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说书人的艺术人生
2023-07-18李邨南
李邨南
1960年,一个自小流浪在外的年轻艺人重返他儿时生活过的辽宁本溪。这一年,他20岁,却已备受战乱之痛苦、饱尝卖艺之艰辛。此时,或许还没有谁能想到,5年后,他将以新创评书《追车回电》一炮打响;25年后,他以电视评书《杨家将》声贯九州;35年后,他走上北京大学的讲堂,凭借评书这门曾被视为“下里巴人”的艺术,折服了众多象牙塔中人;45年后,他来到祖国宝岛台湾,用评书拉近了海峡两岸同胞的心;55年后,他又以毕生艺术实践和理论思考,投入评书教材编写的开创性工作,写出了《评书表演艺术》……你应该猜到了,他就是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由王重旭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风雨惊堂:田连元传》一书,以大量采访素材和历史资料为依据,用朴实而深情的文字,描写了这位艺坛巨匠的艺海求索,读来令人动容,启人思考。
本书对艺术与时代的关系有着深刻自觉,因而把传主的艺术人生置于时代变迁的大脉络中加以考察。全书除“引子”和“尾声”外,共分9章,大体以时间为基本线索,以田连元在评书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足迹为主要节点,次第叙说,娓娓道来。在书中,我们读到少年田连元如何从父学艺,转益多师,又如何在时代的风浪中兜兜转转,“跌跌撞撞”,想考大学当作家时,为了生计不得不辍学从艺,学艺之后,想说评书,却被派去弹弦,好不容易能说书了,又被安排下乡当农民,而当他想放弃艺术时,又被命运重新推回艺术的轨道……登上评书艺术高峰后,回头再看来时路,田连元对“命运”二字有了格外深刻的体悟:“每个人的命运与你所在的时代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时势造英雄‘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生逢乱世等,都是这个意思。每个人都是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而这一历史时期会给你一个活动范围和可操作性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你使出浑身解数,拼搏进取,这就是你的命运”。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正由于心中充满对评书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坚韧,田连元的艺术火花才没有被一盆盆突如其来的冷水浇灭。跋涉不息,玉汝于成,命运中的田连元终于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大环境允许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活得怎么样,靠你个人的拼搏。结果怎么样,你不要期望太多”,田连元这些人生感悟中充满了哲理和智慧。
眾所周知,艺术家的履历归根到底是由其作品构成的,杰出的艺术家尤其如此。人们看到田连元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的《杨家将》《水浒传》。正因为如此,能否处理好“讲述艺术人生”与“评介艺术作品”的关系,往往成为一本艺术家传记是否成功的关键。《风雨惊堂》在写作中以传主人生经历作经、以艺术成就为纬,既客观描写田连元在评书园地的潜心耕耘,又坦承而真切地展露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为读者编织出了一个立体的“田连元”。作者将田连元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分布在相应的人生阶段,介绍其创作背景和缘起,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效果,并在全书第八章“艺海泛舟”中,对田连元评书的艺术特色作了集中阐发。
作者提出,田连元在评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语言。正因为他掌握了鲜活而又形象的语言,所以他的评书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语言,既来自生活,也来自书本,更来自他的创新。所以,我们说田连元是评书舞台上的语言大师,一点儿也不为过”。同时,又指出大家喜欢田连元的评书,不仅是因为他会讲故事,“田连元的评书打动人,是因为他的评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田连元说:‘会说的说人物,不会说的说故事。这句话,是田连元六十年评书舞台的经验总结,也是他评书演播和创作的真谛。”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田连元的艺术观作了理论归纳。在田连元心中,评书承载着“高台教化”的职能,作为一个说书人,必须始终向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人生观。对于艺德的砥砺和坚守,田连元念兹在兹,也是这本传记着力书写的内容之一。面对数不清的奖项和荣誉,他淡然视之。有人想给他戴上“评书大师”“评书王”的桂冠,他坚决拒绝:“什么王啊,家啊,大师啊,腕啊,你就叫评书皇帝也没用。你还是你,当兴则兴,当亡则亡。荣誉只是罩在头上的光环,有光环很亮丽,但那都是虚的,不是人的本色。名气是吹起来的,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越大越薄,再吹下去,就爆了。”
在田连元的艺术观和评书实践中,“创新”是十分显著的特征。本书在这方面花了较多篇幅。什么是创新?就是在别人没有开垦过的地方下功夫,就是在“无人区”闯荡。艺术是最需要创新的,几乎所有的艺术大师都经受了创新之火的淬炼。田连元自然也不例外。正如书中所写的:“也许是形势所迫,田连元是评书界里最不安分的人,也是最喜欢新事物的人。他本来是说书的,人家让他伴奏,他就把弦弹好;人家让他演京剧,他就把戏唱好;人家让他搞创作,他就把新故事编好;人家让他当导演,他就把戏拍好。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领域,可是在这些陌生的领域里,他都做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在田连元的创新之路上,最为人熟知的大概是电视评书了。本书对此作了详尽的“解密”。原来,电视台找他录《杨家将》时,最早提出的要求是每次播出不超过5分钟,但田连元从评书艺术演播和观众接受的规律出发,“讨价还价”到了20分钟。他结合多年小剧场和舞台说书的体会,对自己提出了“有点趣、有点味、有点词、有点劲”的要求,又根据电视媒介的特征,对《杨家将》的结构和表演方式作了调整。节目播出后,按辽宁电视台统计的收视率,仅次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缪斯女神总是眷顾爱创新的人。时光流转到2017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应中央教育电视台之邀,田连元创作播讲了大型实景评书《星火燎原》,从湖南上坪会议旧址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从江西萍乡芦溪到湖南茶陵古县城再到井冈山茨坪八角楼,这种以实景拍摄与评书演员“说表”同步呈现的新式评书,更有效地激发和引导了观众的想象,营造出更好的艺术效果,成为田连元奉献给中国评书艺术的又一硕果。
中国评书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田连元的名字与中国评书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品读《风雨惊堂》,我们既领略到了田连元的艺术风采和学识襟怀,又看到了当代中国评书的发展轨迹,更可以感受这种古老的艺术正以昂扬勃发之态,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