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2023-07-18袁青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23年7期
袁青
春秋晚期,齐国日益衰弱。名相晏子努力实干,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成为一代名相。
晏子認为,君主最重要的德行是节俭。君主节俭,百姓自然会跟着节俭,国家自然会富强。
晏子不仅要求君主节俭,他本人也身体力行。《晏子春秋》记载,晏子住的房子十分破旧,地势低洼且狭小吵闹。通过晏子的以身作则,齐国的奢靡之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史记》记载,齐景公“好治
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使得百姓负担较重,社会矛盾较为尖锐。针对这一情况,晏子提出薄赋敛、省刑罚的主张。
晏子对齐景公直言:国君苛捐杂税太重,所以民心离散;市场买卖混乱,所以商人裹足不前;玩好之物充斥全国,所以家庭用品不足。他还进一步发出警告:如果不改弦更张的话,国家可能会大乱。
齐景公听从晏子的建议,下令玩好之物不许进用,市场买卖不许欺诈,宫室不能装饰,已经开始的工程马上停工,停止劳役、减轻赋税,最终避免了内乱。
晏子的为政措施验证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的实干精神与孔子的重行主张是相通的,以至于章太炎在《诸子略说》中还把晏子视为上承周公、下启孔子的儒家。
(王传生摘自《解放日报》2023年3月28日 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