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分析
2023-07-21赵波
赵波
摘要:农业经济管理创新通过合理管理农业生产中的交换、分配以及生产,充分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更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成果。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作用,总结了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丰富农村经济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幸福度和收入水平。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
现阶段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问题仍然存在,尚未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农村老龄化、人口流失等问题,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新农村建设要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的建设和管理,着力于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人民幸福感。因此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展开分析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明确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为农业经济发展融入新鲜血液,注入活力,促进农业经济增速发展。
一、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通过对农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抓住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能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能够建设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积极争取惠农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农业经济的改革。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更需要关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动力,能够为农民增收创收,建设健康的农业经济生态,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积极消除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类因素,科学规划农业经济发展方向,对农业经济发展渠道进行合理规划,更有利于农业经济长远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后,农业经济更应关注“互联网+”农业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辅助农业建设,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丰富农村经济主体,完善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经济的穩定性,将农业经济和互联网、工业相结合,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农业经济管理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支持。农业经济管理是一个复杂且综合性强的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可以在深入了解农村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并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助力新农村建设。结合目前各地区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地域因素、地质环境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效果。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贯彻落实“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分析影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风险因素,并总结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为未来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实践经验。
第三,农业经济管理可排除新农村建设中的风险因素。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资金不足、农业技术水平滞后、农业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并且上述因素难以依靠政策解决,尤其是偏远地区农业发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因此需要通过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分析制约当地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识别不同因素与农业经济建设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持续排除不良因素来科学配置农业技术资源,最终保障农业经济生产活动稳步开展,将农村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紧密贴合在一起。
二、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技术落后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种植同等质量农产品可能耗费更多人力和时间精力,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我国农业技术落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农民缺乏专业知识、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建设不完善等因素,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很多机械化设备以及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影响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技术的落后转化为农业经济的落后,造成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同时从农业技术落后现状来看,虽然部分农业技术企业已经在技术研发中取得成果,但是大部分种植户并不掌握新农业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方法,同样担心因为使用新农业品种而造成产量下降的情况,导致某些新农业生产技术无法第一时间大面积推广,思想观念的滞后也成为制约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
(二)农业基础建设不足
目前农村地区基础建设普遍落后,如信息建设不足、物流覆盖率低等,都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电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农户尝试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但由于农产品特殊性,对于物流时效有着较高要求。由于农村地区物流基础建设的不完善,难以保证农产品及时运输,影响农村发展电商经济。同时由于信息建设不足,尤其是老年群体中互联网普及率不高,影响老年群体接受新鲜事物以及学习新知识,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
(三)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在农村地区经济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其他经济产业不足,严重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旦遇到特殊气候或发生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农业减产,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也造成经济发展不稳定,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各个地区资源分布不均匀,区域之间并未形成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在资源局限下约束了农业经济发展。结合邹城市实际情况来看,当地在农业生产中没有开展科学的市场分析,难以确定自身产业优势,看到市场上商品价格涨势迅猛就一拥而上,最终导致当地产业结构出现严重的趋同化问题。例如在玉米价格一路高涨的时期,当地农民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因为供需关系变化导致玉米下降下跌,造成农户经济效益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效果,这也成为农业经济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农业信息化建设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但在农村地区,信息技术的普及度并不高,很多农民家里没有安装互联网,使用移动网络较少,影响农民接受信息和应用信息工具的效率,进而对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产生影响。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设施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文化水平、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缺乏认识,忽略了学习和成长,都影响到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例如当前农村主要劳动力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虽然种植户通过网络渠道知晓农业信息化的优势,但是并不了解农业信息化的技术内涵,即使已经采购部分信息化设备,也难以充分开发信息技术设备功能,信息手段利用率低的情况一直存在,不利于提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五)人力资源储备缺失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更多体现在人力资源上,由于农业经济体系中缺乏人才支持,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城乡经济差异大,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农村留下来的多是老年人和儿童,主要劳动力出走造成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对于先进技术接受度低,造成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局限。同时从现有农业技术人力资源储备来看,农村地区也存在高精尖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这是因为当前农村地区对高精尖农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低,近些年虽然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有一部分农业技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下基层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此类学生主要以大专院校与本科院校为主,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端农业技术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甚至部分地区的农业技术人力资源队伍长期未得到更新升级,在缺乏新鲜血液补充的情况下也会制约当地农业技术的升级发展。
三、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
(一)增加现代农业技术投入
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了农业科技扶持基金等农业相关基金,对农机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了农技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待遇。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同,为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还需要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科研上,需要积极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力度,对于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农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对取得农业科研突破的企业给予奖金鼓励,让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参与到技术研发中,引导科研企业成为农业技术研发的新鲜血液。同时在教育上,将高校农业专业和科研机构相结合,为高校教育提供资源支持,让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农业事业,积极扭转农业科研人才断层问题。另外更需要积极推动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可以成立农技协会负责对农技的推广和指导。结合各地区农技站共同承担技术推广责任,深入到农村基层中进行农技宣传,在各个农村建设农技示范基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入驻,以农技成果吸引农民积极学习,展示先进农技取得的成果。同时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对农民进行一对一指导,扩大农技取得的推广效果。
同时在农业技术创新上,应立足于当地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拓展,真正发挥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例如玉米是邹城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为达到提升产量的目的,应选择高性能玉米品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以汉单777为例,该玉米的平均株高253~265厘米,穗位高95~106厘米,果穗长16.7~17.6厘米,穗粗5.1厘米。与普通的玉米品种相比,汉单777具有抗病性强、稳产高产的优点,根据山东地区的种植经验,汉单777的亩产量超过1600斤,明显高于普通品种,符合农业经济管理要求。最后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除了常规的节水技术外,基于无人机的农业生产新模式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大疆系列无人机可以远程航拍观察田地农作物长势,或者取代人工播撒农药化肥等,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工成本等优点,符合未来农业经济发展趋势。
(二)完善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要重视对基础建设的完善,奠定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够支持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第一,要解决制约当地农业技术发展的危险因素,如灌溉沟渠老旧、乡村道路老化、荒地开垦等问题应在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例如某地区为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将曾经的羊肠小道正逐渐蜕变成两米多宽的产业路,小沟渠也变成了一米多宽、一米多高的大沟渠,充分满足当地农业发展需求。第二,主动迎合国家的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农机下乡活动,针对单一农户无力采购农机问题,可以村集体为单位采购旋耕机等农具,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农机具管理台账,安排相关人员统一管理。第三,需要建设农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出信息化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助力作用,提高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一方面,在农村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农民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新技术,能够积极开发电商、新媒体等经济业态。同时能够进行网络交流合作,鼓励农民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积极推广5G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区域同步信息基础设施。另外要完善物流体系建设,随着电商产业的发展,农产品销售开拓了新的销售路径,让农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农产品易腐败,对于物流要求高,需要关注物流体系建设的完善性。分别从空运、陆运以及海运等不同体系建设物流通道,并完善公路基础设施,根据农产品市场销售方向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支持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张,对农业生产和价值转换进行衔接。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农业科技的建设,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建设,在引进新技术、采购农机设备以及研发农产品上增加投入,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扩大农技推广效果,支持新型农业产业研发,进一步转化农业规模经济效应。如以村组织为单位积极引进农机设备等资源,通过租赁、农业合作社等不同方式面向农户提供服务,支持农技推广,能够提高农技转化效率,营造现代化农技推广环境。
(三)积极发展农业电商产业
互联网时代,电商产业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发展,随着物流体系完善,农产品销售也扩展到电商平台,让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完善。农业经济需要以农产品质量保障为主线,发展电商产业还需建设绿色化生产、产品质量追溯以及全程性监管的电商体系,并加大力度建设农产品品牌,支持农业电商的发展。以村集体为单位对当地农业主体进行整合,建设电商销售经营主体,将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结合起来进行共同发展。如山东淄博盒马模式,依托于盒马鲜生平台进行线上销售,盒马鲜生作为互联网知名平台,具有完善的电商销售结构,能够弥补农村电商销售经验的不足。农村居民负责种植销售农产品,对农产品质检贴标,以二维码赋予产品种植信息,方便消费者溯源选购,由盒马鲜生平台集中采购销售,达到双赢的目标。另外还应积极组织村集體或农民积极建设电商主体,借助于抖音直播、快手直播等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或面向消费者进行直接销售。通过自建电商主体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才回乡创业,调动农业经济的自主性。通过积极建设农产品品牌,如荔浦芋头、奉节脐橙、黑龙江五常大米等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为农产品增值,更有利于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促进区域合作交流
区域间、省市间农业经济和农业聚集存在密切关联,为了促进农业经济从量变到质变,需要充分发挥出区域间交流合作的作用,促进各地区的经验交流和借鉴学习,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同优势,应加强区域之间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技术与经验的传播和广泛利用。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以街道、村委会为主体,积极和农业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合作,安排人员交流学习,互相分享经验,将经验和技术内化,应用于当地农业经济管理和建设。同时需要和相邻地区建立合作,进行资源共享和帮扶,互惠互利,共同建设农业经济。如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光照优势,可以积极发展葡萄、哈密瓜等优势种植产品,并和东部经济发达区域建立合作,进行定点帮扶,向东部地区销售葡萄、哈密瓜等,扩大市场销量,以销促产,推动当地特色水果种植业的发展。另外可以和邻近区域建立合作,积极发展哈密瓜、葡萄等水果再加工产业的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链,为农村经济创造更多收入渠道。
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技术的跨区域交流有了更多表现形式,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使上级农业部门可以针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当地各县市均存在降水量不足的问题时,应及时发出干旱警报,使各地区尽早采取应对措施。或者以区域交流等为机会,向当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对于加快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例如青岛市即墨区开展的智慧农业中,将卫星监测、无人机监控、农作物苗情监测、产品溯源、实时气象监测等技术整合在一起,显著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区域合作交流中可鼓励其他地区学习即墨区智慧农业的成功经验,并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并且得益于区域合作交流的优势,当地在农业经济管理创新中还可以尝试建立一对一伙伴机制,通过伙伴地区之间的帮扶方式,加快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提升管理水平。例如在即墨区与邹城市在建立跨区域合作伙伴关系后,即墨区关于智慧农业技术的成功经验、成功方法可第一时间分享给邹城市,使当地在智慧农业建设中少走弯路,提升资金利用率。
(五)积极推动农业经济数字化转型
如今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中,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农业经济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更有利于整合数字资源,积极建设农业监测系统、农产品流通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大数据系统,在大数据技术和资源上助力农业经济建设。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通过对农业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指导,引领农业经济发展,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积极在乡村中安装智能传感器,通过传感器采集一手数据资料,并联合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全方位收集农产品相关信息,通过对大数据分析服务于农业种植和销售管理。另外将农业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整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积极展开农技研发工作,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攻克位置感知、运动管理以及机械臂等技术难题,灵活适应农业植保、农业巡检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机械化农业水平,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为有效加快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相关人员应探索农业经济与市场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使当地农业经济具有更强的市场风险抵抗能力,最终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新发展思路,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作物产量,判断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是否匹配等。同时通过构建农作物市场大数据平台,通过市场大数据监控等方法,增强农户市场反应能力,一旦大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农作物存在零售价格下降的风险,应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引导农作物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进而解决因为信息获取渠道不足等问题而出现农业生产滞后的问题,使农户始终在信息获取上占据优势。
(六)加强人才引进工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资源储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还需要将重心放在人才引进上,能够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迸发蓬勃的活力。目前受到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造成农村大量人才流失,人才流失也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针对农业经济的管理要更加关注人力资源储备,积極引进优秀人才,鼓励人才回乡,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一方面积极和社会企业取得合作,在农村周边开设企业,建设工厂,提供农村居民就业机会,让居民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从城市回到家乡,改善农村空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如加强教育、医疗以及居住环境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则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政府各个部门以及职能机构设置经济、农业、城建等不同岗位,招聘高层次人才,提高岗位待遇水平,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到农村建设工作中,充分发挥出高层次人才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的优势,为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经济管理注入新鲜活力。
此外还需要重视对农民的培养,由村组织负责定期开展农业教育和培训,针对农技、科学理论知识等展开教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丰富农民的专业知识储备,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掌握科学知识,接受新型农技,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如山东济宁市金乡县被称为“大蒜之乡”,定期组织大蒜加工种植的技能培训,补充农民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引导农民参与到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业经济建设中。随着农民认知和知识储备的提高,能够在生产中感受到农技的优势,在农业种植中主动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对种植理念进行更新,能够对农业经济建设提供大力支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创新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来源,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主要面临着农业技术落后、农业基础建设不足、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因此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要重视增加现代农业技术投入,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不断完善农业基础建设,建立现代农技科研-教育-推广体系,积极促进农技创新推广。并积极发展农业电商产业,促进区域合作交流,进一步规划农业产业结构,更有利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宗杰.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路径分析[J].商业观察,2022(33):33-36.
[2]吕会青.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赤峰市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13(06):40-43.
[3]赵红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路径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2):61-63.
[4]王学玲.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2(04):129-131.
[5]孙大光,高雪莲,李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创新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6):75-76.
[6]王倪莎.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山西农经,2021(24):75-76+80.
[7]李军,白峰.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21(36):152-153.
(作者单位:邹城市千泉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