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稻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2023-07-17赵阔礼吴敏周勇

种子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

赵阔礼 吴敏 周勇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病虫害会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增加水稻产量、提升水稻品质,有效降低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我国水稻种植现状,探讨了水稻栽培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物防控;化学防控;物理防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0-01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S435.11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赵阔礼(1973—),男,汉族,安徽霍邱人,高级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作物栽培。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开展病虫害防控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需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水稻种植现状

1.1 栽培技术落后

当前,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种植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很多地区水稻产量低,稻米品质不佳,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由于很多农户使用传统方式种植水稻,没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导致土壤资源浪费。此外,农户在种植水稻过程中没有将提高稻米品质作为生产导向,使得种植效益下降。而且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土壤污染。

1.2 灌溉方式不合理

当前,国内大部分地区都采用大水漫灌方式。例如,安徽省六安市主要采用漫灌、一次性灌满水的灌溉方式,这是由于当地水源不充足、灌溉设施落后、常年存在季节性缺水,农户会灌满一田水,直至自然耗干,做不到“浅水勤灌促分蘖,干湿交替攻大穗”。

另外,大水漫灌不能及时烤田,导致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病虫害加剧,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同时水稻倒伏加剧,会增加收割成本,加深机损程度,减少农户收入,严重降低了农户生产积极性。

1.3 缺乏先进的管理方式

水稻是一种典型的水生作物,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效管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应根据天气和水稻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科学制订灌溉措施及管理措施。通常情况下,在水源较充足、劳动力缺乏的区域,可以采用直播方式,而在水源不足、劳动力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移栽方式。除此之外,在一些特殊的季节或者发生自然灾害时,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特殊管理技术。比如,水稻一旦受涝,应及时追施钾肥,喷药防病。控制环境和气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要掌握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实现高产目标。

2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2.1 培育壮苗

选用肥床进行旱育,能够培育出标准的旱育壮秧。落谷期需要根据当地季节特点和移栽田块腾茬的时间来确定,一般为秧龄25~35 d,秧苗高15~20 cm,单个植株带蘖1~2个。挑选耐旱且适应能力较强的壮秧,能够缩短返青活棵的时间,有效减少移栽所受的伤害,促进水稻分蘖早够苗。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高产、优质、适应性强且国审或省审涵盖区域的品种,比如荃优822、荃优丝苗、隆两优8612、徽两优广丝苗、荃优粤农丝苗等。在播种前,需要用药剂拌种,有效预防立枯病和恶苗病。需要选用肥沃的旱地或者菜园地作为苗床,利用苗床开展旱育工作,苗床和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20最为合适。在秋收后,需要及时培肥,通常情况下施用优质土杂肥60~75 t/hm2,在播种前15 d,需要施用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450 kg/hm2或者旱秧肥1 500 kg/hm2,耕耙至少3次。苗床的畦宽需要根据实际的地膜宽度制订,畦宽为30~40 cm,畦深为8~9 cm,外围沟宽为30 cm,沟深为50 cm,保证雨停田干。

2.2 土壤处理

播种前2~3 d用百施利3 500~4 400 mL/hm2,在苗床0~5 cm的土层处开展土壤清洁工作,有效降低表土的pH值,避免出現立枯病和返碱现象。在制作苗床前10 d,需要先灌水造墒,在播种过程中开展浇水工作,保证0~5 cm的表土层能够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2.3 播种及播后管理

与旱育秧方式相比,常规方式的播种期提前2~3 d。安徽省一般在4月初开始落谷,杂交稻适宜播种量为290 kg/hm2,常规水稻适宜播种量为590~740 kg/hm2。播种后覆盖细土,覆盖厚度在1 cm左右为宜,再补浇表水,使底墒和表墒能够连接,施用旱秧灵除草,在苗床上铺设地膜,并保证地膜平整,保墒出齐苗。盖膜5~7 d,秧苗现青但叶片并未全部展开时揭开地膜,补浇水,可以有效防止青枯死苗。在1叶1心时,需要喷洒16%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3 kg/hm2,防止秧苗旺盛生长。在2~3叶时,适当补水,防止死苗。在3叶后,需要严格控制苗床土壤湿度,一般床土不发白不浇水,利用水分控制秧苗。

3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3.1 农业防控技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可利用农业防控技术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是当前我国在水稻病虫害防控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如提高水稻品种抗虫害性能、深水灭蛹、深层翻耕,能够有效维持整个稻田的生态系统平衡。

一是在种植水稻前,需要挑选具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的水稻品种,有效减少水稻病虫害,特别是稻瘟病。应选择适宜的种子有效防控病虫害,能够有效保证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针对病虫害采用深层翻耕的方法,在冬季无法种植水稻时,将稻田整体翻耕,使深埋在田地里的虫卵和幼虫暴露在地表外,控制害虫越冬基数,减少对水稻种植带来的影响,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深耕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推迟水稻种植期,通常情况下在7 d左右,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使水稻顺利度过病虫害高发期。

二是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水肥管理,加快水稻植株生长,提高水稻抗病性。

在采用农业防控技术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前稻田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生态防控手段,比如在稻田边种植大豆、芝麻等农作物,能够诱杀病虫害,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的威胁,是当前比较普遍的病虫害防控形式。在秋收或者春耕过程中,需要管理田间杂草,在耕作过程中需要清除杂草,避免杂草与水稻争抢养分,有效减少病虫害隐蔽场所,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农业防控技术是比较重要且常用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作用,减少病虫害,建立良好的防控路径。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二化螟,应立即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二化螟化蛹高峰期是防控的最佳阶段,此时种植人员可以整体灌溉稻田,通过灌溉能够破坏二化螟化蛹过程,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灌溉稻田。在灌溉过程中,保证田内水深不小于10 cm,且需要连续灌溉至少7 d,彻底淹没二化螟幼虫和虫蛹。水稻收获后,需要翻耕稻田,将虫蛹暴露在地表,太阳光能够将其杀灭,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水层高度。适当控制田内水层高度,能够最大限度杀灭二化螟的幼虫及蛹,可以提升稻米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平衡稻田生态系统。

3.2 生物防控技术

生物防控技术是生物防控生物的一种方法,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防控病虫害,具有较高的环保意义。生物防控方法主要分为以下3种。

一是以菌治虫。在防控过程中使用细菌、真菌等防控害虫,比如防控蛾类幼虫利用微孢子菌、防控毛虫利用白僵菌等,当菌类进入虫体后,能够迅速繁殖,达到杀死害虫的目的。

二是以虫治虫。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挑选对水稻植株影响最小的有益虫灭杀害虫,减少害虫数量。

三是以天敌治虫。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杀灭害虫,从而减少害虫数量,比如青蛙、鸟类等都以捕食害虫为生,可平衡稻田生态系统,稳定种植环境。

使用生物防控技术对稻田环境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不会影响周边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利用生物防控技术能够促进水稻与环境共生共存,维持水稻生态系统平衡,对于水稻生长有着积极意义。合理利用生物防控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稻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减少虫害数量,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周边环境不被污染,为害虫天敌提供良好生存环境,促进水稻植株生长。需要注意的是,生物防控技术不能与化学防控技术同時使用,否则会破坏生态系统,减少天敌数量,降低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使生物防控技术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使用生物防控技术能够有效防控大部分虫害,特别是比较常见、易发的虫害。螟虫的天敌是赤眼蜂,也可以养殖雏鸭控制稻田内虫口基数,从而达到水稻增产的目的。水稻生产中比较常见的虫害是二化螟,释放赤眼蜂能够有效防治二化螟,从而提升水稻产量。当发生二化螟时,需要开展3次防控工作,第1次释放松毛虫与赤眼蜂,第2次释放赤眼蜂,第3次释放螟黄与赤眼蜂,都可有效杀灭二化螟,利用其捕食关系减少虫害数量,有效提高水稻生产安全性。在稻田内养殖雏鸭,让水稻和雏鸭共存共生,有效防控二化螟[1]。

3.3 物理防控技术

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物理防控技术属于无公害灭虫手段,能够有效捕杀害虫,防控效率相对较高。主要方法分为以下3种。

一是在稻苗上覆盖防虫网。应用此方法可避免稻飞虱等害虫进入,隔离害虫和水稻,让稻苗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度过幼苗期。在选择防虫网过程中,其材料要具有防腐蚀、耐热、耐水的效果,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使用防虫网过程中,需要固定好底端,让防虫网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防控效果较好[2]。

二是性诱剂诱杀。在诱捕器中加入性诱剂能够有效诱杀飞蛾类害虫,减少害虫数量。性诱剂是生物诱捕剂,具有一定的环保性,能够诱导不同虫体,从而有效防控病虫害。性诱剂包含性信息素,通过诱导、干预害虫交配从而捕捉害虫,有效减少害虫数量。

三是灯光诱杀。可以使用具有频率的灯光诱引并灭杀害虫。通常情况下,3~4 hm2的稻田只需要1盏杀虫灯,能够有效诱杀害虫,利用害虫趋光性达到大面积诱杀的效果。在安装杀虫灯的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要求,高度在120~150 cm为最佳,能够有效传递光源诱引害虫[3]。

以频振式杀虫灯和诱捕器为例,在稻田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能够达到良好的杀虫效果,每3 hm2安装1盏灯,可以有效杀灭二化螟、稻飞虱。在放置诱捕器时,要合理把控时间,在害虫羽化阶段防控最为合适,通常情况下需要提前5 d防控,能够达到良好的诱杀效果。可以在稻田的外围环境额外布置诱捕器,放置15个/hm2,有效保证水稻质量。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期通常会持续2个月以上,这就要求挑选持久性较强的诱捕器,并在使用后对其进行回收重复利用。诱捕器主要利用雄性激素诱捕雌性害虫,相关试验表明,诱捕效果能够达到60%以上,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的雌雄比例,限制病虫害繁殖,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水稻植株的为害,保证水稻整体的质量和产量[4]。

3.4 化学防控技术

为了有效保证水稻质量和产量,重点关注病虫害防控措施。在利用化学防控技术的过程中,尽可能施用危害性小且少量残留的农药[5]。在施用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用药量,降低对环境和水稻的影响,需要注意以下6点。

一是合理分析病虫害,根据其生长特点针对性用药,充分发挥药剂作用。

二是挑选药剂过程中选择毒性较低的产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药剂带来的危害。

三是合理控制用药量,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配制药剂,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四是在喷洒过程中采用雾状方式,使其能够均匀喷洒。

五是定期更换药剂,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六是在喷洒药剂前需要了解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天气开展农药喷洒工作[6]。

4 结束语

新时代,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秉持生态绿色的理念,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环境,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诚,王少希,陈益华,等.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集成[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9):2073-2075,2078.

[2]曹永本.北方水田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2021(5):34-36.

[3]李连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实践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9):196-197.

[4]刘洁琪,郭金伟.浅析浙江省海岛地区水稻病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集成应用效果[J].上海农业科技,2021(1):116-117,121.

[5]杨怡.浙江:“肥药两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J].农产品市场,2020(15):42-43.

[6]孙飞,杨大柳,吴爱国.泰州地区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水稻病虫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14):95,97.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技术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