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点预测之实践创新(二)
2023-07-17陈晓华
陈晓华
“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板块中“实践创新”之二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有如下内涵: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从宏观的角度看,在所有的考场命题和人生命题中,“问题解决”的能力都不可或缺。因此,相对于其他核心素养而言,“问题解决”应该涉及所有关于人生思考的作文题,但仍然将“问题解决”作为一个重要核心素养单列出来,是为了响应时代呼唤,回归教育本质。
唐江澎提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问题解决者”的提法督促青年人走出狭小的考场,立足时代,思考更宏大的命题:在风起云涌、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下,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通往何处?青年如何应对时代难题,担当起建设国家与民族未来的大任?……
近几年涉及“问题解决”的高考作文题有:
2022新高考Ⅱ卷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征文稿。此文题通过不同行业有为者的从业方法谈,引导学生发现择业问题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思考合理择业、创造未来的方法。
2021北京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引导考生探寻时代与个人的关系。考生需立足自己身处的时代,以家国天下的胸襟怀抱,展现自己回应时代呼唤、开创美好人生的激情。
2020上海卷提出“人们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的问题,这一问题给定情境和具体条件,学生必须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突出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价值,方能解答这一问题。
2018全国Ⅱ卷“根据弹痕分布加强战机防护”的讨论,涉及了“幸存者偏差”的命题,引导考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深入全面地分析材料,从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难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攻克什么问题。——习近平
材料二:有些风浪,难免艰险,唯有直面才能扬帆远航;有些抵达,难免迂回,历经波折终会停泊靠岸。——孟晚舟
材料三:这么多年来,我总结了一条经验,解决棘手问题的最上乘方法是:静观其变,顺水推舟。——莫言
面临人生难题时,青年人应该有怎样的态度与方法 ? 直面、迂回和静观,我们该如何权衡和取舍?请结合以上材料,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指导
三则材料聚焦于解决难题的“态度和方法”,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运用“直面、迂回、静观”的不同态度和方法解决难题。
材料一将“直面”归入“态度”范畴,同时提出“不同的问题应该用不同的解决方法”这一命题。
材料二将“直面”与“迂回”并列。综合此则材料和“迂回”本身的含义可以有两种解读:一为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其锋芒,以侧面、逆向等方式解决问题;二为解决问题的态度,道路漫长,时有坎坷,但有信心,有决心,终能抵达。
材料三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方法——“静观”,“静观”可以理解为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同时也可反弹琵琶,对这一方法进行批驳,此时可将其理解为相时而动,与世浮沉。
引导语中的“权衡和取舍”没有明确要求“只选其一”,因此可以进行自由的组合。可以正面评价三者,分别从态度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关系的阐释;可以有褒有贬,比如批驳“静观”实则为逃避主义、机会主义,肯定“直面”和“迂回”的价值;可以建立不同的逻辑链条,比如“直面”是态度,是解决难题的基础,“迂回”“静观”是方法;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个关键词,重点展开,但没有多维思考,有可能缺乏层次和深度……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有如下立意:直面困难,静观以待,迂回以至;勇智静并举,方可破难题;以迂回之智,助直面之勇;学会静观,方可直面与迂回;以直面的勇气开路,以迂回的智慧与静观的耐心前行……
评分等级
一类文:审题精准,能权衡三个中心词的价值并做出合理选择和组织,能全面看待“直面、迂回和静观”的关系,逻辑性强;或能深入解读三者的内涵,并能对其中一两个概念进行辨析,凸显论证的全面性、辩证性。结构或严谨或精巧,见解深刻,表达精彩,言简义丰。48~ 60分。
二类文:能较好地分析“直面、迂回和静观”中三者或二者的关系,但关系的阐释不够深刻,缺乏辩证思考,只是泛泛而谈。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但整体无亮点。36 ~ 47分。
三类文:能围绕“直面、迂回和静观”行文,但简单阐释概念,罗列现象,割裂三者,没有探究关系;或只谈及一个方面,内容单一,缺乏层次感。24 ~ 35分。
四类文:完全不涉及“解决难题的方法与态度”或“直面、迂回和静观”,选取材料中某个孤立的词语展开分析,偏离题意。0 ~ 23分。
适用素材
1. 中国工程院院士、燃料电池专家衣宝廉,1962年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为郭燮贤院士门下的一名研究生,学习催化化学。
衣宝廉没想到,郭院士一来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他把衣宝廉叫到办公室,推给他一本纯英文书籍《过渡状态理论》,讓衣宝廉一个月写一篇读书心得。衣宝廉蒙了,当时他学的是俄语。他说,我学俄语,英语不行。郭院士说,我不管你学英语俄语,你一个月不行就俩月,俩月不行就仨月,一定要给我写一篇读书心得。衣宝廉从这时开始,在英语方面“连滚带爬”,每天一两点钟睡觉,凭着一本字典把书啃完了。也正因为这篇心得,让郭院士对衣宝廉刮目相看。
简评:因为勇于面对,富有韧性,衣宝廉才能激发出潜在的力量,衣宝廉啃英语书籍的过程完美诠释了“直面”的内涵和意义。
2. 作家艾芜曾在其散文《新春的歌》中写道:“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在这条坎坷不平、充满荆棘的路上。”这短短几句话也在若干年后成为其碑文,浓缩着他走过的八十余载岁月。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艾芜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大胆采用南行漂泊的生活素材,以其异于当时“革命加恋爱”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的纪实风格和白描手法,先后写出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生活实感和浓郁地方色彩的作品,为革命文学开拓了新的领域。
此后,艾芜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被国民党反动派关入狱中后,他写了反映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咆哮的许家屯》;抗日战争中,他写了歌颂当地驻军誓死抵抗日寇侵略的爱国精神和大无畏英雄气概的《八百勇士》;解放战争前夕,他写了揭露各种社会弊端并指出人民谋求解放的光明前景的《故乡》。
简评:艾芜的文学创作是他直面现实,解决社会问题的尝试,这种尝试使他的人生充满勇气和激情。
3.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船舶动力与电气专家马伟明研制的舰船发供电系统、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
10多年前,国外的技术路线是中压交流。经过反复研判,马伟明提出了中压直流技术路线,但国家顶尖专家经过三次研讨,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否定声:“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没有选择这条路线。凭我国现有的条件,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跟着做?”马伟明经过深入分析,毅然决定继续坚持往前走。
经过10年攻关,马伟明硬是把这一世界公认的重大核心技术难题成功地解决了。世界同行这才反应过来,明确宣布:转向,搞中压直流系统。此时,马伟明已经在这个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的跨越发展,使我国全电化舰船技术一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简评:马伟明富有先见的研判来源于他的技术实力和对科学未来发展的精准预测。这则素材适用于“静观”这一角度。
4. 生长于东北的张译,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播音员,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梦想没能实现,却阴差阳错与话剧结缘。他形象普通,团里的老导演喝高了拉着他说:“你将来可怎么办啊!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没有表演机会,他就在台下学习场记、道具、打光,同时自己学习写剧本、配音。他还去剧组自荐,给剧组递名片就递了五年。2006年,张译听说《士兵突击》要开拍,他非常兴奋。因为他曾在话剧团给《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做过三年的场记,对剧本非常熟悉,且对主角的内心情感理解得十分透彻。怀着希望,他给导演康洪雷写了一封3000字的请愿书,他希望导演能考虑自己出演许三多这个角色。但最终,他只得到“史班长”这个角色,但他凭借“史今退伍”这一场戏,换来了大家的认可,最终迎来了自己演艺事业的巅峰。
简评:张译实现梦想的道路回曲折,在迂回中,他培养了多种能力,锻造了坚韧的品格,最终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5. 我国的医学科普工作仍然存在很大问题,公众健康意识不强,健康知识有欠缺,而且医学的专业性强,有的知识公众难以真正理解。医学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有一批青年医生根据时代特征,顺势而为,用新形式、新平台解决老问题。
孙轶飞算得上“斜杠青年”,他既是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的副教授、从业十多年的外科主治医师,又是一位网络红人。他创作了众多“10万 +”医学科普帖,他能从流行歌曲谈到医学史,通过电影聊医学家,将微信聊天表情与患病面容一一对应,把自己做新型胃镜的体验和使用先进 CT 的经历打造成“爆梗”,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简评:孙轶飞教师、医生、网络红人的多重身份体现了他多角度解决问题的努力。这一素材可用于论证“静观”或“迂回”。动静相宜,进退自若
吴梓敬
当困难挥出势大力沉的一拳,太极说,要以静制动,借力打力;降龙十八掌说,要正面出掌,以强应强;凌波微步說,要以退为进,出奇制胜。但我以为,唯有三种秘籍兼修贯通,方能在困难中倚天屠龙,笑傲江湖。
以静制动,学会静观,是应对困难的基础。司马相如语,知者避危于无形。这无形之避,正是静观。静观不是弃守,而是一种审视天下的气度与胸襟。太极剑正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静观,一步步洞观破绽,最终一招制胜。马伟明面对船舶技术落后的难题时,正是凭其对科学发展的静观,选定了中压直流路线,一举完成了跨时代的超越。用冷静的目光审视困难以深刻了解其本质,看似无为,实则处处暗藏锋芒。
而直面是刚,是静观认知后的勇敢实践。直面需要降龙十八掌至刚至猛的勇气,需要不惧强力、逆势硬拼的决绝。但真正的直面绝不是无谓的冒进与鲁莽,而是静观形势后的清醒与智慧。这正是七伤拳与降龙十八掌的区别。一样威力无穷,七伤拳一味求猛却伤及自身,降龙十八掌却在正面对抗中最大限度减少自身损害。回望往昔,历史上多少铺天盖地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没有纲领指引方向,只是逞一时之勇,最终的结局都是草草覆灭;而共产党人却在静观中看清了“持久战”的必要性,不屈不挠而又冷静清醒地进行抗争,终成燎原之势。此二者所差并非勇气,而是静观带来的对困难本质的深刻认知。
然而只是奔突进攻往往也难以解决难题,学会迂回,才能避其锋锐攻其要害。“凌波微步”可以避开正面围堵,在困难暂时无法解决时适时退让,保有生力的同时出奇制胜。无论是刘备从青梅煮酒的退让到赤壁的发力,还是“敌进我退,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抑或是棋盘中舍子避让以拓局面的精妙一手,都蕴含着迂回的哲理。迂回,才能在挫折中恢复实力,并继续前行。它与直面攻守一体,奇正结合。
而在一次次的直面与迂回中,我们又能习得静观所需的眼光与心境,这是静观的涵养源头。静观、直面与迂回,正是有了这样的格局与生命态度,我们才能在面对高崖险岭时进退自若。
里尔克曾言:“艰难的生活永无止境,但因此生长也无止境。”在与人生难题的对峙与抗争中,我们终将挥散迷烟,见山长水阔,星河璀璨。
评点 :“应对人生困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让老话题的论述翻出新意、开掘深意,文章做了几个尝试。首先,选取了金庸小说中的几种武学作为比喻和对比的素材,既能使“静观”“直面”“迂回”的内涵阐释形象化,又增添趣味,抓人眼球。其次,在主体段落的论证方法上颇有讲究,力避雷同:论“静观”,引证与点例结合以丰富表达;论“直面”,用对比论证突出观点;论“迂回”,用不同领域的事例组成排例增强气势。另外,文章讲求论证的思辨性,对“直面”做了辩证分析;注重关系的阐释,对三个中心词关系的阐释全面深刻。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