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音乐“三环”智慧课堂

2023-07-17沈红燕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三环信息技术音乐

沈红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生本理念,也在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优化教学结构与形式,确保师生和生生形成互动、互评、和谐的多边关系,更好地构建初中音乐课前导学、课中共学及课后延学的“三环”智慧课堂。

一、借助信息技术,课前导习,走进音乐世界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具有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它也可以说是一门通过优美动听的歌唱、轻柔矫健的舞姿、悠扬绕梁的乐音来吸引大众的艺术综合类课程。陶行知先生提倡学生应该学会从容工作、学习。学习本身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实施。面对初中音乐课程,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课前预习,音乐学习亦是如此。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音乐是非考试学科,不愿多花时间学习,更不想预习音乐知识。若学生不进行课前预习而直接进入新课,对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学生来说问题似乎不大,但在现今仍关注考试成绩的环境中,学生音乐素养堪忧。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课堂,思想游离于音乐知识之外。现在初中音乐课大多一周设置一节,学生完全有时间提前预习,教师也可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号、音视频等,提前了解新课所学音乐知识、创作背景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比如,教学欣赏课《拉德茨基进行曲》时,笔者会先让学生登录互联网了解《拉德茨基进行曲》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聆听这首曲子,还能了解其创作背景及老约翰·施特劳斯这位知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在课堂上,学生脑海中依然存在通过预习构建的音乐世界。这时教师可以将讲解机会留给做了充足准备的学生,让他们讲解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音乐情绪等,自己只需点评和补充。学生知道曲名的由来,便更能体会、理解作曲家创作旋律中包含的音乐情绪,易于理解和感知音乐形象。

当然,课前预习时,教师还可借助钉钉或微信群,形成预习氛围,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利用通信软件上传。基于所收集的学生问题,教师可了解学生需求,二次备课,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优化教学结构。

为了给学生的有效预习指引方向,教师还可借助微课设置课前导学。比如,在教学《乌苏里船歌》时,教师可借助讲授型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赫哲族的基本情况及其风土人情,为之后的欣赏及学唱主旋律作铺垫。微课是一种依托多媒体技术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将其应用于预习环节,能够有效地为学生的预习指明方向,提高预习效率。再加上将更多的课堂讲解机会留给学生,也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加课堂融入度,激发学习动力及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预习环节,信息技术的渗透方法不勝枚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用心探究,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

二、学习信息技术,课中共学,融入音乐世界

下面结合自身在本区天天智慧课堂高级研修班上的课例,谈谈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音乐课,引领学生融入音乐世界。

例如,在共学新课“走近影视音乐”时,由于在课前导学环节,笔者已经让学生上网先行查阅影视音乐单元歌曲内容,自行了解电影的故事梗概、相关音乐,所以导入新课时选用了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当学生看到这段视频时,从大部分学生的表情中,笔者能够看出他们对电影或歌曲是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有学生在课前导学时已经观看或接触过这个音乐作品,再次欣赏时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导学记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学生会尽快收敛心神,回归课堂。相较学生在茫然和迷惑中进入新课,这种熟悉和成竹在胸的感觉更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笔者始终觉得,教师的教学既是知新又是解惑,但从来不是为了要难倒学生。相较看到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怯懦和茫然,笔者更欣喜看到他们自信而沉稳地起立回答问题的样子。

又如,教学《拉德茨基进行曲》时,笔者会在欣赏、感受、体验、律动、演唱、合作展示、情境拓展等环节,充分运用HiTeach、IRS反馈器、iPad中的小组设置、计分板等功能,采取讲授、启发、协作学习、师评、生生互评等策略进行欣赏课教学。当学生看到各软件上显示的学习成果时,各小组都是铆足了劲地往前冲,都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课堂氛围非常不错。在初听片段、初听整曲环节,在学生感受音乐的节拍及速度时,笔者就运用了计分板、抢权、即问即答、统计图、二次作答、智慧挑人等模块功能。其中,计分板主要是记录各小组学生回答正确后的评价;抢权是班级中熟悉某知识的学生用手中的IRS反馈器抢答,答对则有加分鼓励;即问即答、统计图和二次作答中提供的数据,可以很好地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更好地判断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智慧挑人,则是目标明确、快速了解各组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情况。具体阐述如下。

一是巧用二次作答,提高观课效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管弦乐版音乐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此段旋律在节拍、速度上的特点并做出选择。针对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节拍,教师哼鸣范唱做强弱拍感知,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画拍感知强弱规律,二次作答。

二是善用智慧挑人,厘清音乐要素。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拉德茨基进行曲》全曲,鼓励学生思考作品演奏形式、音乐情绪、曲式结构并进行选择,依次出示问题页面,让学生选择或以“飞信”方式作答。比如,对于演奏形式这一问题,学生的作答正确率为77.5%,有22.5%的学生选择错误,此时笔者利用“智慧挑人”模块在作答正确的组员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给出说明。这名学生指出:听到有小提琴,它属于弦乐,还听到了圆号、长笛等管类乐器的声音,所以选择管弦乐演奏。教师这样精准教学的同时,也把课堂讲解交给学生,既让学生更好地厘清音乐要素,又锻炼了学生的即时应变能力和胆量。

三是活用页面接收,观摩、回传作品,认清结构难点。在再听赏析环节,笔者重在让学生再次聆听作品A、B主题的同时进行结构分析,为之后的哼哼学学环节作铺垫。首先,运用“页面推送”功能将PPT直接传送到各组学生的iPad上;接着,开启“计时器”,组织小组讨论;之后,学生通过“屏幕批注”方式作答,作答完毕后各小组回传作品;最后,教师通过“页面接收”功能获得学生作品,进行讲解,组织学生观摩,并将观摩页面回传至各小组,小组再次观摩并讨论,借助IRS反馈器进行生生互评,运用统计图出示学生选择,教师进行评价。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作答闭环。通过反复聆听、小组讨论、作品观摩、知识解析、生生互评、师评等环节,学生已对作品结构——复三部曲式及主题旋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后面的哼哼学学作了重要铺垫。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协作能力,又让他们对所学作品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四是妙用HITA微视频,回顾主题旋律。教师运用“随机挑人”功能挑选一名学生哼唱一句作品中熟悉的旋律,之后运用“计分板”进行评价,并出示主题a,边打节拍边用“啦”范唱。学生跟随教师一边打节拍,一边用“啦”范唱主题a。之后,教师用HITA微视频记录学生演唱的过程并上传,回放重温学生演唱过程,发现他们演唱时存在的问题。

在音乐教学中适度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会发现,它不仅可以优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还能引领学生更好地融入音乐世界。这是传统音乐欣赏课无法比拟的。

三、依托信息技术,课后延学,享受音乐世界

任何的艺术创造都源于实践,初中音乐课也应关注课后延学,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引领学生享受音乐世界。新课结束后,不论是在校园还是下一次的音乐课上,课后延学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但若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展示音乐,教师根据不同平台种类设置音乐比赛项目,情况则会不同。

比如,时下比较流行的全民K歌、唱吧等App,可以为学生提供歌唱展示平台。教师亦可借助这类信息技术软件组织“校园十佳K歌王”,让学生同歌竞技:每学期选择一首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材歌曲组织歌唱比赛,让同年级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利用放学或周末时间在软件上录制歌曲。所有参赛的学生,无论是否获奖,都可在期末总评分上获得参与加分的奖励。未参赛的学生,也可进入该软件观摩和评分。得分最高的前十名学生,荣获“校园十佳K歌王”的称号。对学校和教师来说,这类比赛的最大优势是易于举办,对学生来说则是比较便捷,只要拥有智能手机、台式电脑或平板电脑即可下载App参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演唱歌曲,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加深了他们对教材歌曲的熟悉度。但是这种比赛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很难像真实的舞台表演一样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反应能力。所以,教师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还要平衡好舞台表演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度,在课堂演唱或欣赏时加强声势训练,让学生领会随乐而动、融入音乐的重要性,力求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素质的提升。

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含的领域非常广泛。除了歌唱外,器乐演奏、音乐剧表演等都是学生课后延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为每班学生申请抖音视频账号,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定期更新关于音乐的小视频,唱的、跳的、演奏的、表演的都可以。学生也可在课后和同学或家人合作,凡有优秀作品诞生,都可展演,获得加分。这样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将初中音乐课堂上无法及时完成的内容延伸到课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知。

教师还可在各班申请的视频账号上建立音乐课堂专属网络资源库,上传与所学音乐作品有关的优秀视频供学生观看。比如,教学“国乐飘香”单元时,其教学内容是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比赏析后,很难再有时间拓展研学。于是,笔者将一段约14分钟的视频分享到视頻账号上,内容是17岁女孩陈妙依在海外用二胡演奏,供学生课后认识一种全新的民族乐器二胡。也有学生会说:“老师,那个拉二胡的女孩子怎么这么厉害!”“原来二胡还可以这么拉!”“她讲的二胡内容太好了。”笔者还会跟学生一起聊聊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世家——陈氏二胡第三代传人的故事,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任何乐器,只要学得精,都可以演奏出天籁。如此,教师平衡好信息技术运用的“度”,进行课后延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享受音乐世界。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应该是辅助和赋能教学的,教师要从音乐学科特点出发,合理利用,在适时、适度的基础上,不断将其融入音乐课前、课中、课后,构建“三环”智慧课堂,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助力。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齐贤中学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三环信息技术音乐
三环填数
银三环(千里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三环陶瓷小镇
趣填三环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