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技期刊认同的层次性分析

2023-07-17朱本华温优华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层次性

朱本华 温优华

摘 要:中国科技期刊要想长远发展需要获得大多数科研人员的认同.科技期刊认同就是认同主体对科技期刊具有发自内心的肯定与认可,并对其产生情感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确立对自我身份的认知.科技期刊认同由浅入深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层次.对科技期刊认同进行层次分析可以深化科技期刊认同理论,并分析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增强科技期刊认同提供理论依据.实践上,化解科技期刊认同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科技期刊认同;层次性;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过程

中图分类号:G 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23)03-0103-06

DOI:10.19986/j.cnki.1007-6883.2023.03.014

“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1].据统计,2010-2019年中国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 755 218篇,其中的91.90%外流到其他国家所办的SCI期刊上[2],而到了2020年,中国(549 845篇)已经超越美国(总篇数489 830)成为世界上发表SCI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3]55,但这其中只有4.69%的论文发表在中国的SCI收录期刊[3]3.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有 90%以上发表在国外的科技期刊,借助国外同行把它发表出来,表明了中国科技期刊之尴尬现状.大量最新科研成果外流会导致我国失去学术主体性立场,对中国科技期刊来说失去的不仅是最先进原创性的成果、优质稿源,更严重的失去了广大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期刊情感上的信任和肯定,某种程度上中国科技期刊只是广大科研工作者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在现实社会中来自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社会大众以及社会舆论等不同角度对中国科技期刊认可度不太高的现象,让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大量科研成果外流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这背后隐含着科研人员对中国科技期刊认同的问题,但是目前从认同理论角度对中国科技期刊相关问题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

广大科研人员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认同程度,关系到中国科技期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大力发展中国科技期刊的呼声强烈,科技期刊认同的培育和践行面临着现实的挑战,为回应现实关切,科技期刊认同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无法回避又需要着力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已有研究主要从期刊评价的价值实现与社会认同[4]、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认同[5-8]等方面进行分析,文献[9]探讨了中国科技期刊价值认同的实现机制[9],本文尝试从学理层面对科技期刊认同的内涵和层次性作初步探析,并结合科技期刊认同现状,从理论层面对科技期刊认同主体、认同客体、认同过程进行分析,特别是深入到认知本质层面来系统描述、理解和解释科研人员对科技期刊的所知、所感及所行,以期对科技期刊认同问题有初步的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探讨科技期刊认同问题提供学术支撑,为构建科技期刊认同机制提供参考.

1 科技期刊认同的内涵

作为科技期刊认同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从“认同”这个基础概念入手,逐层递进地阐释科技期刊认同的概念内涵.认同(identity)通常被译为同一性、统一性或身份,最早是个哲学和逻辑问题[10].陈新汉认为认同是关于“我是谁”的反思,主要与主体的所作所为对于自身需要满足所形成的“我具有什么意义”相联系[11].季中扬认为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属地域、文化、集体的一种强烈归属感”[12].查尔斯·泰勒则指出认同问题关涉到一个个体或族群安身立命的根本,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确定自身身份的方向性定位问题[13].从人的交往活动与认同的关系来看,贾英健认为“应该把认同看成是一个与作为人的生存状态的交往活动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认同的核心问题是价值认同”[14].认同的基础是認同主体的利益需要与认同客体存在相通之处[15].认同的研究已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拓展到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多从文化认同、群体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方面展开论述.

基于以上对认同概念的阐释,所谓科技期刊认同就是认同主体对科技期刊具有发自内心的肯定与认可,进而对其产生的情感上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确立对自我身份的认知.科技期刊只有得到广大科研人员广泛认同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科技期刊认同不可能单纯凭借外在强制的力量来实现,而是需要认同主体自愿地遵从并内化为自觉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但同时科技期刊认同不是科技期刊单独一方的意志表达和要求,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范畴的认同要素相互作用而成,是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学术期刊评价制度、国家对科技期刊定位等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科技期刊认同的主体和客体

科技期刊认同主体也即“谁的认同”,是对认同者身份的确认,认同客体即“认同什么”,是对认同对象的把握.只有搞清楚“谁的认同”“认同什么”这两个基本问题,才可以进一步回答“为什么认同”“怎样认同”科技期刊的问题.

科技期刊认同主体包括个体性、群体性和组织性主体,单个的科研人员叫个体性主体,广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甚至科技期刊群体自身等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主体,科研、学术评价管理部门是组织性群体,他们共同组成了对科技期刊认同的主体.个体是基础,组织是导向,科研管理评价机构是学术科研评价的政策制定者,他们所制定的政策是指挥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科研人员的投稿取向.本文主要讨论个体性和群体性主体.科技期刊认同客体是中国科技期刊,包括占绝大多数的中文科技期刊和英文科技期刊.

3 科技期刊认同过程的层次性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同意识心理因素可分为“知”“情”“意”“行”,反映了个体一般的心理和行为递进的过程,是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的统一.故科技期刊认同从个体态度的形成,再到行为的转化,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分为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层次阶段,其层次结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1 认知认同

认知认同是科技期刊认同的基础,也是初级层次.科技期刊认知是认同主体对科技期刊最直接、最基本的认识,是对科技期刊及其影响力的直观认识和反映.认知认同是认同主体对科技期刊较为稳定且正面的印象和认识.认知认同强调客观、理性地反映对科技期刊的印象和认识,只有对科技期刊有了客观、全面的了解才能形成认知认同.认知认同可分为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科技期刊感性认知就是认同主体在研究、学习等求新需要的推动下对科技期刊及其学术影响力等进行了解的过程.如果说感性认知是是对科技期刊“是什么”的事实陈述,那么理性认知则上升到“为什么”要认同科技期刊的理论层面,也就是说要从思想深处理解和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科技期刊认同过程中,要将科技期刊认知认同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不仅要提高认同主体对科技期刊的感性认知程度,还要深化对科技期刊引领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认知,在对科技期刊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理性认知,从而获得对科技期刊较为稳定且正面的印象和认识.科技期刊认知认同是情感认同的根据,也是主体将科技期刊价值外化为行为的基础.

认同主体对科技期刊的感性认知不等于对其认知认同.比如部分科技期刊认同主体对国内科技期刊有充分了解,但是他们还是对国内科技期刊持无视或拒斥态度.认知是形成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基础,认同主体只有对科技期刊具有一定的认知,才能对科技期刊进行认识和评价,才能有后续的认同活动.为增强认同主体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认知和了解,比如什么是科技期刊,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怎样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等,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可采用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途径,通过互联网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对中国科技期刊进行宣传,利用新媒体和终端活动传播打组合拳,特别加大对发表在中国科技期刊的一些重大研究成果的宣传力度,加强对中国一流科技期刊及其价值体系的宣传引导,优化中国科技期刊形象.

3.2 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是科技期刊认同的关键.科技期刊情感认同是在对科技期刊有所认知的基础上,从情感上对其产生的信任、肯定等积极态度.情感认同更注重主体的主观、情感的体验,是认同主体将对科技期刊及其价值体系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识的心理过程.情感认同是科技期刊认同的驱动层次,是链接认知认同和行为认同的桥梁,科技期刊情感认同只有外化为认同主体的行为选择,整个认同过程才算完成.

如果说认同主体“能不能”接受科技期刊受制于主体的认知因素,而“愿不愿意”则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情感因素.科技期刊认同凭借的是认同主体情感的力量,它直指人心,它关乎广大科技工作者如何看待科技期刊又對其抱有怎样的期望.认同就是寻求主体自我与客体“共同性”关系的过程[14],也是广大科研人员与中国科技期刊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满足他们对归属感的需求.科技期刊认同所带来的归属感有益于个体尊严的塑造和维护,会使他们更有自我价值感,有助于自我认同的形成,所以归属感的情感成分是科技期刊认同的坚实基础.科技期刊认同的逻辑是:认同主体之所以认同中国科技期刊,不仅因为中国科技期刊能契合他们的现实需要与生活理想,有益于他们学术道路上的成长发展,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是“有价值的科技期刊”,更重要的还因为它是“我们的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会让他们感觉到获得感、归属感.

情感认同不仅包括简单的价值认知和判断而出现,还伴随着一定的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16].过去几十年“唯SCI”评价造成的后果似乎就是给人一种暗示:即论文只有发表在国外的科技期刊才会实现它的最大价值,才有成就感,论文发在中国的科技期刊感觉“无用”,“甚至矮人一等”,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使得优秀论文投中国科技期刊往往意味着主体某种利益的得失,“而这个损失,普通的科研工作者(非院士、杰青、长江等)是承受不来的”[17].这些现状事实都说明SCI期刊可能更契合主体现实需要与生活理想,他们情感上可能更倾向于SCI期刊,对中国科技期刊则可能抱有一种旁观者的心态.不同的情感倾向以及带来的内心体验将给后续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评价、乃至行为带来重要影响.长此以往,在学界弥漫着一种能发唯发SCI的氛围,在作者群体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意识影响或者痕迹,这种影响或者痕迹影响人们对科技期刊的情意表达、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因为价值不匹配,自然影响认同个体对科技期刊的情感.因为不情愿,所以行动不积极,对科技期刊的发展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所以寄希望于作者仅靠情怀把高水平论文投到中国科技期刊显然是不够的.中国科技期刊带给主体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以及在多大程度满足他们的需要至关重要.

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情感的激发和唤醒[18-19],因为需要“不仅是人的行为目标和方向,并且是维持具体行为的动力源泉,人的行为源于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20],所以要在满足认同主体需要的基础上增强他们对中国科技期刊正向的情感体验.首先提升整体科技期刊影响力和公信力,消除他们的价值困惑,凝聚价值共识.其次,把破除“唯SCI”至上落到实处、制定利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评价政策,保障他们论文发表等基本需求,让主体真正和直接地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得到的利益,认同个体只有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积极情感反映,才能增强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心理认可与情感肯定.个体的力量虽然微弱,但如果这种思想在认同个体的相互作用中达成共识,必然会在宏观层面上成为弥漫于社会之中的价值观念,形成对中国科技期刊情感认同的舆论氛围.只有认同主体发自内心的认同中国科技期刊,他们才会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科技期刊.

3.3 行为认同

主体对科技期刊的认同最终要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出来.科技期刊行为认同就是认同主体在内心形成对科技期刊及其价值体系的深刻理解、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在情感上接受、认可科技期刊,外化为行为表现.实现从“要我这样做”“我要这样做”到“我正在这样做”的转变,标志着内化认同的过程已经真正完成.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行为认同是科技期刊认同最重要的标志.

知之才能信之,信之才能行之.认知认同是科技期刊认同的前提,情感认同是关键,需要把对科技期刊的情感认同外化于行付诸实践.主体对科技期刊的支持和参与应视为对科技期刊情感认同的心理反映和行为后果.认同主体对中国科技期刊表示认同,不仅需要通过肯定性的心理反映来体现,而是需要把自己的优质稿件首选中国科技期刊,并且以在中国科技期发文感到自豪;积极参与到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上去,比如积极审稿,为科技期刊的发展献言献策.如果仅仅表示为一种情感上的支持,口头上说支持、认可中国科技期刊,但在实际行动上却没有表现,稿子还是投去国外SCI期刊,那种认同只能是“虚假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21].学术期刊编辑应是内容和导向的把关者、作者和读者间的沟通者、学术创新和学术繁荣的引领者[22].科技期刊是永不闭幕的学术会议,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以及学术话语影响力提升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不可忽视.那么中国科技期刊在加强行为认同中要有所作为.现实中应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保证稿件录用的公平公正性,给作者以良好的投稿体验等,促进科技期刊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优化科技期刊形象.

认同主体在对中国科技期刊有所认知的基础上,将其利益诉求的实现与否对中国科技期刊进行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产生不同的情感.积极的评价和情感有助于形成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认同,消极的评价和情感往往带来反向的行为,则阻碍认同的形成.科技期刊认同本质上是实践化的,在实践中发生又在实践中发展,它溶于认同主体的学术实践之中,通过他们的思想观念、话语表达和行为选择发映出他们是如何看待科技期刊的.外化行为实施后的评价和回馈,往往影响科研人员行为的继续、调整甚至终止,如一次非常不愉快的投稿经历或者对过往事件的一次重新解读,都可能会引起认同的变化.科技期刊认同的形成过程,是认同主体对中国科技期刊的认知、评价、选择、认可、接受、内化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逻辑过程.科技期刊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层次阶段彼此渗透、相互促进.部分个体的认同过程很有可能会呈现跳跃式认同,也有可能仅仅停留在某个层次而不向更高层次认同发展.

4 结语

科技期刊认同包括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和认同过程三个层次的综合实践推动,唯有认同主体成员具有自觉的认同意识和实践,科技期刊发展才有最坚实的“人力”基础.科技期刊认同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其核心在于要转变一个人的价值意识和思维心理,形成其良性的科技期刊认同自觉并使之化为一种习惯.科技期刊认同问题不仅是个实践问题,同时也是个理论问题.对科技期刊认同进行层次分析,把认同理论与当前困扰科技期刊发展的问题结合起來,进一步掌握科技期刊认同的真实状况,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只有当中国科技期刊既满足认同主体的现实利益需要,并且满足他们对未来发展的期待时,科研人员才会发自内心的认可中国科技期刊,才会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科技期刊,科技期刊强国梦才有实现的现实心理基础.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也是进行中国科技期刊认同层次性分析的意义所在.

目前针对科技期刊认同开展的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后续的研究要注意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因为只有符合中国科技期刊实际的理论才能以源于现实的理论指导实践.要继续深化科技期刊认同理论,围绕科技期刊认同基础性理论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立足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实际,加强对科技期刊认同的本质内涵、现实基础、价值意义、理论逻辑、实践路径等研究,尤其是对科技期刊认同生成逻辑、认同建构路径等的研究,为构建科技期刊认同提供基本架构和思维路径,夯实科技期刊认同理论基础.在分析、研究和回答科技期刊认同问题的理论探索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

实践上,通过对科技期刊认同层次分析进而构架科技期刊认同理论,为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中的科技期刊认同问题提供参考.真正的中国科技期刊认同,是知行合一的,要解决“知”和“行”的双重问题.这就要求科技期刊认同主体不仅要拥有自觉的意识,还要付诸自觉的行动,所以科技期刊认同问题既是实践问题更是思想认识问题.一是提升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应该做好对中国科技期刊价值的宣传引导,夯实认知基础.二是增强认同主体的情感体验,提升服务水平,激发情感共鸣架构情感认同.三是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把破除“唯SCI”落到实处,维护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公平正义,推进科技期刊行为认同.四是构建中国科技期刊良性的发展“生态圈”,《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优化科技期刊与出版结构布局,催生科技期刊发展新业态,推动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生态.总之,科技期刊认同机制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科技期刊、广大科研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2021-12-30)[2022-01-18].https://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1/12/76aed0b1a2a60056.pdf.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72.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4]邱均平,李爱群.期刊评价的价值实现与社会认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60-65.

[5]曾敏莉,梁颖文,杨丹,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职业认同状况统计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11):144-151.

[6]吴文成.亟需破解学术期刊编辑的职业认同困境[J].民主,2020(2):28-29.

[7]石绍庆,黄日暖,江桂珍.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职业认同危机与纾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1(2):90-94.

[8]刘普,顾旭光.编研一体制度下期刊编辑职业认同实证研究——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编辑群体为例[J].科技与出版,2022(5):111-117.

[9]朱本华,温优华.中国科技期刊价值认同实现机制探究[J].科技与出版,2022(12):50-55.

[10]赵汀阳.认同与文化自身认同[J].哲学研究,2003(7):16-22.

[11]陈新汉.哲学视域中的认同意蕴新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3):5-12.

[12]季中扬.论“文化研究”领域的认同概念[J].求索,2010(5):195-198.

[13]查尔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M].韩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14]贾英健.认同的哲学意蕴与价值认同的本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10-16.

[15]安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层次结构及培育路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75-78.

[16]何博.认同的本质及其层次性[J].大理学院学报,2011,10(1):61-65.

[17]郑岐.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刊文:为何看不上国内期刊(科技杂谈)?[EB/OL].(2017-07-18)[2022-05-18].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507946?utm_source=zhihu&utm_medium=social.

[18]邹国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层次性分析[J].学术论坛,2011,34(2):179-182.

[19]石海兵,张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0,6(6):81-91.

[20]侯玉基.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于人的需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3):115-117.

[21]“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习近平关心科技工作者的故事[EB/OL].(2022-12-10)[2023-03-18].https://politics.gmw.cn/2022-12/10/content_36226997.htm.

[22]尹金凤,胡文昭.如何提升中国学术的话语权——兼论学术期刊编辑的问题意识与学术使命[J].中国编辑,2018(7):73-77.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the Identity

of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ZHU Ben-hua,WEN You-hua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development,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s need to be identified by the majority of researchers. Ident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s the affirmation and recognition of sci-tech periodicals from the heart of the identity subject, thus generat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fication,which lead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nse of self-identity. Ident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cognitive identity,emotional identity,and behavioral identity.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the ident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can deepen the theory of ident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analyze the problems that arise,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hancing the ident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n practice,the problems of the ident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 can thus be solved.

Key words:identity of sci-tech periodicals;hierarchy;identity subject;identity object;process of identity

責任编辑 周春娟

收稿日期:2022-06-10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学报研究会2022年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220305);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22-A-06);韩山师范学院教授、博士启动项目(项目编号:QD202247).

作者简介:朱本华(1977-),女,山东邹城人,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

猜你喜欢

层次性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语言的层次性和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以新冠抗疫期间的语言现象为例
浅谈主题装饰绘画构图中的层次性
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质量标准驱动”的高等教育改革:演变、特征及启示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练习”
历史教学的层次性——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为例
三本院校EDA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卡时代”下“部门货币” 层次性监管之补正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