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民间游戏助力幼小衔接

2023-07-18徐甜雨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6期
关键词:童谣幼小民间

徐甜雨

幼小衔接是幼儿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利用民间游戏,辅助大班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发挥游戏的趣味性优势,调动幼儿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启发幼儿思维,提高其创造力。我们将解读民间游戏内涵,挖掘民间游戏的教学价值,从四个层面阐述民间游戏在大班幼小衔接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民间游戏的内涵是什么?

民间游戏有典型的地域特色,且种类丰富。同时,民间游戏趣味十足、规则简单,实施过程不受人数或者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游戏活动具有竞技性特点。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民间游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

民间游戏的价值是什么?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民间游戏种类丰富,游戏形式生动活泼,引入民间游戏能够调动幼儿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下快乐地学习。大部分幼儿活泼好动,根据社会学理论,幼儿成长是对社会形成全面认知的过程。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引入民间游戏,对幼儿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较为有利,幼儿在内心的驱动之下,可以与社会接触,增长见识、发散思维,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民间游戏中包含童谣、儿童歌曲等,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单唱歌谣、表演歌谣等方式,掌握了更多词语的发音,学习了更多语言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轻松的游戏环境还能消除幼儿的消极心理,缓解其学习压力。民间游戏还有跑、跳等动作,有助于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部分民间游戏要求幼儿合作完成,如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幼儿通过游戏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合作完成游戏任务,能学习与他人相处、建立友谊、处理人际关系、控制自身情绪等。在幼小衔接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其社会适应性。

民间游戏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

利用民间智力游戏,启发幼儿思维

蒙台梭利曾说:“儿童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科学指导与培养才能挖掘出来。”大班幼儿精力旺盛,求知欲望强烈,喜爱各类挑战。进入小学后,各科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民间智力游戏,挖掘幼儿的智力潜能,开启其智慧之门。

例如,“扑棋”属于益智类民间游戏,此类游戏取材便利、容易上手,游戏过程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对方拦截,选择游戏策略,运用进攻或者躲避等方法将游戏进行到底。在组织幼儿参与此类游戏时,教师要指导幼儿“走一步,望三步”,巧用此类游戏,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幼小顺利衔接。

再如,“九宫格”智力游戏,其游戏规则为:给出数字1—9,并给出横3排、纵3列的格子,要求幼儿思考如何放置9个数字,才能使九宫格的每行、每列、每个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为15。我已经带领幼儿学习过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因此,幼儿具备参与游戏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开展了九宫格游戏活动,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投放活动材料。一开始,我给出多个数字,幼儿通过简单计算就可以顺利完成游戏任务;之后,我循序渐进地将所给数字个数减少,锻炼幼儿独立完成游戏的能力。最后,我鼓励幼儿分享游戏心得,获得学习成就感,用民间智力游戏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利用民间合作游戏,培养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园教育与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和交往的空间,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其学习过程,当幼儿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当中,其社会交往能力会不断发展。”大班幼儿处于幼小衔接阶段,即将步入小学生活。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其情绪逐渐稳定,合作意识、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幼儿喜欢通过游戏与同伴交往,获得友谊与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俗游戏,教师要注意游戏形式的丰富性,用游戏带动幼儿社交,提高其合作意识与能力。

例如,“舞龙灯”属于典型的民俗游戏,游戏过程具有较强的规则性,需要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对于其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十分有益。舞龙灯之前,幼儿需要先制作龙灯,我将幼儿们分成不同小组,幼儿只有与同伴相互配合,完成制作龙灯的任务,才能顺利参与游戏。参与游戏过程中,幼儿情绪逐渐稳定,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合作意识不断增强,还收获了友谊,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以民俗游戏为教学载体,渗透游戏规则,可以让幼儿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其合作意识。

利用民间语言游戏,提高幼儿表达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幼儿创造轻松的语言交流环境,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使其能够参与同伴交流、师生交流活动,在交流过程中提高交际能力。”为了提高幼儿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民间语言游戏,带领幼儿参与诵读、欣赏等活动,使其熟练地运用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语言教学属于幼儿“五大领域”教学内容之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其入学以后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幼儿提供支持,鼓励其和同伴、家人或者教师进行交流,让幼儿具备敢想、敢说的能力。小学生面临的交际环境更为复杂,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我选择民俗语言游戏,锻炼其表达能力。幼儿可以在吟唱童谣或者儿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语言知识。

例如,《月光光》属于客家童谣,我将其引入大班语言活动当中,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诵读童谣,体会童谣的活泼欢快,感受其优美的意境。这样幼儿不但可以吟唱童谣,还能根据童谣内容进行创编和表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语言发音规律,丰富词汇储备,学习语言知识。

再如,《春节童谣》是根据传统童谣改编而来,它将春节时的习俗和朗朗上口的童谣相结合,创编出了新的童谣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诵读此童谣,在诵读的同时,利用手指操的方式进行练习,让幼儿印象更为深刻。幼儿顺利将童谣背诵下来后,对于春节习俗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这样的语言游戏教学活动趣味十足,很受幼儿欢迎,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民间舞蹈游戏,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可选择民间舞蹈游戏,带领幼儿欣赏和表演舞蹈,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使幼儿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

例如,“跳马伕”为民间集体舞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舞蹈表演,在方阵当中表演舞蹈动作。幼儿可以独自转圈,还可以相互穿插,变化动作。该舞蹈最初的作用是表现如东人民的勇猛,有接纳祥瑞的寓意。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马”或者“马夫”等角色,教师为其提供道具“银针”“马铃”“马桩”等。幼儿身穿以黑、红颜色为主的服饰,将马铃系在身上,口中衔着银针(道具),头戴红缨,跟随音乐节奏,表演舞蹈动作,沉浸在游戏的喜悦当中。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將民俗文化引入课堂,强化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民间游戏内涵丰富,将其引入大班幼儿教学当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民间游戏特点,选择游戏内容,组织游戏实施流程,巧用民间游戏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交际能力,为幼小衔接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童谣幼小民间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