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斋馆别号印暨拓本题跋的意义

2023-07-17宗霞

中国书法 2023年2期
关键词:拓片题跋金石

宗霞

由文化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国国家画院共同主办的『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在国内外学者与艺术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共展出了二百四十余件精美的印屏及金石题跋书法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展览本是『亚洲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周』的项目之一,因此其策展出发点乃是一种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与地域艺術内涵的挖掘与呈现。毋庸讳言,此次展览必然要有接轨国际文化以及输出自身优秀文化的双重特征。

探索金石书法的跨文化交流。长期以来,以中国传统金石、书法和篆刻艺术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在文化观念、媒材样式、审美趣味、创作手法以及传播与评价等方面,与近代以来『西方主流艺术』一直存在很大的分歧。如何在全球化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完成金石书法艺术的现代转型,正是近几十年来学者和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在转型探索当中,最为困难和紧迫的问题在于为跨文化对话寻求『交集』,并以此交集为据点,将对话逐步导向深入。

书法篆刻艺术筑基于古老而相对独立的汉字体系,又当从何种角度寻求这种跨文化的交集呢?『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对此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尝试。

其一,此次策展兼具开放性和务实性。在征稿对象与传播目标方面,展览主要针对亚洲尤其是广义汉语文化圈的东亚国家,而并未一味激进地寻求西方艺术界的理解认同。这是基于日韩等国具有部分相通文化传统这一基本事实条件作出的正确策略。

其二,注重接轨的宽容受度与输出的高品质性。

首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视觉文化(V i s u a lculture)』成为代替传统的美术(Art)概念,强调以文化学为主要内容介入视觉材料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大大开拓了人文学科的研究视野,并构成了当下学术界研究美术的新动向。在此语境下,中国古代的金石材料及其生成的拓片也就顺势成为一种视觉文化的考察对象而非纯然的美术。这一转向使得通过视觉传达其内涵与形式的金石拓片、书法篆刻具有某种更为开放的文化学意义,也方便域外研究者更为顺利地摆脱由金石书法所长期保有中华民族艺术审美惯性内涵所致的跨文化理解困境,从而将之纳入一个更加宽容的讨论范围之内。此次展览采用金石拓片及题跋并置的形式,与视觉文化研究在范式和旨趣方面是比较契合的,二者完全可以形成研究交集,从而具有接轨的宽容受度。其次,展览中对金石题跋书法的视觉形式探索,很容易成为跨文化交流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再次,在输出的高品质性上,无论是斋馆别号鉴藏印的刻制与印屏设计,还是金石题跋书法的内在艺术气息表露与视觉形式组构,都是精益求精,既充分展示了当代印人与书家学者把握书法篆刻的深厚底蕴,也鲜明体现出新时期图像景观社会中艺术家们对传统技艺的新锐探索创新精神。

探索金石书法之学的现代性。大展中金石题跋书法作品从实践操作层面回应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问题,其操作路径可概括为三点:借助书法题跋形式外显学术思想;运用新古典手法丰富作品形式内涵;呈现书法古今脉络以凸显当代美学新义。以下三段将分而述之。

关于书法题跋形式外显学术思想的尝试。在古代中国书法品评传统中,气韵说与神采论决定了古代书家追求以自然和心性本体相交融的写意观念。在此写意观念下,主体的性情、志趣、心境、功夫、学养等内在要素以一种『气本论』的方式内在地决定创作品质,前四种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对书写者的下笔状态形成直接影响,但学养则须有机地转化为前四要素方能作用于书写,才能以书卷气的审美体验呈现于鉴赏过程。事实上,学养要素的内在转换极为困难,也充满偶然性,且鉴赏者也相对难以捕捉,我们很难断定某位渊博学者如郭沫若的书法,就一定比专门书家如林散之更富书卷气,但金石题跋书法样式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调动书写者的学养体验并使之外显化。乾嘉学者翁方纲曾言:『客曰:「然则考金石者岂其专为书法欤?曰:「不为书法而考金石,此欺人者也……即以篆变隶、隶变楷以来,上下正变之概,岂易罄陈,而可忽视之乎?正惟力穷书法原委,而时或他有所证,则愈见金石文之裨益匪浅也。」』[1]这就显示金石题跋者往往易于将文字学与经史之学充分体现于金石书法的题跋研究之中。一方面,题跋者借助学术话语调动了鉴赏者的关于学养之美的期待视野;另一方面也促使题跋书写者必须以『文心』付诸书写,特别是在某些粗犷古朴的古文字拓片纸上,题跋书写的用笔体验与布白经营往往会主动寻求一种很文气的面貌以求与原拓产生对比或照应关系。

新古典手法的形式运用。提取部分古典要素以修饰画面氛围常常见于很多摹古功力深厚的书家创作之中。常见的手法有纸色做旧、收藏印排比、尺牍样式追摹三类。而此次金石题跋书法展作品,则无疑将所有手法运用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多次多段落题跋形成的形式意味,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形式追求。这些段落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段落之间宾主开合、疏密聚散;题跋与拓片组构或随形布势,或秩序井然;书体选择上或篆或隶,或正或草。在众多钤印的点缀呼应下,题跋作品既显浑整又具生动穿插之妙。其次,在呈现多变章法的同时,很多金石题跋书法还追求鲜明的现代装帧设计效果。在配色方面,作品多用浅仿古色系调和题跋书法、金石拓片以及印章等要素的朱色及墨色,为作品整体营造出一种古雅而富有韵律感的色彩氛围。尤其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个别作品还出现了将古代镜铭、钱币、兵器、瓦当陶文、碑刻文字、画像砖石图案等诸多拓片作有机拼贴,甚至有直接于六朝砖铭钟形残片上补绘僧面者,以追求鲜明而颇有现代感的艺术形式风格。

呈现书法古今脉络,凸显当代美学新义。从审美范畴角度看,中国在唐代即出现了以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为代表的审美范畴划分。这些审美范畴是对特定历史时空中文化审美心理的高度概括,其本身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丰富和补充,内涵早已超越了单纯感官意义上的『美』。理论上,时代艺术的发展应与这些审美范畴相匹配,这意味着当代书法篆刻艺术在美学内涵上应是丰富多变而敏感细腻的。魏广君曾基于《二十四诗品》,将当代篆刻审美类型概括为『隐喻原型的古雅之美』『错金镂彩的雕琢之美』『移情震荡的发抒之美』『奥赜寓言的抽象之美』[2],其美学向度同样也可含摄三代秦汉至明清近现代金石书法的创作与品评。本次金石题跋书法展中所涉及的金石作品时代,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次及先秦三代春秋战国、次及秦汉六朝直至隋唐;带有文字的拓片也从先秦篆籀到秦汉篆隶、六朝隋唐的楷书,其间各种书体的过渡形态纷至沓来,且既有先秦鼎彝钱币等正式字体,也有残砖断碑的民间字体,几乎为我们呈现出了一部鲜活生动的文字字体变迁史。

从文人艺术到艺术人文的转变。此次策展命名『文以载道』,意以金石书法篆刻之『文』,寓天人性命社会之『道』。所谓『文』,大篆写法为先民纹身之象形,这一原初之义揭示了『文』的价值初衷:文者,纹于人身以通天地神灵是也,降而为文字、为文章、为书、为画、为饰,要皆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古训为旨归。中国古代的『艺术』概念内涵极广,关乎以天文术数与性命方技为核心的一切技术事务。

[3]这貌似与今天艺术所指有所不同,但古今艺术所指向的人性价值与生命关怀这一宏旨则从未发生改变,所改变的只是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当代书画篆刻这类传统艺术的核心命题理应是:与时俱进地在新环境与新形势下寻求其人文价值关怀。优秀策展主题的确立是艺术实践者从事创作的灵魂导向。此次大展站在博古通今的高維度,为当代艺术策展主题作出了良好的示范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结合当今的艺术实践,展览策划应提升艺术家的哲学、史学与文艺学的全面修养以达到综合实现人文关怀的目标。人文关怀应是一切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中国古人即有『道不远人』的基本立场。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道』的内涵被近代西方所主导的学科划分观念割裂支离,单学科的深入探究往往使学者忘却初衷。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学科分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使很多学者尤为怀念往昔时代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哲人学者,跨学科的复合研究由此渐成潮流。中国艺术注重『道成而上』,这个『道』显然不应是支离的,而是完整直证的。『道』以哲思为其高级表现形态,以伦理为其重要表现方式,以历史为其反思判断依据,以文艺为其关怀教化途径。因此,当代策展必须充分意识到,所谓艺术,在今天已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状态,而应被视为人文之学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在这方面,『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为新时期的人文价值传播作出意义深远的尝试。例如,斋馆别号鉴藏印是中国古代收藏文化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鉴藏家往往将自己的志趣和理想概括为隽永凝练的语词作为自己的斋号,用篆刻的形式钤盖于古籍名画和金石拓片上,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迹,这是集学识、审美以及道德等诸多修养为一体的艺术表征。展览中出现的大量斋馆别号鉴藏印,不仅延续了这一综合性传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古人所持的不无狭隘的雅玩观,呈现出更为宽广深厚的视觉历史文化特质。

其次,艺术创作、展览、传播与鉴赏的一系列过程,都应对当代大多数人的内在生存状态加以揭示并进行某种调适,进而充分实现艺术的人文价值。此次策展,无论是篆刻作品还是金石拓片题跋作品,都充分尊重了艺术家们的独立创新思考。因此,尽管在样式上进行统一,但艺术家的刀法、篆法、笔法、章法以及风格面貌上都各有千秋,这就意味着将鉴赏与领悟的权力交还给了读者。与广大的受众相比,创造艺术文本的艺术家毕竟是少数,只有这些广大的读者,才是当今生存状态的体验主体。从根本上说,此次展览并非众多艺术家的竞技场,而更像一场心灵洽谈会,迷失者从中寻求指引,躁勇者从中汲取沉静,怠惰者从中生起奋发,浮华者从中感受朴厚。

注释:

[1](清)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六·自题考订金石图后[M].清光绪三年刻本.

[2]魏广君.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刀法新境和谱系架构作[J].中国书法,2022(1).

[3]关于中国古代的艺术的内涵与特征,参见郭嘉颖.中国古代正史『艺术传』中的艺术观念[J].文艺争鸣,2022(6).

作者单位: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本专题责编:朱中原 范国新 熊潇雨

猜你喜欢

拓片题跋金石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新增编委介绍
《韦洽墓志》拓片
金石包装有限公司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冷热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