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转四像”办学:走出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子

2023-07-20连璞靳柯娟

职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阜阳大赛实训

连璞 靳柯娟

2021年以来,安徽阜阳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紧紧围绕阜阳市委提出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目标,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全国职业院校率先探索出“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圍绕生产转”和“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转四像”办学模式,促进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走出了一条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办学道路。安徽省委改革办向全省推广学院“三转四像”改革创新案例,并将之列入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改革案例。

校长围绕厂长转。坚持“校长找厂长”“学校怎么办、厂长说了算”的理念,先后与航天科工二院、中电科55所、金风科技、江淮汽车、昊源化工、大能手教育集团等15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出“引企入校、前厂后校、创新创业、校校合作、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十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推动校企共同培育技能人才。例如,学院为了把数控专业建设成全国一流专业,积极推进与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前期该企业意愿并不强,后来学院领导三次赴京上门拜访,两次力邀该企业相关人员来阜阳考察,最终打动了对方,同意以学院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航天产品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针对学院与工业园区距离较远、产教融合落地难等实际问题,探索把分院办到县市区、办到开发区、办到企业车间里,先后与界首市、阜南县、颍上县、太和县、阜阳经开区筹建技师学院县市区分院,在江淮汽车、昊源化工集团设立企业教学点,实现县里的学生上县里的技校、到县里的企业就业,破解县域招工难、留人难的难题。例如,学院在阜合产业园区建立的教学点,先后为园区内的江淮汽车阜阳分公司、常阳机械、比克希等企业针对性输送培训技能人才1 000余人,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难题,得到园区企业的一致好评。

专业围绕产业转。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全面对接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和阜阳市“十大特色产业”,重点建设新能源、机电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医药健康五大优势学科专业群,设立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网络安全、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等15个高精尖专业,源源不断地为产业发展精准输送人才。例如,学院抓住当前市场上电梯高技能人才缺口大的机遇,积极引入安徽顶顺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楼宇自动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电梯方向)专业,培育了一批熟练掌握电梯安装、调试、保养和维修等方面专业技能的急需紧缺型人才。同时,阜阳市委市政府将学院列入招商引资考察流程,市里招来什么样的头部企业、招来什么样的专精特新企业、招来什么样的专家配套企业,就让学院配套什么专业。2021年以来,累计有1 600多名客商到学院参观,促成比亚迪、金风科技、北方职教集团、图美科技等多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阜阳。例如,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三峡·金风科技现代能源创新示范园、皇氏年产20GW 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等超百亿元重大项目投资客商来阜考察时,都对学院的“三转四像”办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主动要求加微信、谈合作、要人才。当前,学院正在持续深化与比亚迪集团的合作,共建联合培训中心,引进比亚迪培训认证体系,推动技术标准、人才标准“双标准”的深度融合,加快培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效促进了阜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教学围绕生产转。积极引进企业的真实生产项目,通过设立“校中厂、校中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学习型工厂,把企业现行的技能标准、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嵌入教学全过程,把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和国内知名的世赛教练、专业导师聘任为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让学生达到“毕业即成才,成才即上岗”的培养目标。例如,学院与北京航天新风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按照航天标准、军工标准投入5 000万元打造一流智能制造专业群,专门组建新风航天生产班,制定专门人才培训方案,每年选拔30名优秀师生进入航天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合作企业先后投入价值800万的耗材,选派8名“大国工匠”荣誉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驻校任教。目前,培养出的80余名高技能人才被航天科工二院、三院、成飞集团等企业以万元月薪争抢。学院与国网阜阳供电公司通过企业送培、校方送学、学生实践、共同发展等方式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新型电力技术人才培训平台,投资500余万元共同打造了皖北最大的新型标准化电力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包括阜阳在内的整个皖北电力行业培养输出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学院充分利用实训厂房临街的优势,先后与附近的别克、奔驰、广汽丰田、比亚迪等4S店合作共建汽车维修实训基地,承担汽车专业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让学生接触最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有效解决了实训教学与实践脱节、实训教学工位不足、教学设备师资不足的难题。

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在国家及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800多人次,并于2023年4月承办安徽省首个国家一类技能大赛——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荣获6个一等奖,获奖数量居全国之首。

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师生中有70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共获得国家级奖项58个、省级奖项210个、市级奖项500多个,建设国家集训基地1个、省级集训基地12个,培养全国技术能手4人、国家级裁判12人、省技术指导专家组长6人、省级教练14人,大赛梯队选手300多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1块银牌6个优胜奖,3人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在全国第一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1块铜牌,在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大赛上获得4个全国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被授予冠军选手单位。

通过深入实施“三转四像”办学,近两年学院规模迅速扩大,内涵持续提升,全日制在校生发展到2万人,特别是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较快,初次就业率达98%,在安徽省就业率达65%,重点产业就业率也从5年前的27.6%提高到34.2%,初次就业平均月薪达5 000元、部分优秀毕业生入职月薪达1.4万元,擦亮了阜阳职业教育品牌,推动阜阳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转变。2021年,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督查组将这一特色办学模式作为先进典型在《人民日报》刊登报道,评价学院“探索出一条破解‘就业难、招工难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新路”。

(作者为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 连璞;安徽阜阳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靳柯娟)

猜你喜欢

阜阳大赛实训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今年开建
安徽阜阳颍上:“产业花”结出“脱贫果”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把阜阳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思考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