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为民调研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3-07-18王京宇郭瀚文
王京宇 郭瀚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互相促进成为新的增长点。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以广西巴馬瑶族自治县旅游为民案例的实地调研成果为基础,探讨旅游为民的实现路径,结果显示,巴马县在政府驱动和企业主导的模式下,县年收入、居民生活环境、交通设施、民风得到改善,应进一步提高科技对旅游的融合运用,实现旅游产业多元主体共建与融合。本文对旅游行业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贯彻落实旅游为民的发展思想,以期助力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
关键词:旅游为民;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多元主体
本文索引:王京宇,郭瀚文.<变量 1>[J].中国商论,2023(13):-117.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7(a)--04
1 旅游为民的内涵分析
1.1 旅游为民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需求实现了从物质到精神的飞跃,从而带动了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出现了以旅游带动多元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大众旅游时代,人民旅游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参与面越来越广。本文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的支持文化旅游发展的“1+7”系列文件,并打造“三地两带一中心”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的要求,探索旅游为民的实现路径。
1.2 旅游为民的内涵
旅游为民就是踏踏实实地让人民从旅游发展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研究项目在梳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成果基础上,探寻旅游为民促进社会和谐和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调研分析广西旅游产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典型案例,从政府、市场等视角分析广西旅游为民的具体做法及其成效,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主题、发展内容等方面提出旅游为民的实现路径及具体的对策。一是以旅游为民的发展理念为主线,探究旅游为民与广西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主体、发展内容等方面对旅游为民进行分析,拓展了相关领域的研究;二是研究视角创新,通过调研广西旅游为民的典型案例,分别从政府、市场视角对旅游为民的实践进行审视,分析旅游为民的实现路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旅游发展实践研究。
1.3 旅游为民的意义
(1)提高旅游目的地的人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坚持公平原则,实现旅游产业的优质发展,促进旅游为民。大众旅游时代,大众旅游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参与面也越来越广。据统计,全国每年人均出游4次以上,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休闲的主要方式,普通民众可以普遍参与其中。
(2)提升和旅游质量和优化旅游的供给,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日益提升的生活品质和旅游品质的需求。要以增强旅游生产能力为重点,实现旅游业优质发展,提高旅游供给质量。以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为主要载体,优化配置资源、资金、人力、技术、信息、旅游产品体系,加大投入,积极培育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浸入式体验等新型业态,以生产能力的提升,构建更加坚实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促进高质量旅游产品的供给,以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3)旅游为民促进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共同营造和谐共生的社会环境,实现多方共赢。旅游为民要求旅游开发要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进行,强调旅游为民可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追求,就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与旅游产业优质发展相适应的旅游人才资源体系,促进旅游人才资源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
2 广西旅游为民的模式
2.1 政府驱动模式
政府驱动模式是政府通过制定发展旅游政策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地方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共同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经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提高游客满意度,优化旅游环境,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
(1)制定相关振兴旅游政策,自治区政府先后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7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22〕1号)、《广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工作方案》。
(2)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动,旅游发展全域化。推进全域统筹规划、全域合理布局、全域服务提升、全域系统营销,构建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放心旅游消费环境,实现全域宜居宜业宜游。
(3)规范旅游治理工作。建立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全社会参与意识。坚持依法治旅,创新管理机制,促进治理效能提升,形成全面抓综合产业的态势。
(4)旅游效益最大化。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升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
(5)特色旅游名县的创建行动,为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优保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创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推动广西创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2015 年 6 月 30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领导小组又印发了《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管理办法》,为广西开展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以及动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的政策保障。
2.2 企业主导型运作模式
企业主导型运作模式是一个与“政府主导模式”和“顾客主导型经济模式”相对立的概念。约翰·加尔布雷思认为, 企业发展应该以“稳定”为主要发展原则,遵循这一原则下,其提出了“企业主导型运作模式”论。企业主导型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股经营方式。通过村民、村集体入股旅游企业,这是第一种模式。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也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型休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而进一步深化。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要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在生态与经济上形成两个良性循环,经济与生态、社会上三个效益相统一,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统筹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保护之间的矛盾。
(2)租赁方式。通过租用村民的房屋、土地开展旅游经营活动。
(3)聘用方式。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公司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公司的劳务人员在本公司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确定。旅游公司聘用当地居民为企业员工开展旅游经营活动。
(4)“旅游+乡村振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运营推动旅游扶贫项目的建设。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配套投资建设生产厂房与仓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明确了“公司+农户”众筹共建模式,打造形成集观光、体验、民宿、康养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5)社区自主开发模式。由社区乡贤牵头带领居民发展旅游,众筹、招商引资等开发旅游。如把景区旅游资源与周边居民共享,把周边居民就业和项目开发纳入《天涯海角旅游发展规划》的“共建”蓝图,以“让利于民、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共享、共建、共赢”为旅游扶贫理念,最终实现“景区+社区+居民”多方共赢。这是第五种模式。
3 旅游为民的案例分析
3.1 案例地的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于一体的民族县,全县共有57个村。然而,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厚的历史积淀,也造就了巴马县特殊的旅游资源。其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原始森林、天坑群、水晶宫、百魔洞、百鸟岩、赐福湖等自然旅游资源;西山红七军21师师部旧址、韦拔群牺牲的旧址教育基地、“龙田精神”发源地燕镇龙田村等红色旅游资源;仁寿源、长寿岛、田园风光、民族风情、实景演艺等人文旅游资源。
(1)巴马瑶族自治县旅游经济总体指标、人均指标。
2019年旅游统计相关经济指标情况:
①游客接待情况:2019年巴马县接待国内外游客762.58万人次,同比增长15.92%,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78.41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58.42万人次,同比增长16%,国内旅游消费77.02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入境旅游者4.16万人次,同比增长3%;国际旅游(外汇)消费2100.5万美元,同比增长6%。
②旅游住宿设施接待情况:全县可接待游客的住宿设施共有500家,12058间客房,20558张床位。
2020年旅游统计相关经济指标情况,游客接待情况:因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巴马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44.12万人次,同比下降22.01%,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66.6亿元,同比下降21.17%。
(2)旅游项目、景区。随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巴马论坛)和巴马国际马拉松赛事的连续举办,进一步丰富了巴马旅游元素,推进“旅游+”“+旅游”,推进旅游与基地产业跨界融合。如“旅游+农业”,依托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培育那澜湾、华昱三生农场等一批农业生态观光、水果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
(3)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地开发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五年多来,巴马县在开展全域旅游过程中,积极开拓旅游产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以大健康和文旅产业为主的旅游产品,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答卷。截至2021年末在建项目共10个,其中现代服务项目4个,文化旅游产品6个。自治区重大项目2个,城市级项目重大项目4个。
3.2 巴马在康养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旅游为民发展方面主要做法
(1)政府驱动。巴马县坚持生态优先,踐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优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强化政策支持,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自治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指挥部,负责大健康产业的规划、指导、协调、组织落实等相关工作。制定了《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行动方案(2019—2021年)》并列入自治区《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13个配套文件之一。出台《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巴马)优惠政策》《巴马瑶族自治县支持外地企业变更企业注册地入驻巴马优惠政策》,从土地、财政、金融、人才引进、配套支持等多方面为企业落户提供便利。
(2)企业主导。创建“深巴试验区”。“深巴试验区”以巴马盘阳河流域约52.8平方公里为核心区,以赐福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坡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燕洞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扩展区;深圳华为、深圳1979、深鹏集团、北京德利迅达公司、碧桂园、华侨城集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68家企业相继入驻,涉及项目116个,计划投资额达756.9亿元。全面启动生态农业项目,重点聚焦益生菌工程中心、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中心、高端果蔬育苗等三大领域,加强与深圳基因组所、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共同谋划和布局巴马未来农业,其中巴马香猪资源开发工程中心、长寿乡人源益生菌资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已申报为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
4 广西巴马县旅游为民的效果
4.1 巴马县收入增加
(1)巴马县财政收入增加。2017—2019年,巴马县GDP增速分别为12.1%、15.7%、11.1 %,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27.4%、38.6%、34.6%。2017年、2018年GDP和财政收入两项增速在广西29个同类县份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2018年GDP增速在全区所有县区排名第一,2019年GDP增速继续在全区民族县中排名第一。四年里财政收入翻了近3倍,从全市倒数第二上升到全市第六,GDP总量也从全市倒数第二上升到全市第四。2020年前三季度,全县GDP完成56.43亿元,同比增长6.0%;财政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19.1%。
(2)老百姓收入增加。广西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巴马县年末常住人口1976万人,全县生产总产值23.64亿,人均生产总产值8.5万元,县生产总产值增速4.41,人均生产总产值增速37.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1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39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93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41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002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2542元。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80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2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4565人。在疫情期间,经济实现稳增长。
4.2 生活环境改善
广西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 巴马县年末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259公顷,粮食总产量8068吨,肉类总产量46071吨,其中猪肉19277吨,禽蛋4162吨。水产品产量3147吨,蔬菜1394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3.87 亿元,出品总额3700万元。
4.3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
高铁从县城边经过,大大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目前公路里程973公里,村村通公路。实现了瑶乡同胞出行方便快捷,也满足了来往巴马县旅游的游客实现自驾游,深度游的需求。
4.4 民风、乡风的改善
广西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普通中学在校19261人,小学在校29934人。公共图书馆书总藏量160千册,体育场馆3个。近年新开工文化旅游产业项目5个:凤凰文化站项目总投资140万元,甲篆镇文化站项目总投资140万元,西山乡文化站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巴马县巴马乡社会足球场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巴马县弄山村瑶族射弩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将大大提升了文化娱乐基础条件,改善民风、乡风。民风、乡风的改善,也让当地县居民有更好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去接待游客。
4.5 旅游为民实现路径
(1)科技创新促进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提升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水平。科技水平是发展产业经济和提升地区生活福祉的重要路径和抓手。2021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当前,通过科技水平提升旅游产业绿色发展效率,实现产业、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愿景,有助于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符合旅游为民的诉求。
(2)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守住生态。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从主体、生态、产业和文化这四个维度来探索乡村生态振兴的发展路径,通过挖掘和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嵌入现代经济和文明治理的发展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脱贫农民通过发展旅游经济保证获得常态化收入,增强自我经济造血功能,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旅游产业多元主体共建共享,促进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平衡发展。产业的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能使多利益主体方共同实现收益,共享发展成果。因此,旅游产业的均衡发展既关系到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的福祉,也关系到习总书记的提出的共同富裕重要战略愿景的实现。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旅游产业均衡发展的政策路径,进而助力广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愿景。
(4)发展大众旅游,满足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旅游为民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旅游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性问题。通过发展大众旅游,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实现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
5 结语
深耕文旅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和景区高品质发展,是巴马景區需要面对的时代命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要将旅游、特色餐饮、文化、独占一体的新业态融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沉浸感,通过打造精品项目,努力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文旅消费体验,助力文旅的高品质发展,通过打造精品项目,开发创新旅游模式,用好特色政策,调动当地居民的热情,让巴马的旅游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出新业绩。
参考文献
李欣翰.大力发展厦门入境游提升经济贡献举措初探[J].经济师,2018(7):260-261.
王华.广西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的相关问题思考[J].东南亚纵横,2004(7):74-77.
白凤峥.旅游扶贫试验区管理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2(9):23-25.
梁珣.广西河池市巴马县旅游精准扶贫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8(23):69-71.
范建华.文旅融合趋势下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以广西北海涠洲岛为例[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119-125.
钟俊昆.客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5):32-36.
蔡中为.打造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的全域旅游助推经济转型发展[J].北方经济,2019(7):58-60.
郑岩.我国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解读[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4):34-35.
陆爱婕,尹奎.“全域旅游”背景下江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2019(2):8-9.
张红蕊.发展生态农业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3):3-4.
张清杰.生态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5(1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