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三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
2023-07-17韩菁
韩菁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新时期,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素质提升与产业效率提高等问题,各个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这也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完成未来职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即要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现代学徒制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方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被确定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策略。基于此,研究结合具体院校实例,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职业能力的构成与内涵
(一)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指的是从事职业活动完成职业任务的成效和本领,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指的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如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双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和技术资格证书;方法能力指的是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掌握的一些方法、思维模式和技能,如影视动画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社会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职业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需要具有的行为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等[1]。
(二)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是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因此职业能力的确定要结合专业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为例,该专业面向的行业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制作,具体岗位群或者技术领域为前期策划师、原画师、动画师、绘景师、模型师、材质贴图师、灯光渲染师、特效师、剪辑师、后期合成师、摄影师等[2]。从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三个维度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确认,具体能力要求如表1 所示。
表1 影视动画专业职业能力内涵
图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依托宁波市影视产业协会,集聚产业资源,协同宁波优质影视企业,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行动,开启探索校企协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与方法,以实际项目锻炼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体模式如下图所示: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的是校企共育现代学徒制模式,即3 学期校内+3 学期校外模式,校内由学校主导思政、人文素养和专业基础的教育工作,在校外由企业主导职业道德、核心技能、团队协助等能力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教师队伍人员包括校内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师傅。一方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自身主导的行业协会,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群;另一方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紧密协同合作企业,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通过校企产教融合的深度合作,聘请企业骨干人才、优秀员工等组建兼职教师团队。
校内采用常规化教学模式,校外则开展“真题真做”的项目化教学,利用企业的项目资源,以真实的项目锻炼学生,以行业标准要求学生,着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工匠精神[3]。
三、三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德技融合设计
“德”指的是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德技融合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育中,做好课程思政建设;二是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精益求精,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以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切入点,加强技术技能教育中的影视专业精神渗透,凝练影视专业精神,建立职业教育素养标准[4]。
(二)赛教融合设计
“赛”指的是职业技能大赛,包括国家各部委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地方各级等共同举办的技能竞赛活动。赛教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比赛模式和实践教学相融合。通过大赛平台把真实的生产项目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引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改进实践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模式;其次,比赛标准与教学标准相融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比赛要求与评价标准,把比赛标准引入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案中,具体化、精细化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和要求,实现比赛项目标准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对接;最后,学生职业发展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相融合。在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教师与合作企业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同时,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也能得到提升。
(三)专创融合设计
“创”指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专创融合就是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采用阶梯式、递进式三角形教学课程体系。三角形课程中,专业基础课与创新创业基础课处于三角形的底部,项目转化处于三角形的顶端,课程与实训分别为三角形的两条边。其中,课程边的内容包括专业理论课程和创业管理课程;实训边的内容包括课程实践、创新创业计划和各类大赛。通过三角形课程体系可以充分发挥校内教师、专家教师和企业师傅等的力量,将一些有市场潜力的创业创新项目引入学生教学中,促进学生双创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5]。
四、“三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优势及遇到的问题
(一)“三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优势
第一,依托宁波市影视产业行业协会平台优势,深度融入专业教育、紧密融入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为理念;第二,校企共同搭建课程、实训实践平台;依据各专业课程特色,建立“双导师”核心课程群、“1+X”模块课程群、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群,以及陆续开发校企合作新形态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第三,全面开展学徒制模式,学生按各自所选方向,分批进入企业,以企业化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深化人才培养;第四,深化四室合一的特长生工作室教学模式,所谓四室指的是行业协会办公室、教师公司、学生工作室和实训室;每个工作室根据各自特色,对接相关企业,以企业商业项目和竞赛来充实工作室,以学长制管理运行工作室。第五,开展企业人才进校园系列讲座,专业理论与宁波影视企业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推行“百家影视创始人”进校园系列讲座,邀请行业一线制作团队参与专业教学与交流,业界反响热烈[6]。
(二)“三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1.学生认知度偏差。受工学交替关系影响,学生在校内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之后要到企业实地进行课程教学以及项目实战化训练。但是有部分学生不理解去企业实地工作体验的作用和价值,甚至对此产生误会,认为被企业“薅羊毛”了,成为免费或者廉价劳动力。很多学生认为在校期间的学习就应该以校内教学为主,没有认识到产教融合的必要性,对技术人才培养认识不到位。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尊师重道意识,又因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不同,师徒之间的共生文化受到冲击,学生对师傅的概念比较模糊,新型师徒关系更像是一种契约关系。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师徒关系存在,学生离开企业时师徒关系几乎同时消失。
2.专升本与校企培养的矛盾。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情况来看,很多企业不愿意培养未来有专升本意愿的学生。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企业投入培养成本得不到转化;二是学员专升本时间与企业管理时间存在冲突,部分学生为了专升本经常向企业请假或者直接不去,企业管理难度加大;三是学生因专升本,在企业无法全身心投入,成效不理想。近年来高职院校内选择专升本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有部分本身没有专升本意愿的学生在企业实训一段时间后,认为企业的工作太辛苦,从而产生了专升本继续深造的想法。
3.校企教学管理之间的矛盾。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学校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双方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冲突。一方面,学校的教学管理机制针对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运行还不完善。学校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比如学生在校期间既要修完课程学分,同时还要参与第二课堂教学、志愿者小时、阳光长跑、三创学习等,需要修完相应的学分。另一方面,后3学期学生都要在企业进行实训,采用的是全日制企业化管理模式。如果学生在前3 个学期校内学分没有修完,那么在后3 个学期实训中学生很难有机会和时间完成学分活动。因此后期的企业实训中,学生因担心校内学分问题,对企业的实训也会存在顾虑和抵触,情绪波动较大。
五、对“三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现代学徒制是以稳定的师徒关系为基础,通过企业实践让学生系统、全面的进行技术技能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师徒模式中,一方面学校要利用外部手段激发学生尊师敬师的品质,如设立拜师仪式,加大对尊师重道等传统文化的宣传。另一方面让学生正确认识企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企业中,师傅“带帮教”学生,学生虚心听取师傅的教导,学习师傅的技能和长处,了解未来从事行业的特点,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同时师傅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采用弹性工学交替模式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当前的工学交替模式过于僵化,所有学生按照要求前3 学期在校内,后3 学期在企业,学生基本按照学校规划进行学习,学生的选择性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发展本身就是多样化的,学校的教学设置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在工学交替模式上,学校可以通过多方沟通、协调确定弹性的企业实习方式。如对于未来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可以采用3 学期校内+3 学期企业实践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未来有专升本意愿的学生可以采用3 学期校内+1 学期企业实践+2 学期专升本专业课程辅导模式,为专升本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同时,考虑到这两年高职院校专升本学生比例增大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设置专升本辅导课程,辅导学生做好专升本规划。
(三)校企主体育人联动
校企合作是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点,参与企业应正确认识自身在现代学徒制中所承担的责任,积极、主动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首先,校企合作可以从专业设置上开始,结合行业发展需求规划专业群,提高专业和产业两者的契合性,避免人才培养无效化问题。其次,校企协同构建课程体系。结合专业需求和企业岗位对学生技术技能的要求,校企合作协同构建理论+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专业课程资源开发,将企业岗位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转化为学校的专业课程内容。同时,学校要勇于创新,去除落后、不合时宜的传统课程,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新思想和新理论的融入,提高专业课程的时代性。最后,政府加大财政扶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政府部门应为学校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参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加大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扶持[7]。
六、结语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职业能力培养是产教融合的目的和关键。现代学徒制又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各个高职学校纷纷尝试。从实际来看,现代学徒制在实施中成果显著、效果明显,很多学校创立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学徒制模式,逐渐将外显成果转变为校园软实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大提升。但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对这些新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勇于创新、积极改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