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不断,日韩偶像产业发展的困局
2023-07-19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最新纪录片《猎食者》揭露了已故日本演艺圈“教父”喜多川对其旗下艺人实施性虐待的秘闻,而相邻的韩国也曝光了多起令人震惊的娱乐圈性丑闻,日韩偶像似乎陷入了某种口碑崩塌。但究其原因,因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日韩两国偶像产业都有各自跳不出的困局。
日本:慕强文化塑造出邪恶的“神”
“一部调查杰尼斯事务所创立者喜多川对所属艺人性虐待的纪录片《猎食者:日本流行音乐的秘密丑闻》,即将播出。”2023年2月底,BBC只发出这一句预告,便打开了日本娱乐圈的“潘多拉魔盒”。
生于1931年的喜多川是日本演艺圈“教父”,他创立的杰尼斯事务所开创了日本偶像男团先河。2019年喜多川因病去世,几乎所有日媒都用了大幅头版头条来报道此事,日本当时的首相安倍晋三亲自发去唁电,150余名明星举办悼念音乐会。然而,BBC的这部纪录片却揭开了这位“娱乐教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59分钟的时长内,BBC采访了多位已退社的杰尼斯练习生,他们讲述了社内男艺人常年遭受喜多川性侵的细节。
其实,在日本,喜多川的特殊癖好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比起他的所作所为更令人震惊的是,似乎全日本都默许了这件事:《文春》周刊的记者就曾报道过喜多川的恶行,比BBC这部纪录片早了24年;喜多川还因此将媒体告上法庭,可即便《文春》最终胜诉,这位业界大佬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在BBC的纪录片中,这种“宽容”也随处可见。比如,有4名练习生明确表示,拒绝谴责喜多川的这种行为;许多随机采访的路人也表示“无所谓”;还有人直言,用身体换取成名机会本就是等价交换。
是何原因让日本媒体和公众都在此事上“闭嘴”呢?核心原因就是日本长久以来的慕强文化。作为日本演艺圈“教父”,喜多川拥有绝对话语权和垄断权。怀揣着明星梦的少年们,从挑选、培训,到出道、唱歌、拍戏,再到宣发、运营,全部可以在喜多川打造的高度工业化的偶像工厂自给自足。这样就决定了谁能出道、谁能走红,全部是喜多川操控的。这也间接控制了电视台的收视率、广告的投放偏好,甚至是政界关系的缔结。喜多川便是这种慕强文化下塑造出来的神,无论对于艺人,还是媒体、普通民众来说,他都是“庞然大物”。强,即“正义”,“比起他为流行文化所作的贡献,那个(丑闻)不值一提”。
韩国:“为了出人头地,你必须踩在别人身上”
2023年4月3日,韩国媒体在同一天曝光了两起娱乐圈性丑闻。其一为前知名男团 B.A.P成员金力灿在接受二审时,检方披露他第三次涉嫌性犯罪的事实,前两次分别发生在2018年和2022年。
而第二起丑闻更令人震惊:韩国很多男团都出现了“成员内部消化”的现象,说得更直白点,便是男性成员之间悄悄谈恋爱。此次爆料的主角是某男团成员,其在2017-2021年间,至少3次猥亵队友,被判刑3年。
从1990年代起,韩国男团在亚洲刮起韩国流行文化的旋风,到如今, K-POP产业(K-POP泛指韩国流行音乐)每年能创收50亿美元。出道做“偶像”早已成为韩国年轻人趋之若鹜的理想职业。但与之相对应的代价是,在韩国做“偶像”真的可称得上“高危”职业了。
在首尔富人扎堆的江南区,能和英语、数学补习学校分庭抗礼的便是悬挂着各种耀眼招牌的K-POP培训班。19、20岁的年轻男孩女孩在这样的培训班里,已经是别人眼中的“老人”了,一旦超过17岁这个分水岭,出道的机会便大打折扣。即便年龄符合,但能经受住严酷的练习生训练的人,也只有40%,最终,这40%的人里只有不到1/3可以签约公司,而成为顶流的不足0.5%。
练习生们在正确三观还未形成的青少年时期就要长期生活在固定空间里,仅能接触到有限的人,极易滋生霸凌、猥亵等暴力行为。但在这种畸形关系中处于顶端的人,到了公司的食物链中,也会成为更高位者的工具。侮辱、打骂是家常便饭,他们还会被当作“礼物”送予合作方。2022年11月,韩国三大娱乐巨头之一的YG娱乐公司前社长杨贤硕被判3年,罪名包括迫使手下艺人“招待”富豪。
英国《卫报》曾写过一篇关于韩国娱乐产业的深度调查报告,名为《揭开K-POP背后的神秘面纱》,揭露的便是韩国偶像业爆发性发展后,各种性丑闻、霸凌自杀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
韩国有严酷的等级观念和严苛的社会期待,前者要求各行各业都要遵循极严格的前后辈制度,娱乐圈尤甚,这就衍生了包括性侵、性别歧视、暴力等在内的职场霸凌;后者则要求偶像们长期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保持姣好的外貌和高标准的业务能力,埋下了易导致抑郁的种子。从2005年到2023年,韩国自杀轻生的艺人超过30位。
“在韩国,要想出人头地,你必须踩在别人身上。”一位韩国前男团艺人曾说过,“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这样,你必须跳到所有其他孩子的前面。”
(摘自《鳳凰周刊》冯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