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3-07-20陈爱林

幸福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班动手动作

陈爱林

什么是精细动作?

从心理学角度看,动作是信息处理过程和结果,而动作又是人的心理活动。精细动作是指人体在感知、注意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共同作用下,由手、指等部位的微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精细动作来完成。

举例来说,使用筷子就是一项很普通的精细动作,使用筷子,不仅仅是指间的协调与肌肉的力量,还需要考虑幼儿的认知资源,幼儿的心理加工过程,将会影响整个动作。可以说,每一次看似简单的精细动作,都是由精细动作器官、神经系统、心理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精细动作的理解,既要关注于幼儿外部的动作,又要关注幼儿内部的神经活动和心理过程。另外,在幼儿时期,手是了解物体的一些特性的一个重要器官,而手的活动则主要是发展精细动作。在3-4岁的幼儿中,他们已经开始学会并掌握了一定的肢体精细动作技巧,并且乐于自己动手,从过分依赖家长到逐渐独立。但是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幼儿由于手指的小肌肉群尚未完全发育,行动还不够敏捷,缺乏穿衣和鞋子等基本自给自足的能力;手工撕纸时,不会压印撕,不能正确地转动剪刀;在折纸时,不会把纸张往一个方向上折等。

然而,幼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存在着一种误解:家长往往只关注幼儿的识字、语言等智力活动,而忽略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幼儿没有意识到手的活动和大脑的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家长觉得幼儿还小,不需要从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等他们长大了,自然而然的就会了。而一旦幼儿用剪子做东西时,则被成年人以安全原因阻止,让幼儿无法学习精细动作;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家长把幼儿的一切事情都交给自己做,让幼儿养成了什么都靠别人的坏毛病;由于各种原因,幼儿的动手能力差、动作怯懦、自信心不足。幼儿的动手和自理能力较差,对幼儿生存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小班阶段,训练幼儿精细动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促进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有效策略

提高幼儿对精细动作的兴趣

通过一些活动,幼儿能够充分体验到做好精细动作的快乐。例如,教师利用自己制作的拼图,给幼儿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环境,既能提高幼儿对精细动作的热爱,又能促進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把废纸卡片当作活动的主体,把纸卡片重叠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利用卡片对幼儿进行精细化操作,掌握操作的困难,学习拼图的厚度,确保拼图的可操作性。并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自行选取一个卡通图形,并将纸卡片粘贴在硬质纸板上,再进行剪裁,让幼儿根据图片自行组合,提高幼儿操作技能,并充分发挥幼儿精细动作的主动性。

提高幼师的综合能力,丰富精细动作发展内容

教师的态度会对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积极的教师则会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动的教学则可以促进幼儿快速发展,并获得最大的利益。教师应从整体上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发展出更加有趣和实用的精细动作。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积极的态度、丰富的表情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会越来越自觉地去模仿某些事物,他们会从教师愉快的学习态度中获得激励,进而产生对精细动作的喜爱和兴趣。

进行动作的稳定性训练

教师通过游戏等方法,对幼儿进行精细动作的培养,使幼儿达到稳定的精细动作水平。就拿积木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幼儿的眼睛和身体协调和稳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示范,然后细心的引导幼儿,及时地指出和改正,等幼儿习惯了,就让他们自己去练习,幼儿在专注于做完任务的时候,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动作,这样才能让幼儿的精细动作更加稳定。例如,教师可以用盘子拿东西,让幼儿先学一学,再由教师先示范,再由幼儿跟着,比较谁的餐盘中的东西最多。这样既能激发幼儿对精细动作的兴趣,也能增强他们的精细动作稳定性。

提高幼儿精细动作的熟练度

通过区域活动训练,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自主地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将精细动作的熟练度最大化,进而增强幼儿对集体环境的依赖,减轻幼儿的陌生感。区域活动的目标不在于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各种活动,而在于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某些学习技能。例如,幼儿有时得到一个玩具,就迫不及待地去玩,而不懂得如何使用,也不懂得玩具的用途。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思考、探索和尝试。教师也要进行讲解,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活动体验。

小班幼儿在心理特点发育初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像一个活动,每个幼儿都在画自己心里的太阳,而A却在纸上用各种颜色的线来描绘。当教师给其他幼儿看的时候,幼儿们都说他画的最好。此时,教师可以拿出这个幼儿的作品说:老师也认为A画得不错,然后解释说A画的色彩最多,大家一起数一下,看看有多少条线?当幼儿看到老师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的时候,A开心地笑了。由此可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使幼儿在今后得到更大的进步。

以材料为主要的载体

目前,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把主题和区域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积极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指导幼儿进行高效的动手实践。同时,在培养幼儿动手实践的时候,教师还要鼓励和指导幼儿从多方面进行。例如:在“秋天的景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用颜料来锻炼自己的手指,也可以让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制作出树叶或者是树木,或者用橡皮泥捏出一个圆的苹果,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们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在进行具体的活动之前,教师要还提供足够的材料,为以后的教学和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贴近生活

由于幼儿平时很少参加实践和操作,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不够成熟,因此,要把这种生活常识融入到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使幼儿更好的融入到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并应采取主题性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多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精细动作协调性。例如:在“我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让幼儿从日常用品开始,例如:毛巾、茶杯等,并让幼儿在毛巾和杯子上打上记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让幼儿用毛巾擦拭杯子的一角,然后将杯子挂在相应的地方。通过小幅度的悬挂,既能使幼儿的眼与指间互动,又能为幼儿的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从每天的生活和每天的锻炼中,对幼儿的精细动作进行精细的锻炼,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技能。

为幼儿创造动手的机会

目前,在实践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营造适宜的活动场所,以幼儿园为核心,促进幼儿的运动协调和发展。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把旧报纸剪成不同的长度,也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东西,制作一些装饰。在活动的初期,有些幼儿会因为缺乏自制力而四处乱看,撕下的纸条大小不一,长度不一,有的幼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剪裁后会觉得自己剪切的不好,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幼儿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起剪裁,教师把着他们的小手,指导他们进行剪裁,这样才能使幼兒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己动手做一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积木是训练幼儿动作技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用方式有错位、围合、拼塔、收拢、延长、垒、架空、铺等,这不但要求幼儿大肌协调、平衡、灵敏,而且还要具备戳、抓、拿等精细的动作。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小班的幼儿在玩积木的时候主要是采用以上的方式,使幼儿在平面上呈现出2~2度的对称分布,并呈现出各种动作特点,这与幼儿早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精细动作基础密切相关。同时,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现幼儿的不同认知和特点,并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鼓励幼儿多多动手实践、观察、分享,在此基础上,通过混合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指导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主题,并结合其实际的积木建造能力,以集中培养其精细动作能力,提高幼儿游戏体验,提高幼儿建构水平。

对幼儿“剪”的动作培养

剪纸是民间工艺中最广泛的一种,教师在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训练中,利用剪刀剪出直线、曲线等各种复杂的图形,对幼儿手脑协调、手眼协调、精细动作的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小班幼儿的剪纸动作训练中,民间手工艺的窗花比较简易,适合于幼儿练习。在练习剪纸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使用太尖的剪刀,而应该给幼儿选圆的剪子。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观察窗花的图案,以训练幼儿的观察力,再进行眼睛与手指的协调训练,以培养幼儿眼睛对裁剪的控制力与手指的敏捷性。当幼儿的精细动作有了一定的提高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剪裁,剪出比较复杂的花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对幼儿“画”的动作培养

在小班幼儿教学中,画画也是训练幼儿的一种好办法,适合于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练习。在幼儿作画时,不留白,不出边,都可以训练幼儿的手的柔韧性和控制力。例如,教师可以画鲤鱼,也可为鲤鱼上颜色,这样的画面不仅线条多,还具有民族风,更贴近生活。幼儿在进行小范围的锦鲤身体上的涂色,幼儿着色的准确性、颜色组合的创造性,都是对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性的一次锻炼。

增强泥工活动中动作协调性的培养

幼儿园泥工是用粘土,橡皮泥,面团,纸粘土等原料制成各种形状的玩具。在重复的揉搓中,幼儿的手指和肌肉都会得到锻炼。了解立体的对象,让幼儿在游戏中玩耍,了解和感受手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幼儿的智能发展。例如:在艺术活动《和面》中,教师首先利用“吃饼干”“揉、搓、啪、啪”等动作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再由教师现场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面团的形成,从而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在“和面”时,能够加强双手配合。

在区域活动中丰富精细动作

由于幼儿的精细动作速度较慢,在局部活动中不能进行具体的精细动作,因此,教师应针对幼儿自身特点,设计出适宜的精细动作形式,以丰富和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幼儿。幼儿的肌肉发育较差,无法进行某些动作,因此教师应合理安排幼儿的各种精细动作形式,以促进幼儿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可以运用想象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而幼儿则能够掌握整个过程的具体细节。幼儿特别喜欢抠、戳、拉、挖、塞等动作,在反复的玩耍中获得乐趣。幼儿在丰富的精细动作中,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中获得乐趣,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总而言之,3-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发展精细动作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精细动作发展很快,各种精巧的精细动作表现出了明显的发展趋向。在发展精细动作的过程中,既要遵循细微精细动作发展的一般法则,也要重视幼儿个体差异。因此,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幼儿的精细动作技能,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促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兴宁区第一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动手动作
我也来动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动手画一画
动作描写要具体
动手演示找错因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