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俄语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构想

2023-07-20顾俊玲包天乙

关键词:数智新文科三位一体

顾俊玲 包天乙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高校俄语人才培养可充分发挥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理科特长和外语基础,采用“三位一体”模式进行培养。“三位一体”是指通过“俄语+专业二学位”“专业+英语一外+俄语二外”“专业+俄语二学位”三套模式在同一所高校“一体”强化培养,使学生成为既熟练掌握俄语语言知识与实践技能,又能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服务于俄语国家的交流合作,适应“数智”时代的新型俄语人才。

关键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新文科;“数智”时代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52-03

在数智时代,外语人的工作不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活动。鉴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继培养“复合型”人才之后,国家提出培养“五新”人才——新文科、新理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2017年,美国希莱姆学院首次提出了“新文科”的概念,他们对新文科的阐释是专业重组,而希莱姆大学的新文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文理交叉”[1]。在全球新技术革命、新经济发展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我国提出的“新文科”以继承与创新、交叉和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路径,推动多学科的交叉和深度融合,打通核心素养关键路径,实现传统文科革旧图

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新文科的“新”不是新旧之新,而是创新之新,是指在原有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对人文学科的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并探索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实际需要的新型建设模式。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人才除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还要求实现“语言+专业+技能”的结合。

一、新文科的内涵

复合型人才是以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划分,学科复合显示为一种主从关系,而非交叉融合。“新文科”最突出的特点是文理交叉融合,打通跨专业的学习机制,发展学生在某类学科上“交叉复合+”的能力。“新文科”背景下对“复合型”特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以学科交叉为理念,培养能在国家战略发展中肩负起责任的高素质、多元化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思路,认为新时代呼吁新文科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跨学科交叉、多学科协同为文科的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培育新时代新文科人才[2]。新文科建设应实现人才培养结构、模式与国家需求相匹配,实现“求知、育人、服务”的三位一体[3]。在新要求下,俄语专业更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4]。

新文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既可以是文科内部的交叉重组升级,也可以进行文科与理科的跨界融合[5]。目前,国内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路径,培养模式主要有融合型人才培养和多学科交叉培养,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培养“外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积极实践“外语+国际政治”“外语+工商管理”的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南京师范大学实施“俄英复语培养”,首都师范大学尝试“外语+世界史”双专业培养,哈尔滨商业大学探索俄语学科与金融学、国际贸易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可见,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文科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新文科背景下俄语专业的发展要加强校内外资源的多元整合:内部融合数字化领域,如5G、AI等科技手段,构筑智能学习空间;外部加强与政府的外宣部门对接,强化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内外整合可助力新文科翻译人才的培养[6]。学界、业界、政界之间形成共同体,促进重构跨学科内循环与超学科外循环协调发展的外语人才培养新格局[7]。

二、市场需求驱动培养模式变革

大学的意义在于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创造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内涵[8]。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之一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政治、经济和文化人才。在当下俄语就业市场中,高中俄语教师岗人才需求渐增。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文化课类别增设“俄语”等学科。这些举措促使中学俄语教育逐渐升温,就业市场增加了中学俄语师资的岗位需求。目前,12所师范类国家一流俄语建设点中,只有哈爾滨师范大学保留了师范俄语教育,这种市场需求将促使一些师范类院校重新考虑恢复师范俄语专业。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优化课程结构,保留俄语等语言。同时,为了推动多语种教育教学的发展,适应各试点省份的学生对日语、俄语等多种语言的测试的需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通知》(教师司函〔2017〕41号)。

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带一路”倡议如火如荼进行,各国企业顺势走进国外市场开展直接业务,如俄罗斯的卡巴斯基石油、中国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车辆集团有限公司等发展均需要大量俄语专业人才,这也对精通俄语语言的学生在经济、贸易、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综合市场需求,各用人单位对俄语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用人单位的第一诉求是专业能力,除俄语专业四级、八级等专业证书外,还要求过硬的语言实践能力,如口、笔译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其次,企业等用人单位普遍希望俄语人才同时具有其他专业背景(如辅修过经济、法律等课程),因为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应对能力更强;再次,外贸公司(多驻外)在俄语市场中占比较大,学生入职后被派出驻外的机会较多,较强的域外适应能力也成为一项重要指标。最后,用人单位对员工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创新思想等综合素质也很重视。

市场需求驱动培养模式变革。目前,全国共有182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在校生约2.6万名,主要是零基础学生,每年毕业的精通俄语又具备其他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俄语人才不多[9]。发掘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潜力,培养“俄语+专业”的人才,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寻找综合类大学外语专业,尤其是非通用外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十分必要,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要从新培养模式建构开始。

三、“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建构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为俄语专业办学带来新机遇,顺势培养新型复合俄语人才,培养“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满足就业和国家需求。基于此,我们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通过“俄语+专业二学位”“专业+英语一外+俄语二外”“专业+俄语二学位”三套模式在校内“一体”展开,培养不同特长的俄语人才,满足中原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俄语语言服务需求。学生既熟练掌握俄语与实践技能,又通晓中原地域文化,服务于中原地区与俄语国家的交流合作,满足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直到大学阶段,英语的语言基础已经很扎实,基础教育阶段若能辅修俄语二外,将是对学生个人第一专业和英语一外的有力补充,掌握外语同时也掌握了职业开拓技能的手段,更能在国际交流或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全国开设公共俄语教学的高校已达到四百余所,作为第二外语学习俄语的在校学生近2万名[10]。这2万名学生多数从中学开始学习俄语,具备较扎实的俄语基础。进入大学后,他们主修的是非俄语专业,若每年从公共外语的学生中挑选出外语能力强的学生辅修俄语专业第二学位,培养“专业+外语”的学生,既可发展俄语专业学生所选的二学位,也是对国家人才培养的巨大贡献。

俄语专业内着力推行“俄语+辅修专业(包括其他非通用外语)”培养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开放二外俄语的选课通道,推广“专业+英语一外+俄语二外”培养模式;对全校其他专业提供俄语二学位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二外俄语的基础上实现双学位毕业。开展“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既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复合型俄语人才,也在“大类招生”形势下为俄语专业寻找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建构的基础

如今外语人的工作已经从单纯的语言转换变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除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团队精神、有效获得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语言+专业+技能”三种能力的结合。

(一)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培养中较为重要的三个要素。知识位于表层,是能力与素质的载体;能力位于内核,既可以被知识充实加强,也可以帮助获取知识;素质是内核的核心,它将外在的知识与内部的能力升华为稳定的品质,是教育的主旨所在,因此素质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由此,知识、能力和素质对于培养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非常重要。

因此,“语言+专业+技能”能力培养可基于以下

基本思路实现。(1)加强大学外语专业的多语言教学。(2)关注“外语+专业”改革,由单纯的“学习外语”转变为“用外语学习”。(3)提高公共外语教学质量,充分认识到非语言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水平与国际人才的培养以及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直接相关。(4)增加中国思想文化类课程,重视学生话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外宣的话语体系。

“任何一所高校的办学模式都是由多种具体模式

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各种模式显示出不同的功能,适应不同的条件与需求”[11]。外语专业发展方向必须要“以国情和校情为基础、以学科发展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12]。中原地区俄语专业办学缺少与俄毗邻的地缘优势,但“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带来了新机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在“应用”的时代形成“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能更好地满足就业和国家需求。

(二)构建的事实依据

当下,外语能力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事务的战略资源。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但俄语在中国建国初期时的热度一去不返。由于国家语言战略布局的需要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国内开设俄语专业的高校在持续增加,但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培养的学生总数不少,但是既精通俄語,又懂专业的复合型高级俄语人才却匮乏。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俄语+”无疑会提高本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近年来“新文科”改革鼓励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文理结合。以郑州大学俄语专业为例,学院开设面向所有语种学生的国际关系类必修和选修课,在大二后还可以选择辅修经济学类或法学类课程。根据毕业生考研情况统计,每年都有成功跨考其他方向研究生的案例,俄语将在他们研究生阶段继续充当语言学习工具。

发掘高校俄语专业的教学潜力,合理推广二外俄语,培养“专业+俄语”的人才,寻找外语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十分迫切。目前,全国俄语专业招生都比较困难,多数学生是调剂而来,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过程中不乏转专业的现象。以郑州大学2021级俄语班为例,全班共20名学生,有3名学优生转专业,3名学困生即将留级转专业,既浪费了国家资源,也导致个人培养成本增加。在学校倡导的“各个专业的发展由市场决定,招生率和就业率决定专业的生存或消失”的压力

下,探索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

五、结语

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实现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扩展其知识体系,培养其创新思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外语专业应加强复合语种教育,注重“外语+专业”的教学改革,正在由单纯“学外语”向“用外语学”转变。“俄语+专业二学位”“专业+英语一外+俄语二外”“专业+俄语二学位”三套培养模式的建构既有理论基础,也有事实依

据,契合“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三位一体”同时推进,可实现新型复合俄语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可破解当前俄语专业发展的困局。外语学习被赋予了促进不同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融合性特征,外语学习者拥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方可超越文化藩篱,构建面向未来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樊丽明.对“新文科”之“新”的几点理解[J].中国高教研

究,2019(10).

[2]  王铭玉,于鑫.中国俄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新机遇——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的学习与思考[J].

中国俄语教学,2020(3).

[3]  龙宝新.中国新文科的时代内涵与建设路向[J].南京社会

科学,2021(1).

[4]  刘宏,王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俄语专业教学指南》的

解读与贯彻——刘宏教授访谈录[J].外语学刊,2021(2).

[5]  刘利.新文科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北京语言大学

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

[6]  杨安.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人才的人文素养培育策略[J].

大学,2022(13).

[7]  郭鸿杰,张达球,丁冬.一体三通,融创合一:新文科背景下

财经类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当代外语研究,

2021(3).

[8]  孙超,何文丽,高伟.全国高校本科俄语教育现状及对策

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2).

[9]  孙悦.中国高校公共俄语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外

语教育研究,2021(1).

[10]  刘振天,吴景深.如何缩短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N].

光明日报,2014-11-25.

[11]  董泽芳.现代高校办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分析[J].高等教

育研究,2002(3).

[12]  張丽娜.高校办学模式基本问题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

教研究与评估),2016(6).

猜你喜欢

数智新文科三位一体
“数智”视域中苏南蒲岸村微湿地公园公共设施情感化设计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国造纸业“数智转型”启动键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乡乡镇镇通5G”建设助力山西“数智”转型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