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2023-07-17陈禹彤
陈禹彤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一百年前,面对生命垂危的父亲,狄兰·托马斯如是说。一百年后,再次读到这句诗的我仍感到心灵上的震颤。如果是死亡将人们从肆虐的瘟疫和纷飞的战火中解脱出来,令一张张憔悴不堪的容颜永远安息在无边的“良夜”之中,那么,此刻的我们又在走进哪一个“良夜”?
从衣衫褴褛到西装革履,从粗茶淡饭到山珍海味,当我们不再被贫穷和战争所驱策,许多人却深陷于享乐主义的泥沼之中,于是,有人一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于是,有人学会了颓废、妥协与放弃。有人身处“伊甸园”中,试图粉饰太平,却从未发现,在看似甘甜诱人的果实之下,是毒蛇火红的信子在悄然吞吐。也许,这便是“良夜”本身吧?
然而,“我命由我不由天”,日夜潮起潮落,岁月云卷云舒,谁说我们不可以是我们自己的桨、自己的船、自己的帆?随着《人世间》《孤勇者》等歌曲的大火,作词人唐恬也慢慢走进了大家的视线。罹患癌症的她在经历33次放疗之后,曾一度失去味觉与嗅觉。但是,她并未因此而自暴自弃,于“躺平”中蹉跎一生,而是在见证了“命运的站台,悲欢离合”后依然选择与绝望对峙,与病魔抗争。即便穿着“褴褛的披风”,也要“带着光驯服每一头怪兽”;纵使“巨浪已淹没了来路”,也要在微茫中引颈高歌:“我们拒绝走入夜晚。”
“人的本能是胆怯,但人的本质是不甘心。”唯有用自强之心淬炼出利剑,方可刺破“躺平”之风堆积而成的阴霾。我不知道五年磨一剑、“刮腻子”刮成世界冠军的马宏达和半岁失聪却蹀躞万里、异地求学的江梦南哪一个更值得钦佩,我也不知道,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却三获冬奥滑雪冠军的肖恩·怀特与从战火中走出的“金球先生”莫德里奇哪一位更值得赞美。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正因为他们拒絕躺平、自强不息,才能得到生命馈赠的厚礼。是的,与其顺从于命运的安排,不如“在日暮时尽情燃烧咆哮”,即使只剩最后一束火焰,也必将熊熊燃至白昼终章。
不过,也有人将“躺平”理解为“不消费主义”,是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或不追求功利化上进,但在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诚然,“躺平”可以是幕间休息,但大幕迟早要拉开。如果一个人只躺平在地,甘做没有目标的“咸鱼”,十八岁的身体,却在过着八十岁的生活,那也只好在八十岁时,再追悔十八岁的颓废。同样,自强奋发也并不意味着一味“内卷”,而是于纷繁现世之中,留一方净土播种理想,然后为之不懈奋斗,直至收获一片金黄麦田。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身为新一代的青少年,顺从苟安不是良法,躺平颓废亦非正道。唯愿我们都能像狄兰·托马斯诗中所写的那样——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指导教师:胡高清 / 编辑:关晓星)
评点
文章最大的亮点是“小众”且“精准”。
题目“小众”。目前比较流行的好标题大多是对偶结构。比如关于“躺平”的话题,大多是“摒弃躺平,奋斗不息”“拒绝‘躺平,重燃人生”“摒弃躺平文化,方得美好人生”等等。而文章这个题目一针见血且富有诗意。
引用小众。从开篇和结尾的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到作词人唐恬的歌词,从宋代吕祖谦的名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到《奇葩说》里的一段话“人的本能是胆怯,但人的本质是不甘心”,都是高中生很少使用的名言,可以迅速点亮读者的眼睛。
结尾小众。结尾没有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发一些空洞的呼唤和展望,而是借用狄兰·托马斯的诗歌,既别有韵致,也和开篇遥相呼应,回眸一笑百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