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恩来直面阻力谈恢复高考
2023-07-19
1972年10月14日,周恩来在会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博士时,对在全国恢复高考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他说:“我们小学和中学的学制空间是十年还是十二年,还没有确定。过去是十二年,是不是要这么长,现在还在研究。对学习社会科学理论或自然科学理论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中学毕业后,不需要专门劳动两年,可以直接上大学,边学习、边劳动。当然这总是少数,大多数人要参加劳动,不一定升学。至少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进大学,国家没有这个力量。中学毕业后马上进大学的总是少数,大量的要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劳动几年后,有升学机会的当然还可以深造。”
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周恩来提出这样的意见,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为什么这样说?从周恩来的谈话中,不难看出:一是明确提出了“不需要专门劳动两年,可以直接上大学”的意见;二是没有提群众推荐上大学的事;三是虽然也提出直接上大学的是少数,但他是从我国当时的高等院校教育条件有限这个角度谈的,因为“国家没有这个力量”;四是没有从当时“突出政治”的角度谈直接上大学,而是明确提出“对学习社会科学理论或自然科学理论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可以直接上大学;五是明确提出“劳动几年后,有升学机会的当然还可以深造”。
一
1977年9月19日,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与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中专门提到了周恩来为恢复高考作出努力从而奠定了基础这件事。邓小平在谈话中说:“1971年‘全教会(指1971年4月15日至7月31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周恩来同志处境很困难。1972年,他和一位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谈话时,讲要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这个问题是很勇敢的。这是要教育部门转弯子,但是教育部门没有转过来。”邓小平还说:“为什么要直接招生呢?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能中断学习的连续性。十八岁到二十岁正是学习的最好时期。”
邓小平说的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恩来对于恢复高考的态度和作出的努力。这是客观公正的。
首先,邓小平指出,周恩来在1971年“全教会”时,“处境很困难”。当时“四人帮”横行,并且掌握教育领域领导权,会议也被“四人帮”所左右。那次会议上,张春桥等人除了抛出“黑线专政论”外,还专门通过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干涉具体教务工作,一是要求“工宣队”长期领导学校;二是要求知识分子到工农兵中接受再教育,要实行“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俗称“上、管、改”),缩短大学学制等。虽然毛泽东此前有过这方面的一些议论,但并没有作出具体决策,也没有谈过具体意见。但在这次会议上,“四人帮”打着毛泽东关于“教育革命指示”搞了上述事件。其中,工农兵“上、管、改”被确定,并以“纪要”的形式固定下来,全国几千万已经上山下乡以及还在中学读书的青年人的前途命运因此深受影响。所以,邓小平说“1971年‘全教会时,周恩来同志的处境很困难”。
其次,邓小平说周恩来当时“提出这个问题是很勇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1971年9月召开的“全教会”已经作出要实行“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决定,而周恩来却在一年后的1972年10月提出相反意见,主张“中学毕业后,不需要专门劳动两年,可以直接上大学”。这实际上是直接否定了工农兵对大学实行“上、管、改”的政策,这在当时确实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
周恩来当时是想让教育部“转弯子”,即教育部能改变工农兵对大学实行“上、管、改”的政策,但当时的“教育部门没有转过来”。因为当时的教育部门领导权还掌握在“四人帮”手里,他们根本没有按照周恩来的意见“转弯子”,这才有了持续数年的直接推荐工农兵上大学,而且即使有幸能被推荐上大学,也必须先在工厂、农村、军队里锻炼两年以上。
按照1971年“全教会”的决定,工农兵上大学,必须经过群众推荐、组织政治考核,才能进入选拔阶段。一开始,进入选拔阶段者要上大学,还需要经过简单的考试,但到1973年后,事情又有了变化,起因是张铁生事件的发生。1973年,辽宁省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被推荐参加大学考试。他在数理化考试时,在试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信中,张铁生诉说了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没有时间复习功课,从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当年7月19日的《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刊登了张铁生的信。不久,《人民日報》和全国各地报刊转载了这封信。《人民日报》在转载时还加了按语:“这封信提出了教育战线两条路线、两种思想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确实发人深思。”此后,除文艺、体育等专业外,工农兵上大学废除了文化考试,采取群众推荐、组织政治考核方式,通过者即可以上大学。这种情况持续数年,直到1977年才被废止,转而采取高考方式,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大学。
二
周恩来在1972年的谈话,由于当时的教育部没有按照周恩来的意见“转弯子”而搁置,但周恩来的意见在当时还是影响不小,即使在他逝世之后,这种影响一直仍在。
人们都知道,粉碎“四人帮”之后担任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华国锋是支持恢复高考的。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华国锋早在1971年1月就调到国务院工作,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协助周恩来工作。之后,华国锋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他是知道周恩来关于中学生直接考大学的意见的。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按照周恩来生前主张,要求教育部门研究恢复高考、中学生直接考大学问题。
周恩来提出实行恢复高考意见时,邓小平虽然还在江西,但他1973年2月回到北京后,也是知道周恩来关于恢复高考的意见的,否则,他不可能在1977年9月19日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中专门提到这件事。
邓小平的谈话,对于按照周恩来的意见恢复高考,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后不久,教育部就向中共中央提交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1977年10月3日,邓小平将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报送的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的请示报告》和教育部代拟的《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报送华国锋。两天后的10月5日,华国锋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批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
全国招生工作会议结束后,教育部很快就按照中共中央的批复,进行恢复全国高考的准备工作。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正式宣布恢复高考。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各地。
1977年11月28日,全国高考正式开始。570多万名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考生走进了高考考场。他们当中有的已经30多岁了,有的中学刚刚毕业,不到20岁;有的考场里,老师和学生同场竞技。这次高考,全国共录取新生27.8万人。紧接着一年时间不到,1978年7月的全国统一高考再次举行,同时举行全国研究生考试。1977年和1978年两次高考,各大高校共录取了68万名大学新生;1978年,“文革”之后第一批研究生也进入高校学习。
周恩来生前关于恢复高考的意见,至此得到了落实。
(摘自《文史博览》陈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