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方法

2023-07-17闫玉芳

种子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

摘    要:随着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概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流行性和暴发性特点,为此必须加强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才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文章阐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和发病原因,论述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害症状;发病规律;综合防治方法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0-011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11.4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闫玉芳(1974—),女,汉族,江苏淮安人,专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社会化服务。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由稻黄单胞菌引起,是一种水稻传染性病害,发病后会导致水稻减产15%~25%,病害严重时会减产40%~60%。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随着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该病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应做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工作[1]。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和病菌生物学

1.1 发生和分类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最先出现在菲律宾,之后在东南亚、非洲中部等国家扩散和蔓延。我国在1953年开始出现,最早出现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害华南稻区。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长江流域的杂交晚稻也大面积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该病害已成为我国许多水稻种植地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会造成水稻减产40%~60%。

1.2 病菌生物学

条斑病菌是一种小短杆菌,单根极生鞭毛,没有芽孢和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在25~28 ℃的环境下生长良好,适宜的最低温度8 ℃、最高温度38 ℃,温度超过51 ℃病菌无法存活。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淡黄色、光滑有黏性,会形成显著的菌台。在孔氏和费美氏营养液中不生长,石蕊反应呈微碱性,亚酸盐不还原呈亚硝酸盐,不会产生氨和硫化氢等。经过葡萄糖和蔗糖发酵处理后会产生酸,乳糖和麦芽糖发酵处理后不产生酸,在固体培养基内不水解淀粉[2]。

2 为害症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水稻整个生育周期都会出现,病原菌主要通过水稻叶片气孔或者伤口入侵,发病初期会出现绿色水渍状病斑,随着病情扩散,短时间内病毒随着叶脉扩散,形成深绿色或者黄褐色细条纹。如果在田间发病,染病品种病斑扩散速度快,长度为4~6 cm,病斑两端出现大量菌脓,呈现鱼籽状,干燥后呈琥珀状分布在病叶表面,并且不易脱落。如果环境湿度大,染病叶片会出现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用手触摸叶片后会有黏手的感觉,严重时会导致病斑相互连接,呈枯斑。随着病情不断扩散,染病叶片变为红褐色,呈现不规则分布的特点,与白叶枯病的症状比较相似。在水稻出现该病害后,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导致病害扩散和蔓延,逐渐形成不规则大病斑,在自然光下可以发现叶片上有半透明状条斑,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叶片萎蔫、卷曲,影响水稻生长。

3 发病规律和流行特点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菌能够在患病稻谷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种子携带病菌在运输过程中会导致病害远距离传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害水稻叶片和叶鞘,在灌溉和风雨传播的作用下流动性较强,会加速病情扩散,从水稻气孔或者伤口侵入,导致水稻染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形成条斑,具有很强的传播性,外界湿度较大使得患病部位出现菌脓,之后借助风雨和水流传播给其他健康水稻,造成更大范围传播,为害程度较严重。通过监测水稻发现,发病较轻的田块发病率30%,病叶率10%;发病较为严重的田块发病率80%~90%,病叶率25%~30%,田间湿度较大会导致病情扩散和蔓延,染病的水稻苗变黄,似火烧状。

4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原因

4.1 种子携带病菌

带菌种子既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初次侵染源,也是该病原菌的主要传播路径。在种子运输过程中如果检疫不合格,会导致带菌种子传播病菌。在水稻发病区,病原菌能够在患病的稻谷和稻草上越冬,存活超过1年,成为主要侵染源。

4.2 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

不同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性,通过研究水稻品种可以发现,粳稻和糯稻的抗病能力强于籼稻,杂交水稻的抗病能力低于常规水稻。大叶型品种比小叶型品种的抗病能力强,叶片窄而直立的品种比其他叶片品种的抗病能力强,矮秆品种比高秆品种的抗病能力強。

4.3 气候条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受当地温湿度条件影响,如果当地气温在26~30 ℃,并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如果水稻种植地区遇到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风雨会直接打在植株上,导致叶片之间相互接触出现伤口,病菌会通过伤口或者气孔直接入侵并繁殖蔓延,然后扩展到薄壁组织细胞间隙,形成条斑。田间患病植株的病斑上会出现菌脓,之后借助风雨传播再次成为侵染源,加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蔓延。

4.4 人为因素

在感染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田块开展农事活动时,若早晨露水没有干就开展除草或者打药工作,会导致工作人员的衣服以及器具上携带病菌,之后使病菌扩散到其他水稻种植地区,造成大规模感染。

4.5 栽培管理因素

在水稻栽培管理中,如果过多施用化肥或者氮肥会使植株生长旺盛,无效分蘖数量增多,影响植株通风透光性,导致植株之间空隙变小、摩擦增加,影响水稻抗病能力,增加传染概率。在田间灌溉管理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深灌或者淹没水稻植株,会造成水稻植株根部活力下降,导致水稻抗病能力下降,增加发病概率。在水稻种植管理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尤其要严格控制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比例,能够提高水稻抗病能力。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菌可以通过近距离传播,如借助风雨和灌溉水传播,在稻田管理中要避免串灌和漫灌,降低病菌传播概率。

5 原菌的检测

5.1 检测技术

产地检疫:做好种子调运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引进水稻品种。在调运和引种前要做好检疫工作,确保没有任何问题后才能引进,做好水稻田块检疫工作对病原菌的检测意义重大。育苗生長观察法:为了降低种子发病概率,可以在盆栽育苗和大田育苗的试验中种植发病田块收集的水稻种子,观察是否会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分离法:水稻单黄胞菌生长速度较慢,竞争能力较差,目前没有理想的选择性培养基,可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来分离水稻黄单胞菌,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噬菌体检验:可以使用细菌体检测条斑病病菌,该检测方法简单快速,但是在检测过程中易出现假阴性,导致漏检。致病体检测:通过离体检测法能够检测水稻中是否存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5.2 血清学检测技术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与其他病菌的血清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具有特异性。免疫放射检测法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检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并且灵敏度高,可快速检测,但易出现假阳性。

5.3 PCR检测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分子检测技术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发展和推广,其中包括PCR检测技术。该种技术优势明显,具有快速、灵敏和简单的特点,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检测中效果显著。例如,选择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来检测水稻白叶枯病菌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该检测方法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并且设备昂贵,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比较困难。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可能会在同一个水稻种植区发生,如果水稻携带2种病原菌,需要进行检测和区分,有的学者针对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提出了应用padlock探针,可以将该技术和Macroaary技术相结合。多重检测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且稳定性强,获得了专利授权。

6 综合防治方法

6.1 农业防治技术

水稻品种之间的抗病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能够有效抑制细菌性条斑病。为此,要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在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同时,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及时淘汰容易感染该病的水稻品种,并且做好轮换品种工作,避免长期种植单一品种。

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可将种子晾晒在阳光下,晾晒时间为1~2 d,每天2~3 h。通过紫外线的作用灭杀种子表面病菌,提高水稻种子吸水能力和发芽率。选择使用三氯异氢酸浸泡种子,降低种子携带病菌概率,更好地培育壮苗。在浸种前使用清水,杂交水稻浸泡6~8 h,常规水稻浸泡12 h,完成初次浸泡后捞起,再放入药液中浸泡12 h,选择40%三氯异氰酸500倍液浸泡,捞出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处理。在秧苗3叶期以及移栽前2~3 d,喷洒1次药剂,然后将秧苗移栽到大田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患病稻草催芽或者捆秧,禁止深水淹田。

为了降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概率,要严格控制好氮肥施用量,科学配比氮肥、磷肥和钾肥,多施有机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提高水稻抗病能力。要加强水稻田间管理,在降水后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避免病菌扩散和蔓延。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水稻叶片相互摩擦。带病稻草不能还田,应及时焚烧,在稻田有露水时不要开展除草或者打药等农事活动,否则会造成疫情扩散和蔓延。

在水稻成熟收获后,做好稻田管理工作,对于发病稻田要及时进行晒田处理。收获完水稻后要单独存放稻草;集中统一销毁发病的杂草和稻草。可以选择机械设备收获水稻。对于发病田块,应施用生石灰11 250 kg/hm2消毒土壤,保证田园卫生,降低发病概率。有条件的地区应采取轮作倒茬制度,最好选择水旱轮作。

6.2 药剂防治技术

当稻田发生细菌性条斑病时,要选择药剂喷洒防治,能有效防止病害传播和扩散,避免其大面积发病。一是在防治期间施用10%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用药2~3次,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防治效果好。二是在防治期间可选择50%金消康水溶性粉剂1 2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次即可。该药剂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和纹枯病等方面效果显著。三是在防治期间可喷洒5%菌毒清水剂,用量为22 500~27 000 mL/hm2。该药剂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苹果树腐烂病和棉花枯萎病等方面效果显著。四是在防治期间可以喷施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保证均匀喷洒。该药剂不仅可以喷雾防治,而且还可以浸泡种子或者消毒土壤,能够有效预防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等。五是在水稻移栽后,要定期监测水稻田,及时掌握疫情。对于发病严重区域,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选择药剂保护。对于零星发病区域,可以由外而内喷洒药剂,避免病情扩散和蔓延。药剂防治后一旦遇到台风或者暴雨天气要及时补防,可以施用20%噻菌酮悬浮剂,用量为22 500 g/hm2;也可以施用磷酸二氢钾,用量为22 500 g/hm2,兑水后均匀喷雾,每隔5~6 d喷洒1次,结合病情发展情况确定喷洒次数。

6.3 加强检疫

在水稻生长关键时期,严格按照水稻种子产地检疫的规程对繁种基地开展检疫工作,定期检查水稻田是否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避免带菌种子外流,从源头上做好检疫工作。做好水稻种子调运和检查工作很关键,能够降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概率。需要相关部门做好检疫工作,禁止带有病菌的种子外流。针对辖区内的种子经营户,要定期做好检查工作,禁止其从发病地区外调种子。如果需要调运种子,要做好相关手续和证书办理,检疫合格后才能调运种子。针对来自疫区的交通工具和包装填充材料,应做好检疫工作,避免病菌入侵。在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地区以及其他地区要设置监测点,密切监测水稻生长情况,定期开展水稻种植调查工作,尤其要做好水稻繁种基地全面检查工作。在水稻易感染病害的生育期,要增加调查次数和扩大调查范围,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制定繁种基地的审批制度,在水稻种子繁育过程中,繁种单位或个人要提出申请,经过当地植物检疫机构考察、审定后才能繁育种子,并且要建立田间管理方案,避免种子携带病菌。应采取多种手段准确预测病害未来的发生趋势,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服务。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与大量的易感染寄主植物有着密切关系,如果环境适宜病害生长,会导致大量病菌繁殖、生长,因此要做好病害分析和预测工作,避免病害扩散和流行。

7 结束语

分析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原因和规律,做好病菌检测工作,据此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法,可以选择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并且做好病害监测和预报工作,降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病概率。

参考文献:

[1]石扬娟,康勇,冯晓霞,等.六安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现状及防控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20(2):159-161.

[2]张守林,张远芳,耿娟,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暴发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J].基层农技推广,2019(2):77-78.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
稻瘟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控
棉花黄萎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
浅谈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农村家蚕白僵病的发生与防治
海拔900m地区魔芋软腐病发病规律及药剂防治试验
宁夏地区燥证研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