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启示研究
2023-07-17于海波,陈艳玲,王为,张俊杰,顾琼
于海波,陈艳玲,王为,张俊杰,顾琼
摘 要:为促进青少年抑郁的防治工作,探讨青少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简版对184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 学业压力是青少年抑郁的高危因素,成绩较差的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2. 亲密关系是青少年抑郁的保护性因素,家庭关系融洽、同伴关系融洽的青少年发生抑郁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根据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青少年;抑郁;影响因素;学业压力;亲密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189-04
抑郁症是仅次于癌症的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相关研究发现,青少年阶段是抑郁的高发时期[1-2],且重性抑郁症的首次发作往往是在青少年期。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很多,压力性生活事件被普遍证实为抑郁的高危因素[3-5]。青少年学生群体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学业压力[6]。那么,与大学生相比,升学压力较大的中学生抑郁检出率是否更高?那些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那么他们的抑郁检出率是否也更高?学业成绩是否能显著影响青少年抑郁水平?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验证。
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又一重要因素[7]。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两种:主效应机制和缓冲效应机制。主效应机制强调,无论个体是否处于应激状态,社会支持都会对个体有积极影响;缓冲效应机制强调,社会支持能降低压力事件引发个体抑郁的几率[8]。本研究以青少年为对象,重点从学业压力和亲密关系两个方面对青少年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青少年抑郁的早发现、早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合肥市3所高校,淮南市寿县1所高中,上海市崇明区1所高中,安庆市岳西县1所初中,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法实施问卷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844份,有效率94.0%。其中,初中生464人(25.2%),高中生365人(19.8%),大专生491人(26.6%),大学生524人(28.4%);男生642人(34.8%),女生1202人(65.2%);平均年龄为17.15±2.86岁。
(二)调查方法
1. 抑郁水平测量
使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简版》[9]来测量青少年的抑郁得分,该量表使用0 ~3分评定当事人症状出现的频率。以10分为划界分,0 ~9分代表无抑郁倾向,10 ~16分代表有抑郁倾向,17~27分代表抑郁高风险。本调查中,该工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
2. 背景信息
(1)家庭结构:A.单亲家庭 B.双亲家庭家庭关系;(2)家庭关系:A.融洽 B.一般 C.不融洽;(3)同伴关系。同伴关系:A.融洽 B.一般 C.不融洽;(4)学业表现。学习成绩自评:A.很好 B.中上 C.中下 D.很差。
二、结果
(一)青少年抑郁检出情况
参加问卷调查的1844名青少年的抑郁平均得分为(6.57±4.90)分,25.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其中,有抑郁倾向的青少年占比21.4%,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占比3.6%(见表1)。
(二)青少年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将无抑郁倾向的青少年标记为无抑郁组,有抑郁倾向和抑郁高风险的青少年标记为有抑郁组。分析学历、性别、家庭结构等人口学变量对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家庭结构对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学历、家庭关系、同伴关系、成绩四个变量对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三)青少年抑郁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抑郁作为因变量(无抑郁赋值为0,有抑郁赋值为1),先做单因素分析,以p<0.1为检验标准,把有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统一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发生抑郁的风险性更高,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大专生的1.72倍;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罹患抑郁症的风险也较高,其中,自评成绩中下的学生抑郁的风险是成绩很好的学生的1.7倍,自评成绩很差的学生抑郁的风险是成绩很好的学生的3.82倍;家庭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显著,家庭关系一般的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家庭关系融洽组的1.36倍,家庭关系不融洽的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家庭关系融洽组的5.01倍;同伴关系也是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之一,同伴关系一般组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同伴关系融洽组的3.25倍,同伴关系不融洽组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是同伴关系融洽组的13.69倍(见表3)。
三、讨论
(一)学业压力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组青少年抑郁的比较发现,高中生和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较高,可见繁重的学业压力是青少年抑郁的高危因素。已有研究也发现,抑郁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压力事件是造成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10-13]。压力事件不仅能直接使个体产生压力感,从而导致抑郁情绪[14],还会降低个体的睡眠质量继而诱发抑郁[15]。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学业压力状况。
(二)亲密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
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都能显著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发生。以往研究发现,积极的亲子关系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其发展的重要保护因子[16],且亲子关系与青少年抑郁关系密切,融洽的家庭關系能促进家庭成员间的良性互动[17-20]。因此,家庭关系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关研究也发现,同伴支持与青少年抑郁密切相关[21]。友谊能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潜在的解决压力的途径,进而缓解消极经历对其适应结果的影响[22],从而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同时,友谊还能调节学业压力对抑郁的影响[23]。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朋辈互助团体在心理健康促进中的积极作用。
四、教育启示
(一)繁重的学业压力是青少年抑郁的危险因素
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他们的主业,是其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学习压力无疑是生活压力的主要来源。学习成绩对中国青少年不仅意味着知识、技能的掌握,还与个人的未来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学业表现不良无疑是青少年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当青少年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时,身心平衡状态受到严重威胁,学业成绩必然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学业表现不良也是青少年心理失衡的重要体现。
因此,学校、家庭都要高度关注学业压力较大,尤其是存在学业困难的青少年,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支持。
(二)亲密关系是青少年抑郁的保护因素
良好的亲密关系能让青少年在人际互动中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从而缓冲压力,避免抑郁的发生。因此,学校教育中首先要关注那些家庭关系不够融洽,尤其是存在亲子冲突的学生,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还要做好家校沟通,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其次,要重视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抑郁的保护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对于同伴支持水平较高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弱,而对同伴支持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来讲,学业压力对于抑郁的正向预测力较强[6]。因此,要充分发挥朋辈团体在人际互助中的积极作用,组建朋辈心理互助联盟,充分发挥学生的朋辈互助作用。朋辈互助团体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可以为同伴支持水平较低的青少年提供适当的人际支持,增强其心理韧性,进一步缓冲学业压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确保教师和家长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Hoare E,Skouteris H,Fuller-Tyszkiewicz M,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obesogenic risk factors and depression among adolescents:A systematic review[J]. Obesity Reviews,2014,15(01):40-51.
[2] Mojtabai R,Olfson M,Han B. National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J]. Pediatrics,2016,138(06):1-10.
[3] 王东方,田凯,谢光荣,等. 快感缺失、压力和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4):754-757.
[4] 姚崇,游旭群,刘松,等.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2019,42(04):935-941.
[5] 刘双金,胡义秋,孙焕良.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神经质与应对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6):1230-1233+1229.
[6] 李海垒,张文新. 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与抑郁:同伴支持的缓冲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4(10):87-91.
[7] 赵景欣,刘霞,申继亮. 留守青少年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其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1):36-42.
[8] 邱依雯,娄熠雪,雷怡. 青少年抑郁: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02):288-297.
[9] 何津,陈祉妍,郭菲,等.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简版的编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12):1133-1136.
[10] 李海垒,张文新. 青少年的学业压力与抑郁:同伴支持的缓冲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2014(10):87-91.
[11] 陳慧,邓慧华,钟萍,等. 青少年早期的抑郁与生活事件的交叉滞后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01):80-83.
[12] 张晓鸣,乞盟,李红娟,等. 中学生生活事件和抑郁的关系:认知灵活性的中介作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0,30(06):393-397.
[13] 郑郭嫄,黄晓琴.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事件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0):1506-1508.
[14] 富伟伟,王广曦,李永娟. 压力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4):788-791.
[15] 严由伟,刘明艳,唐向东,等. 压力反应、压力应对与睡眠质量关系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1):1734-1746.
[16] 吴旻,刘争光,梁丽婵. 亲子关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55-63.
[17] 周宗奎,曹敏,田媛,等. 初中生亲子关系与抑郁:自尊和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06):864-872.
[18] 肖雪,刘丽莎,徐良苑,等. 父母冲突、亲子关系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独生与非独生的调节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04):468-476.
[19] Hutchinson E A,Rosen D,Allen K,et al. Adolescent Gaze-Directed attention during Parent-child conflict: The effects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parent 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J]. Child Psychiatry & Human Development,2019,50(03):483-493.
[20] 左莹莹,侯金芹,江兰,等. 听力残疾青少年的抑郁现状:多群体的比较分析[J]. 中国特殊教育,2017(02):13-17+24.
[21] Pssel P,Burton S M,Cauley B,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from family,friends,and teacher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7,47(02):1-15.
[22] 杨逸群,陈亮,陈光辉,等. 同伴拒绝、友谊支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28(02):348-353.
[23] 邱依雯,娄熠雪,雷怡. 青少年抑郁:基于社会支持的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02):288-297.
(责任编辑: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