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出版新路径探索

2023-07-20金鑫荣

出版广角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出版社学术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学术出版承担着新时代高质量学术出版的新使命。高质量的学术出版要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协同发展、同频共振,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出版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注重大国计民生问题;聚焦重大科技发展前沿,重点关注“卡脖子”科技的进展;完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致力于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建设学术出版共同体,打造专业化的学术出版板块;以一流的学术出版队伍建设支撑一流的学术成果出版。

【关  键  詞】中国式现代化;学术出版;学术原创;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单位】金鑫荣,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1.001

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根本变化,标志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彻底转向。传统概念上的现代化一般以国家为基本地理单元,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等多个领域,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态一次质的大跃升,昭示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高度。党的二十大描摹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术出版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承载着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功能,反映着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管理经验的最新成果。学术出版有责任、有义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以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思想智慧和理论支撑。学术出版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形态和人类思想的深刻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一流的学术生态,构建一流的学术图谱,助力一流的学术成果出版,实现新时代学术出版与中国式现代化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学术出版的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所坚持和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此需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此,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学术出版被赋予新使命:立足“两个大局”,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生态,把握学术出版的大趋势。

1.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术出版要因时而动,主动出击,积极应对,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社会经济发展维度、文化科技教育发展角度统揽全局,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用理性思维解答问题,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发出中国声音。例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推出“理解中国”系列图书,以中国式学术话语系统分析中国问题,并翻译成多国语言对外传播,获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效;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出版了“南海文库”系列丛书,以相关史料和理论为依据,科学理性地反驳了西方针对南海问题的种种错误言论。

2.坚定文化自信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学术出版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学术出版单位的重要职责。学术出版要坚持文化定力,尤其是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意义,深耕学术土壤。新中国成立以来激荡起伏的历史足迹,改革开放4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伟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指导下取得的辉煌业绩,都是新时代学术出版的丰富题材。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征途中,中华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学术出版应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以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背后的思想和精神力量,阐释中国发展之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3.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生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图谱

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生态,就是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范、中国气派的学术场域。如在科学领域,我国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潜、量子通信、高速铁路、长距离输电技术、5G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近年来,我国的科技高质量论文发表数量位于世界前列,科技投入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科技学术出版空前繁荣。但由于一流的科技成果发表长期被世界顶级学术出版商垄断,我国的科技研究成果大部分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上,以致产生“学术之树在国内,学术之果长国外”的局面,说到底,这是因为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出版生态。为此,2019年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瞄准国家创新发展领域和战略方向,遴选了22种领军期刊、29种重点期刊和199种梯队期刊优先培育,同时支持创办高起点英文期刊,为一流期刊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在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出版更要聚焦于中国特色理论和实践创新,厚植家国情怀,在中国实践中抽绎理论精华,在探索思考中总结中国经验。例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体系,这些社会学科原本都是“舶来品”,但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转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图谱。

4.把握学术发展大趋势

在科学领域的诸多方面,我国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如今已站在世界学术前沿。学术出版应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牢牢把握学术发展大势。当前,大数据集成、人工智能、数据识别等技术改变了传统学术的发展形态,知识服务、融合出版、数字出版推动着学术出版的转型升级。为此,学术出版不能缺位,而要“进位”,积极倡导学术出版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新路径,发掘学术出版新趋势,在世界学术版图中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建立了500多个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并培养了大量的STEM[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人才。相对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STEM教育起步较晚,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但教育发展迅速。由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国际专利申请数据可知,中国2020年共申请68,720项国际专利,连续两年称冠全球,申请专利数量同比增长16.1%,位居第二的美国则申请了59,230项国际专利,申请专利数量同比增长3%。这为我国的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在大数据计算、航空发动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我国的科学研究均取得非凡成就,高校科研成果丰硕,重磅成果屡登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大型民航客机C919成功试飞,天宫、嫦娥号探月等重大科技工程的成功实施等,无不彰显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进步,这些都是学术出版应该深耕的领域。

二、倡导学术原创,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較于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学术出版对知识传播的专业性、科学性、准确性要求更高。学术出版具有内涵丰富的意识形态属性,它承载着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的功能,反映着思想创新、科学发现、技术进展、管理经验的最新成果。学术出版为国家立言、为时代发声、为大众传道解惑,举凡党和国家的理论主张、方针政策的阐释,社会问题的研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的落实等,都需要学术出版发挥其功能性作用。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出版,要倡导以原创学术研究中国问题,以中国式叙述阐释中国主张,避免学术出版低水平重复,杜绝学术泡沫,抵制盲目跟风,让学术回归学术,切实发挥学术研究的本体功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下,学术出版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据相关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版的学术著作在3万种左右[1],但只有小部分学术著作引起业界反响,绝大部分淹没在书海里。学术出版单位应把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发挥导向性作用,倡导学术原创,求中国之实,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己任。

1.学术原创是学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国的学术原创性围绕中国改革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面临的独特问题,以及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诸多现实问题进行学术原创性研究,以中国理论阐释中国问题,以中国实践提升中国理论[2]。改革开放之初,大量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横空出世,打破了“两个凡是”的现实迷障,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是标志性的理论原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中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丰沃的理论创新土壤。例如,出版界重点关注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并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由此形成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结束,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与西方经济学具有明显区别[3]。经过多年深耕,中国经济学的学术成果为世界经济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一章中,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知识分散化、碎片化等突出问题,尚未构建起系统化、自主化的知识体系。自主知识体系不是“旧瓶新酒”,也不是“异地重建”,而是结合中国特色、强调自主创新的理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应以“三大体系”建设为理论基础和支撑,“三大体系”建设应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中心内容。例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等,都以学术出版的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创造性总结。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极为漫长且系统的过程。在伟大的历史场景中,任何一种西方理论都解释不了中国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内在逻辑,只有扎根中国大地、关注国计民生的原创性学术理论构建才可以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展示新时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路径[4]。

3.扎根中国大地,把优秀的学术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创新工作。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并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心系人民的光荣传统,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要求高校聚焦国家战略需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问题导向和根本路径,明确了学术出版的定位、责任和使命。大学出版社依托母体学校的学科优势,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和作者资源,理应在学术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上走在前列,学术出版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

三、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新路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提出坚持“三个第一”、实施“三大战略”、开辟“两新方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学术出版的新路径探索指明了方向。教育、科技、人才相辅相成,没有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大学,就不可能培育出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科技成果,也不可能产生可以与世界一流水平比肩的学术出版成果。新时代语境下,学术出版人不能仅仅作为学术成果出版的“摆渡人”“园艺师”,而是要站在学术研究前沿,关注当今科技最新进展,聚焦国家、社会关注的重大议题,推动优秀学术成果及时出版。

1.配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关注重大国计民生问题

出版要文以载道、以文传道,以文化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学理化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度解读、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国家“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发展规划,事关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等,都是学术出版着力的重点。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等,均为学术出版应该关注的重要议题,学术界、出版界应与大学、研究智库、社科院所协力同心,精诚合作,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例如,为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和发展路径,江苏人民出版社及时联系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推出了由洪银兴教授主编的《中国式现代化论纲》一书,该书在2023年5月一上市就被评为“中国好书”。又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推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等,这些研究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作者多是著名學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关注的都是当前国家的重要议题,创作出的是高质量的学术精品力作。

2.聚焦重大科技发展前沿,重点关注“卡脖子”科技的进展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核心关键技术是等不来、要不来的,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此,出版界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科技发展趋势,积极与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前置介入、积极谋划,及时出版和发表高科技领域的科技成果。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飞机出版工程”丛书、南京大学出版社的《晶体生长的物理基础》等科技类学术著作,都是反映我国最新前沿科技成就之作。

3.完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致力于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

为破除学术平庸,摒弃学术水分,力倡精品学术,提升学术水平,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尤为重要。自然科学相对而言已经存在学界普遍认可的评价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则以人化的自然和社会为研究对象,研究成果无法像自然科学研究一样通过实验手段重复验证而得以证明。为此,有学者建议设立“价值导向性原则”“多元标准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中国特色性原则”等原则以建立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倡导全评价理论体系。学术研究与学科水平紧密相关,一般来说,一流学科产出一流学术成果的概率较大,为此,出版界可以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相关学科评估结果来判断学术成果的总体水平。教育部第五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实际上就已经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这是对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的落实和响应,以破除“四唯”“五唯”顽疾为突破口,聚焦立德树人、强化分类评价、彰显中国特色,是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育评价体系的最新尝试[5]。

4.建设学术出版共同体,打造专业化的学术出版板块

学术出版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的特点,因此学术出版需要与科学界、学术界同频共振,以此确保学术出版的质量。例如,欧美的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基本由爱思唯尔、斯普林格等著名学术出版商发表,人文社科类学术著作则由著名的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并形成了各自的出版特色,如哈佛大学出版社的文学、哲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的经济学、社会学,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经济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的教育学、哲学等。这些知名大学出版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出版格局,并达成学界共识,于是形成了所谓的学术共同体——大学出版社依托母体大学的学者资源,建立由学术精英组成的理事会,对学术出版物进行质量审查和内容把关,理事会制度成为大学出版社的学术出版传统被保留下来,保证了大学出版社的学术质量。

我国的学术出版经过多年发展,也形式了各自的特色:一是形成了一定专业、不同学科的出版特色,如科学出版社的自然科学成果出版,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古籍出版,商务印书馆的汉译经典出版,三联书店的人文社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社科出版等;二是形成了学术出版的行业共同体,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人文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社科出版;三是形成了独有的学术专题出版特色,如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学术思想史、民国史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育学出版等。2023年2月,中国出版协会组织成立中国出版协会“学术出版工作委员会”,遴选了全国50家专业学术出版社作为主要成员单位,虽然此项设计没有冠以“学术共同体”的名头,但可以起到学术共同体的规范、引领作用。

5.以一流的学术出版队伍建设支撑一流的学术成果出版

学术出版的主体是学者、研究者,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技能或知识,因此学术出版社必须培养高素质编辑人才。学术出版社的选题一般由出版社内部的选题委员(编辑委员会)讨论通过直接进入出版流程,这对编辑的综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学术出版社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尤其是大学出版社应把本社的人才培养纳入母体大学的人才培养总体序列中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鼓励高校出版学科人才投身专业学术出版领域。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学术出版,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学术命题,存在现在和未来、国际和国内、常态与动态、当前与长远等双向议题。学术出版社的目标是致力于追求一流的学术出版,与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学术共同体、社会各界协同努力,在使命认同、倡导原创、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探索中国高质量学术出版新路径等方面大有作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质量的学术出版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学术界、出版界久久为功,付出艰苦努力。学术出版应与现代化建设同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成之期,也将是高质量学术出版告成之日。

|参考文献|

[1]谢寿光.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J]. 现代出版,2023(2):1-4.

[2]赵剑英. 新时代中国学术出版的职责使命与发展趋势[J]. 中国出版,2022(11):9-11.

[3]洪银兴. 中国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理论创新[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2):75-87.

[4]金鑫荣.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进程中大学出版社的作用[J]. 现代出版,2023(1):22-25.

[5]叶继元,袁曦临. 如何构建与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J]. 社会科学文摘,2022(12):5-7.

猜你喜欢

中国式出版社学术
中国式民主
我等待……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式失败
石油工业出版社
学术
中国式性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