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出来,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7-20张艳

幸福 2023年7期
关键词:儿歌知识点数学

张艳

儿歌是儿童文学中最古老和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它的主要接受对象是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与儿歌相关的内容大都体现了孩子的生活情趣以及对生活知识的传播。歌词多采用对比的方式,词韵流畅,通俗易懂。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儿歌中既有民间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而儿歌在数学的课程教学中也能够应用到。

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数学的认知仍旧处在运算的初步阶段,他们学习新知识更多的是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因此对数学学习的接受程度非常有限,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可行。他們没有太多的知识或经验来吸收新内容,尽管他们有基础的口头算术能力,但还不够。

根据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在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上有优势……

引入儿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堂教学有一系列明确、具体的规则要求,这些规则要求使课堂教学时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之间的互动有了规则依据。只有让学生接受了这些规则,才能让规则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从而唤醒他们内心的欲望进行自我管理。而儿歌是幼儿普遍感兴趣且通俗易懂的,那么将儿歌引入到课堂规则的教学中,就很容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训练学生们认真听讲:

教师在讲课,眼睛看教师,

教师在写字,眼睛看黑板,

同学在发言,眼睛看同学,

既看在眼里,又记在心里。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学生们可以很快养成认真听讲的行为习惯。

又例如,训练学生的书写习惯:

头要放正,肩要放平,

眼离书本要一尺,

手离笔尖要一拳,

胸离桌子要一尺。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每当学生有不正确的书写姿势时,可以让他们复习这首儿歌,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就可以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样一些将课堂规则涵盖其中的,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

引入儿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引起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儿歌,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长方体正方体一课的教学中,可以用一首儿歌谜语来引入课题:

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

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装进书包里。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会被这一儿歌谜语所吸引,他们会好奇谜语是什么,他们会主动思考问题,当老师揭开谜题时,他们会认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可见,一首简短的趣味的儿歌,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快的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也有利于老师教授新的数学知识,帮助调动学生们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引入儿歌教学,能够培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记忆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教的知识。此外,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们很难记住所有的东西,也很容易忘记已经学习的知识。有时老师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帮助学生记忆,但是这种僵化的方法也会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有教学实践数据显示,应用儿歌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强化学生记忆的作用。若教师能够巧妙地将儿歌运用到数学课堂当中,那么学生就能够快速对儿歌的进行记忆,教师再对儿歌及知识点进行讲解,从而拓展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例如,二年级两步计算教学的例子: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两步计算要牢记,

发现括号要先算,

没有括号要分类,

混合运算先乘除,

同级运算按顺序。

上面的这首儿歌,很简短,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却将简单的数学计算融入到了儿歌当中,概括了两步计算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学习到计算的顺序要点,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加强了学生的记忆。

引入儿歌教学,能够简化课程内容,更好地吸收知识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学的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难度较大。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强,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对于一些学习上本来就有困难,不能很快理解的学生,老师就只能将知识点在课堂上反复多次进行强调,但老师讲的次数越多,学生的反馈就越不尽人意,甚至引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排斥心理,这不利于数学教学。因此,改善方法是教师编制一些简单易懂的儿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通过课堂中运用儿歌这一方式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儿歌不仅能够简化课程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例如这样的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结果要验算,单位莫遗忘。

上面的这几句儿歌包含了数学解题的步骤,简化了数学课程的内容知识点,便于学生快速吸收和掌握。

引入儿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离不开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要让活泼好动的学生在上课的全过程都保持端正的坐姿和集中注意力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有趣的儿歌来制定和维护课堂的纪律,那么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在儿歌的朗诵中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例如上课前的《准备歌》:预备铃响进教室,文具书本放桌上。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我们认真把课上。在课堂教学中,当老师注意到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分散了,此时老师设置一个游戏情境,师生一起诵读口令儿歌和做动作:(师)请你跟我拍拍手,(生)我就跟你拍拍手。(师)请你跟我跺跺脚,(生)我就跟你跺跺脚。(师)请你跟我弯弯腰,(生)我就跟你弯弯腰。(师)请你跟我坐端正,(生)我就跟你坐端正。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儿歌在低年级阶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引入儿歌,巩固新知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对知识的了解又没有深入地探究,甚至刚学过的知识有的很快就忘记了,有的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对于每一个知识点,应用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譬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入儿歌,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更好地掌握计算的相关法则,儿歌如下:

个位对个位,

十位对十位,

加号放前面,

等号加一横,

答案写下面。

对于这首儿歌的引入,帮助学生巩固了竖式计算的知识点。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可以举一反三,当遇到两位数相减的情况,把加号改成减号就行了,便于学生快速掌握。

对于低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每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包括重点难点知识其实都可以将儿歌引入其中,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时,一首熟悉的儿歌可以一下子唤醒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习的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中,其主要的知识点有: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近似数,而在进行单元课程的复习时,教师可以用之前教过的大桥的情境串联起课本的知识点,而学生们自觉运用自己所学的儿歌,这样一下子就唤醒了学生们在学习这节课时的情景,学生们也都记起了这节课程的知识点,这样就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效率。

学唱儿歌,突破难点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儿歌去突破难点是儿歌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之一。对于教学上的难点,在课堂上讲解完后,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利用儿歌来进行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课本中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这些难点知识不能有效的分散和突破,就会影响到学生们,让他们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变得困难。事实说明,在数学的学习中,一些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学生们容易出错,如果教师采用概括形式,灵活运用儿歌,那就可以从最好的角度解决知识难点,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中,学生在理解方面有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教师可以将具体算法编成儿歌,教学生学唱,让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中理解算法,以此来突破难点:

进位加法:从个位加起,

个位加个位,

十位加十位,

个位满十,

向十位进一。

退位减法:从个位减起,

个位减个位,

十位减十位,

个位不够减,

向十位借一,

十位就退一。

根据上面这个学唱儿歌,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边唱儿歌边进行数学计算,多练习就能够理解和熟练计算了。

巧用儿歌,指导实践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而抽象的,远没有汉语来的生动有趣。如果老師能善于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知识的关键处巧妙运用数学儿歌,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指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不仅要求老师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求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实践能力。如果成功地将儿歌引入数学教学中,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按照课本内容巧妙加入儿歌:

小小尺子作用大,

能把物体来测量,

一端对准0刻度,

另端指几几厘米。

根据应用的这首儿歌,学生边读边学习长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正确地使用尺子量物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再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等情景来指导学生学习。“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学生在儿歌的朗诵中,对其中出现的的七七四十九和三七二十一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加深了。

创编儿歌,有效总结

在教授低年级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时,教师可以用创编儿歌的形式辅助教授学生知识。在课堂上,老师将创编的儿歌引入到教学中,不仅能够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在解答数学应用题的的过程中,通过儿歌叙述的解题方法,从题目中寻找关键点,快速正确的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有效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实践中,简短的儿歌可以将复杂的课程内容总结起来,提炼成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儿歌。而将这种形式创编而成的儿歌应用到教学中,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教师讲授完一个新知识点后,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进一步的全面的理解所学过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创编儿歌来总结知识点,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在教授数学《凑十法》中,教师通过创编儿歌,有效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看到9想到1,

看到8想到2,

看到7想到3,

看到6想到4,

看到大数加小数,

先把两数换位置。

上面创编的这首儿歌,将凑十法总结出来了。儿歌读起来通顺易懂,记起来也很有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记牢这个知识点。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东街小学)

猜你喜欢

儿歌知识点数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睡觉儿歌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