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及物性视角下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和”文化的话语传播

2023-07-20刘立凡申芸凡王骁

现代英语 2023年9期
关键词:发言稿物性过程

刘立凡 申芸凡 王骁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一、 引言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1],是中国敞开怀抱迎接世界、让世界消除犹疑接纳中国的文化基础,对世界文明共生与繁荣影响深远[2]。 “和”文化的和谐内涵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层面。[3]“和”文化丰富的内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提供了文化源泉和精神滋养;同样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应用也是对“和”文化重新进行了审视,进行了时代创新[4]。 文章力求能够在多维度理解语篇内涵的情况下,基于及物性系统过程探索中国“和”文化传播的路径,为中国“和”文化弘扬与继承作出贡献。

二、 及物性系统

当人类用语言去刻画外部世界时,关注的是语言的概念功能,即信息的内容。 概念功能主要包含了经验功能与逻辑功能。 经验功能反映了语言对现实各种情况的表达,解释了主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事情以及其时间、地点等因素,而及物性是经验功能得以体现的方式之一[5]。 及物性通常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为六种过程,即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以及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 不同的过程中包含着不同的参与者与环境,每一种都具有特定的功能与意义。 近年来,一些学者从及物性角度研究演讲文本,但基本都在讨论及物性如何体现演讲的目的与技巧,很少或几乎没有用它探究文化的传播。 因此,文章以及物性系统为理论基础,阐述发言稿的及物性过程,分析中国“和”文化的传播话语。

三、 语料的收集与处理

本研究以近三年来国内重要活动的发言讲稿与其英译本为语料,共34 篇,129868 字。 根据统计,英文小句共2216 句,其中体现“和”文化的小句共有825 句,占总数的37.23%;中文小句1807 句,其中体现“和”文化的小句共有690 句,占总数的38.18%(见表1)。

表1 小句占比情况

依据及物性系统,文章对涉及“和”文化的中英文小句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以下数据:英文小句中物质过程共338 句,心理过程共173 句,关系过程共122 句,言语过程共14 句,存在过程共2 句,行为过程共0 句。 中文小句中物质过程共259 句,心理过程共149 句,关系过程共115 句,言语过程19 句,存在过程共4 句,行为过程共0 句。

四、 “和”文化的传播以及物性分析

在研究自建的发言稿语料库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占据前三位。 物质过程描述了人们发出的动作与动作产生的事件;心理过程刻画了人们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状态;关系过程则解释了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评估。 基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研究发现,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生态平衡观,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理念展现中国形象,以“和”精神为纽带输送中国智慧。

(一)人与人的关系

(1)人民勇敢前行。

The people have tackled the challenge head on.

(2)人民守望相助。

People of different regions have come together.

(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People across the worldincreasingly yearn fora better life.

(4)强化自身行动,深化伙伴关系,提升合作水平,在实现全球碳中和新征程中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We need to each take stronger actions , strengthen partnerships and cooperation,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make common progress in the new journey toward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

例(1)~(4)为物质过程。 在不同的和谐关系中,人在其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就这点而言,人自身的和谐是实现其他和谐关系的关键。 有了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就成了必然。 文稿中大量使用了“人民”作为动作的发出者与承担者,“人民”的反复使用体现出中国团结友爱、和谐共赢的民族精神,更进一步说明了世界人民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因此人民要发展相随,携手与共。 及物性的一项功能为表达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经验,指明过程所涉及的参与者[6];物质过程是指用来描写“做的动作,发生的事件”的过程[7]。“人民”作为动作参与者,在物质过程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其目标为:“强化自身行动”“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等,这些目标彰显了对人民合力战胜难题、追求和谐同步发展的强烈肯定与希冀。 例句中还大量使用了“勇敢前行”“守望相助”等一些具有建构意义的动词,反映出中国视角下,人民聚集的合力之大、之强。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5)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Biodiversity affects the well-being of humanity and provides the very basis for the human race to survive and thrive.

(6)生态文明……既是大会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hich is the theme of next year's Biodiversity Conference in Kunming, embodies humanity's hope for a better future.

(7)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

Harmony with Nature is the basis forhumanity's sustained development.

及物性系统中,关系过程对评估与判断外界最为直接。

关系过程的主要形式,具体如表2 所示(改编自Halliday,1994:119):

表2 关系过程的主要类别

例(5)~(7)为关系过程。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发言稿原文皆体现了关系过程中内包式的识别类。在这种结构之下,一个主体为识别者,而另一个主体则作为被识别者体现在句子中。 在例句中,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等是识别者,重要基础、美好寄语等是被识别者;发言稿将生物与自然作为句子主题,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天地万物本为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在例(5)~(7)中,英文对原文关系过程的呈现做出了一定的转变。 例如,在(5)(6)中,发言稿原文为关系过程,叙述了生物多样性、生态文明、大自然分别与基础、寄语与条件之间的关系;而在英文译文中,其将关系过程转化为物质过程,用“provide”与“embody”这两个动词强调自然的基本功能与现实意义。 一静一动的转化,很好地体现了中文与英语之间的语言差异,为原文语义中人与自然之“和”的传递提供了桥梁。

(三)人与社会的关系

(8)多样性是客观现实,将长期存在。

Such diversity will continue to exist for as long as we can imagine.

(9)平等相待、和合与共是我们的共同诉求。

Equality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re our common pursuit.

(10)和平是地区人民的共同企盼。

Peace is an aspiration shared bythe people in the region.

例(8)~(10)为关系过程。 在任何一个关系过程识别小句中,都有一个实体是“标记”(Token),一个实体是“价值”(Value)[8]。 这里的标记指的是实体的外表与形式等,价值则是指实体的实质与意义等。 除此之外,他还指出若主语是标记,则小句以主动形式呈现;若主语是价值,小句则以被动形式呈现。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例(9)为主动形式呈现,(10)则为被动形式呈现。 在(9)的主动形式呈现中,中文与英文基本做到了对等,强调了以“和”为核心的思想观念与执事方式的重要程度,阐释了站在人民角度,对社会规则与运转的要求,即以“和”为本,共同发展。 在(10)中,英文为被动形式呈现,强调了“share”这一动词在英文意思中的呈现。“和”文化在人与社会层面的体现,事实上主要包含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9],因而人民想要发展,和平必须是大前提。

(11) 我坚信,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I am convinced that through solidarity and mutual assistance...

(12) 我坚信,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Yet I am confident that as long as we unite in our purposes and efforts...

例(11)~(12)为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即感觉和认知等心理活动,心理过程有感觉者和现象两个参与者,心理过程的感知者是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参与者。 发言稿中高频选取“我们”作为心理过程的感知者,彰显了人民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关系。 心理过程另一个参与者为“现象”,在例(11)~(12)中,“现象”主要暗示了人民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

此外,讲稿中各种心理动词的选取,如“坚信”“愿”“坚决”等(见表3),展现了在“和”文化视角下,人与社会休戚共存、共同协调发展的心理表达,进一步体现了中国视角下,人民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展现了人民与社会之间互相依存的基本逻辑,突出了“和”文化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表3 心理动词的使用情况

五、 结语

及物性系统中的每一个过程都由不同的参与者、过程与环境所构成,过程的选择反映出话语者的动机与意图。 本研究透过语篇探究语篇背后的“和”文化建设传播话语,助力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建设。 文章运用及物性系统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中国“和”文化的话语体现。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和谐生态观,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中国话语,以“和”精神展现中国智慧。 由于研究只局限在了近三年来的语料,研究仍存在不足,对中国“和”文化的传递的研究未来仍需要继续深化。

猜你喜欢

发言稿物性过程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我来做侦探
“小康社会”主题班会发言稿作文导写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