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收缩理论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3-07-17徐琴倩王文广周子群曾婷陈文洁
徐琴倩 王文广 周子群 曾婷 陈文洁
摘 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乡村特有的乡土性、文化性、生态性逐渐消失。传统村落作为特殊的乡村形式,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生产方式、人居环境、人口构成等发生了明显变化,这加剧了传统村落空心化、老龄化,造成土地闲置、文化遗忘和人口流失等现象,这与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初心相悖。本文引用精明收縮理论对湖南省张家界市马头溪村的保护与发展进行探讨,在保护马头溪村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重构产业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公共空间。
关键词:精明收缩理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传统村落一般指那些形成历史悠久,文化与自然资源丰富,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的村落。传统村落一般都有传统建筑群,历史印记和文化景观突出,是我国农耕文明的珍贵遗产。对传统村落进行系统保护,可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同时,也能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文化自信的树立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村落面临着人口流失、土地闲置、社会活动缺失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和消失。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高度重视,积极将传统村落名录进行扩充和完善,并发布各项保护传统村落的法令条例。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相关专家学者也在积极思考传统村落发展新思路。
精明收缩理论自2002年被国外学者提出并实际运用后就备受关注,其针对的是在人口减少背景下,通过对产业、空间、资源、土地的重新优化配置,以达到促进地方良性发展的目的。本研究以精明收缩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在保留传统村落的文化、布局等基础上,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价值,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村落文化,发展农业产业,满足村民需求,进一步激发传统村落的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研究背景
(一)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新契机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先后就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传统村落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载体,有效且完整地保留了民族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在现代社会,由于传统村落内生动力的不足,引发了一系列本土问题,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在对“三农”工作进行整体布局的同时,提出关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及传统村落的振兴发展,为传统村落中特色资源保护与村落发展之间良性互促机制的形成提供了政策指引与支持。
(二)传统村落发展动力不足的精明收缩选择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空间的增长需求必然会引发乡村人口的流出。同时,城市空间的扩张造成了乡村空间被挤压,进而可能导致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经济低迷、农村用地粗放、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加快了部分传统村落的消失。在此趋势下,传统增长式理念与乡村实际发展情况相背离,导致大量“空心村”“老龄村”的出现,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精明收缩是以衰退地区现实状况为基础,为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提供发展框架。
二、精明收缩理论简述
20世纪初,为了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国外学者进行了以城市美化运动为背景的芝加哥城市规划。规划领导者丹尼·拜纳姆的思想受到了其他学者的追随,引发了学者们对于如何拯救空心城市,使城市恢复往日活力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扩张导致乡村空间的空心化、乡村活力的萎靡化、建设用地利用率降低,且城市发展活力不足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美国学者Frank Popper教授及其夫人在2002年提出了精明收缩(Smart Shrinkage)理论,并将其定义为更少的规划、更少的居民、更少的建筑以及更少的土地利用。他们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城市规划中。其中,扬斯敦镇(Youngs Town)规划是该理论运用效果最为显著的规划。该规划以“收缩发展的同时注重增长的培育”为目标,将城市重新规划建设,以达到城市恢复往日活力的目的。扬斯敦镇在20世纪以开采矿石为主要经济来源,但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矿产的耗竭,扬斯敦镇逐步萧条,最终被时代抛弃,成为一座无生命力的“废城”。直到后来,城市规划者直视扬斯敦镇所扮演的城市角色,采用组织建设多样化邻里、废弃地块再利用、城市规模精简等一系列方法,将该地区重新定位,规划打造都市农业等绿色商业活动空间,最终提高了该地区发展质量和生活水平。该规划作为全美第一个收缩规划,取得了成功,也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参考。
精明收缩关注人口收缩地区资源的合理重组,注重减少增量规划、提升空间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和保持地区活力等,为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的收缩衰退提供了新视角。
三、马头溪村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区域定位
马头溪村位于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市,地处永定区王家坪镇的西南部。马头溪村的东、西、南、北各方都与其他村落交邻,四通八达,是王家坪镇的核心地带,也是土家吊脚楼建筑群核心保护区。该村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一条马头溪穿境而过,将整个村落分为东西两侧,故名马头溪村。
马头溪村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雨水充沛。村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清水秀,传统建筑保存完好,存有百年之久的风雨桥2座,土家吊脚楼198栋,手工榨油坊3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自发修建大型村史馆,馆内存有2000余件农作工具。
(二)传统文化
随着央视扶贫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的播出,剧中无处不在的土家文化吸引了人们的关注,而该剧的主要取景点正是马头溪村。马头溪村的传统文化氛围浓厚,扬杈舞、西兰卡普、网罩捕鱼、阳戏等均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马头溪村虽地处偏远,但村内祖训严谨,自古以高尚情操为上等追求,家家户户以学业为重。各家在新建房屋时会选择将劝学铭牌挂于房屋的飞檐之上。这些铭牌制作精美,一般是铁制,部分采用平滑光洁的木板制作而成,上面绘制许多动物形象,除了常见的蝴蝶、鱼、鹿、田螺,还有神灵怪兽,如麒麟、凤凰等,借此以鼓励自家儿女认真求学。
马头溪村的传统民族文化弥足珍贵,体现了生活在此处的土家人民的智慧,深度挖掘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虹吸导致传统村落空间萎缩。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传统村落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马头溪村地处偏僻,条件相对艰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偏远地区进行政策扶持,村里搭起了电网、联通了信号、修起了通往外界的水泥路。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周边发达城市的虹吸效应造成原住民特别是青壮年人口的持续流失,导致村内劳动力不足,老龄化、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村落空间持续萎缩。
二是基础公共服务空间联系松散。马头溪村被马头溪分为东西两侧,这样的地理环境使村落空间呈线形,而建筑多呈点状形,偶有群集型,建筑之间联系不紧密。当地公共服务点设立地点也不够合理,距离村民家较远,步行需30分钟以上,这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极为不方便。除此之外,村里的学校、医疗站、活动中心等都有相同问题。久而久之,公共服务点就成了摆设,造成了空间资源的浪费。
三是文化景观遭到破坏。马头溪村内现存吊脚楼是传统土家建筑,也是我国建筑史上重要建筑类型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吊脚楼以杉木而制,杉木是该地普遍的树种,具有不易变形、不易开裂等特点。但是随着多年风吹雨打,不少吊脚楼都出现了漏雨等问题,因而需要经常对房屋进行修缮。每隔5年,房屋表面需刷一层桐油;每隔10年,屋顶整体翻修。但由于村内缺少青壮年,修缮房屋的资金也不足,吊脚楼维护工作遭遇了困难,造成了吊脚楼破损、坍塌。除了人为因素,自然灾害也是破坏文化景观的重要因素。2020年,一场特大洪灾将马头溪村最古老的一座百年风雨桥冲毁,虽然政府和村民积极进行灾后重修,但是这座风雨桥依旧无法回到最初的模样。作为马头溪村重要的文化景观,该桥不仅是马头溪村重要的交通路线,也是世代生活在此处的土家人的精神寄托。
四、马头溪村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要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对传统村落的状况进行改善。传统村落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增长为重点,立足于农业产业现状,发展文旅产业,减少不必要的土地空间资源浪费,根据传统村落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保护传统村落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一)立足特色资源优势,重构产业发展模式
马头溪村的人口正持续流失,其中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他们被城市的就业环境、薪酬待遇、发展前景所吸引。要想留住青壮年人口,不能只依靠情怀。政府应主动分析马头溪村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以积极、创新、开放的态度去对待外来经济合作者,并为当地农企提供优惠政策,重构村落产业发展模式。
马头溪村自然风光迷人,盛产莓茶、野蜂蜜、土家腊肉等特色美食,政府可利用自媒体平台对这些特色美食进行宣传,以美食吸引游客,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吊脚楼的保护,加强对吊脚楼的管控,禁止村民对吊脚楼进行违规修缮、拆除和破坏。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专人专项负责到底。
(二)合理规划公共空间
科学制定空间规划是收缩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措施,即整合闲置、空置、废弃的用地空间,将空间进行二次整合与利用,从而增强用地活力、提高空间利用率。
马头溪村的公共空间较为零散,建筑功能更新慢。学校、卫生所、快递站点等地较为分散,对于村民来说不够便利,对于前来观光的游客来说则是影响旅游体验的一大因素。村内自建的村史博物馆距离百年风雨桥30分钟车程,过长的路途时间,使游客产生疲倦,降低了游玩体验感。对于马头溪村公共空间的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产业、环境、文化等方面,合理设立公共服务点,达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目的,防止土地空间闲置、浪费。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政府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普查建档工作,实施分类分项管理。培育村民文化保护意识,对积极保护、传承、弘扬优秀傳统文化的村民给予一定奖励。在村内开办民族教育课堂,积极组织村内老师傅对新师傅进行特色文化教学,这样既可保证文化传承下去,也为老师傅提供了生活补助,能形成良性可持续循环。
五、结语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我国是传统村落最多的国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中孕育而生。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优秀基因库,承载着历史记忆,也寄托着浓浓的乡愁。但是,目前传统村落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人口流失、经济发展落后、土地空间活力缺失等。若不加以重视,积极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必然会失去原有生机,逐渐消失,这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因此,应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从人口、经济、生态等多角度进行统筹规划。
参考文献:
[1]余压芳,庞梦来,张桦.我国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12):74-78.
[2]刘益明.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保护研究[J].核农学报,2021,35(09):2207-2208.
[3]李伟巍.精明收缩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J].陶瓷,2021,426(04):125-126.
[4]游猎.农村人居空间的“收缩”和“精明收缩”之道:实证分析、理论解释与价值选择[J].城市规划,2018,42(02):61-69.
[5]Popper D,Popper F.Small can be beautiful:coming to terms with decline [J].Planning,2002,68(7):20-23.
[责任编辑:王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