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态度责任培养的初中生物学劳动实践活动探索

2023-07-19蔡舒艳

中学生物学 2023年4期

蔡舒艳

摘要 从态度责任核心素养的培育视角出发,探索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劳动实践活动的开设与评价形式,提出“三棱结构”测评框架,开发 STSE 评价量表和师生评价量表等,以期实现初中生态度责任的培养和提升,促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态度责任 劳动实践 活动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态度责任是初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主要体现在参与意识、解决问题和实践行动三个层面,其中“实践行动”是外显行为,指能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观察外在表现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考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层面以劳动实践活动为主体,面对态度责任培养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能发现当下教学中态度责任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有较多研究者针对如何“丰富初中生物学教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内容”“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转变”等主题展开研究。要实施态度责任教育,首先应制定明确的基本原则,再基于初中生物学教材中与态度责任相关的资源,进行劳动实践设计。为探索形成指向态度责任培养的初中生物学劳动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在构建实践框架并进行评价修订后,尝试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及的态度责任层级目标以不同的评价方式呈现,使得劳动实践活动更为完整。笔者以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为例,探索指向态度责任培养的初中生物学主题劳动实践活动。

1 遵循基本原则开展态度责任教育

为使态度责任的教育更加规范、健康有序地进行,切实提高劳动育人的质量和学生素养,笔者综合劳动教育理论、专业文献、专家解读等,制定开展态度责任的基本原则,以此作为衡量态度责任教育开展的主要依据和准绳。

1.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学原则,也是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的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课堂知识的学习上,还应体现在劳动实践活动等态度责任的培养方面。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在课程设计范围内积极引导,让学生形成主人翁意识,认同自己在学习和态度责任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1.2实践性原则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应通过多种实践活动还原人们发掘自然现象和规律的过程及方法,以实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并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形成乐于探索自然、关注健康生活、积极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谈论及判断的态度责任。

1.3渗透性原则

态度责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积累,最终在学生思想认知中逐渐体现的过程。因此,态度责任的培养应渗透于日常教学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不仅以生物课堂为主线,还应发展跨学科融合的多线分支,并延伸到校外的社会或家庭活动中,在教师、家长的示范引导下,在社会精神、校园文化的和谐氛围下,落实于学生的具体实践。

1.4变化性原则

学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个体,不同学段、同学段不同学生群体、同一学生群体的不同个体间都存在差异,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学习状态也有不同。因此,在学生态度责任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水平、课程内容、培养目标等积极创设真实情境,并敢于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渗透态度责任的教育,以引导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态度能力的生成。

2 挖掘态度责任教育的教材资源

经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态度责任教育较少,且大部分仅在理论课中进行简单渗透,对态度责任的培养途径较为单一,学生对“态度责任”的理解较浅。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想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态度责任,需要教师基于对态度责任内涵的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并通过开展理论课、实验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实现学生态度责任的培养。

2.1宏观分析教材中的态度责任培养主线

教材包括“生物和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三个单元,分别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绿色植物不同类群间的联系与区别。“被子植物的一生”作为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被子植物是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绿色植物,本章以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为线索依次安排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开花和结果”三节课。分析教材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周边资源,设计以“人类对特定绿色植物类群施加影响并观察记录其生命周期”为主线的态度责任教育。

2.2微观角度挖掘教材中的态度责任资源

根据态度责任的内涵,即在科学态度、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我要求和责任担当,对“被子植物的一生”教材内容进行资源分析(表1)。

3 进行态度责任的劳动实践设计

3.1构建劳动实践活动设计框架

为有效开展劳动实践活动,落实对学生态度责任的培养,教师需参照基本原则,基于教材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劳动实践活动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构建指向态度责任培养的劳动实践活动“三棱结构”设计框架(图1)。

3.2 STSE 量表评价劳动实践设计

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理念符合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的新课程教育,该理念所涵盖的四要素与生物学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并将生物学知识和技术与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进行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责任素养。以STSE 理念对劳动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能贯彻STSE 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态度责任。

3.3态度责任的劳动实践实例

基于“三棱结构”教学设计框架,经过 STSE 量表评价后,修订完成如下“被子植物的一生”劳动实践活动设计。

3.3.1活动材料

选择本土常见中草药植物作为劳动实践活动材料,通过认识和栽培中草药的完整、真实情境,串联设计对应三节课学习内容的主题劳动实践活动。

3.3.2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学生通过系列劳动实践活动,能关注和爱护身边的生物和环境,乐于探索自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敢于质疑、严谨求实,学会基于生物学认知作出理性解释和科学判断。

3.3.3活动过程

在“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和“開花和结果”三节课中,分别设置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表3),为学生创设充足的实践空间,培养态度责任核心素养。

3.4探索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评价

评价能为教师和学生直观呈现劳动实践活动的效果,探索形成劳动实践活动的评价,是实现态度责任培养的必要路径,也是对劳动实践活动的总结、补充及延伸。

3.4.1划定态度责任评价水平

根据初中生物学态度责任的内涵及内容,结合学生态度责任的发展和培育规律,可将初中生物学学科的态度责任划分为以下4个进阶过程,并将之确定为评价水平,作为总结性评价中量化的参照依据(表4)。

3.4.2开发师生评价量表

师生评价量表包括学生自评、互评表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既是完成劳动实践活动后的总结性评价,也是对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性量化评价。学生评价表格是学生对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内容及成果的总结体现。教师评价表格是基于学生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劳动方面和各项能力方面开展的多元化评价。师生评价量化表的评价的重点不只是结果,更关注过程,是动态的、持续性的发展性评价。

(1)学生评价

在每个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开展后,学生可利用学生评价表(表5)对劳动实践的知识及技能进行梳理记录。劳动实践成果部分属于量化评价,评级标准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合格四个等级。学生通过创造和整理劳动实践成果,获得展示和评价反馈,提升劳动能力和态度责任。

(2)教师评价

评价特别是教师评价,是激发学生劳动的内驱力。教师评价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劳动实践活动过程前后的动态变化(表6)。教师基于标准,观察、记录学生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应用和变化情况,对学生进行纵向的量化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的发展。

“被子植物的一生”主题劳动实践活动结合本土中草药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完整、真实的情境创设和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较好地指向态度责任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师生评价量表,将评价贯穿劳动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评比与量化,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热情,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态度责任,同时也进一步丰满活动内容,形成正向促进的劳动实践活动典型案例。以此模式开展指向态度责任培养的初中生物学劳动实践活动,还能重新构建课程内外关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对态度责任的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冬阳.以多元评价为驱动引领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J].辽宁教育,2022,663(06):71-74.

[2]宁淑同,刘佳,黄朋.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11):65-68+44.

[3]苑新洁.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培养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0.

[4]尚美统.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