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维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23-07-17李联涛孟卫锋史永杰
李联涛 孟卫锋 史永杰
[摘 要] 以飞机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基础,针对飞机维修专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采取校企合作的手段培养政治可靠,掌握飞机维修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践技能,从事飞行器及其配套产品的装配、生产、检测与调试、维护以及修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航空器适航;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8-0085-04
“十四五”以来,浙江持续深化与中国商飞、中国航发、航空工业、波音公司等战略合作,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在优势企业培育、高能级平台打造、大院名校招引、应用服务拓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浙江省航空航天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航空类人才需求量大增,人才培养迫在眉睫。为应对社会和经济变革对航空人才的需求,我省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响应、探索飞机维修类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满足浙江航空航天类技能型人才需求。
飞机维修专业是面向航空器設备维修的技能型专业。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弘扬“红船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嘉兴人文精神,具有“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当代民航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民用客机和直升机的生产制造、飞机维修、航空运输(航空公司、物流园和空港联运中心)等行业,从事飞机装配、检测与调试、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维护、修理及维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产教融合是指一些高等学校根据其院校设置的专业,大力开办与专业相关的产业,让教学与产业相结合,教学支持产业人才培养、产业支持教学改革,在专业领域和技术应用方面互相借鉴,力争将专业学校打造成人才培养、产业进步融为一体的服务型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相互融合的办学模式。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改革的新愿景[1]。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方案》还指出:职业院校应当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合作。该方案提出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必须开展实质性的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求。
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形成了一些相当成熟的产教融合运行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法国的学徒制、英国的“三明治”、美国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等,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与市场应用贯穿、渗透,实践教学取得了极大的成功[3-4]。
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的关注度不断增加。郭湘宇[5]以产业学院为载体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双主体、深融合”的产业学院育人新模式。刘建朝等人[6]在深入分析产教融合内涵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内容的基础上,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类专业为例,系统介绍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下高职专业群发展模式。吴正茂[7]总结了飞机机电设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改革手段和制度保障,说明了实践教学体系良好的运行成效。康迎梅等人[8]针对民航企业重视的质量、适航、安全等文化有欠缺,能力缺乏等问题,提出当代民航职业人才质量适航安全文化理念培养体系与实施路径。
二、飞机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产教融合作为中央、地方政府、各个行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成为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是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9],深化产教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所需和社会共识[10]。
飞机维修类专业主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是学生获得技术技能和企业文化的最主要手段。产教融合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师培训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等要素。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教学体系。然而,由于飞机维修类行业的岗位特殊性和航空安全性,现有的教学体系相对于企业需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实践平台不足,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不到位
学校实训平台和企业实训平台因各自特殊情况都存在着不能满足某些实训教学的情况,另外实训教学体系难以实施到位:一是目前部分高校校内实践教学仅以飞机基本技能培训为主,致使学生不能系统地运用所学技能,即使有少数学校有飞机,但退役飞机往往不在适航状态,无法满足飞机各系统的教学任务。二是校外实践基地存在以生产为主和授权问题,且飞机故障是偶发的,学生实训时发生什么故障才能学习什么故障,飞机安全性极高,可能实训三个月出现的也只是换轮工作,不能按计划学习,再者飞机维修因授权问题,导致学生不能真正上手实践。三是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不到位。飞机维修相对封闭和神秘,导致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即使大学期间教师进行了相对多的讲解,但学生仍缺乏“真实”的学习场景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差异较大
因飞机维修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目前教学过程仅停留在基本技能技术层次,对基本技术之外的有所忽视,现实中航空器制造厂家(航空器制造,包括匹配动力装置、零部件、机载设备)、航空器运行人(航空器适航性管理以及维修要求的规定和维修组织)以及航空器和部件维修单位等单位飞机维修类辅助人员占到近一半,即使一线维修人员也不能只懂技术而忽略其他方面的知识。目前教材均是针对飞机维修类的技术,在生产控制与计划、质量、航材、设备工具等方面几乎没有介绍,导致去航空公司工作的学生需要进行2~3年的认识,影响培训效率。
(三)课程难度较大,无用课时较多
因航空类经典教材较少,特别是高职类专业,部分高校在选取教材时往往以本科教材为主,主要涵盖飞机维修类专业基础理论、发动机结构与原理等内容,但本科教材会增加教学任务,使课程难度增大。高职类飞机维修专业课程应该注重应用和飞机各系统原理讲解,减少航空类基础课程中数学公式推导等课程的讲解,注重系统原理和典型飞机系统部件的讲解。按照高职类飞机维修类专业的教学安排,教师必须按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课时完成基础课程、质量安全、飞机构造基础以及维修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此外,还需面向学生群体讲解航空维修领域的维修新成果与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需明确课程的重难点,科学地分配各节时长,突出飞机维修类课程的侧重点、应用性。目前学校设置课程难度较大,加大了高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对飞机的热爱,因而难以做到精学、精钻。
(四)教育培养目标单一,缺乏对质量安全文化的培养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飞机维修类专业类课程时,重视技术却忽略学生质量安全文化的培养,表现在飞机维修类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理论学习对质量适航安全文化方面的概念讲解较少,有企业经验且理解深刻的教师又无法带理论课程。因质量适航安全文化方面的知识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容易忽视,导致学生认识不够深刻,工作中出现制度执行不严格的情况,易引发人为差错事件,在以后工作中极易出现维修差错。
(五)师资能力结构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飞机维修类专业理论和实践性对教师要求极高,不但需要教师具有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以便指导学生,尽管飞机维修类专业对教师工作年限要求较高,一般都是以五年为准,但因硕士在一线工作经历一般较短,大多具备管理经验,一线维修经历欠缺。在师资培训方面,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行业特殊原因不具备企业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即使引进具有维修经历的教师,因航空业的特殊原因,“双师型”教师在离开民航系统后成长比较困难。
1.因航空营运人授权原因。教师没机会参与飞机监造和新引进飞机的机型培训,不能了解飞机设计及制造过程。
2.局方和厂家下发的适航指令(AD)和服务通告(SB)教师无法获取,无法了解机型有哪些设计或者制造影响飞机安全运行缺陷。
3.最新飞机维修类资料教师因无波音、空客以及商飞等厂家网站查询权限,无法获取最新飞机信息。
4.各航空营运人、各航空器和部件维修单位在维护飞机的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故障和安全问题学校无法获取。
三、飞机维修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飞机维修类专业是保障民航运输的底线,要培养忠于人民的飞机维护人员,飞机维修人才在进入企业后,特别是机场航空公司,政审非常严格,需要对自己和父母进行政审,以便保障维修人员的可靠度,技术是关键,德育是根本,所以飞机维修是一份政治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工作,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因此,飞机维修类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具有“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严谨、科学的专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敬业、奉献的职业操守”的当代民航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航空航天零部組件、民用客机和直升机、无人机等的生产制造、飞机维修、航空运输(航空公司、物流园和空港联运中心)等行业,从事飞行器及其配套产品的生产、装配、检测与调试、维护、修理及维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所以,飞机维修要培养政治上高度可靠、理论基础雄厚、实践能力极强的技能人才。
四、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本项目针对当前我国飞机维修类专业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创新符合飞机维修类专业实际情况的产教融合模式,重点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构建产教融合教学体系。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课程组建设,打造专业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师德高尚的飞机维修专业教学团队。除了校内专职教师,还要邀请社会的能工巧匠、行业精英,两者共同组建团队,共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如与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等航空企业合作,选聘一批一线具有丰富放行资历的维修人员担任兼课教师和实训教师,同时督促新教师通过学习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资格。因民航法规定岗位授权问题,学校教师无法上手实操,但可以采取观摩学习等手段,开通公司学习权限给学校教师进行学习,打造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要求专业教师必须了解飞机维修行业的职业素养,将其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办法之中,培养和塑造“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一丝不苟,耐心专注,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内涵。
(二)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规范化管理机制
依据飞机维修实训环境的要求,按照“虚实结合、学做一体”的原则,以企业岗位要求培养在校学生的职业素养。仿照航空公司机库布置警示宣传语、各种地面标线、工具设备以及航材布局,引入航空维修企业的环境与氛围,从细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学校感受到企业文化熏陶。按照“6S”管理的要求,从学生着装、工牌携带、工具航材废料摆放、工作场地清洁等方面,以及工作中的“三个到位”共同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安全理念。
校内仿真机库是为学生提供实操训练和业余活动的场地,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锻炼动手能力为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理论技能的理解,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商飞大飞机杯等都是受学生欢迎的竞赛。通过校企合作共编教材,航空公司所需技能将和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技术无缝对接,以便保证教材内容的合理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围绕典型系统维修程序、贴近职业岗位需求,融入民航维修理念,形成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编制典型维修项目工卡,将评分表、评分细则明确列出,以便学生对照评分表反思自己的工作流程完成实习报告、最终产品。
(三)制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调研华夏飞机维修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圆通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了解企业对飞机维修人才的需求。要培养与航空维修产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就需要将航空维修产业人才需求嵌入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共同制定岗位指向明确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增强岗位胜任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社会契合度,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设计专业课程配置和实验实践内容,构建飞机零部件拆装与测试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支撑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建立面向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学生既要学习工科各种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学习飞机各种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还要掌握航空英语以及人为因素质量适航等相关知识,同时需要掌握维修所学的各种职业技能。涉及的知识繁杂,因此要根据专业属性对课程体系进行分类梳理,通过对飞机维修岗位所需技能知识的分析,构建以“通识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递进型课程体系。
第一,根据航空职业的素质要求将飞机维修的基本素养:航空报国、爱国情怀、爱岗敬业、质量意识、安全理念、底线思维、责任担当、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进而确定本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红船精神、劳动教育、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国家安全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基础等。
第二,对航空维修岗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所需的基础能力:学生首先应掌握工科基础课程,如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基础、航空工程材料以及工程制图等。其次学生要掌握民航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飞机发动机原理与构造等专业理论课程。又因航空维修一切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航空法规和人为因素必不可少。最后学生应掌握常用维修设备和工具的使用、能根据飞机典型的故障描述正确查阅飞机维修手册,读懂飞机装配图以及系统线路图。通过对典型工卡的查阅获得的拆装工卡,使学生能正确依据工卡拆装飞机。最终得出技能课程包括:金工实训、飞机铆接及机体修理、飞机维护、航空紧固件及保险、航空标准线路施工等课程。通过这一系列的航空课程培养学生航空维修岗位所具备的基本能力。
(五)重视顶岗实习环节,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因飞机维修行业的特殊性,干各种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授权,以至于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除了观摩无法进行相关操作,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企业并不愿接受学徒,致使以学校的工学任务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无法适用于航空维修专业。基于航空企业的特殊原因,我们以校内技能实习为主,辅助以校外认识实习,使参与实习的学生在定检技术员、航线技术员、飞机勤务员等基础岗位上进行轮岗学习,熟悉各岗位的精益求精工作作风,认识到各一线维修岗位的职责,在课本学习的理论基础上通过实物了解飞机各系统的结构并加深原理的理解,同时掌握各种工具、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了解各种制度规章的必要性。通过校内实习,完成飛机基本技能实训、飞机各系统的拆装等实习内容,了解飞机的基本结构,重点开发工单制定、现场管理等工作内容。在顶岗实习期间,安排至航空制造企业进行实习,在此期间可以掌握企业文化,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如铆接、标准线路施工等,每名学生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同时聘请航空航天企业及行业专家定期讲座,以便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师资互补,参与商飞嘉兴分公司的ARJ21、C919等机型课程建设。
五、结束语
对于飞机维修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秉承以质量安全意识为前提、以技术为依托的培养模式。本文在飞机维修类专业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飞机维修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从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协同育人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方案、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机务作风养成五方面进行了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单文周.新时代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探微[J].职业技术,2021,20(4):12-17.
[2]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01-24)[2019-02-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3]梁海峰.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100-103.
[4]鲁春阳,文枫,解丽丹,等.国外高校产教融合的经验与启示[J].教书育人,2018(21):86-87.
[5]郭湘宇,周海燕,廖海.产教融合视角下“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8):62-65.
[6]刘建超,曾友州,胡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下高职专业群发展模式探析[J].管理方略,2021(9):42-45.
[7]吴正茂,李思海,吴勇,等.飞机维修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0-43.
[8]康迎梅.当代民航职业人才质量适航安全文化理念培养体系与实施路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21(3):102-104.
[9]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EB/OL].(2017-12-19)[2020-11-10].http://www.gov.cn/zhengce/2017-12/19/content5248610.htm.
[10]江春华.深化产教融合:理论依据、实践基础与实现机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1):6-1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