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控措施

2023-07-17姜鸾乂李令

种子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贵港市中耕大豆

姜鸾乂 李令

摘    要:贵港市作为我国大豆、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地区具有气温偏高、年降水量较多等气候特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贵港市地势平坦,适宜大豆、玉米生长,为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大豆、玉米产出率。基于此,文章深入分析了贵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现状,探究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关键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8-008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435.651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姜鸾乂(1978—),女,壮族,广西贵港人,专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现阶段,贵港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豆、玉米生产,多次组织开展贵港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按照贵港市具体情况部署大豆、玉米生产种植等各项工作,积极带动农民增收,实现经济效益提升,促进乡村振兴。

1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要点

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技术要点有以下方面。

一是选品种。玉米品种选择紧凑、半紧凑型品种(叶和茎夹角小于30°为宜),大豆选择耐阴品种。

二是扩行距。玉米宽行为1.6~2.2 m,窄行为0.4 m(玉米种双行),宽窄行种植,在玉米宽行间配3种大豆2~4行。玉米窄行0.4 m,玉米与大豆间距0.6 m或0.4 m。

三是缩株距-保密度。玉米穴距由单种的0.3 m压缩至0.15~0.2 m,大豆株距0.08~0.1 m,雙粒种植,应保证玉米株数与净种玉米株数相当,饲料玉米为57 000~60 000株/hm2,甜玉米为37 500~42 000株/hm2,大豆密度与净种大豆密度的比例在70%~100%。在同一地块保证玉米不减产或者略减的情况,增加大豆增产,提升经济效益。

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状

2.1 明确任务导向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生产具体原则为主,遵循只增不减的任务目标,在稳定双季稻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扩大大豆种植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贵港市工作安排,确保完成贵港市港北区全年64.7 hm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坚决打赢攻坚战。贵港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年任务面积为333.33 hm2,截至2022年7月22日进度为299.44 hm2,完成率达到89.83%。

2.2 加大技术指导力度

为全面达成粮食生产任务目标,2022年3月,贵港市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按照各项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并邀请相关大豆玉米种植专家莅临指导,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

2.3 做好示范引领

2022年3月,在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组织港北区各个乡镇农技骨干和种植大户联合举办港北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观摩培训会。参会人员前往田间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质量、高效率创建开展实地观摩学习。现场技术人员将机械化种植技术的高效率、便捷性展示给各个乡镇农技术骨干、种植大户。

2.4 掀起种植热潮

根据“2+3”模式,各个县(区)已经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该模式是指2行玉米、3行大豆。某县区已经开展并完成部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港北区目前也已经开始种植,并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到现场学习,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3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关键要素

3.1 品种搭配

在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时,要求在不减少产量的基础上增加一季大豆,促进大豆整体产量。合理搭配种植品种至关重要,会影响应用效果。大豆与玉米的不同品种在生长特性方面差异较大,需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结合挑选大豆与玉米品种,使大豆与玉米能够充分适应当地环境[1]。

贵港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年均气温在21.5 ℃左右,年均降水日约为166 d,年均降水量约为1 600 mm,地势平坦。贵港市地理区位优势,为大豆与玉米种植提供了良好、便利的条件。根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所具有的实际特点合理选择品种,需要优先选择紧凑型、半紧凑型玉米品种,穗上部叶片与主茎夹角在21°~23°,棒三叶夹角在26°左右,棒三叶以下三叶夹角在27°~32°,植株高度260~280 cm、穗位高度95~115 cm。大豆属于低位作物,当玉米生长过旺的情况下会遮挡阳光,影响大豆光照条件,并且大豆产量、品质与光照条件有着密切联系,大豆产量和品质主要取决于光照条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包括2种,分别为间作、套作。间作需要优先选择高产、抗倒伏、树荫的中早熟玉米品种,植株高度55~100 cm,茎粗5.7~5.8 mm。套作模式下需要优先选择中晚熟大豆品种,单株粒数80粒,粒重>15 g。

3.2 种植密度

在大豆与玉米产量、品质方面,种植密度是关键影响要素。在调节种植密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高位主体,将种植模式形成高低协同的方式[2]。玉米种植密度取决于以往传统玉米单作模式,大豆种植密度需要充分考虑与分析农作物共生期之间存在的差异,按照单作80%左右的标准设置大豆种植密度[3]。

在套作模式下,共生期较短的情况下,可根据单作密度设置大豆种植密度;共生长期>60 d的情况下,可根据单作80%设置大豆种植密度[4]。在间作模式下,具有较长的共生期,当种植2、3行大豆时,可按照单作70%设置大豆种植密度;当种植4、6行大豆时,可按照单作85%设置大豆种植密度。

在光照资源丰富、土地肥力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针对光照资源相对较差、土壤肥力性能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当种植2行玉米时,玉米穴与穴之间的距离设定在12 cm左右,单粒播种,播种双粒玉米穴与穴之间距离设定在25 cm左右,播种标准67 500粒/hm2。大豆穴与穴之间的距离设定在8 cm左右,单粒播种,播种双粒大豆穴与穴之间的距离设定在17 cm左右,播种标准14 500粒/hm2。

3.3 播种要点

3.3.1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期工作中,需要合理选择地势平坦、土质松软的土地栽培,并深耕土地,深度在20 cm左右。在此基础上,处理种子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升种子整体质量,提高大豆与玉米的产量、品质。在筛选种子时,需要筛选出外部有病虫害、破损的种子,留下大小相同、饱满的种子,以此有效开展大豆玉米田间管理工作。在种子筛选完成后,需要在太阳下晾晒种子,时间3~4 h,能够提升发芽率。完成晾晒后需要拌种处理,用专用种衣剂与选择后的大豆种子混合。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普遍采用20.5%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能有效消除种子存有的病原菌,同时可保护种子,避免受到害虫、病原菌的侵袭。现阶段,玉米包衣种子销售量相对较高。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种植户会优先选择包衣种子,不需要拌种处理[5]。

3.3.2 播种技术

在具体播种阶段中,需要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通常情况下,播种在2月底至3月实施,有效促进播种效率与质量。一般会选择农业机械设备播种,提升播种精度。为了节约农时,可在收获前一茬农作物后及时播种大豆与玉米,为两者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在该阶段中需要适当处理秸秆。前一茬农作物秸秆量较大的情况下,全田覆盖>3 cm,需要控制留茬高度,秸秆长度在10~15 cm。先进行打捆处理,通过打捆机对秸秆进行打捆,在运出田间后统一利用灭茬机进行灭茬处理。通过整理完成,秸秆粉碎长度<10 cm,均匀分布。在播种阶段中,需要选择播种机具[6]。

3.4 田间管理

3.4.1 玉米苗期管理

玉米出苗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及时开展查漏补缺工作,详细观察玉米出苗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出现缺苗的情况,以保证玉米产量能达到预期目标。一旦发现出现漏种,需要及时补种已通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提升出苗速度,或利用移苗补栽的方式补种。在具体移载过程中,保证根系位置、泥土处于湿润的状态,能提升苗木成活率。

玉米在3~4叶时进行间苗处理,在5~6叶时进行定苗处理。晴天观察玉米苗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发育不良的玉米苗,需要为其提供适量的肥料、水分,通过穴施方式施用肥料。

在施肥阶段,应用尿素75~120 kg/hm2、过磷酸钙180~225 kg/hm2、氯化钾120~150 kg/hm2,以此提升玉米苗的整体生长性能,促进培育壮苗。在苗期需要中耕,次数2~3次。在定苗阶段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控制在3~4 cm。在拔节前进行第2次和第3次中耕,深度控制在8 cm。

3.4.2 大豆苗期管理

大豆苗期,详细观察苗情,同时开展间苗、补苗工作。可选择降水后或在16:00后移栽,根据带土移栽的实际标准进行补苗。根据大豆苗期的实际生长情况追肥,在初花前5 d、中耕阶段施肥,采用沟施方式,施用复合肥90~120 kg/hm2。不干旱的情况下不需要为其提供水分,可进一步促进大豆根系向下生长。

大豆苗期中耕次數在2~3次,定苗后开展第1次中耕,中耕深度在2~3 cm;大豆苗高度在10 cm开展第2次中耕,中耕深度在4~5 cm;封垄前开展第3次中耕,中耕深度在2 cm。在中耕阶段,需要与培土有效结合,促进抗旱、增温效果,使大豆苗能够健康生长发育。

3.4.3 肥水管理

一是调肥控旺——大豆。在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配合施用有机肥和氮肥、磷肥、钾肥,并合理搭配钼肥、硼肥。

二是调肥控旺——玉米。根据玉米长势补施叶面肥或追施少量氮肥、磷肥、钾肥和锌肥。共生作物按照净作施肥标准,施用纯氮300 kg/hm2的配方肥或专用控释复合肥。

三是水分调控——大豆。大豆全生育期灌水160~200 m3。

四是水分调控——玉米。玉米全生育期应合理灌水,苗期1~2次;拔节期至抽雄期每隔5~7 d灌溉1次;抽穗期至籽粒形成期每隔5~7 d灌溉1次;玉米灌浆期至乳熟期和大豆结荚灌浆期根据降水情况决定是否灌溉,每隔7~10 d灌溉1次。

3.4.4 收获

大豆在叶片完全脱落、茎变黄、荚变褐﹑籽粒呈椭圆形时,选择在晴天收获,收获后及时翻晒,5 d内用大豆专用脱粒机或人工脱粒,脱粒后及时晒干、入库;鲜食大豆在豆粒鼓满时,及时采摘。

玉米8月下旬收获。在玉米苞叶变黄,籽粒饱满变硬时及时收获,使其自然干燥,脱粒后晒干、入库;鲜食玉米在抽雄吐丝后20~25 d收获。

4 病虫害防控

4.1 大豆病虫害防控

大豆锈病的发生概率较高,在大豆生长期均有可能出现大豆锈病,发病早期叶面上存在小点,颜色为褐色,发病后期斑点面积扩大,颜色改变,呈隆起状态,不断向叶子外部位置蔓延,导致大豆叶片出现发黄和脱落的现象。可选择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溶液,每隔10 d喷洒1次。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重点选择可以抵抗锈病的品种,定期追肥,满足大豆的营养需求,强化大豆抗病能力。大豆食心虫会影响豆粒的完整性,发病初期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法,将生物制剂云金杆菌与矿物油混合,每隔7 d给药1次。

4.2 玉米病虫害防控

小斑病在抽雄期以及灌浆期发病概率最高,为害严重,在发病过程中病斑融合会导致叶片颜色逐渐变黄,最终致使叶片枯死。在防控小斑病时,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与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轮换使用,每隔7~8 d给药1次,连续喷洒2~3次。玉米螟是常见的害虫,会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在防治玉米螟时需要选择0.25 kg的1.5%辛硫磷颗粒剂,与7~8 kg的细沙混合,按照1.5~2 g/株的标准灌心处理。

在防治玉米虫害时可以在田间放置杀虫灯或者可降解多色板,诱集多种不同类型的害虫后,利用人工防治方式统一对其处理,有效提高玉米虫害的防治效率。

5 结束语

应用和创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保护土壤,提升大豆与玉米的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恺,许占国.玉米间套大豆控制玉米病害的种植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5):199-201.

[2]朱爱英,黄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意见[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12):78-80.

[3]王相阳.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与效益分析[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14):57-59.

[4]罗熙芬.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16):59-61.

[5]王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讨[J].河北农业,2022(10):91-92.

[6]彭家明.江油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3(2):41-44.

[7]安萍,冯璟,潘国玲,等.大荔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3(2):36.

猜你喜欢

贵港市中耕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墨韵书香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贵港市志》审查验收会召开
——广西第二轮市县志全面完成审验任务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