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无限丰饶的生命

2023-07-18梁爽

莫愁·小作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作文课牡蛎蝴蝶

梁爽 :电 影 学 硕士,媒体从业者,写作者,各类文体散见《人民日报》《电影》等刊。

我不想写我。在我已经写了太多的我后,我总是试图退出自己。就像安妮·迪拉德不去写她的一场病,而去写听客溪的小小昆虫或一棵大榆树的六百万片树叶,感慨“我连一片也制造不出来”;就像黛安娜·阿克曼去考证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的自然史,玩味生活最原始的质地,而无惧自己的创作不便分类;就像埃莱娜·费兰特以天才的那不勒斯女性启示无数读者和观众,而你从来不知道她(他)是谁。当然,我远不及此,远远不及此。难说我只是厌倦了自己,而后才能踏实地创造自己和爱自己罢了。

作为一个普通人,这就是我所选择的生活的方式。它是先于创作的。或者说,是在键盘上敲下的那些無关于我的事物,真实地建构了我的生活。至今记得年少时的一堂作文课上,有人如何细细地写下不小心折断蝴蝶翅膀的悔恨,也记得彼时挂在老师脸上的困惑——“不就是一只蝴蝶?”可当我回顾那些年的作文课,能记住的从来不是自己的或谁的高分范文,而只有这一只蝴蝶,一只断翅的蝴蝶,似乎它的疼还留在我这里,似乎因它而起的争议和懊悔也从他处留给了我。

“人类中心主义”是我后来才学到的一个词。说是恍然大悟也不为过,它一下就让我理解了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更让我理解了当时的那位同学和自己。我们都不愿意否认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还有无限丰饶的生命和其价值,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等待人类探索的事物和道理,被掩盖在人类妄自尊大的叙事之下。每念及此,我都感到天上的云、山中的草,艺术家的一幅画乃至科学史上的一个谜题,比自己的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更值得书写。所以我写《创造天空的语言》,写《松茸成长,在山腹》,写《莫比乌斯》,也写《世界是你的牡蛎》。而在落笔之前,我对它们一无所知。巧了,它们甚至就在我的知识盲区。所以去写它,就是去求知、求证、求真的过程,是把一念好奇与热爱落到实处的快慰。而一篇文章落成之时,就好像是离弦的箭,不知道会飞到哪儿去,甚至过段日子再读,都不觉得是自己写的。就像我从不是所写之物的母体,它们也不是我的孩子。它们有自己的生命。

有赖于前辈们的榜样,要这么做并不太难。难的是在最初念头的灵光一闪之后,仍旧保留创作的激情,同时不减损对事物本身的热爱。我在《牡蛎丰饶》一文的题记中称其“不亚于一场决斗”,实在是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毫无疑问,我既没有生物学家或环球旅行者的见识眼界,也无法比肩科学工作者或艺术史研究者的博学。所能做的只是最大限度的自我满足,用比想象力和智慧等而次之的文字基本功记录心意,并且接受可能的来自评判者的“这不是文学”。那又怎样呢?不消说无脑无心、不听不看却能转换性别的水母或是比人类工程师更会编织交通网的黏菌所带来的震撼、感动,单单是人类中的佼佼者为之留存的文字和风景,都是此生读不尽、看不完的。我已得到的要比我能贡献的多太多。这就足够令人感恩了,不是吗?

好了,对于创作这回事,我想说的并不太多。因为它们早已细密地织进文本之中。至于往后余生能否拼成一块属于自己的版图,我不奢望,也不重要。感谢给我机会梳理和认识自己的可爱的你们。愿读过这篇文字的人心无挂碍、自在美好。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作文课牡蛎蝴蝶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一堂有趣的作文课
马老师上作文课
为了蝴蝶
捉蝴蝶
捉蝴蝶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找找看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