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时政资源融入高中政治课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3-07-20崔瑜梅
崔瑜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老教材相比,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变化大,理论性强,这要求政治教师适时地把时政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今时代的发展,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课程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大政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思维等知识,而这些知识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印象,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呢?时事政治,这是思政课教学极好的教学资源,也是思政课教学独特的优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典型时政资源,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情景,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围绕时政资源设计问题链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化和发展,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依法纳税是义务”时,可以播放“邓伦逃税案”相关视频,这是学生都知道的事件,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热烈。围绕案例抛出問题,该案涉及哪些税种、国家征税的目的和意义、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等。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认识到依法纳税是法定义务,大明星也不例外,明星屡次逃税的行为损害国家利益,最终损害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扰乱社会秩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依法处理。学生还能够达成共识,明星应该做依法纳税的表率,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党的性质和宗旨”时,课堂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一段视频,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又强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引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五年我国在民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以及当地实际谈认识,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党重视人民的幸福安康,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学生在真实的时政材料中感悟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关切就是民生,是真正以人民至上、为民谋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活化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对时政资源的选择以及利用情况,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恰当时政特别是社会热点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作为教学资源的有益补充,做到与时俱进,这不仅能增添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弥补教材滞后的缺陷,而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直面学生的问题,充分利用时政资源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时,当年全国和当地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最好的时政资源。如2023年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相关视频、图片等,既能引导学生关心、了解国家大事,又能帮助学生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教育、医疗、养老等议案感悟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人民代表为人民。通过上一届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作工作报告,以及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体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感悟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这样的时政资源及时充分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政治认同,坚定“四个自信”,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必修4“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教师可以用2023年3月17日的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机构改革再深化》。该节目深入解读了这次机构改革的必要性、措施和意义。如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金融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帮助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组建国家数据局引人关注,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这些时政材料非常新,也非常权威,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调整上层建筑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同我国机构改革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时政教育,丰富教学形式
时政教育是高中思政课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眼界。时事政治本身也为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材料、重要的文本,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开展课前5分钟“图说时政”交流,积极地分享当前的政治动态,引导他们积极关注、参与社会生活。讲台上5分钟的“图说时政”展示内容,从确定主题、搜集信息到制作PPT,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甄别信息的真伪、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制作精美的PPT、克服上台演讲的恐惧心理……每一位上台演讲“图说时政”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满满。
时政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开展以国家大事为主题的时政专题教育、时政知识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重大时政新闻,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或者写观后感、心得体会等,这有利于促进他们对时政以及相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运用,从而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2022年召开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教师要在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上,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好鲜活事例,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二十大精神,学习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必由之路”等新观点、新思想。促使学生由“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自觉关注时政的意识和良好习惯,进而能乐在其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增强课堂生命力,落实思政课育人功能
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的核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时政内容引入教学,创造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景,让政治课常讲常新,使课堂焕发生命力。将时政资源与课堂教学主题有机结合,通过议题式教学开展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习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转变,从而切实提高高中生的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在时政材料中获得较强的认同,在实例分析中培养科学精神,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实现人生价值”时,为了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讲授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等知识点后,引入一个网络时事热点:某地一中学生小李,是某明星的“粉丝”,端午节为看偶像演唱会回放视频,趁父亲不注意,两小时内通过网络向对方转账10余次,被骗子骗走10余万元。该事件引起广大网友对学生追星问题的热议。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追星利大于弊;另一种认为追星弊大于利。真理越辩越明。学生按照所支持观点分为两组,展开课堂辩论。正方赞成追星,认为学生有偶像追随和模仿,可以使自己努力向榜样学习,成为优秀的人。反方认为学生不应追星,应努力学习,狂热追星会分散学习精力,增加消费,特别不赞成追求娱乐明星。教师在学生辩论后总结,首先对明星进行界定,在某领域或某行业有一定影响力或知名度,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能称为明星。人的价值的大小由他对社会所作贡献多少决定,无论哪个领域的明星都要有社会责任感,青少年应以品德高尚、社会贡献大的人为偶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崇拜英雄,才能产生更多的英雄。”另外,追星要理性,不能影响学习和生活,高中生还处于学习知识、提高本领的阶段,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能力,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成为别人崇拜的偶像。
组织学生对时事热点中具有争议的观点展开讨论或辩论,为学生搭建陈述自己观点、了解他人想法的交流平台,提供锻炼思辨能力、培养辩证思维的机会。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看法更加全面、正确。学生对价值和价值观的正确认知、对价值判断依据和价值选择方法的掌握、对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有效途径的确定,在两面性问题的思辨中都能得到有效实现。将时事热点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有效增强课程魅力和教学成效,让课堂变得更活、更热,使学生学得更投入、更深入,体验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满足感。
综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小课堂与大社会相衔接,将时政资源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更好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苟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