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17沈惠芳
沈惠芳
摘 要:近年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它强调在生活中锻炼语文思维,在情境中提升语文素养。鉴于此,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情境教学的应用价值、应用现状和应用策略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32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以提高教学成效为目的,借助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制作或模拟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此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创设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的语文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增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致与热情。”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夠有效突破以静态分析训练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中,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情境教学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进行教学,因此学生会在一个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而后,再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其次,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够丰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了更多契机,也充分保障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最后,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由于初中生的思维体系尚未形成,因此当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由此可以提升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情境设置较为随意
初中阶段,每学期的语文中都囊括了散文、诗词、文言文以及小说等不同文体的文章,但是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很少会针对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既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又无法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2.情境创设的功利性较强
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往往会选择情境教学法来开展课堂教学。但由于教师的过度使用,出现了“讲课就要先创设情境来活跃氛围”的情况。因此,教师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这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3.存在重“境”轻“情”的情况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是由“情”和“境”二者组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在教学实践当中,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只看到了情境教学法中的“境”,而忽视了其中的“情”。如果没有“境”就谈不上“情”,同时,如果没有“情”,那“境”也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体,因此这种行为是不科学的,会使得情景教学法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三、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关于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一个笑话,说中国孩子上学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特别是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文言文很枯燥,他们读不懂,因此没有兴趣阅读。此时如果能设置一个巧妙的情境导入,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教师可以结合苏轼写此文的背景,设置这样一个情境作为文章的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苏轼的号是“东坡居士”。实际上,“东坡”是块地,由于这块地在城的西边,所以称为“东坡”,这块地约有五十亩,是曾经的驻兵之地,但因常年荒废,布满了荆棘瓦砾,所以开垦难度相当大。那么,苏轼是怎样和这块地扯上关系的呢?这跟苏轼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有关系。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政敌御史李定等摘出了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经过四个多月的审问折磨,苏轼差一点丢了脑袋,后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带着一家老小三十几口人,千里迢迢来到黄州,发现这个官职不仅是有职无权的闲官,工资还很低,导致苏轼一家的生活非常艰苦。后来得到好朋友马正卿的帮忙,得到了这块坡地,于是他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贴补家用。为了让自己铭记这段艰难的拓荒岁月,苏轼为自己取了一个别号——东坡居士。才华横溢、豪情满怀的苏轼在放下笔,拿起锄头的时候,在想什么?这种生活一过就是四个年头,前路漫漫无期的时候,他在想什么?四年后的一天晚上,他乘着夜色去游承天寺,他又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的内心肯定是复杂的,你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吗?
利用写作背景来设置情境,导入课文,可以起到很好的代入效果。学生会在情感上与人物产生共鸣,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为后续分析文章创造了良好条件。
2.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路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身边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创建教学情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正如朱熹所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围绕孔乙己的“死”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品读课文,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最后孔乙己会不会死?他最后会怎么死?
问题二:《孔乙己》这篇文章是一个悲剧,但是为什么整篇文章中一直都有笑声?
问题三:为什么说孔乙己一定会死?有什么证据能证明?
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章,并找寻问题的答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步理解文本,并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如此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创设表演情境,提升学生素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比较活跃,平时喜欢看一些影视作品,因此对于电影或电视剧中的角色会有无限向往。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征,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主题创设表演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亲身扮演来切身感受文章人物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感受。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理解。”
以《孔乙己》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孔乙己的穷酸和迂腐,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临时搭建出一个简易的小饭馆场景,组织学生根据课文主题开展情境表演活动。通过自主推荐的方式确定主角孔乙己、配角店小二和短衣帮的扮演者。表演开始后,扮演短衣帮的几名学生靠在柜台边喝着酒,边比划。然后,轮到扮演孔乙己的学生入场,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要尽量选择身材比较瘦弱的学生扮演孔乙己。只见孔乙己一脸高傲地走了进来,一身又脏又破的长衫(破被单所制),松松垮垮地披在身上。孔乙己一边扯着长衫,一边摸出铜钱,点了一碗酒和一碗茴香豆,站在柜台外,慢悠悠地吃喝。旁边的“吃瓜”群众开始按课本台词对他进行冷嘲热讽。孔乙己满脸狼狈又趾高气扬。他故意夸张地一个个排出铜钱,来掩盖自己的窘境。此时,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在欢笑之余,同学们也更好地理解了孔乙己的迂腐和穷酸样。
另外,也可以设置游戏情境。跟表演比起来,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发挥更自由、更轻松,他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游戏的体验式教学,将学生带入知识中,从而使其对知识产生更直观的印象,由此增添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天上的街市》时,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街市上的情境,开展售卖游戏,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天上的街市都有什么?诗人郭沫若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二十年代初期,当时“五四运动”的热潮在逐渐消退,大革命时代尚未来临。面对着半殖民地半封建、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控制的中国,诗人在失望和悲痛中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之情。通过开展街市游戏,激发了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品读、分析这首诗的意义,并了解那段黑暗的历史,明白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较好地落实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们活灵活现的表演或者是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得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活”了。与单纯的阅读课文相比,学生更能对孔乙己“惟有读书高”的自命清高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4.创设多媒体情境,开阔学生视野
当今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并逐渐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当中,教育行业同样如此。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进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课堂引入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例如,在教学《壶口瀑布》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九曲黄河的壮丽景象,将黄河美景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教师再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壮丽,随后教师再将网络上收集到的关于壶口瀑布的资料展示出来,在视频和资料的双重刺激,帮助学生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借助描述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歌颂和赞美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实际上,大部分初中生都没有亲眼见过黄河,因而很难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象,所以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示视频、图片以及文字资料,用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授课,颠覆传统的“说教式”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
5.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情感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课文也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形式,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尤其是生活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主动深入到文章当中,产生情感共鸣;二是在创设生活情境后,為学生创造表达自己想法的契机,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检验生活情境的创设效果,及时查漏补缺。
例如,在对《社戏》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来创设生活情境,将社戏中所描绘的场景与当地的民间庆祝活动(比如当地的庙会)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品味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如此不仅活跃了气氛,还唤醒了学生潜藏于内心的美好情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又如,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创设生活情境来教学。一些学生在写作文时,不懂得从生活角度出发,使得所写的文章内容泛泛,缺少内涵与真情实感。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开展写作教学,让学生明白写作是有感而发,要流露出真情实感,如此才能使文章变得有生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半命题作文题目——“……照亮我的人生路”。为避免学生无话可说,泛泛而谈,在充分理解作文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寻找生命中的那一束光,然后再讨论交流,从中提炼出自己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地方。而后,教师加以引导,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际遇,让学生产生共情。通过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灌注于字里行间,“我手写我心”,由此使作文情感充盈。
《语文阅读解释学》中提到:阅读教学想要进入“自我理解”的佳境,就要“以情境致胜,以作品的生命意识为轴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紧扣时代脉搏,激活学生的内在体验,让阅读和阅读教学成为一种体验的过程”。总的来说,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时,首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然后再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以此来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苑丽莉《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2] 吕薇《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