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认知的连云港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2023-07-18于洪涛相智皓蔡松如王鑫泉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保护策略

于洪涛 相智皓 蔡松如 王鑫泉

摘要:连云古镇坐落在连云港市云台山北麓,依山傍水,作为连云港港口的一处小镇,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变迁。古镇中有许多近代建筑,它们既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艺术特色,又保留着古镇的历史风貌,形成了连云古镇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这些建筑不仅是连云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研究连云港历史文化、丰富城市景观面貌、提升城市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连云港上海大旅社为例,以研究其价值、基本保存状况和现存问题为重点,通过现场调查和结合历史分析的研究手段,从文物本身、文物内容及周围环境的角度分析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近代历史遗产价值。同时,提出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保护策略,使其获得更广泛的文化价值认可,并在保存历史风貌与历史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再研究,以期激发连云古镇的新活力,为今后类似的古镇保护和开发积累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连云古镇;上海大旅社;保护策略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4-0-03

1 历史背景

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胜利街道办事处胜利路49号的上海大旅社,是一座融合了中西文化风格的建筑。它由上海客商马某于1933年投资建设而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上海大旅社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面积达900多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5米左右[1]27。这座建筑物位于山坡上,由两栋二层楼房组成,呈现四合院的格局。建筑外部有一个平坦的坡面,东、西两侧都有一个拱顶,拱顶上有精美的砖雕和卷曲的浮雕,檐口、墙壁、台阶和扶手都有精美的装饰。对上海大旅社以往状况进行总结,其利用功能、建筑状况等大致如下。

民国二十二年,这里是一座商业性的旅社;民国三十四年,变成办公建筑,是连云港市政府办公地点;1949年,华东军管会在此建立了华东青年干部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变为办公建筑,是山东省联运公司连云港联运站、山东省联运公司连云港交通旅行社办公用房;1959年为连云港市政府第三招待所;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从遗产角度出发,人们对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的认知必须具备一定的标准和操作指南。《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明确了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艺术价值,这是保留连云港上海大旅社建筑的前提[2]9。学者朱光亚于1998年提出,“因为估计的目的差异,对历史建筑遗存的价值评估体系也就各有不同”。为了保存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历史风貌和建筑特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建筑的再开发利用,首先应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价值现状进行判断。

2 真实性价值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强调,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考察其原有的材料、技术、设计、环境,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来评价[2]10。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物古迹的完整性,并维护其历史、文化、社会等内容的完整性,以便使其更好地传承延续下去[3]。

2.1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文物本体层面

文物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艺术性上,还包括其他特征。

2.1.1 环境布局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位于吕山北坡一处规则的土地上,建筑坐东朝西,建筑形制与连云港石村特色不同。在建筑层数上,连云港大旅社是当时少有的多层建筑,受到西方建筑思维的影响,形成了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相较于周围的建筑群,连云港上海大旅社建筑的所在位置较高,可以清楚地望到海边。

2.1.2 平面形制和功能

連云港上海大旅社庭院的布置和设计体现了江南庭院的典雅与细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多功能的综合性建筑,既可以作为旅馆、办公室,又可以作为学校、文物保护单位等,其基本结构和功能特性保持不变。

2.1.3 屋架结构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采用了当时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摒弃了中国传统民宅中的重梁起架形式,采用了西方近代流行的豪式屋架形式,承载能力相比传统民居抬梁方式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木材的消耗量仅为传统抬梁方式的一半。屋面为中式起脊屋顶,南侧的四个烟囱伸出屋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建筑物的特点。

2.1.4 装饰与材料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手法受到了当时上海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有仿斗拱的装饰,还有我国传统建筑中常用的匾额。庭院的布置和设计体现了江南庭园的典雅与细腻。木质回廊和十余处大小不等的木质台阶连接着不同楼层,廊柱上有灯笼形的装饰,挂落下面设计有精致的雀替装饰,在扶手、护栏上有精细的雕饰纹样,而院内的窗户采用的是中式格扇窗[1]27。

上海大旅社内部也有西方风格的装饰,如用爱奥尼亚柱式装饰二楼的窗户,山墙上有大量的科林斯柱式和花卉形状的浮雕。前楼的正立面有探出的阳台与突出的大门[1]28。连云港上海大旅社在建筑材料上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住宅的特色,如砖、瓦、石、木等,还引进了先进的外来建筑材料,如水泥砂、水磨石等,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2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文物内涵方面

2.2.1 历史作用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不仅是一个商业场所,更是一种文化交流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的体现。在古镇中,许多具有特色的民国建筑都保存完好,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创建到停滞再到探索和转型的历史变迁[4],而这些历史事件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2 地域特色

基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自然环境的优势,连云古城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它以连云港的民国风格为基础,结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建筑元素,呈现出独具魅力的山海石城风格。古镇区建筑密度较高,整个镇区的格局和肌理尚存,石构建筑特色明显。古城的建筑风格多样,融合了中西方特色,并且在不同时期保留着有序的特征。连云港上海大旅社总体上具有连云港特有的文化特色,通过将连云港当地的砖、木、石工艺及石雕花饰、图案等融入建筑物的装饰,使港城山海石头城的历史文化及建筑风貌得以呈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2.2.3 名人效应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曾经接待过众多知名人士,他们留下的足迹和物品也成了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主人张振汉在此居留时期有诸多故事,成为连云古镇以及连云港的重要人文记忆。上海大旅社的文化精神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还贯穿港城人的生活,它的传承和发展必须以守正发展、科学保护为原则,确保这一优秀遗产得以长久传承,最终形成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5]。

2.2.4 场所精神

上海大旅社对连云港发展有如此大的作用,与该场所的精神密不可分,包括团结民族人心、热爱家国文化的民族精神,宣传民族文明、教育年轻一代的教育精神,发扬古贤道德、建设现代社区的奉献精神,突出地域特点、薪火相传的存史精神。

3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完整性价值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强调,保护文物古迹意味着要全面考虑它们的价值、载体和环境,以确保它们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这些文物古迹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并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10,因此应该保持尊重的态度。对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应当考虑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文物本体要素的完整性。

3.1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周边环境要素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是中国起脊屋顶近代建筑,和中国传统民居在规模、式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连云港上海大旅社在连云古城的历史文化上显示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特征。当前,连云港上海大旅社遗址的环境状况总体较好,包括地表、外廊、台基、院墙以及庭院的布局等。连云港上海大旅社东侧立面由于时间流逝而坍塌,内部墙体裸露,上面爬满植物。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袭和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西南侧的墙壁遭到严重破坏,周围树木的根系深入侵蚀了建筑结构,枝条还穿过墙壁和屋顶,导致一些建筑物

倒塌。

3.2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文物本体要素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文物保存状况总体较好,主要表现在结构、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

3.2.1 结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扶手和栏杆上的雕塑渐渐消失,变得模糊不清。屋顶有一处坍塌,其他基本保持完整。建筑西侧由于年久失修和边上的梧桐树生长迅速,屋顶被大树的枝干顶破,已经坍塌。由于屋顶年久失修漏雨,建筑二层地面损坏,已经无法站人。建筑外立面原来的阳台由于年代久远已经脱落。建筑东侧的外墙由于时间的流逝,有一组已经倒塌,露出里面的墙,墙上爬满植物。

3.2.2 立面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立面开窗目前基本保存完好。但由于原有的阳台脱落,因此当时的人将原有的门改成了窗户。同时,建筑外立面的山墙上原来的福禄寿花纹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不清晰,墙上的小树破坏了外立面。

4 连云港上海大旅社保护策略

4.1 遵循最小干预原则

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中总结得出基于真实性的保障措施,重点从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历史真实性价值等因素入手,对文物本身和其内容都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从而更加真实地还原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的历史环境与风貌。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完整性价值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它的发展趋势,还要深入研究它的演变历程,以期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2]11。

4.2 保护对策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中明确了应当采用经过严格检验的成熟技术,保护文物古迹的原有特性和材料,并将科学的、有利于文物古迹长期保护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所有新技术和材料都必须经过精心测试,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保护文化遗产,为其使用提供安全保障[2]11。根据对连云港上海大旅社现状与特点的调研,以及对连云港传统民居的原有形式和原始工艺做法的研究,针对连云港上海大旅社提出如下保护策略。

4.2.1 平面形制与功能

清理院内杂物,修复水泥地坪,将院内破坏建筑地基的树木清除;将室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使用水泥按照原有的工艺修补地面;更换受损的木楼板,重新涂上表面油漆;根据原有的功能特征,精确定位空间,尽可能恢复其原有的环境。

4.2.2 屋架结构

如果木结构已经损坏、裂开或弯曲,超出了维修和加固的标准,应该按照原来的木材类型和形状更换;在揭开屋顶之后,应根据历史原貌和原有的工艺重新建造屋顶。

4.2.3 装饰与材料

在适宜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与原来完全一致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以确保可辨识性;应根据现存的木楼梯、栏杆的样式和尺寸进行修复。

4.2.4 价值

为更好地推广当地的特色和文化,应打造独特的主题展厅;组织各种民间艺术表演,推广相关的文化论坛和著作;通过对当地历史和文化的解读,提升该建筑遗产的社会认可度。

4.2.5 建筑材料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原样保存、局部挖补拆砌的方式,针对砖墙上的空洞,应当按照原来的材料和工艺加固[6];对室内外的木门窗,应当进行全面的检查,填补局部损坏或缺失的框架;对已经出现翘曲、下沉、松动的木楼板,应当进行整修。

5 结语

近代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国社会变化、地域差异、外来文化,还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认知与审美价值認同。近年来,连云港市政府越来越重视对连云港近代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制定了《连云港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政策规划,不仅对连云港本地的近代建筑进行了整理,还使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工作受到各界的关注。适当保护老建筑、保留历史遗址是连云港文化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也是对历史的延续,其是历史的见证,能让人类留下历史文化的记忆。

参考文献:

[1] 徐楷.连云港市连云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与更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5:27-28.

[2]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9-11.

[3] 郑军.浅议世界遗产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价值之异同[J].中国文化遗产,2019(1):36-44.

[4] 魏亮.文化线路建筑遗产价值评价及保护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75-77.

[5] 侯实,林文修,袁东山,等.基于价值评估和阐释的近代建筑保护修复策略:以重庆聚兴诚银行旧址保护为例[J].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5(6):69-78.

[6] 刘露,徐永利.苏州宅院类建筑遗产修复工程真实性保护机制初探:以可园为例[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21,34(4):64-70.

作者简介:于洪涛(1969—),男,山东济南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相智皓(1998—),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艺术设计。

蔡松如(1997—),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

方向:特色保护类乡村景观风貌。

王鑫泉(1998—),男,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保护策略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策略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用户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策略
浅析油气层损害机理及保护策略
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探究
庐山牯岭近代别墅旅游资源现状与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