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3-07-19马菁周广军刘根祥孙长华

系统医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良性内镜切口

马菁,周广军,刘根祥,孙长华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盐城 224000

普外科中,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极高,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青年女性为该病高发群体,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均属于甲状腺疾病常见类型[1]。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治疗期间多选择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较低。传统开放式甲状腺切除术曾广泛应用于甲状腺外科治疗中,属于甲状腺外科标准术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依旧存在切口过长、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一系列不足现象,同时在手术完成后会有手术疤痕形成,对美观存在严重影响,还会导致患者心理压力有所增加[2]。在近几年我国外科技术水平持续提高背景下,内镜外科手术也开始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还可满足患者术后对于美观的需求,患者具有较高接受度,但该技术也存在争议,如是否会误伤神经损伤、费用较高等,微创目标完成进度受到影响[3-4]。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21 年10 月—2022 年11 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3 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展开研究,探究内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83 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分为比照组(n=41)与观察组(n=42)。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2018 版)》[5]标准;②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甲状腺疾病,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良性;③肿块直径<5 cm;④可耐受手术者;⑤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相关协议。

排除标准:①高功能腺瘤患者;②凝血机制障碍者;③患有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④意识障碍者;⑤并发免疫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比照组(行开放手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双侧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术、对侧大部分切除联合一侧全切除术),完成术前准备,全麻,起效后常规展开消毒铺巾操作,Kocher's 为切口,逐层将皮肤以及颈深筋膜浅层切开,对疏松组织处皮瓣展开分离操作,范围为胸骨切迹及甲状软骨上缘之间,经颈深筋膜外层充分暴露。延白线切开后,对带状肌实施牵拉操作,从而暴露出甲状腺。直接将表浅肿块摘除,对于显露不清晰的肿块展开甲状腺次全切术,即朝向内侧牵拉甲状腺体,在腺体外缘对甲状腺静脉展开离断操作,顺着腺体外缘完成剥离操作,随后对悬韧带展开分离操作,对甲状腺动脉及静脉各分支及属支实施离断操作,上极解离后紧贴下极真被膜,离断最下动静脉及甲状腺动静脉分支,楔形切除大部腺体。经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肿瘤呈良性后,冲洗创面并展开止血操作,选择一根硅胶引流管放置于残腔内,逐层缝合切口,皮内对皮肤缝合。

观察组(行内镜手术):全麻,待起效后,颈部过伸,选取仰卧位,固定患侧上肢,并悬吊在麻醉头架上,患侧为术者位置。术前标记好所需分离空间、胸骨切迹等位置;标记腋窝处3 个穿孔位置,选择比例为1∶1 000 的0.9%生理盐水及盐酸肾上腺素展开皮下注射,建立手术空间,注入CO2,维持压力控制在6~8 mmHg 内,将镜头放入,于双侧乳晕上方1~2 cm 分别作一切口,长度为5 mm,分别置入超声刀及抓持钳;利用内镜观察病灶,随后选择超声刀对皮下疏松组织实施分离操作,分离范围介于胸锁乳突肌至甲状软骨之间,用超声刀将颈白线切开后,牵拉患者颈前肌群,切除掉暴露的腺体,随后取出置入标本袋中,选择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手术期间展开彻底止血操作,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评估时间为术后6、12、24 h,评估量表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分值0~10 分,分值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轻。

②对比两组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皮下积液、颈胸部感觉异常、喉上或者喉返损伤。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

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均低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VA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比照组(n=41)观察组(n=42)t 值P 值术后6 h 4.68±0.98 4.12±1.05 2.510 0.014术后12 h 3.75±0.81 3.32±0.71 2.574 0.012术后24 h 2.98±1.02 2.51±0.62 2.544 0.013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临床中很难明确诊断甲状腺疾病类型,若由于诊断不明确而选择不适宜治疗方式,在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的同时,还会导致严重后果[6]。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甲状腺癌均属于临床中常见甲状腺疾病类型[7-8]。我国在对甲状腺疾病治疗中主要选择手术治疗,其中开放手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治疗中,需于患者颈部作一直至甲状腺病变区域的弧形切口,于切口处直视病灶,完成手术,病灶可彻底切除,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因此临床中通常将开放手术作为甲状腺手术的“标准术式”[9-10]。但由于开放手术会带给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较大创伤,术中出血量较大,且手术完成后患者颈部均会遗留疤痕,对颈部美观存在严重影响,患者多无法接受[11]。外科医生不应只考虑到疾病带给患者的痛苦,还应考虑到术后疤痕带给患者的痛苦。另外,由于甲状腺存在比较丰富的血液循环,同时腺体组织周围侧支循环也相对较多且与周围组织连接紧密,为促使手术成功概率提高,应对出血情况展开有效控制,避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

在微创技术持续改进下,相关研究者开始不断对手术器械进行更新及改进手术路径,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应用内镜手术,利用其所具有的隐蔽及切口小等优势,疾病得到治愈的同时,还可满足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12-13]。内镜手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治疗中,还可使既往传统开放手术开展中不断更换器械所带来的不便有所减少,术中缝合及结扎步骤也有所减少,在内镜辅助下,可提供给术者更好的视野,从而便于观察患者病灶情况,对血管及神经结构的辨别更加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术中失误操作现象发生概率有所减少,术中出血量随之减少,手术安全性更高[14-15]。另外,内镜手术所选切口位置较为隐秘,并不会伤害到患者颈部皮肤,切口位置皮肤美观度也可得到保障[16-17]。同时,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应用内镜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师及患者选择接受该项术式,预后效果得到保证。本研究结果中,与比照组相比,观察组6、12、24 hVAS 评分均更低(P<0.05);与比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更低(P<0.05)。时启柱[18]在其研究中表示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7.50%)(P<0.05);治疗组术后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结果提示:相较于开放手术,内镜手术可在满足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心理需求的同时,达到美容方面有关美学的要求,站在美容角度上,内镜手术更易被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所接受,且由于内镜手术创伤较小,因此带给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不高,但由于本次研究病例数较少且随访时间过短,研究中依旧存在需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研究中将进一步完善。

综上所述,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相较于开放手术的应用效果,内镜手术应用效果更佳,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良性内镜切口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眼内镜的噱头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