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7-18黄立群钟惠泽

东南亚纵横 2023年2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东盟高质量发展

黄立群 钟惠泽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带来了积极效应。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在朝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这也是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当前,推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直接投资规模有待扩大、直接投资国别有待平衡、直接投资行业结构有待优化,以及民营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此,可以从积极完善和利用经贸合作平台,加强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合作规则与政策的宣传,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境外金融服务,加大对老挝、柬埔寨、文莱等东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力度,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以及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等方面着手推进,不断提升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效率。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东盟

[中图分类号] F125; F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3)02-077-13

Build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Study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Huang Liqun, Zhong Huize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has brought positive effects on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y from a high-speed growth stage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China'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s also moving towa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BRI'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t present,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involves some issues, such as expanding the scale of direct investment, balancing the countries of direct investment,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direct investment, and improv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s. To this end, China's direct investment in ASEAN can be promoted 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and the FDI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from six aspects:1) active im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platform; 2) enhanced publicity of RCEP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rules and policies; 3)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develop overseas financial services;4) increased direct investment in Laos, Cambodia, and Brunei, etc.;5) promoting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intensive enterprises to "go out", and 6) active guide for private enterprises to "go out" .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DI;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SEAN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走深走实和助推国内企业“走出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等 “五通” 领域的合作。在贸易畅通领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提升了双方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从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来看, 投资规模和占亚洲地区的比重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其中,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额从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时的72.67亿美元上涨至2021年的197.3亿美元, 对亚洲投资的占比也从9.4%上升至15.4%。由此可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強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由于高质量直接对外投资是推动国际分工体系重构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加速器、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关键途径3,可以说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和现实抓手。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及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应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和投资效率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当前,推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直接投资规模有待扩大、 直接投资国别有待平衡、 直接投资行业结构有待优化和民营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等问题, 如何转变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思路及调整投资布局,高效配置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两种资源, 推进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关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研究,大部分文献围绕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投资效率、“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关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王晓颖和周婉冰探究了东道国质量因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具有显著正影响,其中,东道国政府效率、管制质量及腐败控制的正效应较为明显4。部分学者非常关注投资风险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如朱念认为尽管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合作是发展大趋势,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国家风险也需要格外关注,其中,政治因素是我国对东盟投资中最为普遍的国家风险因素5。王巍和袁航进一步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政治风险冲击、制度质量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制度质量良好的国家,政治风险不是影响对其投资的长期主要因素,但政治突发事件对对外投资的影响显著,并在短期内降低了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中国对东盟部分国家的直接投资存在所谓的“政治风险偏好”现象,但整体并不显著,政治事件冲击使“政治风险偏好”消失6。屠年松和曹建辉认为第三方效应对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影响,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第三方市场潜力和第三方不可观测因素均对中国在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影响7。此外,中国在东盟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受到东道国市场规模、贸易和吸收外资能力等指标的重要影响。梁双陆和苏穗认为共同的民族文化渊源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也会产生影响,该研究表明同源民族文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对东盟直接投资具有促进作用1。LI和MAANI则认为形成自由贸易协定可能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有效途径,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作为案例,证实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后,中国制造业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在市场扩张效应和垂直效应2。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于2022年生效实施后,国内学者们开始关注其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如袁波等人认为RCEP生效有利于降低区域内贸易投资壁垒,减少市场准入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我国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汽车、电子信息及家电制造等行业的企业在东盟等区域内国家优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3。范德胜和张国利提出RCEP生效将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创造更为稳定的宏观投资环境、更低的市场准入门槛及区域价值链重构等机遇,但同时,中国企业也将面临直接投资的各类风险、部分产业海外布局产业链的能力不足,以及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有待提高等诸多挑战4。方溯源和方雄鹰也持类似观点,认为RCEP拓展了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的投资规则,能够为中国—东盟双向投资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5。

关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效率的研究,屠年松和王浩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的结论显示,2006—2015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总体效率逐年递增,但效率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国别间差异明显6。胡玫和郑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的结论显示,我国对缅甸的投资效率最高,对新加坡的投资效率受益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而对老挝的投资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7。南楠等人通过对中国对RCEP成员国直接投资效率的研究发现,中国对新加坡、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的直接投资效率较高,对菲律宾等国的投资效率低下8。李翠萍的研究也表明中国对东盟十国的直接投资效率差异性较大,投资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新加坡、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國、柬埔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文莱9。

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大部分国内学者首先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机遇与面临的风险挑战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高玉麟和李碧华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促进中越合作投资,尤其有利于代表中国工业4.0先进技术和发展水平的投资者和企业到越南投资符合越南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项目10。李广杰和刘晓宁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深入推进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布局优化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且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面临的风险方面,认为对外投资企业会面临来自东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1。朱陆民和崔婷也认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会拥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在风险方面,指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会面临局部性内乱和战争风险、政府违约风险、政府干预风险、恐怖主义袭击风险等政治风险,还将面临来自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风险2。刘艺卓和刘洪伯指出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具有较好的双边经贸合作基础、具备较强的投资合作诉求、搭建了较为顺畅的经贸合作机制,为中国企业开展对东盟直接投资提供了机遇,有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境外建厂的管理风险、享受开放的政策红利;在风险方面,认为除了新加坡和文莱,其他8个东盟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投资时将面临政策、法律等多重投资风险3。SHI和YAO讨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在东盟能源领域的投资问题,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为对外投资提供了建立良好形象和使投资项目成功的机会4。谭庆红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的增长势头强劲,但也面临着政策变动、人文差异、营商环境、汇兑限制、劳工雇佣、企业经营管理等诸多风险5。SHI等人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高级领导人访问和加强外交关系,促进了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6。TONG也研究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盟成员国的影响,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后,除了柬埔寨、老挝和缅甸3个国家,其他东盟成员国并没有“依赖”中国的投资,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通常不依赖外国直接投资,或者是来自工业化经济体和更发达的东盟成员国等传统投资者的投资更为根深蒂固7。

综上所述,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为中国企业“走进”东盟提供参考;对投资效率的研究能够为中国进一步深化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布局、提升投资效率、制定政策举措等提供现实依据;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机遇及风险挑战等的研究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分析不同形势下中国对东盟投资的趋势、方向及需重点防范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新变化、新趋势,结合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推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政策制定者在营造良好的对东盟投资环境及制定对外投资政策、国别指南和产业引导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

(一)直接投资规模向更高层次跨越

根据图1可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9年的26.98亿美元扩大到2013年的72.67亿美元。从增长率来看,得益于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所带来的政策刺激,当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率达到阶段最高的63.2%, 随后大幅下降。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占对亚洲投资流量的比重来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09年为6.7%, 2011年达到最高的13%, 后两年有所下降。“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五通”领域的合作,并于2015年3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随后中国很多省份制定了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行动方案, 东盟国家作为先行区, 得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的青睐。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 “五通” 领域特别是贸易畅通水平的大幅提升1助推了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实现新的跨越。投资流量总额上,2015年,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进入百亿美元规模,实现了更高层次的跨越, 在2021年达到历史新高, 超过190亿美元。相较于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以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占亚洲投资流量的比重而言, 倡议实施后大部分年份都达到10%以上, 2021年达到最高的15.4%。

根据图2可知,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末,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仅为95.71亿美元,至2013年末增至356.6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占亚洲投资存量的比重也在逐年递增,2009年占比为5.2%,2013年则达到了8%。整体来看,东盟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象的地位在逐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继续呈逐年上升态势,从2014年年末的476.33亿美元增至2021年末的1402.81亿美元,且从2018年开始,投资规模从原来的百亿美元规模发展为千亿美元,实现了大跨越。在占亚洲地区投资存量的比重上,2014—2021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呈现一定波动,但总体而言较为平稳。

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数年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在规模上呈现出较大的增长,对亚洲地区投资流量的占比也有所提升,说明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通”的推动,中国—东盟间的投资便利化水平、互联互通水平等进一步提升,使得东盟国家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选择方面更具吸引力。

(二)直接投资国别层次更为分明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已实现各国全覆盖,但国别投资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表1可知,从投资流量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流量大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对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直接投资流量增长幅度较大。通过将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流量规模进行区间划分来分析不同国家间投资规模差异,2009年时新加坡处于10亿美元~15亿美元区间,柬埔寨、老挝、缅甸、印度尼西亚、越南处于1亿美元~5亿美元区间,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文莱则处于1亿美元以内区间;至2013年,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已上升至15亿美元~25亿美元区间,老挝、马来西亚、泰国处于5亿美元~10亿美元区间,柬埔寨、缅甸、越南仍处于1亿美元~5亿美元区间,菲律宾和文莱继续维持在1亿美元以内。由此可见,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流量差异有所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与经济互补性强的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东盟各国积极吸引中国投资者开展投资。从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流量来看,多数国家2021年接收的中國投资流量较2013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新加坡处于第一层级,来自中国的投资流量一直保持在20亿美元以上,最高点为2015年的104.52亿美元;其次是印度尼西亚,2021年的来自中国的投资流量达到43.73亿美元。新加坡作为东盟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在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上具有优势,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也比较强,从中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流量规模远远领先于其他东盟国家来看,两国投资合作紧密。

根据表2可知,中国对东盟各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均稳步增长,部分国家增量相对较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但多数国家增长较为平缓。中国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在2013年末的直接投资存量位列前三名,其中,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存量在2013年末达到147.51亿美元,进入100亿美元级别;对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直接投资存量进入10亿美元以上百亿美元以下级别;在1亿美元以上10亿美元以下级别的为菲律宾;而文莱最少,仅为7212万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投资规模国别差异进一步扩大,新加坡仍处于第一位,2021年已达近700亿美元投资规模,处在第二位的印度尼西亚投资规模超过200亿美元,马来西亚和越南超过100亿美元,老挝和泰国投资规模非常接近100亿美元,其他国家投资规模则离100亿美元还有一定距离。

由此可知,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规模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均呈上涨趋势,“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规模增幅更大。值得注意的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直接投资规模快速上涨,对越南、马来西亚的直接投资增幅也较快,相较于倡议实施前,中国对东盟各国投资的国别差异进一步扩大,层次更为明显。

(三)直接投资行业向更高技术含量行业转变

根据表3和表4可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集中在资源型行业及传统行业。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行业占比来看,与2009年相比较而言,2013年中国对东盟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直接投资流量占比有所提升。其中, 制造业、 建筑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占比增幅较大;而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 采矿业、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的占比出现了下滑, 在这些行业之中批发和零售业降幅最大。从5年平均值来看, 占比排名靠前的行业为采矿业、 批发和零售业、 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行业占比来看, 2009—2013年平均占比靠前的行业也集中在这几个行业,说明“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以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以采矿业等资源型行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的投资较少。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行业排名上,除了2015年, 制造业均位列行业直接投资流量占比第一位, 多数年份中制造业、 批发和零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位列全行业占比前三名。从波动幅度上来看, 制造业、 批发和零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波动性。从直接投资存量来看, 对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存量占比持续上涨, 最高于2021年达到29.8%, 位居众多行业直接投资存量首位;同时,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体呈上升趋势, 2020年达到最高4.8%; 批发和零售业总体也呈上升趋势, 2021年达到14.6%, 反映出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投资逐渐受到中国投资者的青睐。

总体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呈现出较大变化,改变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等资源型行业占比较高的局面,对作为第三产业的居民/修理及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直接投资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大力推动与沿线国家新兴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积极推进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拓展相互投资领域,使得中国企业能基于自身比较优势扩大对东盟成员国在服务业、高新技术行业等领域的投资规模,推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不断向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行业转移。

(四)直接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渐趋平衡

根据表5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在1亿美元以上的海外投资项目中,无论是对东盟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量还是项目金额,国有企业都远远大于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在资金规模和风险防控上有着比较优势,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私营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也取得了突破,虽然大型投资项目数量还较少,但是也呈上涨趋势。此外,从表5还可以看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跨国并购始终占据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方式的主导地位,在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上均领先于绿地投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渐趋平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同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深化“五通”,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营造了更为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以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方式展开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从表5可以发现,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开始,中国在东盟区域内开展的跨国并购项目和资金规模总体上呈快速上涨趋势,并在2017年达到总投资额264亿美元的高峰;在2019年达到投资项目数量的高峰,即共50个价值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同时,绿地投资的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在2015年达到高峰102.5亿美元。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影响及国际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背景下,对东盟的直接投资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前得到大幅提升,不管是在跨国并购还是在绿地投资上,其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都有较大突破,如2017年私营企业在项目金额总和上突破百亿美元。由此可见,包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等在内的中国投资主体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发展共识,在东盟市场中均实现了相比2013年以前更大的投资规模,并且私营企业的增幅更大。

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直接投资规模有待扩大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支撑。作为我国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外循环区域,东盟在我国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扩大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有利于我国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后,虽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都有所上涨,但是总体投资规模仍然偏小。2021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量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比重仅为5.04%;从东盟外资来源地的视角来看,根据东盟秘书处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排在美国和欧盟之后,是东盟第三大外资来源地。其中,美国的投资额占东盟外资总额的比重为23%,欧盟占比为15.2%,中国占比为7.8%。由此可见,中国占东盟国家外资来源的比重比美国和欧盟还小很多。

(二)直接投资国别差异有待平衡

推动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的平衡发展在实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新冠疫情及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影响波动较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在这一背景下,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国别平衡发展,降低国别集中度具有重要意义,是缓解直接投资过于集中可能带来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断裂的重要举措。由于东盟国家在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市场规模、市场开放程度和外资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异,使得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投资较为集中于少数国家。虽然这是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区位的结果,但是在当前国际局势下,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在区位选择中更多考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降低东盟直接投资国别集中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直接投资行业结构有待优化

实现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优化行业布局是重要提升方向。虽然传统行业能够起到压舱石作用,但是从市场角度来看,传统行业已趋于饱和,投资竞争压力大,且由于技术含量不高,能给企业带来的附加值也较低。相比较而言,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背景下,投资战略性新兴行业不仅能够发挥创新驱动效应,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而且能够推动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占据优势地位,获取更高附加值。因此,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应顺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朝战略性新兴行业和服务业等高附加值行业进行优化调整。从表3可知,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自2009年以来仍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偏重投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等传统行业,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直接投资较少。虽然这一局面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有所改观,但是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仍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投资效益也亟待提升。

(四)民营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

得益于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及对东盟国家市场需求较大等因素,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主体的主力军,特别是在中国“走出去”的初期阶段。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民营企业也逐渐加快了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步伐,相较于目前民营企业在中国企业总量中超过9成1的比重,民营企业中对东盟开展直接投资的数量、规模还有待提高2。在中国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不断提高民营企业“走出去”参与度,积极布局东盟市场,实现国际化经营,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对推动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针对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存在的投资规模有待扩大问题,可从积极完善和利用经贸合作平台、加强对RCEP等国际合作规则与政策的宣传及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境外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营造更为良好的对外投资环境,并尽可能减少对外投资风险等,以激发企业对东盟投资的热情,从而扩大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针对直接投资国别差异有待平衡问题,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关系友好但直接投资规模偏小的东盟国家的投资,如老挝、柬埔寨、文莱等国。针对直接投资行业结构有待优化问题,可加大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的力度。针对民营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问题,可通过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来提高民营企业投资东盟的参与度。

(一)积极完善和利用经贸合作平台

高质量实施对外直接投资需要企业对东道国的产业结构、营商环境与社会基础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只有基于此,企业才能准确选择投资行业、投资方式和投资地域,全面评估可能发生的风险,排除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投资风险。可以通过完善现有面向东盟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平台,为拟对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企业提供东盟成员国政策、法律、产业发展、社会人文等与投资相关的重要信息,帮助企业降低对东盟直接投资风险。此外,境外产业园区作为重要的对外直接投资载体和平台,在促进中国—东盟往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充分利用好中国在东盟国家已设立的境外产业园区来推动对东盟投资全产业链投资。当前,中国已在东盟国家设立的境外产业园区涵盖了生态农业、 制造业、 汽车装配、 林木加工、房地产开发、 钢铁及有色金属、 综合服务业等众多领域,这些产业园区能够为中国开展对东盟国家全产业链投资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地方政府应鼓励企业瞄准中国在境外设立的产业园区,以全产业链“抱团出海”方式扩大对东盟直接投资规模。

(二)加强对RCEP等国际合作规则与政策的宣传

RCEP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其原产地累积规则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到东盟国家进行直接投资。从协定规则来说,RCEP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规则,为中国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提供了包括市場开放、投资规则公平性、知识产权保护、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的措施,为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消除了部分不确定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拟投资企业要提前熟悉相关投资规则和东道国相关产业政策,在东盟市场合理布局,最大化提高RCEP规则的利用效率,在项目竞标、企业设立、企业经营过程中灵活运用,减少不必要的商业摩擦和矛盾,维护正当权益。此外,2023年中国将全面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谈判,将在已有领域基础上积极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合作,相关部门可根据谈判进程加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规则与政策的宣传,助推企业尽快了解和熟悉规则,提前谋划对东盟投资布局。

(三)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境外金融服务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时常面临营运资金短缺、汇率变动等金融风险问题,若要保障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直接投资时资金充足且具备风险应对能力,则需要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完善且专业的金融服务。考虑到国别差异和金融制度等的不同,在跨国投资背景下,中国投资者难以在东盟国家得到经营所需的资金及金融服务,需要中国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提前“走出去”,创新开展境外金融服务。具备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中大型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可以在东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依据当地社会背景和金融制度,设计能够满足中国投资企业现实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特别是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建设的走深走实,双边金融合作协议的不断签订,金融机构“走出去”到东盟国家进行投资布局已是大势所趋。并且随着中国企业对东盟市场不断扩大的投资规模,中国企业对跨境金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这些因素都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到东盟市场提供了现实基础。

(四)加大对老挝、柬埔寨、文莱等东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力度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投资领域和投资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在投资国别和区位选择上,应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为重点因素纳入考量范围。为改善中国对东盟成员国直接投资较为集中的局面,可鼓励市场主体积极考察对中国直接投资需求较大、与中国产业结构具备互补性且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东盟国家。如随着中老铁路开通,老挝的交通运输格局得到很大改善,投资老挝的空间进一步增大;中国和柬埔寨致力于打造“钻石六边”合作架构,市场主体可借此机遇积极到柬埔寨投资兴业;文莱是率先响应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东盟国家之一,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积极投资文莱临海产业前景广阔。

(五)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走出去”

推动对外投资结构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投资的升级,更加重视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和服务业的对外投资是我国实现基于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的路径1。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过程中,要鼓励更多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到东盟开展投资。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现阶段对东盟直接投资偏重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等传统行业,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投入较少的局面。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将纳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的契机,鼓励中国在这些领域具备优势的企业加快面向东盟开展跨国投资经营的步伐,抢抓合作机遇,积极根据东盟当地特色开展研发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东盟本地化水平,增加企业附加值。

(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

中国民营企业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参与度有较大提升空间,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开拓投资视野,把对东盟直接投资纳入到民营企业跨国投资经营布局之中。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搭建信息服务平台,让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充分掌握东道国政局走向、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信息,利用有影响力的媒体机构与其他有效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分层次、分批次向拟开展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民营企业进行介绍,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做好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解决民营企业在行业与投资信息堵塞和企业知名度偏弱等方面上的共性问题,尽可能帮助民营企业规避投资风险,挑选到符合企业未来投资方向和经营理念的投资项目;研究组织企业面对面交流会,邀请已在东盟开展直接投资的企业分享投资经验,介绍投资注意事项,帮助企业降低投资成本和减少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引导民营企业在对东盟直接投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企业融入当地、服务当地社会、服务民生的意识,主动向当地政府和社会宣传企业参与公益活动情况,及时分析和研判企业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解除公众质疑,提前排除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化经营风险。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及效率提升研究”(19XJL007)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张    磊)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东盟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前景展望
中国—东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综述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