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目光交汇时,内心为你腾出空间

2023-07-18游世欢喜

美育 2023年5期
关键词:拉斐尔自画像约会

游世欢喜

早春的一天,我走在上海的街头,天气还有些许清冷。拐过前面的亚细亚大楼,就是东一美术馆的正门了。我的步子愈发轻快起来,边走边给朋友发信息说:“我要去与拉斐尔约会啦!”

信息发出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有些扬扬得意,脸上也挂着夸张的笑容。我赶紧控制好表情并下意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还好没有人注意到我。

是的,我是去“约会”,和拉斐尔在上海展出的“乌菲齐美术馆藏大师自画像展”约会。

和历尽风霜的“外滩第一楼”亚细亚大楼擦肩而过时,我仿佛感觉到它也正怀着对璀璨艺术的无限期许,翘首以盼着与这些来自遥远的佛罗伦萨的画家们相遇。

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再到当代艺术,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从1800余件自画像馆藏中挑选出50余件史诗级别的艺术佳作。它们跨越几个世纪,跨越9000多千米,从佛罗伦萨来到上海。这是自画像艺术500年发展史上最精彩的一次展示,是提香、伦勃朗、委拉斯凯兹、鲁本斯、贝尼尼、安格尔、夏加尔、莫兰迪、草间弥生等50多位艺术大师的作品齐聚中国的艺术盛宴,而这其中的领衔艺术家正是文艺复兴三杰中的天才画家——拉斐尔。

也就是说,和拉斐尔约会之后,还有这么多艺术大师在等着我,等我穿过时光隧道,与他们一一相逢、凝望,直面那些令人血脉偾张的笔触、色层、颜料、情怀……一想到这些,我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

一步入静谧的展厅,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拉斐尔。终于,我看到了他,那个正在回眸的他。画中的他有着柔和分明的脸庞,淡雅如水的眼眸,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经典飘逸的长发。他戴着黑色羊毛绒的鸭舌帽,穿着质地高级的黑色工装袍,领围是精致的白色丝边,衬托着他的干净、脱俗和温文尔雅,是我心目中天使的模样。

而此刻,他正用清秀、平和、温润的双眼回望着我。

自画像是艺术家诠释精神内涵的最独特的表现方式,浓缩着对自我的认知、理解、探求、期许以及对生命的领悟。如同我们所写的随笔,看似无心无意,可能最是有心有意。

在给高更的信中,凡·高曾说:“在肖像画中扩展自己的个性,在我也是可以允许的。”他更强调的是“同一个人有多样的自画像”,与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发掘相似处。

所以,想要读懂一位画家,读懂他的自画像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凡·高的自画像中,我们读到的是他的孤独与自信。他用光影和色彩反映自己内心的不屈,而没有停留在相貌还原上。他甚至把自己画得有违常态。那么拉斐尔呢?

23岁的拉斐尔把自己定格在这幅著名的《自画像》中。画面干净利落,柔和的光线烘托出恬静优雅的人物神态。画中人安宁、忧郁,甚至是带着一丝丝黯然的独特气质,都被画家拿捏得游刃有余。一切情绪都从画像的眼神中倾泻而出,摄人心魄。这幅画也是乌菲齐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作品中,拉斐尔秉持其一贯的柔和与庄严兼具的画面色彩理念,用色简单,对比大胆且和谐均衡。集中于面部的光线与阴影塑造出人物棱角分明的五官,质感饱满。而黑色的帽子和工装袍则增强了画面的稳重感。即使是飘逸的流行发式、时尚的衣着,也没有令人物有一丝轻浮之感。

拉斐尔笔触细腻、利落,线条柔韧,使人物的肤色幻化出柔和、圆润、饱满的调和之美。画面整体传递出复杂的情绪,呈现着静穆、平和的气氛。画中人回望一瞬的动感,如宁静的小溪中汩汩而出的涌泉,呈现了动静结合的最佳状态。

这可能是拉斐尔自己最满意的一幅自画像。据传,拉斐尔为了炫技,在画像中自己的右眼皮上画了一枚心形的水滴。这真的只是为了炫技吗?

拉斐尔,意大利人,畫家、建筑师。他1483年4月6日出生,1520年4月6日去世。拉斐尔的出生日期竟然与去世日期一样?!

他去世时仅有37岁。他在连续高烧15天后,在生日这天离奇死亡。而至今,人们也没有找到导致他死亡的原因。这一个个的谜团困扰着我……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拉斐尔是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另外两位的“小迷弟”。拉斐尔的身世其实很悲苦,虽然小时候家境富有,却在8岁时就失去了母亲,11岁时又失去了父亲。不过父母为他的早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概在11岁到15岁时,拉斐尔在大师佩鲁吉诺(意大利翁布里亚画派奠基人,和达·芬奇、波提切利是同学)的工作室做学徒。他极具天赋且勤学苦练,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揣摩,他能够快速、准确地领会、掌握老师的绘画技法;他能在研究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几乎所有前辈艺术家和当下画家的优点,为己所用。这期间,年轻的拉斐尔渐渐显露出自己出色的艺术才华。

艺术史家克劳迪奥·斯特里纳迪这样评价拉斐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一登上画坛,就已经是一位大师了,接下来他需要做的,只是超越自己而已。”

18岁就能够完成教堂的祭坛画,20岁声名鹊起,26岁前往梵蒂冈深造并创作了《雅典学院》等壁画,30岁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他一生留有300余幅画作。

在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有一座始建于公元前27年至公元前25年之间的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万神殿,是罗马古老的建筑之一,被称作“罗马奇迹”。拉斐尔就长眠于此。

他的墓志铭上刻着:

当他在世时,大自然深恐被他征服;

当他谢世时,又怕随他而去。

深入研究过艺术创作心理的弗洛伊德说:“所谓的创作心理,其实就是‘幻想。”

华灯初上,夜色阑珊,走在灯影斑驳的街道上,远处是皓光闪耀的车海银河,身边的路人依旧行色匆匆。

人恍惚,心流连……拉斐尔在画这幅《自画像》的时候,他在想些什么呢?

23岁时的他,应该也有斑斓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无限期许吧!

猜你喜欢

拉斐尔自画像约会
五月·自画像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我的自画像
自画像的内心独白
拉斐尔 下
拉斐尔 上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约会吧!甜蜜2月的搭配好推荐
浪漫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