民族小学生的汉字教学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并且大部分教师并未将通用规范汉字的书写能力的培养,作为针对少数民族小学生长期教学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也造成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逐渐被淡化,因而忽视了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
再次与教师的工作量有关。众所周知,我国许多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同时担任所在教学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两个职责,即负责本班级的管理工作以及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量非常之大。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识字量较大,教师本应该重视通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及偏旁部首的写法。但因教师本人的工作量负担过重,在识字、写字课上,教师只能机械地按照课文后面生字表的顺序,依次对汉字的读音、结构、部首、笔画、笔顺、组词和造句进行“流水帐”式教学,最多让学生抄写两到三遍生字就算教完了。这样既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违背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常常忽略了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质量问题,仅仅简单关注汉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于汉字书写的美观、整洁与否、是否规范却很少涉及,这就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小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汉字书写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在升入高中阶段后,依然不能很好地进行正常的汉字书写。
2.3 家庭因素
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处在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小学生家长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在家庭教育中,通常运用本民族语言与小学生进行日常的口语交流,并没有为学生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双语环境,这就导致少数民族小学生没有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通用规范汉字书写就显得尤为困难了。
其次是家长监管不够严格。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开始被小学生广泛地使用,甚至沉迷于其中,小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方面对这些电子设备过于依赖,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时间与效率。在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小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正确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小学生由于不服家长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也影响了自身学习和运用通用规范汉字。
再次是家长培养意识薄弱。少数民族文字和汉字的写法完全不同,写字格式也不同,但由于大部分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家长汉语说得不够流利,做不到给孩子指导书写通用规范汉字。加之低段学生的年龄小,自我把控能力弱,加上受到母语的影响,自主学习通用规范汉字的意识较为薄弱,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升。
3 少数民族小学生国家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能力培养途径
3.1 教师方面
首先是加深对汉字重要性的认识。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情、态度、趣味养成的阶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学习汉字对自身发展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将祖国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融入日常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将文字教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其次是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写字兴趣的黄金时期,也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笔画、结构以及章法等书法技能的关键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爱上写字,进而达到提升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目的。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取名叫“生字蹲”,来自学生平时玩的游戏。这次课是一篇与蔬菜有关的课文,需要掌握的词语有“西红柿、香菜、土豆、豆角、油菜、银耳”等蔬菜名,教师随机挑选六名学生,每个人选一张写有蔬菜名的卡片贴在额头。玩法是轮流点蔬菜名,就是“西红柿蹲,西红柿蹲,西红柿蹲完土豆蹲”,哪位同学获胜就用本民族语言翻译一下卡片上的蔬菜名字[3]。这个小游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课堂立马活跃了起来,学生都跃跃欲试,激发对汉字书写的兴趣,提升了汉字书写的能力。
再次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编歌诀等方法进行写字教学,比如,学习“从”字写法时,可以讲解成“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贴近跟随步相连。要想紧跟不落后,后步要长前要短”,这个“从”字由两个“人”字组成,写字时两个“人”字之间不应有间隔,前边的“人”字步子要短,把捺变成点,后边的脚步要长些,捺也要伸展开来,突出汉字的“字形美”,加深汉字在少数民族小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这样的讲解方式细致入微,方便少数民族小学生理解[4]。教师还可以利用汉字构字规律进行写字教学,比如,汉字有象形字、形声字等。教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汉字构字规律,把形体相近的字归成一类,像“日、昌、晶”“火、炎、焱”,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些字的写法,而且对他们所表示的意思也有很深的理解。
3.2 學生方面
首先是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只有正确的书写姿势才能写出规范、美观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汉字时应该做到头正、腰直、胸舒、臂开、足安。头正是头要端正,略微前倾,不要倾斜,眼睛与纸面保持一尺(30~35厘米)左右的距离;腰直是腰背伸直,自然前倾;胸舒是前胸稍微挺起,胸部与桌边保持一拳(6~8厘米)左右的距离;臂开是两臂撑开平放在桌子上,左手按纸本、右手执笔;足安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于地。有人总结出通用规范汉字正确书写姿势的口诀:“腰直头正脚放平,两臂张开略挺胸,手腕与肘稍抬起,精神专注肩放松。”
其次是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书写通用规范汉字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三指”执笔法,即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大拇指和食指相对,大拇指不能压到食指上,笔杆前端放在中指第一关节内侧,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到笔尖的距离为一寸(2~3厘米)远,笔杆的尾部靠在弧口(大拇指与食指相连处)上,无名指和小手指自然弯曲放到中指下面起到支撑的作用。此外,在执笔的过程中,要指实(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执笔要用劲)、掌虚(手掌空虚,能放进一个小鸡蛋)、腕平(手腕齐平,不能仰腕和扣腕),执笔的角度一般以40至50度左右为宜。
再次是掌握正确笔画顺序。笔画顺序是书写通用规范汉字时笔画的方向和次序,是书写者在书写汉字和笔画时遵循的准则。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七种主要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规则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先尝试从字形入手,强化笔顺意识。比如,在学习“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时,可以先写“王、十、土、士”等相对简单的汉字,接着再根据“先撇后捺”的书写规则,学会写“人、八、入”等字,然后再按照其他的笔顺规则来书写通用规范汉字。另外,学校和教师要积极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通用规范汉字书写比赛,通过感受比赛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在竞争中学习、提升自身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能力。
3.3 家庭方面
首先是家长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汉字书写环境。家长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双语环境,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使孩子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成长。家长可以经常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汉语交际能力,也可以为学生通用规范汉字的书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家校配合促进学生通用规范汉字的书写。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对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通用规范汉字书写能力进行培养,及时监督学生的家庭作业的书写情况,可以运用一些汉字卡片或是在读故事时,强调每一个字的笔画、笔形和结构。比如,“朵”字,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象花朵,然后引入到所认识的汉字“朵”。家长在教孩子认识和书写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朵”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从而让孩子对“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待他们理解了该汉字的意思之后,在书写的过程中让孩子注意结构,并且注意书写的力度,从而让孩子更好地了解这个汉字。
再次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书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学习汉字和汉语,引导他们多读书、多看报,从生活的点滴处接触和学习通用规范汉字,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少数民族小学生通用规范汉字书写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较多问题。通用规范汉字书写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无论是交流还是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根据少数民族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着力培养其通用规范汉字书写兴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断提升学生通用规范汉字的书写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字、汉语、汉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5]。
——————————
参考文献:
〔1〕鲍晓艳.蒙古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17(08)58-60.
〔2〕姬冬玲.少数民族农村小学汉语识字教学探索——以新疆农村小学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17,32(05):62-64.
〔3〕张兴斌,周发堂.农村小学基于学生差异的识字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14(29):75-76.
〔4〕安丽荣.俗字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字偏误对比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6,35(02):18-21.
〔5〕特日格勒.阿鲁科尔沁旗蒙古族小学低段识字与写字教学调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