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领域央企转型升级之路: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

2023-07-19潘伟

国资报告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铁装配式转型

潘伟

过去几年,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各行各业都经受了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发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和有关国家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建筑领域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面对挑战和机遇,建筑领域央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努力推动我国从基建大国向基建强国转变?记者调研采访发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相关央企主动融入数字中国、能源强国、交通强国和“双碳”目标等国家战略规划,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快步前行。

数字化转型科技赋能

据2022年12月中国信通院公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了中美欧三极格局。从规模看,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蝉联世界第一,规模达15.3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规模为7.1万亿美元。

“十四五”规划将数字化建设单列成章——“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提出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轉型,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今年两会召开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之相呼应,今年两会,我国确定将组建国家数据局,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要主动拥抱新技术,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绿色低碳转型为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斯浪表示:“与各行业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建筑业数字化步伐仍然落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建筑领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0年以来,多家央企已经成立或者正在积极筹备成立数字科技公司,其中建筑央企中国建筑成立了中建科创、中建数科,中国能建成立了中国能建数科集团,中国铁建成立了铁建发展网信科技公司,中国化学成立了中化学数科。

2021年,中国建筑全面开启以建成建筑产业互联网为目标,打造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平台,建设数字指挥决策、产业链数字化、海外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协同、产业互联网奠基与信息化基础设施云化六大项目群的“中建136工程”。2022年8月,中国建筑参与共建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这将推动中国建筑为数字建造领域提供高质量源头技术供给。

成立数科公司只是数字化转型的起步,而不是数字化转型的全部。建筑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战略、人员、流程和思维等方面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变革?如何打破企业内部的壁垒、克服内部组织协同困难?

为进一步推动国资央企数字化转型研究,2022年11月5日,中央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正式成立。该创新平台是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由中国电建牵头,联合中国五矿、中国建筑、中国化学、中国建研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科、中国能建共10家央企,共同发起成立。

“要以平台组建为契机,集聚工程数字化探索实践成果,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与会的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企业组织机构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建筑领域央企近些年已经在建设施工工程中越来越广泛使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广斌表示,BIM是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性力量,也是转型的核心与关键。

紧紧围绕管理数字化与业务数字化,中国电建借助“电建云”推动传统工程企业步入数字时代,搭建以BIM为核心的基础数字技术平台。中国电建基于行业先进的三维图形引擎,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结合GIS、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值模型等先进技术,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IM基础数字技术平台,探索工程建筑行业数字化规划、设计、施工的多方协同。

2022年7月17日,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正式投运。在建设过程中,中国铁建采用BIM模型进行数字化建造,让鄂州花湖机场成为全国首个采用BIM模型搭建、深度应用数字化建设的机场。

智能化建造提升效能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多个部委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为今后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以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化建造等为特点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得到快速推进。

“推行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绿色建造的有效技术保障。”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贾宁表示,在新时期国家大力发展新型建造方式的政策背景下,智能建造成为新型建造方式改革的重要支撑。

新型建筑工业化既包括装配式建造的指向,又有智能化建造的要求,对于推动建筑工作场景从传统的施工工地向生产制造工厂转变,大力解决以往建筑业劳动密集、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筑业的一次工业化转型升级。

“我国智能建造在标准化和工业化基础、核心资源培育、产业生态打造等方面,需要加快体系化推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卫国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的建议》。

新型建筑工业化和建造智能化,既是两会代表委员持续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也是建筑央企近年实践和探索的方向。

作为我国智慧建造领域最早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建筑将“绿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筑工业化”作为集团建造技术三大发展方向。中国建筑党组书记、董事长郑学选表示,建筑业很传统,但这个传统行业不断在做一些高精尖的产品。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国建筑始终重视和用好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中国建筑承建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管理平台,推动实现了工地生产的智慧化、透明化、绿色化,最终使项目在112天内高效建造交付。

中国中铁为加快培育智慧建造产业新生态、推动“数字施工”与“智慧建造”双轮驱动。中铁八局桥梁公司成都青白江建筑工业化产品生产基地采用“智能制造平台”,通过给所有生产线装上“大脑”,能够同时生产上百种不同尺寸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据了解,中铁八局现在已实现钢筋全自动化加工、产品自动脱模、混凝土自动浇筑等。

中国五冶承建的成都大运会东安湖公园项目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主场馆所在地,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中国二十二冶早在多年前筹建了中国中冶装配式建筑(河北)技术研究院,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低能耗建筑结构技术为研究方向。

模块化建筑被誉为装配式建筑最顶层的技术形式,代表建筑工业化高度的标杆。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共同主编了《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建筑技术指南》,这极大提升了我国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的整体建造水平及产品质量,加速了技术的市场推广普及,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此外,中国建科现在已经拥有24个新型建筑工业化制造基地及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线。

中国能建首个投资建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巴东县装配式建筑及配套产业项目于2022年8月8日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致力于实现装配式建筑从“沙子”到“房子”的全产业链发展。近日,中国能建承建的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南浔大象酒店项目也奋力按下复工“快进键”。据了解,该酒店项目是中国能建首个超高层装配式建筑。

低碳化转型节能降碳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不变。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在“双碳”目标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总量50.9%,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占全国总量45.5%。

建筑业作为一个粗放型传统行业,具有资源要素禀赋投入大的特点,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然选择。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表示,中国中铁要贯彻“双碳”目标指引,积极落实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加快提升绿色建造能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布局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产业,加速突破新能源行业壁垒,抢滩低碳经济、绿色金融、碳汇交易等政策前沿领域,争做行业绿色发展标杆。

由中国中铁承建的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就是绿色低碳施工的工程项目代表。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使用自主研发泥浆脱水处理系统多功能一体化洗车机、滑轨式半封闭操作棚等设备设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最大程度实现低碳绿色施工。

2023年3月3日,中国中铁智能建造专业研发中心和中国中铁“双碳”专业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这是中国中铁更加深入地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号召,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为推动国有资本增量向绿色低碳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中国铁建联合中信集团等合作方,于2022年成立中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据悉,这是中国铁建首个“双碳”专业平台,也是国内首家“中碳”字号的基础设施产业类企业。

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中国铁建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开展低碳技术研发、绿色施工科技攻关。中铁二十局所属中铁长安重工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装备,仅在海拔4000多米的环境就工作了10万小时,累计减排5760吨二氧化碳。

在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看来,绿色低碳,作为企业形态“四型”之一,意味着要顺应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核心是以踐行“双碳”战略为牵引,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绿色竞争力”,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发展模式。为此,他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突出抓好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核心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产业体系、落地优质项目、实现价值创造。”

2022年是中国化学的“两商”元年。这一年,中国化学加速推进内外部重组,成立中化学华谊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整合上海华谊和集团公司内部检维修力量和业务资源,为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量身制定解决方案。中国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提出,2023年中国化学要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化工园区,加大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力度,提前谋划应用场景,加快技术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进程。

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推动我国从基建大国向基建强国转变。未来,以建筑领域央企为代表的建筑业将更好服务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中国、能源强国、交通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铁装配式转型
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转型
居“高”声自远——中铁一院“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从领军国内到走向世界——中铁一院砥砺奋进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