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背景下高校新生就学适应状况研究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自动化大类为例
2023-07-17王子铭陈明裕童欣
王子铭,陈明裕,童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9〉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提出与发展
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系统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改革举措,旨在推动高校深化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紧贴学生、全程全时全员育人服务,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切实创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自2015 年起进行书院建设,在2021 年7 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召开的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被增设为试点高校[1]。2021 年9 月,校区迎来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以来的首批大学新生。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新生就学适应状况对学校推进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生就学适应状况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问卷调查参考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设计[2],对象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生,调查时间为入学后1 月左右的黄金适应期,共发放问卷193 份,回收185 份,有效问卷数为176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20%。使用SPSS22.0 软件进行信度检验。结果显示,α 系数为0.898,故该部分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调查的学生中,女生21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9%,男生155 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8.1%,性别分布比例符合学校总体招生性别比例;从独生子女类型来看,独生子女人数为108 人,占总人数的61.4%,非独生子女人数为68 人,占总人数的38.6%;从考生类型来看,应届学生人数为166 人,占总人数的94.3%,往届学生人数为10 人,占总人数的5.7%,可见本次调查的对象独生子女和应届的学生人数较多。
(二)学习适应调查分析
学生适应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十道题目的均值均在3 分以上,学习热情、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影响。其中,第6 题“对现在的学习有很高的热情”均值为3.66,表明学生初入大学校园仍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第8 题、第9 题、第10 题和第12 题的均值较高,表明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仍保有高中的基本学习习惯,追求积极上进;但是第13、14 题均分较低,表明由于大学授课环境、授课方式及课程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尚不适应;第15 题“总是担心作业完成得不好”均分为3.06,在十道题目中呈现最低,说明学习方面的不适应对学生的自信心产生影响,并有可能产生持续影响。
表1 学习适应调查分析
(三)人际适应调查分析
人际适应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十道题目的均值从2.24~4.34 不等,说明不同人群以及不同的人际关系问题处理对学生的影响差异较大。整体维度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进入校园以后能够很快适应人际关系,并且有朋友进行成长支持。第24 题“和室友相处得很融洽”均值为4.34,表明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寝室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并且能够很快在寝室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第25 题“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不知道怎么办”均值为2.24,为这一维度中的最低值,表明大学生对于冲突矛盾的处理仍欠缺方式方法,这也是后续产生宿舍矛盾及同学内部矛盾的根源所在。
表2 人际适应调查分析
(四)生活适应调查分析
生活适应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其中第26~31 题的均值均在3.5 分以上,而第32~35 题的均值在3.5 分以下,甚至第32 的均值仅有2.36 分。由此可见,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对自己日常生活及花销安排有得当规划,但是学生对于外部规定尚未适应以及关于大学长期的目标规划尚不清晰。
表3 生活适应调查分析
(五)自我适应调查分析
自我适应状况调查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七道题目的均值从2.41~3.55 不等。不同学生对于不同方面的侧重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来看学生能够肯定自己的优点,对于学生所困扰的因素,教师在后续生活中应进行针对性辅导。
表4 自我适应调查分析
(六)择业适应调查分析
择业适应状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此维度的平均得分最低水平,表明学生虽进入大学但是对于自己目前所学专业以及以后的择业方向没有清楚的认知。因此,应积极引导新生进行职业规划,开展相关教育,帮助学生确定目标,由此也可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更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七)总体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体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进入大学后的生活满意度较高,整体适应状况良好,后续仍需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背景下学校针对新生就学适应的做法
(一)加强思想引领,筑牢思想信念堡垒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紧扣国家人才需求战略和学校办学特色,聘请校内主要领导担任书院领航导师,在新生入学的黄金时间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发展需求。同时以重大历史事件及时政热点为案例,开展精神宣讲及知识普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筑牢政治思想阵地,充分发挥“一站式”社区的综合育人功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
(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浓厚家国情怀
高校新生入学以后,各地文化的差异使部分学生在生活上不能很快适应,进而有可能产生其他问题。对此学校应以“家国情怀”为主要切入点,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特色活动。在中秋佳节之际,组织学生制作月饼,在体悟传统文化的同时,疏解心中思乡之情;开展“美丽中国,我爱家乡”系列活动,邀请学生担任家乡文化的主讲人和推荐者,赏家乡美景,品家乡美食,提升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认同感。在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三)丰富日常活动,强化心理育人建设
学校以书院为心理育人主阵地,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健全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针对新生入学后的不同阶段,在自我探索、时间规划、情绪管理等方面开展特色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丰富日常活动,开展读书会、观影等活动促进朋辈交流,聘请校内外多位专兼职心理工作者入驻“一站式”学生社区,融聚多方资源,夯实心理健康工作基础,扩大心理健康工作覆盖面,持续推进心理育人建设。
(四)整合多方资源,助力职业生涯探索
为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创新教育进入学生社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立足书院一线服务学生。开设特色导师工作室,聚焦学生求职、升学等个性化需求,定期开展线下活动,进一步丰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内涵;邀请校外企业导师进校园,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开展专题讲座论坛,并进行专业方面的解答,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尽快找到专业学习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地就业创业,实现精准就业。多方共建,多措共举,帮助学生提高择业适应能力。
(五)扩展知识领域,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为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坚持以文化育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领域,提升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适应度。
五、“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背景下新生就学适应的对策建议
(一)丰富新生就学适应育人队伍
坚持打造一支以党委统一领导、全体教职员工、校外导师及朋辈导师全员参与的育人队伍,自上到下、相互配合,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学校应落实好各类导师进社区的要求,多维度推进,充分发挥好育人队伍的领航作用、示范作用、带头作用,将育人举措落实到新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以学生实际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提供各项成长服务措施,使新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大学期间的健康成长[3]。
(二)建立新生就学适应教育体系
学生的适应教育应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对适应教育进行分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将入学适应教育与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科学研究相融合,构建全面系统的入学适应教育体系[4]。
(三)探索新生就学适应多方联动体制机制
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在现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在不同领域及维度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教育。课程教育与课余活动之间进行联动,既将入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培养正确的政治认识和价值观念,又将教育渗透到各类课余活动之中,在实际参与中实现由外到内的转变,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联动不同空间,充分发挥宿舍教育的作用,使学生接受生活方式的教育,进而对其成长产生影响。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及各类组织的作用,帮助新生扩展视野,使新生尽快适应并不断发展提升。以此类体制为依托,多方联动,最终实现一个综合的育人平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