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中,唯一的过错就是平庸
2023-07-18段召旭
段召旭
斯特拉文斯基和好朋友毕加索一样,一生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好奇之心,且不断地进行自我突破。他们都用精彩的作品告诉世人:在艺术中,唯一的过错就是平庸。
画家毕加索与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同为20世纪现代艺术的先驱。但你知道吗?他俩还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1917年,在一次聚会上,他们通过共同的朋友——芭蕾舞团的经营者佳吉列夫相识。第一次见面,他们就彼此欣赏,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当时,斯特拉文斯基被毕加索谈话时的冷静,以及西班牙人强调每一个音节的说话方式所吸引。毕加索原本不喜欢除西班牙弗拉明戈舞曲之外的一切音乐,但是通过这次见面,他迷上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同时,他也很欣赏斯特拉文斯基的风度和衣着。
他们的朋友描述说:“毕加索和斯特拉文斯基之间的关系,仿佛是两颗大行星的结合,把其他行星都排斥在外了。”斯特拉文斯基后来回忆时说:“我们一起去意大利那不勒斯旅行,在频繁的交谈中度过了几个星期的快乐时光。我们都特别怀念在一个拥挤的、充满大蒜味的小房间里看到的艺术喜剧的情形。”
一张畫像的奇遇
1917年的一天,斯特拉文斯基正从意大利前往瑞士,他随身带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他的好朋友毕加索给他画的画像。然而,在过边境检查时,斯特拉文斯基遇到了麻烦,边境检查员发现了这张画像。由于毕加索的这幅作品线条清晰、由几何图形构成,而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检查员怀疑这可能是某个军事工程的秘密草图,于是开始盘问他。
“这画的是什么?”检查员问。
“是我的肖像,我的朋友毕加索画的。”斯特拉文斯基答。
“不可能,这是一张图纸!”
“是的,是我脸部的图纸。”
无论斯特拉文斯基怎么解释,毕加索那独特的画风都让检查员无法相信这只是一幅人物的肖像,结果还是把画扣了下来。幸运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朋友帮他去使馆斡旋,最终拿回了这幅代表着音乐大师与美术大师深厚友谊的珍贵画像。
斯特拉文斯基与毕加索
很多人在谈起音乐和美术时,都很喜欢在斯特拉文斯基与毕加索之间划两条平行线,因为两人除了在长相上十分相似之外,在各自的创作道路上似乎也有遥相呼应之感。
比如,两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各自艺术领域的和谐:斯特拉文斯基运用多调性等手法打破了音乐的整体和谐,而毕加索则以立体主义的布局打破了物体的整体和谐。此外,两人在创作中还有一个不谋而合之处,就是他们都把要创作的作品看成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要让自己的作品获得“自主权”,即让自身的艺术作品(音乐或美术)摆脱所有艺术形式的束缚,不去依附于自身之外的因素,从而获得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
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舞剧《狐狸》《婚礼》等作品,表现出与毕加索的油画《弹曼陀铃的少女》等作品一样的特点,即先进行精心的设计,然后灵巧安排一些看似不和谐的艺术元素,最终让这些元素在作品中呈现一种新的平衡和统一。
正是斯特拉文斯基和毕加索一起在“充满大蒜味”的房间里观看的艺术喜剧给斯特拉文斯基带来了灵感,使他创作了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作品《普钦内拉》。毕加索为这部作品做了舞台设计,他用马戏团小丑的形象,搭配短上衣、短裙,并在人物的脸上大胆加上两撇胡须,使人物形象与这场音乐喜剧的主题相呼应。此后,两位艺术家经常共同创作。
《春之祭》首演事件
斯特拉文斯基在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惊人之举就是他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了。
1910年的春天,斯特拉文斯基在他的芭蕾舞剧《火鸟》演出获得成功之后,就萌生了想表现“远古时代的春之祭”的想法。但是直到1911年的夏天,斯特拉文斯基才在纸上落下了第一批音符,这就是《春之祭》。对于这部作品的音乐创作,斯特拉文斯基说:“在《春之祭》中,我不受任何一种体系的指导,我只用自己的耳朵聆听,并且只写下我所听到的音符。我只是《春之祭》从中穿流而过的容器而已。”
经过近两年的创作,1913年5月29日,芭蕾舞剧《春之祭》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剧院进行首演。谁都没有想到,这次首演竟然成为音乐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
从音乐语言来讲,这部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新奇的节奏及不和谐的、新颖的旋律。舞剧的内容也与“王子公主”之类的童话题材迥然不同,因此令许多现场观众感到迷惑和强烈不适。不过对于少数渴望新奇、期待听到新鲜作品的观众来说,《春之祭》是作曲家的一次大胆突破和创新。
在《春之祭》中,古典音乐里常见的细腻起伏、歌唱性的旋律形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零星、分散的旋律断句。斯特拉文斯基用短小的旋律片段和这些旋律片段的单调循环来表现原始部落的神秘、粗野的气息,令作品更质朴,更贴近原始主题。乐曲中的和声和旋律中出现了大量的半音阶、不稳定的和弦,使听众从听觉上产生刺激、不安和紧张的感受。
因此,首演开始没多久,剧场里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观众从最初的窃窃私语很快发展为一片喧闹,最后连舞台上演奏的音乐声都被淹没了……观众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最后竟然激动地动起手来,香榭丽舍剧院顷刻间乱作一团。最后,直到警察赶到才平息了这场骚乱。
值得一提的是,“《春之祭》事件”也令很多人联想到六年前毕加索的画作在造型艺术领域所引起的争议。毕加索在作品中毫无顾忌地进行了颠覆性的创作,这些由不同立体块面构成的“粗野画面”,呈现出强烈的力量和气势。然而,这种绘画方式就像一颗炸弹,震惊了世人。
不过,人们对《春之祭》产生的分歧很快就变成了对这部作品的赞扬。在一年后的一场音乐会上,《春之祭》的音乐被独立演奏,并引发了观众热烈的喝彩。斯特拉文斯基回忆说:“这是一次辉煌的‘平反。大厅座无虚席。观众没有被舞台的画面分散注意力,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我的作品。”当时在场的音乐评论家则写道:“在最后一个和弦之后,激动不已的观众们呼喊着作曲家的名字,对斯特拉文斯基表示无限的崇拜。”
斯特拉文斯基是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他的音乐作品数量众多、风格迥异,在全世界范围内盛演不衰,也为其后的许多作曲家所广泛借鉴。
斯特拉文斯基和好朋友毕加索一样,一生对新鲜事物保持着好奇之心,且不断地进行自我突破。他们都用精彩的作品告诉世人:在艺术中,唯一的过错就是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