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氧化性豌豆蛋白肽的分离制备工艺研究

2023-07-17张树成隋杨林杨进洁蒋金栓

现代食品 2023年8期
关键词:豌豆分子量底物

◎ 张树成,隋杨林,杨进洁,蒋金栓,赵 收

(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招远 265400)

豌豆(Pisum sativum Linn)又名青豆、寒豆、荷兰豆,是一种豆科植物,一年生或越年生[1-2]。豌豆可作为蔬菜,饲料,甚至主粮[3-4]。豌豆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其中,淀粉占比在48%左右,蛋白质占比在22%左右,膳食纤维占比在15%左右。豌豆淀粉是优质淀粉,主要用于加工龙口粉丝、凉粉等。相比谷类和薯类淀粉来说,豌豆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这也是形成龙口粉丝特有品质的关键所在。豌豆蛋白是淀粉提取的副产物,其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较丰富,氨基酸评分能达到0.8以上。除含硫氨基酸外[5],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水平都较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高达 7.2%,是良好的必需氨基酸来源[6]。近几年,国内和国际上对豌豆蛋白利用场景越来越多样化,对豌豆蛋白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蛋白酶是由传统食品加工用微生物菌株和确认无害的菌株生产,中性蛋白酶的生产菌株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7]。中性蛋白酶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将蛋白质大分子水解成蛋白质胨、多肽、氨基酸等。目前,中性蛋白酶被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制革、发酵和酿造、蛋白质的水解以及功能肽等生产工艺中。

本研究旨在采用中性蛋白酶将豌豆蛋白粉酶解,测定其酶解产物豌豆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通过控制酶解反应的温度、时间、pH和底物浓度4个条件,优化出最佳酶解反应参数,并以·O2-自由基清除率作为豌豆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指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中性蛋白酶:购自诺维信(中国),酶活力为4.5×104U·g-1。

豌豆蛋白: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产,蛋白质含量在80%~85%。

1.2 仪器与设备

SHA-BA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TD5M型离心机;N-1300型旋转蒸发仪;T6新世纪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3 豌豆蛋白的酶解方法

将一定质量的豌豆蛋白粉用清水溶解后,用磷酸盐缓冲液调整pH。加入设定比例的中性蛋白酶后,恒温震荡酶解3 h,沸水浴加热10 min灭酶。冷却后,将酶解液离心,保留上清液,其主要成分为豌豆蛋白肽。

1.4 最佳酶解参数确定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初步确定影响酶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加酶量、反应液的pH、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这4个参数分别做单因素实验,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实验。以酶解产物自由基·O-2清除率为衡量指标,来确定最佳酶解参数。

1.5 豌豆蛋白肽的提纯分离

采用不同孔径的透析袋,对豌豆蛋白酶解上清液进行依次分离。将上清液注入透析袋中,置于蒸馏水中搅拌透析,不断换水直至透析液颜色稳定无变化。对浓缩液进行浓缩和干燥,获得豌豆蛋白肽粉。

1.6 酶解产物自由基·O2- 清除率的测定[8]

取4.5 mL浓度在0.05 mol·L-1,pH为8.2的磷酸盐缓冲液于大试管中,在25 ℃水浴20 min后,加入1 mL豌豆蛋白肽样品和0.4 mL浓度为25 mmol·L-1的邻苯三酚溶液。摇匀后放回25 ℃水浴中反应5 min。随后加入1 mL 8 mol·L-1的盐酸终止反应,于325 nm下测反应液的吸光度A样。同时做空白对照A空。

1.7 酶解条件正交实验设计

以加酶量、反应液的pH、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做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见表1。

表1 酶解条件正交实验各因素及水平表

1.8 豌豆蛋白肽分子量测定

参照GB/T 22492—2008 大豆肽粉 附录A ,测定豌豆蛋白肽的分子量。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酶解条件单因素实验结果

豌豆蛋白使用中性蛋白酶酶解的不同反应参数(酶添加量、反应pH、反应时间和底物浓度)对反应后酶解产物的·O2-清除率的影响,分别由图1、图2、图3和图4表示。由图1可知,控制加酶量在6%~14%之间,酶解产物对·O2-清除率在10%左右有了快速提升,之后变化不明显。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pH的升高,酶解产物对·O2-清除率先上升再下降,并且在pH为7左右时达到最高,且pH的影响较剧烈。由图3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提升,酶解产物对·O2-清除率先快速上升,然后快速下降,当反应温度在40 ℃左右时,达到峰值。由图4可知,底物浓度越低时,酶解产物对·O-2清除率越高。但是,该参数要考虑到生产的实际成本控制,浓度越低,生产成本越高。结合实际,将该浓度控制在7%左右较为适宜。

图1 加酶量对酶解产物·O2-清除率的影响图

图2 反应pH对酶解产物·O2-清除率的影响图

图3 反应温度对酶解产物·O2- 清除率的影响图

图4 底物浓度对酶解产物·O2-清除率的影响图

2.2 酶解条件正交实验结果

由表2中极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4个因素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反应pH(B)>加酶量(A)>反应温度(C)>底物浓度(D)。且最佳酶解参数为A3B2C2D1。即加酶量为12.0%,反应pH为7.0,反应温度为40 ℃,底物浓度为5.0%。由于该条件组合在实验中没有出现,所以,在该条件下做了3次验证实验,·O2-清除率分别为70.4%、71.5%、71.7%,平均值在71.2%,确实高于表中其他实验组,说明该组参数为最佳反应参数。可在该参数下进行抗氧化性豌豆肽的提升。

表2 酶解条件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表

2.3 豌豆蛋白肽的分离

采用透析袋对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进行分级提纯,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豌豆蛋白肽,并对其进行·O2-清除率的测定,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中性蛋白酶的酶解产物经提纯后获得的豌豆蛋白肽,虽然分子量不同,但是都具有·O-2的清除能力,说明其具有抗氧化性。但是不同分子量的豌豆蛋白肽的抗氧化能力差距较大。随着分子量的降低,抗氧化能力会有快速提升的趋势。在分子量小于1 ku时,·O2-的清除能力最强。这与朱国洪等人的文献报道一致[9-10]。

2.4 豌豆蛋白肽小于1 ku组分的分子量分析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豌豆蛋白肽在分子量小于1 ku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因此,对<1 ku的分子量组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

校正曲线:Lg(MW)=7.390-0.250 T,R2=0.999 6

分子量小于1 ku的豌豆蛋白肽分子量分布图,如图6所示。

图6 豌豆蛋白肽分子量分布图

由图5和图6可知,将分子量小于1 ku的蛋白肽进一步分析,发现其分子量大多集中在200~800 U之间,在这个区间的肽往往是2肽到8肽。小分子量肽具有较高的氧化性。这与张秋萍等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0-11]。

3 结论

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豌豆蛋白,优化出·O2-清除率最高的酶解产物的参数即加酶量为12.0%,反应pH为7.0,反应温度为40 ℃,底物浓度为5.0%,在此条件下,·O2-清除率为71.2%。分级提纯后分析,发现分子量小于1 ku的豌豆蛋白肽的·O2-清除率最高,可达到79.3%,分析其分子量集中在200~800 U之间。说明透析技术能够达到提纯蛋白肽的目的,并且能够通过分级获得抗氧化能力较高的蛋白肽。分离出的抗氧化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应用于食品防腐、清除自由基等多个领域。

猜你喜欢

豌豆分子量底物
两种品牌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检测试剂性能的比较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解析参与植物胁迫应答的蛋白激酶—底物网络
豌豆笑传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
豌豆笑传之拔罐
不同对照品及GPC软件对右旋糖酐铁相对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对深部调驱采出液脱水的影响
泛素连接酶-底物选择关系的研究进展
单/双磷酸化酪氨酸底物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