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7-17徐鑫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8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技能

徐鑫森

[摘           要]  培养“工匠型”技能人才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从传统的以技能培养为核心转向以综合素养提升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工匠型”;技能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8-0081-0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传统的制造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升级与转型,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制造业。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正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也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力推进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培养体系建设,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传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第一,“互联网+”时代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第二,“互联网+”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其次,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应与学校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再次,从社会层面来看,应创新社会评价体系,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氛围。最后,从个人层面来看,应注重个人素养和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通过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等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工匠精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是指在生产领域中对某一产品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工匠精神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孕育出来的具有中华特色的精神。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为儒家思想中的“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等理念。儒家思想中的“经世致用”,强调实践在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自强不息”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探索进取,追求卓越,坚韧不拔,永不言败。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工匠精神。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1]。

(一)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中国古代有很多工匠,如鲁班、李冰、黄道婆等,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中培育一批又一批“工匠型”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就失去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拥有“工匠精神”才能赢得市场和消费者。例如我国很多传统老字号企业,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理念,无论何时都以顾客为中心,对产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精神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任感和良好印象。所以说工匠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二)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石

工匠精神是在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随着我国现代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进步,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积累和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工匠精神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它不仅对我国职业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也具有借鉴意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都需要大量技能人才支撑社会发展。从长远来看,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互联网+”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契机。因此,职业院校要想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只有培育每个学生的工匠精神,才能保证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三)工匠精神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在追求卓越中体现出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工匠精神注重对产品精雕细琢,在实践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工匠精神不仅对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巨大作用,而且还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工匠精神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生产技术精华,是中国人民劳动成果的结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工匠精神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三、“互联网+”背景下“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互联网+职业教育”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地方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学生、教师、企业、政府、行业等多元主体协同的创新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表现在:首先,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其次,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再次,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最后,建立“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2]。

(一)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必须整合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元主体,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中,加强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素养教育,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完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加强“工匠型”技能人才的核心素养教育,通过对学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

(二)以专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工作过程系统化。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应具备一定的工程意识,将工程意识贯穿于教学和实践的全过程。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学校要强化实践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加强产学合作,增加企业对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同时,还可以引进企业生产设备、工艺等相关信息和先进技术。最后,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一,在课程设置上要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壁垒,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第二,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第三,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式,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学习社区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首先,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双元制人才培养体系。其次,要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挂职锻炼。最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三)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双师型”要求,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要构建一支专业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引导学生[3]。同时,学校也应该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通过实际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构建一支由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既能与企业专家沟通交流,又能发挥自身优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引导作用,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同时,兼职教师队伍的组建也可以满足学生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另外,要建立“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完善“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通过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四、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要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企业和社会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应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根据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改革和优化。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讲解、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其次,要注意课程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要通过职业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最后,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方式,其可以使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形成一個有机整体。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和岗位任务;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参与企业工作任务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且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校企共同发展、互惠共赢[4]。

(一)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其次,要结合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具体课程中。比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目标中;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中;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此外,还要注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创新教学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越来越强。因此,要运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此外,还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二)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种包含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系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和技能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课程体系也应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更新。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才能使学生成为工匠型人才。为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课程。其次,要建设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最后,要建设网络在线实训平台。通过网络实训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在线考试、在线评价等服务,建立健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引进、兼职等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5]。最后,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兼职教师或企业导师。同时,要制定教师聘用和考核制度,规范教师管理制度,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四)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的“工匠型”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互联网+”背景下,要建立以职业能力和素质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学生“互联网+”平台上提交的作业、作品、测试等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整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职业能力和素质标准。另外,要完善配套制度和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工匠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资金、政策、法律等方面对职业教育提供支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平台,并不斷完善网络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确保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

五、结束语

在“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是培养新时代所需“工匠型”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趋势。基于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改革,并将“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平台,将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让职业教育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陈尹刚.产教融合视域下建设类高职“卓越工匠”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115-116.

[2]乔江艳,赵丽曼.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现实困境和培育路径[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19-23.

[3]程丽丽.“互联网+教育”打造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新途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4):32-33.

[4]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逻辑内涵、形成机制及发展路径[J].职教论坛,2016(1):5-11.

[5]陈金红.深化校企合作发展助力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15):143-145.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