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明白人并不容易
2023-07-17
一个人要了解自己甚至比了解身边其他人还难,但是了解自己的回报十分丰厚。蔡叔试着在书里给出一个寻找自我的路径,书中既有精细知识的趣味,又兼具思想气息。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说过一句话:“明白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明白了那么多人生大道理,可是,我们的日子依然过的一塌糊涂。那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书本上的名言金句,那些一个个成功人士的案例,仿佛都是为别人量身定做的。
一直以来,成功或是与我们失之交臂,或是与我们隔之千里。素材库的金句、不偏不倚的论点足以支撑自己走过人生一众多坎坷,可依然还需要反复品读、揣摩,包括走出去经历方能参透。
我们好像永远是那个追在成功后面跑的成功绝缘体。久而久之,我们成了道理归道理,行动是行动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这本书中,作者结合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告诉我们,你认为自己明白了很多道理,可是否真的明白了很多道理。又或者我们固化了的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
看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道理其实是一种思维陷阱。
学会正确计算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即单位时间产出,二者并非成正比。
本书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学习者深思:其实学习是这样一件事,它跟搬砖不太一样,搬砖的工资是日结的,而学习可能是按年或者是更长时间后一次性结给你的。只有结到你手上的时候,你才知道,哦!原来是那个时候我学了这个。
书中引用一个特别贴切的例子,作者说“只要如此坚持三个月,你确实能瘦下30斤,那么大多数人应该都能坚持下来。为什么?因为这时候你开启的计算模式是这样的,90天瘦30斤,那么每3天就能瘦1斤,于是你就不需要上秤了,只要每过3天告诉自己瘦了1斤,离更好的自己又更近一步就行了。”
这是长期主义性的目标践行过程,当你有细微而又看得到的目标时,每个阶段每一天都很有干劲,每天都有小成就。
然,人生并非事事都能获得到短期成就。记得一位长辈说过,学习一样技能要有学徒的心态,学徒前三年是没有收入报酬,也没办法出师。
如果每个人以学徒心态行走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环境中,心态也许会平衡很多。自我暗示追梦路上或近或远的小星星给予自己能量,有仰望星空的梦想、也有脚踏实地努力。当我们遇到这类“长期高回报”的事情时,就需要在心中创造一个虚拟的上帝,学会屏蔽模糊的感觉计算,开启精细化的计算模式。
学会识别努力的“真假”
成功路上不缺乏努力的人,那些付出努力、埋头苦干最后却一无所得的人,大都归结于运气和怀才不遇。
试问,审视自身一路努力的过程的有吗?对旅途中的“努力”再三反问了没?看一下自己当下从事的领域,再审视一下自己的身边人,我想很多人在某个领域都有超过10000个小时的积累,但他们都成为专家了吗?他们的收入大幅提升了吗?大多数人都没有,因为大多数人所谓的努力和积累,仅仅是一个一直在愚弄自己的骗局。
你说自己努力的过程是个骗局,很难苟同,再来看看作者在书中给到我们的对“真假努力”的6点判断标准:1. 你是否坚持在自己的学习区进行努力?2.深夜多努力了两个小时,白天有没有浪费两个小时?3.如果拿深夜的学习或工作时间来替代白天的,那么确定深夜的效率高过白天吗?4.深夜的两个小时内,有没有刷过手机,有没有想过杂事?如果有,你的净有效学习或工作时间还剩下多少?5.如果白天的安排更有效率,是否能避免熬夜行为?6.“努力”过后是否有发过微信朋友圈?
努力的效果累计,不在于努力的时间段,不在于磨了多久,而在于有效时间有多少。從此,头悬梁锥刺股,也可能是努力的假像。如若提高单位时间效率,何必熬那些看不见尽头的“夜”。
“我忙、我时间不够用”,这是所有奋斗者的常态,学会有效地管理时间、真正抛开利益、虚荣心专注工作这才是努力的样子。
时间用在哪里,决定你是谁
专注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都是因为花费巨大的时间精力做深耕才有所成就。患得患失,啥都想要的人往往精力分散,产能低下,更不可能成为行业卓越者。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信息更新迭代很快,一不留神就掉队了,当然瞬息万变的社会下,社会规章制度健全、法制体系完善,放弃假想的跑道,你把注意力放哪里,哪里就会开花结果,迟早而已。
人生是经历,这不是什么没营养的鸡汤
“我们的生命里,一直都只有孤独的自己。”这句话是书中的,一开始看到,我有些伤感。想起萨提亚冥想词的一句话:这一天下来,你开心与否,可幸福与否,其实只和你自己有关系。
那为何在平时,我们都习惯了伸出传统“瞎操心”的手去管控别人。这个“别人”也包括孩子。
我都是为了你好,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孩子不应该背负这么大的成长压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他们自己人生的设计师,不父母不能把自己前半生的遗憾强行加在孩子的人生去补足。
同为二娃宝妈的我,身边很多父母,在学前阶段就安排丰富的周末兴趣班,“学这个好,学那个好”,一是挤掉自己的带娃时间,二是自己认为这些兴趣重要。当他们身为父母之后,又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焦虑,并开始提前为孩子“避坑”(自己没能力避过的坑),在起跑的时候就用力地将孩子推出去,以便让他获得一个较快的初始速度。
不过,人生这条跑道似乎是假想出来的。孩子们从来也没有说他们要去哪儿,是那些自以为他们要去哪儿的人当下想去哪儿,于是认为这些事对孩子也同等重要,至少在未来会同等重要。
前天看到报道,那个4岁就学完初中课程的“神童”去世了。如果可以选择,他也许只想和同龄人简单生活,而不是填鸭、突破,别人口中无法超越的无所不能。
我们这一生,重在经历。人生旅途,重要的不是引领我们前进的目标,那一个个得奋力奔跑、才有可能够得着的山头固然重要,然而一路上的风景,不曾领略过的风光是人生中可贵的生命体验。
人生是一场不可逆的生命体验。蹉跎之中是蹉跎,何不把握当下捕捉生命每个阶段的美好,人生之帆不管到达哪里,眼之所及皆是风景。
书名:《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作者:蔡垒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