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的研究

2023-07-20杨虎

现代盐化工 2023年2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杨虎

关键词:土地资源;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

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等。目前,我国存在的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由多个因素造成:一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资源;二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过度依赖;三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四是人口增长过快以及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1.1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的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且质量不高。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2.2亿亩(1亩≈666.67 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人均耕地面积还不足1亩,土地质量不高,中低产田比例大,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约为0.63%,低于国际公认的3.00%~5.00%警戒线。土地资源利用和环境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1.2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指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优效益和效率,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战略性技术,核心内容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综合效益最佳为要求,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土地资源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佳。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优化配置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有限资源进行选择、调整和分配以及使其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

1.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的关系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既是解决我国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需充分考虑土地的利用方式、结构和布局等因素,要在保证一定土地利用面积的基础上节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恶化,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在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受经济利益和政策导向的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土地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等现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的内涵

区域环境健康发展是指区域经济和社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与自身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并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求的发展状态。区域环境健康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区域内,能维持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等要素的相对稳定;二是区域内资源环境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需求。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土地进行有效利用。从内涵来看,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既包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也包括对土地利用强度、方向的控制。

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而环境问题又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因此,一定时期内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区域的环境健康发展时,经济就会处于稳定、协调和健康发展的状态,反之则会产生反效果。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区域环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我国必须统筹考虑区域环境健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2.1 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

环境管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所造成的巨大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张[4]。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且质量不断下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有机结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快速提高。然而,资源环境要素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也在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人们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間的协调关系、生态安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等问题,还要考虑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约束问题。这就要求必须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和自然系统的整体协调关系,充分认识和把握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等关系。因此,研究区域环境健康发展问题,必须以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区域资源环境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2 考虑地区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区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区域环境健康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5]。在一个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它们必须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资源与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约束作用,如果不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必然会产生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生态退化等问题。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同时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人口增长与人口规模控制、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努力实现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双赢。

2.3 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区域环境健康发展既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也要考虑社会心理因素。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产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区域环境健康发展既要考虑到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到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需求。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城市地区也有一些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污染等,说明我国仍普遍存在环境污染等现实问题。人们在消费水平、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环境质量的认识和理解。另外,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导致的人口流动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形势进一步加剧。人口迁移不仅会推动大量新技术、新人才和先进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流入,而且会对区域环境健康发展提出一系列挑战。

3 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想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不超过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使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土地利用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对区域进行开发时,要保持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一致,而土地利用系统作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是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一种经济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经济理论强调经济发展要有选择地利用、改造和保护自然环境。

3.1 土地利用系统必须符合环境承载能力

土地利用系统是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空间,必须符合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这里的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系统对其所能承受的生态服务功能和资源利用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区域内生态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有益作用。这些有益作用包括维持区域内物种多样性,调节局部生态过程,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为人类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土地利用系统能否满足生态服务功能要求,取決于区域内可供人类利用和改造的土地面积和使用强度,取决于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能力。同时,一个土地利用系统必须适应区域内资源、环境容量,必须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调节,必须能够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土地利用系统适应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要求在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时,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环境资源产生影响时所需空间与范围。此外,还要求土地利用系统必须适应区域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特征等条件。只有符合区域环境承载能力,才能确保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空间和范围在可承受的程度之内,才能保障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否则,土地利用就会成为一种不合理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3.2 土地利用系统必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土地利用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协调。这就要求土地利用系统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一是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和技术条件等因素,在土地利用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政策。二是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防止盲目、过度、无序开发。三是要考虑土地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四是要考虑土地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污染、破坏和生态退化等问题。五是要考虑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因素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影响。

3.3 土地利用系统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合理安排生态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中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土地整治规划制度等。这些决策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它们都要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因此,在进行区域规划时,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使区域规划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属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中,要处理好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协调状态。

3.4 土地利用系统必须实现合理的布局

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系统,其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考虑到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通过区域规划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在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系统规划的研究方面,国外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区域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方向、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用地规模和布局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又逐步发展出一系列新理论和新技术。

4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影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否有利于实现城乡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是否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其中既有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等经济因素,又有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社会因素。因此,要想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环境健康发展协调一致,必须对影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4.1 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是客观现实。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均用地面积,会出现一定范围内土地利用效率偏低和浪费的问题。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且呈扩大趋势,因此,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会有所提高。但是对于一些发达地区而言,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仅为世界人均用地面积的1/3;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如宁夏、新疆等地,人均用地面积超过世界人均用地面积的1/2。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4.2 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影响

人口分布不合理是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口增长和分布不合理会造成土地资源短缺,限制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进城和土地利用分散等因素也会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和浪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居世界前列,特别是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5 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的措施及对策

从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区域环境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发展過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等。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实现区域环境健康发展。

首先,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构建科学的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体系,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其次,建立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的用地控制指标体系,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各类土地用途和管制措施,以区域环境质量为基础,明确不同地域、不同用地类型的管制目标,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的有效衔接;再次,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用地结构调整机制和转用管理制度,严格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开展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评价,推进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转型升级和依法处置等工作;最后,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生态安全、环境责任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资源消耗较大、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地区的环境治理力度。

6 结语

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的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环境健康发展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区域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环境的健康发展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要遵循区域环境健康发展原则。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增加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在开发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需要对现有土地利用模式进行调整,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的协调。区域环境健康发展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生态安全保障,这就要求对生态安全空间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建设现状与思考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便携式气质联用仪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