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润心 实践育人

2023-07-17秦怡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低龄教育工作者劳动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能够使人在实践中直接获得经验,能够使人养成良好的品格,能够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低龄学生是初级教育的主体,为使其更好地发展,劳动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对低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符合低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需求,有助于帮助低龄学生感知外部世界,使其具备实践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低龄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 低龄学生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54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已开始将关注点转向教育,而学前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虽然许多家长十分关注低龄学生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但却忽视了对低龄学生生活习惯和性格品质的培养,现在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得低龄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懒惰心理,且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而这不利于低龄学生良好性格、习惯的养成和未来的健康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以期促进低龄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教育目标不明确,低龄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教育目标不明确、低龄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不突出将会极大影响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有效开展。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技能,不是只有进入社会才需要具备,而是要从学前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低龄学生的身心发育尚不完全,只需要做好看护,教会低龄学生基本的吃饭、穿衣服等生活技能就足够了,却忽略了学前教育阶段是低龄学生性格、习惯养成和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传统的教育思维观念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低龄学生综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不能深刻分析低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进行全面的培养。

低龄学生由于年龄小、力量弱、依赖性强等特点而常常被忽视,教育工作者没有明确低龄学生是学前教育的教育主体,总是认为自己是低龄学生的管理者,更多的是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低龄学生的视角出发,使得教育的主體颠倒,难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计划的制定和低龄学生的培养。对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目标不够明确,便缺少了正确的指引方向,如此,教育方案的制定就会有缺陷,难以满足新时代对低龄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得低龄学生缺少劳动教育的培养而不具备劳动实践技能,在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并难以改正,使自身的综合能力欠缺,进而严重影响后期的发展。

2.低龄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欠缺

低龄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欠缺会使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难以顺利进行。低龄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技能的阶段,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但目前看来,使低龄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和劳动技能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

首先,就低龄学生家长而言,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推出,拥有二胎、三胎的家庭越来越多,此时低龄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的家庭开始注重低龄学生的智力培养,然而更多的家长更注重的是丰富低龄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对其劳动能力的培养。在家里,低龄学生就是长辈们宠爱的对象,不愿意让低龄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使得低龄学生缺乏劳动实践经验,难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具备劳动能力。其次,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过分注重对低龄学生的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在课程安排上也更倾向于让低龄学生坐在教室中听讲,很少或者几乎不进行室外劳动实践活动,使得低龄学生没有进行劳动实践的机会。

3.劳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内容不齐全

劳动教育资源不足使得劳动教育缺乏基本的条件支持,劳动教育内容就缺少了依托。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阶段,对于学前教育的资源严重不足,而处于探索阶段的劳动教育更是缺少资源的支撑。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扫地、擦桌子等体力劳动,还应该从意识、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劳动教育。目前,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不能够为低龄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例如,通过植物种植的劳动课程来培养低龄学生的种植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态保护观念,在实践中感受植物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就目前看来,没有相应的种植场地和植物供应,所以只能通过教育工作者的讲解来让低龄学生感受植物的生长,学习种植技能,致使低龄学生们只是表面了解但没有亲身实践的体验,因此不能够真正掌握植物的种植技能。与此同时,劳动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教育工作者就没有办法丰富课程内容,即使想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对低龄学生展开劳动培养,但是受到资源的限制,也难以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从而使低龄学生劳动教育受到阻碍。劳动教育的开展没有了资源的支撑,就等于失去了根基,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也因此得不到丰富和发展,也就谈不上对低龄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了。

4.家校联系不足,未构建劳动教育的大环境

家校联系不足、没有为低龄学生构建良好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使得劳动教育难以融入学前教育,因而阻碍了低龄学生的发展。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更多是由家、校决定,但目前来看,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受到限制。例如,在家庭方面,家长对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缺乏,所有事情都由家长包办,如衣服帮忙穿好、书包帮忙整理好、玩具帮忙收拾好,等等,没有让低龄学生树立自我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当低龄学生面临劳动时就会不知道如何做,比如要擦桌子时不明白怎样使用抹布,洗抹布变成了玩水;低龄学生手比较小而无法将抹布拧干,使水滴到地板上,桌子也弄得到处是水;扫地时不会使用扫帚,做了许多无用功,还不能将地面清扫干净,垃圾怎么扫也扫不进簸箕;玩过的玩具四处散落,不能及时整理,收拾玩具时却又开始玩起来,导致玩具到最后也没能收拾整齐。许多家长因为低龄学生做不好或者行动慢就不愿意去教,或者给孩子机会让孩子积累经验,即家长由于缺乏耐心和劳动培养意识而过多地替低龄学生承担劳动,没有为低龄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实践环境,使得低龄学生的劳动能力得不到训练,劳动习惯自然也就无法形成。

在学校方面,教育工作者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系统化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为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场地和工具,没有让学生们掌握劳动技能的要点,其劳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没有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出发,不明确要培养低龄学生掌握何种劳动技能。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明确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有效促进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要求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教育思维,根据新的需求,接受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思维,即教育工作者是低龄学生的管束者,班级规则的制定者,做好低龄学生的看护和相关课程的讲授即可。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平等意识,尊重低龄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多从低龄学生的视角去感知世界和规划课程,有针对性地对低龄学生进行综合培养。

以往,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只是按照要求完成教育任务,对教育实质的认识不够清晰。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低龄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提升低龄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让低龄学生实现健康、全面发展。例如,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新时代对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目标是让低龄学生树立自主劳动意识,具备劳动实践技能,更明确地感知劳动的内涵与意义。

2.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激發低龄学生的兴趣

创新劳动教育模式能够激发低龄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兴趣,有利于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建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兴趣作为引导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低龄学生好奇心强,天生喜动爱玩,喜欢游戏,那么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劳动教学模式进行劳动教学,通过游戏激发低龄学生的兴趣,以此让低龄学生在劳动时可以保持愉快的心情,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

比如,让低龄学生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选择一个场地进行打扫和整理,用彩泥为自己建造房子和庭院,让低龄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去进行劳动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低龄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较弱,但模仿能力很强,可以带领低龄学生走进社区去看成年人是如何劳动的,低龄学生会在此过程中进行模仿,把自己带入到成年人的角色,模仿成年人浇花、扫地、栽种植物等行为,让低龄学生在实际实践中感受不同的劳动活动,培养不同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低龄学生在对某事物产生兴趣的同时也是其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记忆力最佳的时候,此时就是对低龄学生进行全方面培养的最好时期。

3.加大劳动教育资源的投入,丰富课程内容

加大劳动教育资源的投入,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能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路径。劳动教育资源是对学前教育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为了更好地实现新时代下低龄学生的全面培养目标,就要加大对劳动教育资源的投入,以期为劳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提供支持。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将劳动教育课程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实现课程内容的丰富化和多元化。

例如,有些农村地区会有菜园子,可以在菜园子为低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低龄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农民的不易。从播种到施肥、浇水、除虫、除草等日常养护,再到果实的采摘,让低龄学生全程参与。当然,在进行此项劳动前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好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安排,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和资源的不浪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给低龄学生相应的指导,让其更快地掌握劳动技能。在此过程中,低龄学生既能够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学会珍惜粮食,学会体谅别人的辛苦,又能够感受植物的生长规律与自然生命的力量,学会保护生态环境。天然的资源是劳动教育最好的教材,让低龄学生感受社会和大自然,增加低龄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帮助低龄学生更好地感知外界,在学会劳动技能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加强家校协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加强家校协同合作能够为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升低龄学生的综合能力。家庭和学校是低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对于低龄学生的性格塑造、习惯培养、能力训练等有直接的影响。低龄学生所处的家庭不同,而家长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教育观念的不同,行为习惯的不同等,导致低龄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也就会存在差异。有些家庭会为低龄学生创造劳动环境,让低龄学生有劳动的体验,那么这些低龄学生就会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就比较强。而有些家庭未能为低龄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更多的是为低龄学生包办一切,让低龄学生没有劳动体验,那么这些低龄学生就不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劳动意识普遍偏弱。所以家校沟通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对低龄学生的劳动要求进行统一。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家校微信群、家长交流会、个别家长沟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低龄学生的情况,并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训练。教育工作者在与各位家长进行沟通时要懂得运用心理学知识,注重沟通的艺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与家长沟通,构建良好的、融洽的家校关系,共同为低龄学生的劳动教育构建全面、系统的大环境,更好地促进低龄学生劳动意识的树立、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家校双方都向着共同的劳动教育方向前进,就会让劳动教育成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有效推动力。

总之,时代在高速发展,社会在快速变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需要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建设国家。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人才需要全面发展,要具备综合实力。学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劳动润心,实践育人,为完善学前教育,劳动教育被纳入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但目前劳动教育的开展还不能满足全面培养低龄学生能力的需求,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目标,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激发低龄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劳动教育的资源投入,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家校协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上述皆是解决当前劳动教育效果不明显问题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字灿兰《浅谈新时代幼儿劳动技能教育及其实施策略研讨》,《传奇故事》2021年第15期。

[2] 王思业《让红领巾在劳动教育中焕发光彩——浅谈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思维和实施途径》,《福建青年》2022年第2期。

[3] 龙红芝、巨雁楠《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当代诠释与实践路径》,《甘肃教育》2022年第2期。

[4] 赵巧梅《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实践策略》,《甘肃教育》2022年第1期。

[5] 陆昭君《在幼儿园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策略探究》,《启迪与智慧》2022年第1期。

(秦怡玲,1978年生,女,汉族,山东东营人,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低龄教育工作者劳动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问题研究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低龄儿先天性并指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低龄晚孕穿透性胎盘植入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